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框压滤机进料系统及板框压滤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6384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板框压滤机进料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均化泥浆池、离心泵、第一单向阀、电磁流量计和板框压滤机进料管,还包括柱塞泵和第二单向阀,均化泥浆池、柱塞泵、第二单向阀和电磁流量计依次连通。在板框压滤机的进料前期,采用离心泵进料,利用离心泵的大流量进行快速填料;在板框压滤机进料后期,当板框压滤机的压力上升,离心泵开始以小流量高扬程进料时,停止使用离心泵,换用柱塞泵进料;通过采用离心泵+柱塞泵的组合形式,考虑既利用离心泵的大流量优点,进行快速填充浆料,又可以利用柱塞泵流量稳定,压力逐步上升的优点进行后期的压滤,通过这种组合来实现进料效率的提高,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降低进料能耗,缩短进料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框压滤机进料系统及板框压滤机
本技术涉及板框压滤机,尤其涉及一种板框压滤机进料系统及板框压滤机。
技术介绍
目前,淤泥脱水主要采用板框压滤机,而板框压滤机选泵要根据压滤机的运行情况,压滤机在入料期,压力从无到有,逐步升高,要求入料泵的压力也相应上升,泵开启后大流量输送,压滤期间压滤机滤室内充满物料,压力进一步升高,泵流量进一步减小,但是此时泵提供很高的入料压力挤压物料排除水分。离心泵由于有着与板框机压滤要求相对一致的特性曲线,成为板框压滤的进料泵,但离心泵耗能大,虽然流量大,扬程高,但是在输送高含固介质时对设备的磨损也很大,造成了设备部件的损耗,更换频率高,也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效率高、能耗低的板框压滤机进料系统及板框压滤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框压滤机进料系统,其包括依次连通的均化泥浆池、离心泵、第一单向阀、电磁流量计和板框压滤机进料管,还包括柱塞泵和第二单向阀,均化泥浆池、柱塞泵、第二单向阀和电磁流量计依次连通。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离心泵流量和扬程高于柱塞泵。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离心泵最大流量280方/小时,最大扬程110米。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柱塞泵流量为10~50方/小时。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框压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压滤板和滤布,多个压滤板相互同轴平行设置,压滤板两端面设置有下沉式压滤腔,滤布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压滤板之间并覆盖在下沉式压滤腔表面,压滤板中间开设有贯穿进料孔,板框压滤机进料管与贯穿进料孔连通。本技术的板框压滤机进料系统及板框压滤机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设置并联的离心泵和柱塞泵,在板框压滤机的进料前期,采用离心泵进料,利用离心泵的大流量进行快速填料;在板框压滤机进料后期,当板框压滤机的压力上升,离心泵开始以小流量高扬程进料时,停止使用离心泵,换用柱塞泵进料;(2)通过采用离心泵+柱塞泵的组合形式,考虑既利用离心泵的大流量优点,进行快速填充浆料,又可以利用柱塞泵流量稳定,压力逐步上升的优点进行后期的压滤,通过这种组合来实现进料效率的提高,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降低进料能耗,缩短进料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板框压滤机进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板框压滤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板框压滤机的压滤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框压滤机进料系统,其包括依次连通的均化泥浆池1、离心泵2、第一单向阀3、电磁流量计4、板框压滤机进料管5、柱塞泵6和第二单向阀7。其中,均化泥浆池1,存储均化泥浆,可采用现有技术。离心泵2,采用流量大,扬程高,功率大的泵体,具体的,离心泵2最大流量280方/小时,最大扬程110米。第一单向阀3起到反向截止的作用,防止泥浆回流,可采用现有技术。电磁流量计4,对泥浆流量进行计量,可采用现有技术。板框压滤机进料管5,对板框压滤机进行喂料,可采用现有技术。均化泥浆池1、离心泵2、第一单向阀3、电磁流量计4和板框压滤机进料管5依次连通。均化泥浆经离心泵2抽出,导入板框压滤机内。柱塞泵6在压滤过程中投入使用,具体的,离心泵2流量和扬程高于柱塞泵6。具体的,柱塞泵6流量为10~50方/小时。第二单向阀7,起到反向截止的作用,防止泥浆回流,可采用现有技术。电磁流量计4,对泥浆流量进行计量,可采用现有技术。均化泥浆池1、柱塞泵6、第二单向阀7和电磁流量计4依次连通。如图2所示,结合图3,本技术的板框压滤机,包括多个压滤板8和滤布9,多个压滤板8相互同轴平行设置,压滤板8两端面设置有下沉式压滤腔81,滤布9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压滤板8之间并覆盖在下沉式压滤腔81表面,压滤板8中间开设有贯穿进料孔82,板框压滤机进料管5与贯穿进料孔82连通。本技术的板框压滤机使用过程如下:先启动离心泵1,此时泥浆通过第一单向阀3经过板框压滤机进料管5打入板框压滤机,由于离心泵1流量大,根据泵的性能曲线,此时离心泵1开启大流量进料,随着进的填料越来越多,压滤机下沉式压滤腔81逐渐被料浆充满,压力开始逐渐上升,此时离心泵1的流量开始逐渐减少。整个过程中,离心泵1的能耗一直比较高,待离心泵1流量减小到柱塞泵6的流量时,关闭离心泵1,开启柱塞泵6。由于柱塞泵6功率小于离心泵1,且流量均匀稳定,这个阶段换用柱塞泵6进料就降低了进料时间,减少了能耗,提高了进料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框压滤机进料系统,其包括依次连通的均化泥浆池(1)、离心泵(2)、第一单向阀(3)、电磁流量计(4)和板框压滤机进料管(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柱塞泵(6)和第二单向阀(7),均化泥浆池(1)、柱塞泵(6)、第二单向阀(7)和电磁流量计(4)依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框压滤机进料系统,其包括依次连通的均化泥浆池(1)、离心泵(2)、第一单向阀(3)、电磁流量计(4)和板框压滤机进料管(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柱塞泵(6)和第二单向阀(7),均化泥浆池(1)、柱塞泵(6)、第二单向阀(7)和电磁流量计(4)依次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框压滤机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泵(2)流量和扬程高于柱塞泵(6)。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框压滤机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泵(2)最大流量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光明张国梁程润喜冯胜球陈良力曹龙亮袁新亮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路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