一种道路穿越水环境敏感区的集水、汇水及排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7327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道路施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道路穿越水环境敏感区的集水、汇水及排水处理系统,包含以下设计步骤:S1、非水库区路基排水设计;S2、非水库区路面排水设计;S3、水库区路基排水设计;S4、水库区路面排水设计;S5、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S6、中央边沟排水设计;S7、路面内部排水设计。该道路穿越水环境敏感区的集水、汇水及排水处理系统,对道路、桥梁、隧道产生的雨污水进行收集、汇集、处理、排除,把雨污水对水源保护区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保证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资源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穿越水环境敏感区的集水、汇水及排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道路施工
,具体为一种道路穿越水环境敏感区的集水、汇水及排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89)环管字第201号)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在保护区外划分准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二级保护区内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和道路建设用地的限制,道路网向城市周边和山区不断延伸,道路越来越多向山区改移,距离水系越来越近,道路建设不可避免穿越饮用水源保护区。现有的道路排水系统采用粗放式的设计及管理手段,已不适应水环境生态保护的需要,急需开发一套新的水处理系统,以保护道路周边水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穿越水环境敏感区的集水、汇水及排水处理系统,具备对道路、桥梁、隧道产生的雨污水进行收集、汇集、处理、排除,把雨污水对水源保护区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道路排水系统采用粗放式的设计及管理手段,已不适应水环境生态保护的需要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对道路、桥梁、隧道产生的雨污水进行收集、汇集、处理、排除,把雨污水对水源保护区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等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穿越水环境敏感区的集水、汇水及排水处理系统,包含以下设计步骤:S1、非水库区路基排水设计;①填方边沟:路基护坡道外侧设置矩形排水沟;②挖方边沟:挖方及过村庄路段采用盖板边沟;③截水沟:平台截水沟;挖方坡顶截水沟;S2、非水库区路面排水设计;①一般路段路面排水,采用漫流式;②超高路段,超高侧路面水流入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内的纵向流水槽,通过纵向流水槽汇入集水井,然后通过横向排水管流入路基纵向排水系统;S3、水库区路基排水设计;①水库区一般填方路段排水沟;②水库区一般挖方路段采用盖板边沟;③填方段,在护坡道外侧设置矩形排水沟;挖方段,采用盖板边沟;④水库区截水沟:平台截水沟;挖方坡顶截水沟;S4、水库区路面排水设计;①一般填方路段,分别在左幅路面左侧土路肩外侧和右幅路面右侧土路肩外侧,设置带盖板的排导沟;②挖方路段,在边沟内侧设置盖板排导沟;③不设超高的挡墙路段,在挡墙护栏内侧设置盖板排导沟;④分离式路基超高段,超高侧的排导沟从外侧移至内侧;⑤整体式路基超高路段,超高侧路面水流入设置在超高侧路缘带内的纵向流水槽,汇入集水井,集水井设置间距为30m~60m,然后通过横向排水管流入应急池中;设计径流量的计算思路如下:一级公路路面和路肩表面排水设计降雨的重现期P为5年,二级公路路面和路肩表面排水设计降雨的重现期P为3年。ii.暴雨强度计算:雨水量计算采用项目所在地的暴雨强度公式:i=a+blgP/(t+c)d;式中:a、b、c、d——暴雨强度公式地区系数i——设计重现期和降雨历时内的平均降雨强度(mm/min)P——设计降雨的重现期(年)t——降雨历时(min)t=t1+mt2式中:t1——路面汇流历时(min);t2——沟管内汇流历时(min);m——管道延缓系数。iii.