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生产线冷却防堵胶型自动递头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6760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胎生产线冷却防堵胶型自动递头模块,包括设于下层输送带输出端与上层输送带输入端之间的弧形摆动架,所述弧形摆动架上设有连接在上方主动辊和下方从动辊之间的弧形输送带,所述弧形摆动架的下端铰装并在气驱动元件带动下摆向或摆离上、下层输送带,弧形摆动架的铰装点处于从动带轮的下方,弧形摆动架摆向上、下层输送带时,所述从动辊与下层输送带输出端之间对接,弧形摆动架摆离上、下层输送带时,从动辊与下层输送带输出端分离而形成避免卡胶的输送间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自动递头时,从动辊与下层输送带输出端形成对接而利于制品的自动递头;在胶品输送状态时,从动辊与下层输送带输出端之间的距离加大可避免堵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生产线冷却防堵胶型自动递头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生产线设备部件,具体为一种轮胎生产线冷却防堵胶型自动递头模块。
技术介绍
轮胎半成品挤出后温度很高,需要经过喷淋冷却把温度降至常温。常规技术中,轮胎半成品需经过两次喷淋冷却工序,两次喷淋冷却工序分别在上、下层的输送带上进行,头道喷淋冷却工序完成于下层输送带,头道喷淋冷却完成后由冷却递头装置将轮胎半成品运送至上层输送带上继续喷淋冷却。所述冷却递头装置为设于上、下层输送带输入端、输出端的弧形输送带,所述弧形输送带设于弧形摆动架上,所述弧形摆动架铰装于下层输送带的输出辊旁,弧形摆动架的铰装点与弧形输送带的从动辊同心,即弧形输送带的从动辊与下层输送带的输出辊并排设置,弧形输送带的从动辊与下层输送带的主动辊之间形成较小的间隙。为保证下层输送带上的胶片通过弧形输送带而传送至上层输送带上(行业上称之为递头,此时的弧形摆动架向内摆动转向上层输送带),胶体(因重力下垂)会堵在从动辊与主动辊的小凹隙内,在胶片输送时(弧形摆动架向外摆动转离上层输送带),卡住的胶体会被强行扯出而造成机械扯伤,影响胶片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轮胎生产线冷却防堵胶型自动递头模块。能够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轮胎生产线冷却防堵胶型自动递头模块,其技术方案包括设于下层输送带输出端与上层输送带输入端之间的弧形摆动架,所述弧形摆动架上设有连接在上方主动辊和下方从动辊之间的弧形输送带,所不同的是所述弧形摆动架的下端铰装并在气驱动元件带动下摆向或摆离上、下层输送带,弧形摆动架的铰装点处于从动辊的下方而使弧形摆动架的摆动中心与从动辊的旋转中心不重合,弧形摆动架摆向上、下层输送带时,所述从动辊与下层输送带输出端之间对接,弧形摆动架摆离上、下层输送带时,从动辊与下层输送带输出端分离而形成避免卡胶的输送距离。所述输送间隔设计在70mm~130mm之间。所述输送间隔优选设计在90mm~110mm之间。所述气驱动元件的一种结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于弧形摆动架下方铰装,气缸向上的缸杆铰连弧形摆动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轮胎生产线冷却防堵胶型自动递头模块在自动递头状态时,弧形输送带的从动辊与下层输送带输出端形成对接(即间隔变小),因而有利于制品的自动递头;在胶品输送状态时,弧形输送带的从动辊与下层输送带输出端之间的距离加大,可避免堵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为胶品输送状态即弧形摆动架摆离上、下层输送带。图2为图1实施方式中的自动递头状态即弧形摆动架摆向上、下层输送带。图号标识:1、下层输送带;2、上层输送带;3、弧形摆动架;4、从动辊;5、主动辊;6、弧形输送带;7、输送间隔;8、气缸;9、左右位置调节锁紧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轮胎生产线冷却防堵胶型自动递头模块,包括设于下层输送带1右侧输出端(辊)与上层输送带2右侧输入端(辊)之间的弧形摆动架3,所述弧形摆动架3上设有连接在右上方主动辊5和左下方从动辊4之间的弧形输送带6,所述弧形摆动架3的左下端通过左右位置调节锁紧机构9铰装于机架上,该铰装处于从动辊4下方(弧形摆动架3的摆动中心与从动辊4的旋转中心发生偏离不重合),弧形摆动架3的右侧下方设有气缸8,所述气缸8的缸体铰装于机架上,气缸8向上的缸杆铰装于弧形摆动架3上,气缸8缸杆的伸缩带动弧形摆动架3向左摆向上、下层输送带2、1和向右摆离上、下层输送带2、1,如图1所示。在自动递头状态时,气缸8的缸杆伸出带动弧形摆动架3向左摆向上、下层输送带2、1,所述从动辊4向左转动与下层输送带1输出端(辊)之间对接,从动辊4与下层输送带1输出端(辊)之间形成较小间隙,保证下层输送带1上的胶料制品能顺利抵达弧形输送带6上,所述弧形输送带6将胶料制品传递至上层输送带2上,如图2所示。自动递头完成后,气缸8的缸杆的收缩带动弧形摆动架3向右摆离上、下层输送带2、1,所述从动辊4向右转动与下层输送带1输出端(辊)分离,通过控制气缸8缸杆的收缩量而确保从动辊4与下层输送带1输出端(辊)分开的输送间隔7保持在T=70mm~130mm(优选为90mm~110mm),上层输送带2启动运行将胶料制品从下层输送带1传递至上层输送带2上,如图1所示。在自动递头与胶料制品传送之间的停机过程中,胶体会因重力下垂而陷入输送间隔7中,但由于输送间隔7有合适的宽度容纳胶体,因而胶料制品在传送时会顺利的从输送间隔7中退出,从而避免了被拉扯损坏,保证了胶片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轮胎生产线冷却防堵胶型自动递头模块,包括设于下层输送带(1)输出端与上层输送带(2)输入端之间的弧形摆动架(3),所述弧形摆动架(3)上设有连接在上方主动辊(5)和下方从动辊(4)之间的弧形输送带(6),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摆动架(3)的下端铰装并在气驱动元件带动下摆向或摆离上、下层输送带(2、1),弧形摆动架(3)的铰装点处于从动辊(4)的下方而使弧形摆动架(3)的摆动中心与从动辊(4)的旋转中心不重合,弧形摆动架(3)摆向上、下层输送带(2、1)时,所述从动辊(4)与下层输送带(1)输出端之间对接,弧形摆动架(3)摆离上、下层输送带(2、1)时,从动辊(4)与下层输送带(1)输出端分离而形成避免卡胶的输送间隔(7)。

【技术特征摘要】
1.轮胎生产线冷却防堵胶型自动递头模块,包括设于下层输送带(1)输出端与上层输送带(2)输入端之间的弧形摆动架(3),所述弧形摆动架(3)上设有连接在上方主动辊(5)和下方从动辊(4)之间的弧形输送带(6),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摆动架(3)的下端铰装并在气驱动元件带动下摆向或摆离上、下层输送带(2、1),弧形摆动架(3)的铰装点处于从动辊(4)的下方而使弧形摆动架(3)的摆动中心与从动辊(4)的旋转中心不重合,弧形摆动架(3)摆向上、下层输送带(2、1)时,所述从动辊(4)与下层输送带(1)输出端之间对接,弧形摆动架(3)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崎峰邓仕林管俊李烨陈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橡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