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光电、燃气混合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5301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续航持久、能够快速恢复电力、以及可以实现多种无污染气体或者液体燃料燃烧发电的便携式光电、燃气混合电池。该便携式光电、燃气混合电池,包括金属壳体、塞贝克效应反应釜、三级螺旋导热管筒、二级螺旋导热管筒、一级螺旋导热管筒;在各级管筒之间垫石棉导热层,并且在石棉导热层内设置有光电效应管;所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顶部设置有氧气桶;所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下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螺旋导热管筒连接器、燃料桶、储水桶。采用该便携式光电、燃气混合电池提高了实用普适性以及便携性,大大提高了燃气利用率以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光电、燃气混合电池
本技术涉及混合燃料热力便携式发电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光电、燃气混合电池。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的:1821年东普鲁士科学家塞贝克发现了一种由两种不同的导体或者半导体的温度差引起物之间的电压差的热电现象,由于半导体的温差电动势较大,可以用作温差发电器的发现,同时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发现在某种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发现该技术后的几百年时间内,多国对该技术进行了改进与升级,但是两种技术产生的产品体积大、质量大、发热高、转化率低以及普及慢等诸多缺陷。干电池与锂离子电池普及实用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这两种电池都利用了化学电池的原理,通过金属活动顺序差在酸或碱的环境下产生电流,尽管在使用的十几年里,容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两种电池都存在续航短、充电速度慢、重金属、高污染、不易回收再利用等诸多缺陷。此电池于普通干电池、锂离子电池的区别在于干电池使用的化学燃料本技术专利的电池为混合光电燃料电池,其与干电池、锂离子电池对比而言具有更环保更方便充电更快的特点,使用本专利所述的电池不仅可以达到比传统电池一样的甚至更高电压而且可以获得更快的恢复电力的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续航持久、能够快速恢复电力、以及可以实现多种无污染气体或者液体燃料燃烧发电的便携式光电、燃气混合电池。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便携式光电、燃气混合电池,包括金属壳体、塞贝克效应反应釜、三级螺旋导热管筒、二级螺旋导热管筒、一级螺旋导热管筒;所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位于金属壳体中心位置;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二级螺旋导热管筒、一级螺旋导热管筒嵌套式安装在塞贝克效应反应釜与金属壳体之间,由外到内依次排列;所述一级螺旋导热管筒与塞贝克效应反应釜之间设置有第一石棉导热层;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与二级螺旋导热管筒之间,以及二级螺旋导热管筒与一级螺旋导热管筒之间均设置有第二石棉导热层;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与金属壳体之间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金属壳体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塑料外皮;所述一级螺旋导热管筒与塞贝克效应反应釜之间的第一石棉导热层内设置有一级光电效应管;所述二级螺旋导热管筒与一级螺旋导热管筒之间的第二石棉导热层内设置有二级光电效应管;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与二级螺旋导热管筒之间的第二石棉导热层内设置有三级光电效应管;所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下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螺旋导热管筒连接器、燃料桶、储水桶,所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三级螺旋导热管筒、二级螺旋导热管筒、一级螺旋导热管筒通过螺旋导热管筒连接器连通;所述金属壳体底端设置有底盖;所述储水桶位于底盖上方;所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顶部设置有氧气桶;所述氧气桶上设置有连通塞贝克效应反应釜的氧气导管;所述氧气导管延伸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内的一端设置有氧气锁气管;所述燃料桶上设置有连通塞贝克效应反应釜的燃料导管;所述燃料导管延伸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内的一端设置有燃料锁气管;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下端设置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与储水桶连通;所述金属壳体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第四接线端子、第五接线端子、第六接线端子、第七接线端子、第八接线端子、第九接线端子、第十接线端子;第四接线端子、第五接线端子、第六接线端子、第七接线端子、第八接线端子、第九接线端子、第十接线端子;分别与金属壳体内的什么部件电连接;所述第三接线端子与金属壳体电连接,所述第四接线端子与三级光电效应管电连接,所述第五接线端子与二级光电效应管电连接,第六接线端子与一级光电效应管电连接;所述第七接线端子与塞贝克效应反应釜电连接,第八接线端子与一级光电效应管电连接、第九接线端子与二级光电效应管电连接,所述第十接线端子与三级光电效应管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第七接线端子通过导线依次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第十接线端子、第四接线端子通过导线依次电连接;所述第四接线端子、第五接线端子、第九接线端子、第八接线端子、第六接线端子、第七接线端子通过导线依次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二级螺旋导热管筒、一级螺旋导热管筒内均设置有螺旋上升的通气腔。进一步的,所述氧气桶、燃料桶、储水桶均设置在金属壳体内,且与金属壳体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便携式光电、燃气混合电池通过塞贝克效应与光电效应的原理,在电池内设置塞贝克效应反应釜;通过气体或者液体燃料在塞贝克效应反应釜内反应产生的热量,通过三级螺旋导热管筒、二级螺旋导热管筒、一级螺旋导热管筒对热量进行传导,在各级管筒之间垫石棉导热后由各级管筒之间的光电效应管吸收红外线发电形成二级电压、三级电压;从而实现电池的续航。其次,本技术所述的便携式光电、燃气混合电池内部的各个部件通过嵌套式安装的设计,因此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巧、重量适中、发热量小、易于携带;同时兼备续航持久、能够快速恢复电力、以及无污染多种气体液体燃料兼容的优良性能。进一步的,如有需求可以增大供气流量提高温度,增加螺旋导热管筒数量或者面积的方式有效利用热力,直至热量消耗完毕通过排气孔排出;经过各级冷却的反应后的气体主要成分是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排气管排出,水由储水筒储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便携式光电、燃气混合电池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便携式光电、燃气混合电池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图5是图3中C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标示:1-金属壳体,2-隔热层,3-三级螺旋导热管筒,4-二级螺旋导热管筒,5-一级螺旋导热管筒,6-塞贝克效应反应釜,7-顶盖,8-第一石棉导热层,9-一级光电效应管,10-二级光电效应管,11-三级光电效应管12-第二石棉导热层,13-底盖,14-塑料外皮,15-火花塞,16-氧气导管,17-氧气锁气管,18-氧气桶,19-燃料导管,20-燃料锁气管,21-螺旋导热管筒连接器,22-燃料桶,23-储水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便携式光电、燃气混合电池,包括金属壳体1、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所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位于金属壳体1中心位置;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嵌套式安装在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与金属壳体1之间,由外到内依次排列;所述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与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之间设置有第一石棉导热层8;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与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之间,以及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与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之间均设置有第二石棉导热层12;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与金属壳体1之间设置有隔热层2;所述金属壳体1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