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629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液器,所述输液器包括刺瓶针、与所述刺瓶针相连的输液管,所述刺瓶针上靠近针尖处设置有第一针孔,所述刺瓶针靠近所述输液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针孔,所述刺瓶针的针腔内靠近所述输液管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阻隔壁以将所述针腔分割成第一腔隙和第二腔隙,在将所述刺瓶针穿刺至输液瓶中时,所述第一腔隙通过所述第一针孔与所述输液瓶连通,所述第二腔隙通过所述第二针孔与所述输液瓶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得输液瓶中的药液全部输至病人的身体内,而不造成药液的浪费,也无需医护人员在药液输注至刺瓶针第一针孔下后慢慢拔出刺瓶针针头,不会造成针头和药液的污染,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液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输液器。
技术介绍
输液器是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的常见的一次性的医疗耗材,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在通过玻璃输液瓶给药时因刺瓶针较长,刺瓶针较长,而刺瓶针上的针孔位于其头部,这就使得针孔距离输液瓶的瓶口较长,从而造成了药液浪费,使得剂量不足。针对上述问题目前临床上的解决途径是在药液输注至刺瓶针针孔下后由护士慢慢拔出刺瓶针针头,将剩余药液输注完毕。但此方法会增加护士工作量,增加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器,以解决现有技术输液器容易造成药液浪费和增加污染风险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输液器,所述输液器包括刺瓶针、与所述刺瓶针相连的输液管,所述刺瓶针上靠近针尖处设置有第一针孔,所述刺瓶针靠近所述输液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针孔,所述刺瓶针的针腔内靠近所述输液管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阻隔壁以将所述针腔分割成第一腔隙和第二腔隙,所述第一腔隙和所述第二腔隙均与所述输液管连通,在将所述刺瓶针穿刺至输液瓶中时,所述第一腔隙通过所述第一针孔与所述输液瓶连通,所述第二腔隙通过所述第二针孔与所述输液瓶连通。优选的是,还包括可调节大小的卡瓶带,所述卡瓶带的一端与所述刺瓶针和所述输液管的连接处连接,所述卡瓶带上还设置有供所述卡瓶带另一端穿过的卡环,所述卡瓶带上还设置有多个卡点。优选的是,所述卡点为圆锥体形,所述卡点朝向所述卡瓶带另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卡点朝向所述卡瓶带一端的直径。优选的是,所述输液管上还设置有关闭夹、茂菲氏滴管、调节阀以及过滤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将该输液器上的刺瓶针穿刺至输液瓶中,输液瓶中的药液经过第一针孔进入到第一腔隙中再流入至输液管中从而对病人进行输液;当输液瓶中的药液液面低于第一针孔时,输液瓶中的药液会从第二针孔进入到第二腔隙中再流入至输液管中,这样可以使得输液瓶中的药液全部输至病人的身体内,而不造成药液的浪费,也无需医护人员在药液输注至刺瓶针第一针孔下后慢慢拔出刺瓶针针头,不会造成针头和药液的污染,方便实用。附图说明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内容,并且随着对本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液器,输液器包括刺瓶针1、与刺瓶针1相连的输液管2,刺瓶针1上靠近针尖10处设置有第一针孔3,刺瓶针1靠近输液管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针孔4,刺瓶针1为空心的针体,其内具有针腔。刺瓶针1的针腔内靠近输液管2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阻隔壁5以将针腔分割成第一腔隙60和第二腔隙61,第一腔隙60和第二腔隙61均与输液管2连通,阻隔壁5与刺瓶针1内壁相连。在将刺瓶针1穿刺至输液瓶中时,第一腔隙60通过第一针孔3与输液瓶连通,第二腔隙61通过第二针孔4与输液瓶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使用本实施例的输液器时,将该输液器上的刺瓶针1穿刺至输液瓶中,输液瓶中的药液经过第一针孔3进入到第一腔隙60中再流入至输液管2中从而对病人进行输液。当输液瓶中的药液液面低于第一针孔3时,输液瓶中的药液会从第二针孔4进入到第二腔隙61中再流入至输液管2中,这样可以使得输液瓶中的药液全部输至病人的身体内,而不造成药液的浪费,也无需医护人员在药液输注至刺瓶针1第一针孔3下后慢慢拔出刺瓶针针头,不会造成针头和药液的污染,方便实用。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可调节大小的卡瓶带7,卡瓶带7的一端与刺瓶针1和输液管2的连接处连接,卡瓶带7上还设置有供卡瓶带7另一端穿过的卡环8,卡瓶带7上还设置有多个卡点9。将卡瓶带7的另一端绕过输液瓶上,拉动卡瓶带7的另一端从而将卡瓶带7套设在输液瓶的瓶口部,卡瓶带7上的卡点9穿过卡环8直至卡瓶带7将输液瓶瓶口部与刺瓶针1连接至合适的位置,停止拉动卡瓶带7。卡瓶带7的设置可以防止刺瓶针1从输液瓶中滑脱出来从而造成污染。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卡点9为圆锥体形,卡点9朝向卡瓶带7另一端的直径小于卡点9朝向卡瓶带7一端的直径。这样的结构设计方便卡点9穿过卡环8且穿过卡环8的卡点9不易从卡环中滑出。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输液管2上还设置有关闭夹11、茂菲氏滴管12、调节阀13以及过滤盘14,方便输液。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根据本技术的输液器。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技术所提出的输液器,还可以在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液器,所述输液器包括刺瓶针、与所述刺瓶针相连的输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瓶针上靠近针尖处设置有第一针孔,所述刺瓶针靠近所述输液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针孔,所述刺瓶针的针腔内靠近所述输液管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阻隔壁以将所述针腔分割成第一腔隙和第二腔隙,所述第一腔隙和所述第二腔隙均与所述输液管连通,在将所述刺瓶针穿刺至输液瓶中时,所述第一腔隙通过所述第一针孔与所述输液瓶连通,所述第二腔隙通过所述第二针孔与所述输液瓶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器,所述输液器包括刺瓶针、与所述刺瓶针相连的输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瓶针上靠近针尖处设置有第一针孔,所述刺瓶针靠近所述输液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针孔,所述刺瓶针的针腔内靠近所述输液管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阻隔壁以将所述针腔分割成第一腔隙和第二腔隙,所述第一腔隙和所述第二腔隙均与所述输液管连通,在将所述刺瓶针穿刺至输液瓶中时,所述第一腔隙通过所述第一针孔与所述输液瓶连通,所述第二腔隙通过所述第二针孔与所述输液瓶连通。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婷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