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鼻塞式相结合的呼吸机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6304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与鼻塞式相结合的呼吸机面罩。包括一端与呼吸机相连接的输氧管,在输氧管的另一端连接设置“T”形的三通管,在三通管的水平的两端设置“L”形的鼻塞管,三通管的两端分别插入至两个鼻塞管的水平部的端部且与鼻塞管转动连接,在三通管的下方设置用于承托下颔的垫板,输氧管穿过垫板表面;还包括面罩,面罩与垫板通过转轴铰接,在转轴外套设复位弹簧,在面罩与输氧管之间设置连通管,在两个鼻塞管之间设置鼻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吸氧效果好的与鼻塞式相结合的呼吸机面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鼻塞式相结合的呼吸机面罩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与鼻塞式相结合的呼吸机面罩。
技术介绍
呼吸机作为医院临床不可缺少的治疗和抢救医疗设备而广泛应用。其将不同浓度的氧气通过管路连接面罩或鼻塞进入患者鼻腔实施机械通气供氧。面罩吸氧、鼻塞吸氧是吸氧的惯常技术手段,二者均有一定的缺陷。采用面罩吸氧时患者在呕吐、咳痰或吸痰的情况下必须摘掉面罩,中断氧气供应;鼻塞式吸氧,氧气量过高时会刺激患者的鼻粘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吸氧效果好的与鼻塞式相结合的呼吸机面罩。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与鼻塞式相结合的呼吸机面罩,包括一端与呼吸机相连接的输氧管,在输氧管的另一端连接设置“T”形的三通管,在三通管的水平的两端设置“L”形的鼻塞管,三通管的两端分别插入至两个鼻塞管的水平部的端部且与鼻塞管转动连接,在三通管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承托下颔的垫板,所述输氧管穿过垫板;还包括面罩,所述面罩与垫板通过转轴铰接,在转轴外套设复位弹簧,在面罩与输氧管之间设置与二者连通的连通管,在两个鼻塞管之间设置鼻夹,所述鼻夹包括两个倒置的“L”形的夹板,两个夹板的水平部相对,两个夹板交叉,交点与三通管通过转轴铰接,在交点下方的两个夹板之间设置弹簧。优选地:所述输氧管包括第一输氧管和第二输氧管,所述第一输氧管的一端与呼吸机连接,另一端插入至第二输氧管中,第二输氧管与三通管连接。优选地:在三通管水平的两端部及第一输氧管插入至第二输氧管的端部均套设有限位环,限位环的径向尺寸分别大于鼻塞管的敞口端及第二输氧管的敞口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采用将鼻塞式和面罩式相结合的输氧方式,分别弥补二者的不足,保证多种情况下患者输氧的连续性,同时在输氧量一定的条件下,面罩可分担鼻塞管的充氧量,减轻高流量气体对鼻粘膜的刺激。本技术中的鼻塞管与三通管转动连接,当仅需面罩时,鼻塞管经转动,脱离鼻孔,使氧气流入面罩,垫板承托下颔,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面罩持续施加朝向面部的力;当仅需鼻塞管时,增大面罩与垫板之间的夹角,并将垫板沿着输氧管朝向远离下颔的方向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面罩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输氧管;2-鼻夹;3-连通管;4-面罩;5-垫板;6-鼻塞管;7-三通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一端与呼吸机相连接的输氧管1,在输氧管1的另一端连接设置“T”形的三通管7,在三通管7的水平的两端设置“L”形的鼻塞管6,三通管7的两端分别插入至两个鼻塞管6的水平部的端部且与鼻塞管6转动连接,在三通管7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承托下颔的垫板5,所述输氧管1穿过垫板5表面;还包括面罩4,所述面罩4与垫板5通过转轴铰接,在转轴外套设复位弹簧,在面罩4与输氧管1之间设置与二者连通的连通管3,在两个鼻塞管6之间设置鼻夹2,所述鼻夹2包括两个倒置的“L”形的夹板,两个夹板的水平部相对,两个夹板交叉,交点与三通管7通过转轴铰接,在交点下方的两个夹板之间设置弹簧。本技术中采用将鼻塞式和面罩式相结合的输氧方式,分别弥补二者的不足,保证多种情况下患者输氧的连续性,同时在输氧量一定的条件下,面罩可分担鼻塞管6的充氧量,减轻高流量气体对鼻粘膜的刺激。本技术中的鼻塞管6与三通管7转动连接,当仅需面罩4时,鼻塞管6经转动,脱离鼻孔,使氧气流入面罩4,垫板5承托下颔,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面罩4持续施加朝向面部的力;当仅需鼻塞管6时,增大面罩4与垫板5之间的夹角,并将垫板5沿着输氧管1朝向远离下颔的方向移动,传统的鼻塞管6使用橡皮膏固定,一些患者会出现过敏现象,且会产生沾粘不适感,本技术使用鼻夹2代替,鼻夹2结构类似剪刀,其交点的上方用来夹住两个鼻孔的分隔部,夹板间的弹簧处于常态时,鼻夹2夹紧,弹簧处于伸长态时,鼻夹2打开。本实施例中,所述输氧管1包括第一输氧管1-1和第二输氧管1-2,所述第一输氧管1-1的一端与呼吸机连接,另一端插入至第二输氧管1-2中,第二输氧管1-2与三通管7连接,输氧管1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延长。在三通管7水平的两端部及第一输氧管1-1插入至第二输氧管1-2的端部均套设有限位环,限位环的径向尺寸分别大于鼻塞管6的敞口端及第二输氧管1-2的敞口端,上述结构是为了防止相连接的部位分离。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与鼻塞式相结合的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与呼吸机相连接的输氧管(1),在输氧管(1)的另一端连接设置“T”形的三通管(7),在三通管(7)的水平的两端设置“L”形的鼻塞管(6),三通管(7)的两端分别插入至两个鼻塞管(6)的水平部的端部且与鼻塞管(6)转动连接,在三通管(7)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承托下颔的垫板(5),所述输氧管(1)穿过垫板(5);还包括面罩(4),所述面罩(4)与垫板(5)通过转轴铰接,在转轴外套设复位弹簧,在面罩(4)与输氧管(1)之间设置与二者连通的连通管(3),在两个鼻塞管(6)之间设置鼻夹(2),所述鼻夹(2)包括两个倒置的“L”形的夹板,两个夹板的水平部相对,两个夹板交叉,交点与三通管(7)通过转轴铰接,在交点下方的两个夹板之间设置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鼻塞式相结合的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与呼吸机相连接的输氧管(1),在输氧管(1)的另一端连接设置“T”形的三通管(7),在三通管(7)的水平的两端设置“L”形的鼻塞管(6),三通管(7)的两端分别插入至两个鼻塞管(6)的水平部的端部且与鼻塞管(6)转动连接,在三通管(7)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承托下颔的垫板(5),所述输氧管(1)穿过垫板(5);还包括面罩(4),所述面罩(4)与垫板(5)通过转轴铰接,在转轴外套设复位弹簧,在面罩(4)与输氧管(1)之间设置与二者连通的连通管(3),在两个鼻塞管(6)之间设置鼻夹(2),所述鼻夹(2)包括两个倒置的“L”形的夹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丹
申请(专利权)人:橙意家人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