设计径流量计算Q=16.67ψFi式中:Q——设计径流量(m3/s);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km2);再根据汇集路段的设计径流量计算出污水应急池的容积;污水排除:进入应急池的路面污水可通过污水输送管道或运输车运往处理中心集中处理;污水处理:采用生物降解或物理化学方式,对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满足排放标准后再排入水系;S5、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中央分隔带采用凸型;S6、中央边沟排水设计;分离式路基段,根据左、右幅路面中间宽度、附近桥、涵等构造物,部分路段设置一道或两道中央边沟;S7、路面内部排水设计;避免雨水过多地渗入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上、下面层结构均采用密级配。优选的,所述S1中非水库区路基排水设计包含:①填方边沟:路基护坡道外侧设置矩形排水沟;②挖方边沟:挖方及过村庄路段采用盖板边沟;③截水沟:平台截水沟;挖方坡顶截水沟。优选的,所述S3中水库区路基排水设计采用15年重现期内任意15分钟的最大降雨强度进行流量计算。优选的,所述S4中水库区路面排水设计按5年重现期内任意连续15分钟的最大径流速度进行计算。优选的,所述S5中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并铺防渗土工膜。优选的,所述S5中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的填方路段中分带内设置渗沟。优选的,所述S2中非水库区路面排水设计分为一般路段路面排水和超高路段路面排水。优选的,所述一般路段路面排水采用漫流式,土路肩设3%向外的横坡并采用C20现浇硬化。优选的,所述超高路段路面排水采用超高侧路面水流入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内的纵向流水槽,通过纵向流水槽汇入集水井,然后通过横向排水管流入路基纵向排水系统。(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穿越水环境敏感区的集水、汇水及排水处理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道路穿越水环境敏感区的集水、汇水及排水处理系统,对道路、桥梁、隧道产生的雨污水进行收集、汇集、处理、排除,把雨污水对水源保护区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保证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资源的安全。2、该道路穿越水环境敏感区的集水、汇水及排水处理系统,对穿过水源保护区的道路排水系统采用精细的设计及管理手段,保证水环境生态的平衡,确保道路周边水生态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路堑平台截水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央分隔带排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涵洞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填方超高路基中央分隔带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集水井立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流水槽轴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路肩墙段盖板排导沟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排导沟与应急池连接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应急池立面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应急池围栏立面图。图中:1-溢水口,2-纵向流水槽,3-砂砾垫层,4-SS极砼防撞护栏,5-沥青面层,6-基层,7-底基层,8-C30钢筋砼护栏基础,9-挡土墙,10-围栏,11-闸门A,12-闸门B,13-C25钢筋砼基础,14-砂砾垫层,15-带检查口的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10,一种道路穿越水环境敏感区的集水、汇水及排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设计步骤:S1、非水库区路基排水设计;①填方边沟:路基护坡道外侧设置矩形排水沟;②挖方边沟:挖方及过村庄路段采用盖板边沟;③截水沟:平台截水沟;挖方坡顶截水沟;S2、非水库区路面排水设计;①一般路段路面排水,采用漫流式;②超高路段,超高侧路面水流入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内的纵向流水槽,通过纵向流水槽汇入集水井,然后通过横向排水管流入路基纵向排水系统;S3、水库区路基排水设计;①水库区一般填方路段排水沟;②水库区一般挖方路段采用盖板边沟;③填方段,在护坡道外侧设置矩形排水沟;挖方段,采用盖板边沟;④水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