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收汽车内饰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1943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回收汽车内饰面料,涉及面料领域,包括上下复合的可回收面层和海绵层,所述可回收面层由第一梳栉、第二梳栉和第三梳栉编织而成,所述第三梳栉采用可回收涤纶丝,所述第一梳栉、第二梳栉和第三梳栉的用纱排列比例为14:14:72,所述可回收面层的尺寸变化率小于1.5%;所述可回收面层和海绵层的厚度之和为4mm‑4.3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能够对于可回收的资源起到重复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更好的环保效果的一种可回收汽车内饰面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回收汽车内饰面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
,特别涉及一种可回收汽车内饰面料。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产业的进步,汽车内饰所追求的层面也越来越高,汽车内饰面料是汽车内饰品领域内用于汽车顶篷内饰的布料、座垫布料等,能够增加汽车内饰的美观,避免内饰部件的损坏以及起到隔音效果。而为了达到多样性的内饰效果,很多汽车内饰面料会采用不同的材料编织而成,而汽车内饰面料的使用量大,从而在纱线的使用量上也有非常大的需求,但是汽车会存在使用寿命,一旦达到报废年限,则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并且汽车内壁一般呈曲面,在将内饰面料安装至汽车内壁时将会对该面料的尺寸稳定性具有很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回收汽车内饰面料,利用可回收涤纶丝来织成可回收面层,从而对于可回收的资源起到重复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更好的环保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回收汽车内饰面料,包括上下复合的可回收面层和海绵层,所述可回收面层由第一梳栉、第二梳栉和第三梳栉编织而成,所述第三梳栉采用可回收涤纶丝,所述第一梳栉、第二梳栉和第三梳栉的用纱排列比例为14:14:72,所述可回收面层的尺寸变化率小于1.5%;所述可回收面层和海绵层的厚度之和为4mm-4.3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可回收面层能够起到表面的装饰效果,同时起到良好的遮蔽效果,对汽车的内部构件能够起到保护效果,配合海绵层,可起到良好的隔音作用,也能够达到一定的缓冲效果,则在发生碰撞时,可进一步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提升了汽车内饰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并且利用可回收涤纶丝作为其中一种纱线,则能对原本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进行回收并重复利用,并将此作为原料制成纱线,则使纱线达到了环保的效果,节省了原料的资源,同时也还便于后期再重新回收利用,达到更好的资源循环。因为汽车内部表面一般呈曲面,此时在将该面料安装至汽车内部时,为了达到更好的粘接贴合的安装效果,需要保证整块面料的尺寸变化率小于1.5%,整体厚度保持在4mm-4.3mm,此时能够有效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因为面料稳定性差而与汽车在粘接压顶过程中发生脱落,而在上述尺寸变化率和厚度的要求下,将可回收涤纶丝的比例控制在72%则可最大程度的使用可回收涤纶丝,达到最好的节能环保作用,进而使可回收面层在获得最大程度的可回收性时仍然保持了其安装过程中的尺寸变化率要求和厚度要求,确保安装之后的稳定性。同时第一梳栉、第二梳栉的纱线能够结合可回收涤纶丝对于可回收面层起到更好的尺寸稳定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梳栉的组织结构为23/21、10/12的变化经平组织,所述第二梳栉的组织结构为10/12、23/21的变化经平组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第一梳栉和第二梳栉均为变化经平组织,变化经平组织的弹性延伸性小,尺寸比较稳定,从而更适用于汽车内饰,难以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褶皱,同时变化经平组织不易脱散也难以发生卷边,进而可保持良好的装饰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梳栉的组织结构为10/34的经斜组