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327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可用于收集初期雨水,包括初雨收集槽和自动隔水装置,初雨收集槽包括进水口和渗透铺装结构,雨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初雨收集槽,并能通过渗透铺装结构向地下入渗;初雨收集槽在进水口设置有自动隔水装置,其在初雨收集槽满水状态下可自动关闭,并在关闭状态下具有连续的小流量补水通道,补水通道的补水流量和初雨收集槽的入渗水量能保持动态平衡。具有对雨水径流中含有的悬浮物等污染物进行预处理的功能;尤其是透水铺装、活动式浮板的综合作用,无需机械设备、无需添加化学药剂、无能耗、无二次污染、占地面积小、后期清理方便快捷;具备改造投入低,运行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雨水地表径流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地表初期雨水调蓄的方式多设计为敞口式水泥沉淀池或者景观式“雨水花园”,敞口式水泥沉沙池沉砂效果明显,但是受流动水体的搅动大,所流出的水体悬浮物多,且该装置内的蓄水只能通过蒸发缓慢释放难以应对我国夏季频繁的暴雨期,“雨水花园”式初期雨水调蓄池对地表径流的调控功能明显,但是后期泥沙堵塞后清理非常费力费时且清理成本昂贵,并且在特大暴雨中也无法达到排水与沉砂两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同时具备初雨收集和初雨入渗的功能,并可有效防止进入初雨收集槽内的雨水与外部水流进行二次交换,进一步降低了初雨面源污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可用于收集初期雨水,包括初雨收集槽和自动隔水装置,初雨收集槽包括进水口和渗透铺装结构,雨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初雨收集槽,并能通过渗透铺装结构向地下入渗;初雨收集槽在进水口设置有自动隔水装置,其在初雨收集槽满水状态下可自动关闭,并在关闭状态下具有连续的小流量补水通道,补水通道的补水流量和初雨收集槽的入渗水量能保持动态平衡。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所述初雨收集槽的进水口设在雨排水沟的下游,并与雨排水沟连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所述初雨收集槽的进水口设置在雨排水沟的底部,所述隔水装置为设置在进水口处可上下旋转的浮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所述浮板设置有转轴,浮板轮廓与进水口的轮廓一致,浮板在初雨收集槽无水时保持自然下垂,随着初雨收集槽水位的上升被顶托向上连续旋转,并在雨排水沟的水位不低于浮板水平时的下表面时一直保持水平状态;水平的浮板覆盖进水口,并使得雨排水沟的后续雨水从浮板顶部流向下游。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所述浮板的转轴设置在其横向中线的下游半段,进水口设置有供转轴安装的第一转轴卡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所述雨排水沟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一转轴卡槽垂直连通的第二转轴卡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所述进水口下还设置有浮板支柱,使得浮板在自然下垂时具有朝向上游的倾斜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所述浮板底部还设置有辅助浮力体,可辅助顶托浮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所述初雨控制结构还包括制动装置,可控制浮板向上转动的极限位置即为水平位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所述进水口下游的口沿处设置有下凹部,转轴后端的浮板在水平状态时搭在所述下凹部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具有对雨水径流中含有的悬浮物等污染物进行预处理的功能。尤其是透水铺装、活动式浮板的综合作用,无需机械设备、无需添加化学药剂、无能耗、无二次污染、占地面积小、后期清理方便快捷;具备改造投入低,运行成本低的特点。该结构建设完成后不额外占用土地,不破坏原有景观和外在视觉效果,同时由于底部拥有硬质透水材料所以后期沉淀的泥沙也非常好清理。初雨收集槽砌体采用透水砖,渗水快捷,可以补充地下水,起到渗、滞、储、排相应功能,而传统类似功能的沉沙池采用水泥砌筑无法透水。初雨收集槽采用可拆卸活动浮板,在初雨收集满之后可以自动关闭浮板,避免径流对初雨泥沙的搅动,径流悬浮物控制效果好于传统无盖板收集池;透水砖砌筑在地面以下,受气候等影响较小,同时受行人、车辆等破坏小,材料使用周期比使用在地面上长;预设翻板支撑桩,防止翻板垂直翻起后与浮力垂直向上力重合后无法翻起。