穿越水环境敏感区的集水、汇水及排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设计步骤:S1、非水库区路基排水设计;S2、非水库区路面排水设计;①一般路段路面排水,采用漫流式;②超高路段,超高侧路面水流入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内的纵向流水槽,通过纵向流水槽汇入集水井,然后通过横向排水管流入路基纵向排水系统;S3、水库区路基排水设计;①水库区一般填方路段排水沟;②水库区一般挖方路段采用盖板边沟;③填方段,在护坡道外侧设置矩形排水沟;挖方段,采用盖板边沟;④水库区截水沟:平台截水沟;挖方坡顶截水沟;S4、水库区路面排水设计;①一般填方路段,分别在左幅路面左侧土路肩外侧和右幅路面右侧土路肩外侧,设置带盖板的排导沟;②挖方路段,在边沟内侧设置盖板排导沟;③不设超高的挡墙路段,在挡墙护栏内侧设置盖板排导沟;④分离式路基超高段,超高侧的排导沟从外侧移至内侧;⑤整体式路基超高路段,超高侧路面水流入设置在超高侧路缘带内的纵向流水槽,汇入集水井,集水井设置间距为30m~60m,然后通过横向排水管流入应急池中;设计径流量的计算思路如下:一级公路路面和路肩表面排水设计降雨的重现期P为5年,二级公路路面和路肩表面排水设计降雨的重现期P为3年;ii.暴雨强度计算:雨水量计算采用项目所在地的暴雨强度公式:i=a+blgP/(t+c)d;式中:a、b、c、d——暴雨强度公式地区系数;i——设计重现期和降雨历时内的平均降雨强度(mm/min);P——设计降雨的重现期(年);t——降雨历时(min);t=t1+mt2;式中:t1——路面汇流历时(min);t2——沟管内汇流历时(min);m——管道延缓系数;iii.设计径流量计算;Q=16.67ψFi;式中:Q——设计径流量(m3/s);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km2);再根据汇集路段的设计径流量计算出污水应急池的容积;污水排除:进入应急池的路面污水可通过污水输送管道或运输车运往处理中心集中处理;污水处理:采用生物降解或物理化学方式,对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满足排放标准后再排入水系;S5、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中央分隔带采用凸型;S6、中央边沟排水设计;分离式路基段,根据左、右幅路面中间宽度、附近桥、涵等构造物,部分路段设置一道或两道中央边沟;S7、路面内部排水设计;避免雨水过多地渗入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上、下面层结构均采用密级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穿越水环境敏感区的集水、汇水及排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设计步骤:S1、非水库区路基排水设计;S2、非水库区路面排水设计;①一般路段路面排水,采用漫流式;②超高路段,超高侧路面水流入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内的纵向流水槽,通过纵向流水槽汇入集水井,然后通过横向排水管流入路基纵向排水系统;S3、水库区路基排水设计;①水库区一般填方路段排水沟;②水库区一般挖方路段采用盖板边沟;③填方段,在护坡道外侧设置矩形排水沟;挖方段,采用盖板边沟;④水库区截水沟:平台截水沟;挖方坡顶截水沟;S4、水库区路面排水设计;①一般填方路段,分别在左幅路面左侧土路肩外侧和右幅路面右侧土路肩外侧,设置带盖板的排导沟;②挖方路段,在边沟内侧设置盖板排导沟;③不设超高的挡墙路段,在挡墙护栏内侧设置盖板排导沟;④分离式路基超高段,超高侧的排导沟从外侧移至内侧;⑤整体式路基超高路段,超高侧路面水流入设置在超高侧路缘带内的纵向流水槽,汇入集水井,集水井设置间距为30m~60m,然后通过横向排水管流入应急池中;设计径流量的计算思路如下:一级公路路面和路肩表面排水设计降雨的重现期P为5年,二级公路路面和路肩表面排水设计降雨的重现期P为3年;ii.暴雨强度计算:雨水量计算采用项目所在地的暴雨强度公式:i=a+blgP/(t+c)d;式中:a、b、c、d——暴雨强度公式地区系数;i——设计重现期和降雨历时内的平均降雨强度(mm/min);P——设计降雨的重现期(年);t——降雨历时(min);t=t1+mt2;式中:t1——路面汇流历时(min);t2——沟管内汇流历时(min);m——管道延缓系数;iii.设计径流量计算;Q=16.67ψFi;式中:Q——设计径流量(m3/s);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km2);再根据汇集路段的设计径流量计算出污水应急池的容积;污水排除:进入应急池的路面污水可通过污水输送管道或运输车运往处理中心集中处理;污水处理:采用生物降解或物理化学方式,对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海伟罗杰慧汪仲卿黄军董显桥乔奇
申请(专利权)人:苏交科华东浙江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