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吊拉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593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吊拉鞋,包括鞋子本体,鞋子本体包括鞋底和设置在鞋底上的鞋面,还包括调整带,调整带具有设置在鞋底上且用于拉动鞋底的第一鞋底作用部和设置在鞋底上且用于拉动鞋底的第二鞋底作用部,第一鞋底作用部和第二鞋底作用部分设在鞋底的内侧和外侧,所述调整带还具有作用于鞋面并用于调整鞋面的包裹度的第一鞋面作用段和作用于所述鞋面并用于调整鞋面的包裹度的第二鞋面作用段,第一鞋面作用段和第二鞋面作用段分设在鞋面的内侧和外侧,第一鞋面作用段上形成第一调控端,第二鞋面作用段上形成与第一调控端配合的第二调控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鞋面内侧、外侧、中部以及鞋底包裹度的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易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吊拉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吊拉鞋。
技术介绍
传统的运动鞋一般包括鞋底和设置在鞋底上的鞋面,在鞋面上设有供足部穿入的鞋口和与鞋口连通的鞋舌口,在鞋舌口上设有鞋带孔,鞋带孔穿设有鞋带,通过鞋带来调整鞋面包裹性的强弱,采用这种方式,包裹性的调整主要局限在鞋舌口、鞋舌以及附近的位置,而且通常一双鞋子采用一条鞋带,鞋带交叉绕穿在多个鞋带孔中,鞋带的调整也相对费时和麻烦。在授权公告号CN204519531U,名称为“一种鞋带系统的辅助装置”的中国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鞋带系统的辅助装置,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弹性包裹条,所述弹性包裹条进行对折形成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中间部,所述中间部与鞋带环扣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夹设在内层鞋面和外层鞋面之间,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下端固定在鞋底上,且任意一根所述弹性包裹条的所述第一端部与相邻的所述弹性包裹条的所述第二端部在靠近所述鞋底处交叉形设置成网状结构。在授权公告号CN205456394U,名称为“一种鞋面包裹性优良的运动鞋”的中国技术专利中,一种鞋面包裹性优良的运动鞋,包括鞋底和与鞋底相连接的鞋面,包括用于系鞋带的若干个鞋带孔座,每个鞋带孔座为一个软性橡胶绳,该软性橡胶绳两端对折形成一个鞋带孔,该软性橡胶绳的一端从上至下穿插在鞋面里,该软性橡胶绳的另一端也从上至下穿插在鞋面里;还包括粘接在鞋面的后侧面上的硅胶条,该硅胶条一端向鞋面一侧边倾斜向下延伸至鞋底一侧上端沿处,所述硅胶条另一端向鞋面另一侧边倾斜向下延伸至鞋底另一侧上端沿处。上述专利的运动鞋,虽然能够进一步地调整鞋面侧面的包裹度,然而整个鞋面(尤其是弹性包裹条和软性橡胶绳)的安装比较麻烦,整个鞋面的结构也较为复杂,而且弹性包裹条和软性橡胶绳长期受拉脱落的风险较大。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全方位调整包裹程度、保证稳定性的鞋子。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吊拉鞋,包括鞋子本体,鞋子本体包括鞋底和设置在鞋底上的鞋面,以鞋子本体对应脚背内侧的一侧为内侧,对应脚背外侧的一侧为外侧,还包括调整带,所述调整带具有设置在所述鞋底上且用于拉动所述鞋底的第一鞋底作用部和设置在所述鞋底上且用于拉动所述鞋底的第二鞋底作用部,第一鞋底作用部和第二鞋底作用部分设在所述鞋底的内侧和外侧,所述调整带还具有作用于所述鞋面并用于调整所述鞋面的包裹度的第一鞋面作用段和作用于所述鞋面并用于调整所述鞋面的包裹度的第二鞋面作用段,第一鞋面作用段和第二鞋面作用段分设在所述鞋面的内侧和外侧,第一鞋面作用段上形成第一调控端,第二鞋面作用段上形成与第一调控端配合的第二调控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鞋底作用部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鞋底上,所述第一鞋底作用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鞋面作用段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鞋底作用部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鞋底上,所述第二鞋底作用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鞋面作用段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鞋面作用段的上端形成第一绑扎端,所述第二鞋面作用端的上端形成第二绑扎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面上设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一鞋面作用段的第一导向环和用于引导所述第二鞋面作用段的第二导向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在所述鞋底上设有穿孔,穿孔从所述鞋底的内侧贯穿至外侧,所述调整带还包括连接段,所述第一鞋底作用部和所述第二鞋底作用部通过连接段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段穿设在穿孔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以所述鞋子本体对应脚后跟的位置为后跟部,以鞋子本体对应脚掌前部的位置为前掌部,鞋子本体于后跟部与前掌部之间形成足弓部,在所述鞋底上设有穿孔,穿孔从所述鞋底的内侧贯穿至外侧,所述穿孔包括设置在所述鞋底的前掌部上的第一穿孔和设置在所述鞋底的后跟部上的第二穿孔,调整带具有第一调整端、第二调整端以及形成在第一调整端与第二调整端之间的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穿设在第一穿孔中,第二连接部穿设在第二穿孔中,第三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衔接,第三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一调整端连接,第二调整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四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衔接,第四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衔接,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交叉设置并布设在所述鞋面上,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鞋底的内侧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鞋底的内侧的一端均形成一个所述第一鞋底作用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鞋底的外侧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鞋底的外侧的一端均形成一个所述第二鞋底作用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形成所述第一鞋面作用