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经斜组织的第三梳栉可使最终成型的面料达到更好的表面花纹效果,从而提升其装饰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梳栉和第二梳栉采用的纱线为半光涤纶长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梳栉和第二梳栉采用半光涤纶丝能够进一步提升可回收面层的尺寸稳定性,也使可回收面层形成一定的光泽,达到更好的装饰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梳栉和第二梳栉的穿纱结构为穿1空1,所述第三梳栉的穿纱结构为满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把梳栉在织造成可回收面层时可获得更好的表面纹路,并且达到更好的尺寸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可回收面层与海绵层之间通过火焰复合的方式相粘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海绵层的存在,在火焰的加热下,海绵烧化后产生的粘性就能和可回收面层实现稳定的连接,提升两者之间的剥离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第三梳栉中的纱线选用可回收纱线,使该纱线能够使用可回收涤纶丝作为原料,则实现了可再生资源的重复利用,达到环保的要求,并同时还能保证该面料的厚度、耐老化性能以及尺寸稳定性,从而使其能够稳定地安装于汽车内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梳栉纱线的垫纱数码图;图3为第二梳栉纱线的垫纱数码图;图4为第三梳栉纱线的垫纱数码图。附图标记:1、可回收面层;2、海绵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可回收汽车内饰面料,包括通过火焰复合的方式相粘接复合的可回收面层1和海绵层2,两层厚度之和处于4mm-4.3mm,并且可回收面层1的尺寸变化率小于1.5%,为1.3%。可回收面层1包括由第一梳栉以垫纱数码为23/21、10/12的变化经平组织的运动方式、穿1空1的穿线方式编织的第一织线,由第二梳栉以垫纱数码为10/12、23/21的变化经平组织的运动方式、穿1空1的穿线方式编织的第二织线,由第三梳栉以垫纱数码为10/34的经斜组织的运动方式、满穿的穿线方式编织的可回收涤纶丝。第一梳栉和第二梳栉可选用半光涤纶长丝,并且第一梳栉、第二梳栉和第三梳栉的用纱排列比例为14:14:72。编织可回收面层1时,参照图1,第一梳栉按以下运动方式编织:第一梳栉从针间2摆入、针间3摆出,从而形成第一个线圈横列;接着,第一梳栉从针间2摆入、针间1摆出,从而形成第二个线圈横列;然后,第一梳栉从针间1摆入、针间0摆出,从而形成第三个线圈横列;接着,第一梳栉从针间1摆入、针间2摆出,从而形成第四个线圈横列;这样便完成一个变化经平组织;同理,参照图2,第二梳栉按以下运动方式编织:第二梳栉从针间1摆入、针间0摆出,从而形成第一个线圈横列;接着,第二梳栉从针间1摆入、针间2摆出,从而形成第二个线圈横列;然后,第二梳栉从针间2摆入、针间3摆出,从而形成第三个线圈横列;接着,第二梳栉从针间2摆入、针间1摆出,从而形成第四个线圈横列;这样便完成一个变化经平组织;同理,参照图3,第三梳栉按以下运动方式编织:第三梳栉从针间1摆入、针间0摆出,从而形成第一个线圈横列;接着,第三梳栉从针间3摆入、针间4摆出,从而形成第二个线圈横列;这样便完成一个经斜组织。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回收汽车内饰面料,其特征是:包括上下复合的可回收面层(1)和海绵层(2),所述可回收面层(1)由第一梳栉、第二梳栉和第三梳栉编织而成,所述第三梳栉采用可回收涤纶丝,所述第一梳栉、第二梳栉和第三梳栉的用纱排列比例为14:14:72,所述可回收面层的尺寸变化率小于1.5%;所述可回收面层(1)和海绵层(2)的厚度之和为4mm‑4.3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回收汽车内饰面料,其特征是:包括上下复合的可回收面层(1)和海绵层(2),所述可回收面层(1)由第一梳栉、第二梳栉和第三梳栉编织而成,所述第三梳栉采用可回收涤纶丝,所述第一梳栉、第二梳栉和第三梳栉的用纱排列比例为14:14:72,所述可回收面层的尺寸变化率小于1.5%;所述可回收面层(1)和海绵层(2)的厚度之和为4mm-4.3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汽车内饰面料,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梳栉的组织结构为23/21、10/12的变化经平组织,所述第二梳栉的组织结构为10/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福张委许铨肖维封亚鸿
申请(专利权)人:宏达高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