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所示,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可用于收集初期雨水,包括初雨收集槽1和自动隔水装置,初雨收集槽包括进水口11和渗透铺装结构,雨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初雨收集槽1,并能通过渗透铺装结构向地下入渗;初雨收集槽在进水口设置有自动隔水装置,其在初雨收集槽满水状态下可自动关闭,并在关闭状态下具有连续的小流量补水通道,补水通道的补水流量和初雨收集槽的入渗水量能保持动态平衡。具体的,所述初雨收集槽1的进水口11设在雨排水沟2的下游,并与雨排水沟2连通,并进一步的设置在雨排水沟2的底部,所述隔水装置为设置在进水口处可上下旋转的浮板3。所述浮板3设置有转轴31,浮板31的轮廓与进水口11的轮廓一致,浮板3在初雨收集槽1无水时保持自然下垂,随着初雨收集槽1水位的上升被顶托向上连续旋转,并在雨排水沟2的水位不低于浮板3水平时的下表面时一直保持水平状态;水平的浮板3全面覆盖进水口11,并使得雨排水沟2的后续雨水从浮板3顶部流向下游。这样浮板3在水平位置时,起到了很好的隔绝雨排水沟2和初雨收集槽1的作用,有效的避免了初雨收集槽1内已经收集满的污染最严重的初雨再与雨排水沟2内的后续低污染度的雨水进行交换,也就避免了对附近水体形成二次污染,同时还具有对初雨收集槽1内的雨水形成稳流的作用,避免了雨排水沟2内的雨水对初雨收集槽1内的雨水形成剧烈的搅动,进而避免了初雨收集槽1内已经沉淀的污染物被再次翻起,影响沉淀效果。所述浮板3的转轴31设置在其横向中线的下游半段,进水口11设置有供转轴31安装的第一转轴卡槽21;进一步的,所述雨排水沟2的两侧沟壁设置有与第一转轴卡槽21垂直连通的第二转轴卡槽22。所述进水口11下还设置有浮板支柱4,使得浮板3在自然下垂时具有朝向上游的倾斜度。避免了浮板一直保持完全的垂直状态而被卡死,或者随着水位的上涨造成反向转动而被卡死,进而不能顺利的向上转动直至水平覆盖进水口11。所述浮板3底部还设置有辅助浮力体6,可辅助顶托浮板3。优选的,浮板3的材质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为好。所述初雨控制结构还包括制动装置,可控制浮板向上转动的极限位置即为水平位置。具体的,所述进水口11下游的口沿处设置有下凹部11a,转轴31后端的浮板3在水平状态时搭在所述下凹部11a上,这样浮板3转动到水平位置时,即可被反向锁死,以保持水平。所述雨排水沟2位于初雨收集槽的上游设置有格栅7,可有效的阻挡较大的漂浮物或悬浮物进入初雨收集槽1或水体内。所述补水通道即为浮板3水平时与进水口11四壁之间的缝隙,可在浮板3保持水平状态时小流量接纳雨排水沟2内的雨水,使得在下雨期间,能始终保持初雨收集槽1内的水位得到有效的补充,维持补充水量和入渗水量的动态的平衡。所述缝隙总面积为浮板3表面积的95%-99%。进水口11的宽度与雨排水沟2的宽度相同,所述雨排水沟2的沟壁与进水口11的连接处设置有挡轴5,使得浮板3顶面水平时刚好与挡轴5接触,以阻挡浮板3继续旋转超出水平位置的趋势。本实施例的初雨收集槽1的形成方式为,直接在雨排水沟2的底部进行开挖形成,即初雨收集槽1的水平尺寸与进水口11的水平尺寸相同,初雨收集槽1整体位于雨排水沟2之下,而其深度尺寸可根据实际设定。初雨收集槽1在空置时,除通过进水口11与空气连通外,其余均为密闭的地下式结构。在其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可用于收集初期雨水,其特征在于:包括初雨收集槽和自动隔水装置,初雨收集槽包括进水口和渗透铺装结构,雨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初雨收集槽,并能通过渗透铺装结构向地下入渗;初雨收集槽在进水口设置有自动隔水装置,其在初雨收集槽满水状态下可自动关闭,并在关闭状态下具有连续的小流量补水通道,补水通道的补水流量和初雨收集槽的入渗水量能保持动态平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可用于收集初期雨水,其特征在于:包括初雨收集槽和自动隔水装置,初雨收集槽包括进水口和渗透铺装结构,雨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初雨收集槽,并能通过渗透铺装结构向地下入渗;初雨收集槽在进水口设置有自动隔水装置,其在初雨收集槽满水状态下可自动关闭,并在关闭状态下具有连续的小流量补水通道,补水通道的补水流量和初雨收集槽的入渗水量能保持动态平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雨收集槽的进水口设在雨排水沟的下游,并与雨排水沟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雨收集槽的进水口设置在雨排水沟的底部,所述隔水装置为设置在进水口处可上下旋转的浮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浮板轮廓与进水口的轮廓一致,并设置有转轴,浮板在初雨收集槽无水时保持自然下垂,随着初雨收集槽水位的上升被顶托向上连续旋转,并在雨排水沟的水位不低于浮板水平时的下表面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鹏赵芳朱长城吴俊余海洪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川生态城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