塑料外皮14;所述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与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之间的第一石棉导热层8内设置有一级光电效应管9;所述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与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之间的第二石棉导热层12内设置有二级光电效应管10;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与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之间的第二石棉导热层12内设置有三级光电效应管11;所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下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便携式光电、燃气混合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壳体(1)、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所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位于金属壳体(1)中心位置;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嵌套式安装在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与金属壳体(1)之间,由外到内依次排列;所述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与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之间设置有第一石棉导热层(8);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与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之间,以及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与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之间均设置有第二石棉导热层(12);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与金属壳体(1)之间设置有隔热层(2);所述金属壳体(1)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塑料外皮(14);所述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与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之间的第一石棉导热层(8)内设置有一级光电效应管(9);所述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与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之间的第二石棉导热层(12)内设置有二级光电效应管(10);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与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之间的第二石棉导热层(12)内设置有三级光电效应管(11);所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的顶端设置有火花塞(15);所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下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螺旋导热管筒连接器(21)、燃料桶(22)、储水桶(23),所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通过螺旋导热管筒连接器(21)连通;所述金属壳体(1)底端设置有底盖(13);所述储水桶(23)位于底盖(13)上方;所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顶部设置有氧气桶(18);所述氧气桶(18)上设置有连通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的氧气导管(16);所述氧气导管(16)延伸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内的一端设置有氧气锁气管(17);所述燃料桶(22)上设置有连通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的燃料导管(19);所述燃料导管(19)延伸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内的一端设置有燃料锁气管(20);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下端设置有冷凝管(24);所述冷凝管(24)与储水桶(23)连通;所述金属壳体(1)顶部设置有顶盖(7),所述顶盖(7)上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A1)、第二接线端子(A2)、第三接线端子(B1)、第四接线端子(B2)、第五接线端子(B3)、第六接线端子(B4)、第七接线端子(B5)、第八接线端子(B6)、第九接线端子(B7)、第十接线端子(B8);所述第三接线端子(B1)与金属壳体(1)电连接,所述第四接线端子(B2)与三级光电效应管(11)电连接,所述第五接线端子(B3)与二级光电效应管(10)电连接,第六接线端子(B4)与一级光电效应管(9)电连接;所述第七接线端子与(B5)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电连接,第八接线端子(B6)与一级光电效应管(9)电连接、第九接线端子(B7)与二级光电效应管(10)电连接,所述第十接线端子(B8)与三级光电效应管(11)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A1)、第三接线端子(B1)、第七接线端子(B5)通过导线依次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A2)、第十接线端子(B8)、第四接线端子(B2)通过导线依次电连接;所述第四接线端子(B2)、第五接线端子(B3)、第九接线端子(B7)、第八接线端子(B6)、第六接线端子(B4)、第七接线端子(B5)通过导线依次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光电、燃气混合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壳体(1)、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所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位于金属壳体(1)中心位置;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嵌套式安装在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与金属壳体(1)之间,由外到内依次排列;所述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与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之间设置有第一石棉导热层(8);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与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之间,以及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与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之间均设置有第二石棉导热层(12);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与金属壳体(1)之间设置有隔热层(2);所述金属壳体(1)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塑料外皮(14);所述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与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之间的第一石棉导热层(8)内设置有一级光电效应管(9);所述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与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之间的第二石棉导热层(12)内设置有二级光电效应管(10);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与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之间的第二石棉导热层(12)内设置有三级光电效应管(11);所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的顶端设置有火花塞(15);所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下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螺旋导热管筒连接器(21)、燃料桶(22)、储水桶(23),所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通过螺旋导热管筒连接器(21)连通;所述金属壳体(1)底端设置有底盖(13);所述储水桶(23)位于底盖(13)上方;所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顶部设置有氧气桶(18);所述氧气桶(18)上设置有连通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的氧气导管(16);所述氧气导管(16)延伸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内的一端设置有氧气锁气管(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畅刘金露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