段,所述第四连接部形成所述第二鞋面作用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穿孔为3-5个,多个所述第一穿孔沿所述鞋底的前后方向排布,所述第二穿孔为3-5个,多个所述第二穿孔沿所述鞋底的前后方向排布,所述调整带对应为3至5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调整端和所述第二调整端均位于所述鞋面的外侧或者中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面上设有第一弹性套圈和第二弹性套圈,所述第一调整端上设有防止所述第一调整端从第一弹性套圈自动脱离的第一端头,所述第二调整端上设有防止所述第二调整端从第二弹性套圈自动脱离的第二端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面上设有用于引导第三连接部的第一导向圈和用于引导第四连接部的第二导向圈,第三连接部穿设在第一导向圈中,第四连接部穿设在第二导向圈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面呈一端开口的筒状,所述鞋面包括用于包覆脚背的鞋面部和对应脚掌底部的支撑部,支撑部固定在所述鞋底的上表面,鞋面部与支撑部一体编织成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能够实现所述调整带收放的鞋带调节器,所述第一调整端和所述第二调整端连接在鞋带调节器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底包括大底和复合在大底上的中底,所述第一穿孔形成在所述大底与所述中底之间,所述第二穿孔形成在所述大底与所述中底之间;或者所述第一穿孔设置在所述大底中,所述第二穿孔设置在所述大底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多个所述第一穿孔平行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穿孔平行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穿孔为2个,所述第二穿孔为2个,所述调整带为两条,两个所述第一穿孔交叉成“X”型,两个所述第二穿孔交叉成“X”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穿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穿孔分成多排,多排所述第一穿孔沿所述鞋底的高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二穿孔为多排,多个所述第二穿孔沿所述鞋底的高度方向布设。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通过拉动调整带的第一调控端和第二调控端,通过第一鞋底作用部和第二鞋底作用部可以拉动鞋底,通过鞋底的形变提升鞋子的包裹度,同时第一鞋面作用段和第二鞋面作用段可以抵压在鞋面上,从而将鞋底与鞋面围成的空间束紧或者放松,而且第一鞋底作用部和第二鞋底作用部一定程度束缚了鞋底向远离鞋底的方向形变(即向两侧过度形变),保证了鞋底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鞋面内侧、外侧、中部以及鞋底包裹度的调整,提升穿着的舒适性,同时能够限制鞋底和鞋面的过度形变,提升整个鞋子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简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吊拉鞋,包括鞋子本体,鞋子本体包括鞋底和设置在鞋底上的鞋面,以鞋子本体对应脚背内侧的一侧为内侧,对应脚背外侧的一侧为外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带,所述调整带具有设置在所述鞋底上且用于拉动所述鞋底的第一鞋底作用部和设置在所述鞋底上且用于拉动所述鞋底的第二鞋底作用部,第一鞋底作用部和第二鞋底作用部分设在所述鞋底的内侧和外侧,所述调整带还具有作用于所述鞋面并用于调整所述鞋面的包裹度的第一鞋面作用段和作用于所述鞋面并用于调整所述鞋面的包裹度的第二鞋面作用段,第一鞋面作用段和第二鞋面作用段分设在所述鞋面的内侧和外侧,第一鞋面作用段上形成第一调控端,第二鞋面作用段上形成与第一调控端配合的第二调控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吊拉鞋,包括鞋子本体,鞋子本体包括鞋底和设置在鞋底上的鞋面,以鞋子本体对应脚背内侧的一侧为内侧,对应脚背外侧的一侧为外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带,所述调整带具有设置在所述鞋底上且用于拉动所述鞋底的第一鞋底作用部和设置在所述鞋底上且用于拉动所述鞋底的第二鞋底作用部,第一鞋底作用部和第二鞋底作用部分设在所述鞋底的内侧和外侧,所述调整带还具有作用于所述鞋面并用于调整所述鞋面的包裹度的第一鞋面作用段和作用于所述鞋面并用于调整所述鞋面的包裹度的第二鞋面作用段,第一鞋面作用段和第二鞋面作用段分设在所述鞋面的内侧和外侧,第一鞋面作用段上形成第一调控端,第二鞋面作用段上形成与第一调控端配合的第二调控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吊拉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鞋底作用部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鞋底上,所述第一鞋底作用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鞋面作用段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鞋底作用部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鞋底上,所述第二鞋底作用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鞋面作用段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鞋面作用段的上端形成第一绑扎端,所述第二鞋面作用端的上端形成第二绑扎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吊拉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上设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一鞋面作用段的第一导向环和用于引导所述第二鞋面作用段的第二导向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吊拉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鞋底上设有穿孔,穿孔从所述鞋底的内侧贯穿至外侧,所述调整带还包括连接段,所述第一鞋底作用部和所述第二鞋底作用部通过连接段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段穿设在穿孔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吊拉鞋,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鞋子本体对应脚后跟的位置为后跟部,以鞋子本体对应脚掌前部的位置为前掌部,鞋子本体于后跟部与前掌部之间形成足弓部,在所述鞋底上设有穿孔,穿孔从所述鞋底的内侧贯穿至外侧,所述穿孔包括设置在所述鞋底的前掌部上的第一穿孔和设置在所述鞋底的后跟部上的第二穿孔,调整带具有第一调整端、第二调整端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萌莱利弗朗西斯萨迪尔张德文
申请(专利权)人:特步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