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结算机的取退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501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结算机的取退货机构,属于商品结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设置于自动结算机内部且与自动结算机的商品出口相邻的取退货本体;取退货本体包括用于支撑以及输送商品至商品出口或至自动结算机内部的承载体、与承载体铰接用于带动承载体向商品出口方向倾斜的第一移动机构、与第一移动机构相接的第一驱动机构、与承载体铰接用于带动承载体向自动结算机内部倾斜的第二移动机构,及与第二移动机构相接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分别设置于承载体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结算机的取退货机构,承载体可向商品出口方向或自动结算机内部倾斜,完成商品取货、商品回收两种操作,实际操作性能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结算机的取退货机构
本技术属于商品结算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动结算机的取退货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超市、便利店、商场等实体购物场所仍旧采用人工结算方式,即消费者前往收银台,由收银人员对消费者选购的物品进行价格清算。这种人工结算方式可能受到收银人员数量较少,收银人员的结算效率低下等因素影响,使消费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排队等待商品结算,结算效率低。另外,人工结算还要支付收银员的人工成本。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超市无人值守智能自动商品结算装置”,包括商品结算台体及商品结算通道箱体,商品结算通道箱体入口处设有红外传感器、商品检测传感器以及商品传送带,箱体内部设有条码检测器及商品消磁器和商品传送棘轮,商品结算通道箱体出口处设置商品出口闸装置;商品结算通道箱体出口处还设有结算台及商品结算信息显示屏;商品结算通道箱体上部设置有视频监视器及视频显示器;商品结算台体内设置主控制板通过CAN总线控制器与商品检测控制器、条码扫描单元、供电电源、商品结算单元、消磁控制单元等连接;商品结算台体外设置有磁控门及闸机。该超市无人值守智能商品自动结算装置,可实现超市无人值守自动结算,降低了超市的人力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益。该装置的取货机构为棘轮及棘轮带驱动机构,商品完成支付后,商品出口闸门打开,商品由棘轮推送出商品出口。但是,取货机构只具备取货功能,该装置没有退货机构,不能对未完成支付的商品进行回收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结算机的取退货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对未完成支付的商品进行回收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结算机的取退货机构,包括设置于自动结算机内部且与自动结算机的商品出口相邻的取退货本体;所述取退货本体包括:承载体,用于支撑以及输送商品至商品出口或至自动结算机内部;第一移动机构,与所述承载体铰接,用于带动所述承载体向商品出口方向倾斜;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相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移动;第二移动机构,与所述承载体铰接,用于带动所述承载体向自动结算机内部倾斜;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相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移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体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支撑体,设置于所述承载体的下方,且与所述承载体铰接;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轴相接;第一移动块,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由所述第一转轴驱动沿所述第一转轴移动;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支撑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块铰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体包括:支撑板,与所述承载体、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支撑杆,设有两个,分别与所述支撑板铰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连杆机构,设置于所述承载体的下方,且与所述承载体铰接;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轴相接;第二移动块,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由所述第二转轴驱动沿所述第二转轴移动;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连杆机构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块铰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三连杆,设有两根,分别铰接于所述承载体的两侧;第四连杆,设有两根,分别与一根所述第三连杆铰接;第五连杆,连接两根所述第四连杆,且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体的下方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商品出口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第一驱动电机。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第二驱动电机。进一步地,所述取退货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自动结算机内部的输送台;所述输送台上间隔设有多个辊轮。本技术提供的自动结算机的取退货机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自动结算机的取退货机构,承载体在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一移动机构的带动下,可向商品出口方向倾斜,承载体上的完成支付的商品顺着承载体滑落至商品出口,使消费者完成取货;承载体还可在第二驱动机构及第二移动机构的带动下向商品出口的反向即自动结算机的内部倾斜,承载体上的未完成支付的商品可顺着承载体滑落至自动结算机内部,从而完成商品回收。本技术的取退货机构可完成商品取货、退货两种操作,实际操作性能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结算机的取退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结算机的取退货机构位于自动结算机内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结算机的取退货机构的状态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结算机的取退货机构的状态示意图二。图中:10、承载体;20、第一移动机构;21、第一转轴;22、第一移动块;23、第一连杆;24、支撑体;241、支撑板;242、支撑杆;30、第一驱动机构;40、第二移动机构;41、第二转轴;42、第二移动块;43、第二连杆;44、连杆机构;441、第三连杆;442、第四连杆;443、第五连杆;50、第二驱动机构;60、输送台;61、倾斜板;62、水平板;63、辊轮;70、自动结算机;71、商品出口;72、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自动结算机的取退货机构进行说明。所述自动结算机的取退货机构,包括设置于自动结算机70内部且与自动结算机70的商品出口71相邻的取退货本体;所述取退货本体包括承载体10、第一移动机构20、第一驱动机构30、第二移动机构40及第二驱动机构50。承载体10用于支撑以及输送商品至商品出口71或至自动结算机70内部。第一移动机构20与承载体10铰接,用于带动承载体10向商品出口71方向倾斜。第一驱动机构30与第一移动机构20相接,用于带动第一移动机构20移动。第二移动机构40与承载体10铰接,用于带动承载体10向自动结算机70内部倾斜。第二驱动机构50与第二移动机构40相接,用于带动第二移动机构40移动。第一移动机构20、第二移动机构40分别设置于承载体10的两端。本技术提供的自动结算机的取退货机构的运行过程如下:第一驱动机构30驱动第一移动机构20运动,第一移动机构20带动承载体10向商品出口71方向倾斜,完成支付的商品顺着承载体10滑落至商品出口71,以使消费者取货。承载体10倾斜时,第二移动机构40不运动,支撑承载体10,避免承载体10翻转过渡。第二驱动机构50驱动第二移动机构40运动,第二移动机构40带动承载体10向自动结算机70的内部倾斜,未完成支付的商品顺着承载体10滑落至自动结算机70内部,从而完成商品回收。承载体10倾斜时,第一移动机构20不运动,支撑承载体10,避免承载体10翻转过渡。本技术提供的自动结算机的取退货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取退货机构可完成商品取货、退货两种操作,实际操作性能强,能够保证商品被顺利取出或回收。具体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动结算机的取退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自动结算机内部且与自动结算机的商品出口相邻的取退货本体;所述取退货本体包括:承载体,用于支撑以及输送商品至商品出口或至自动结算机内部;第一移动机构,与所述承载体铰接,用于带动所述承载体向商品出口方向倾斜;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相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移动;第二移动机构,与所述承载体铰接,用于带动所述承载体向自动结算机内部倾斜;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相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移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体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结算机的取退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自动结算机内部且与自动结算机的商品出口相邻的取退货本体;所述取退货本体包括:承载体,用于支撑以及输送商品至商品出口或至自动结算机内部;第一移动机构,与所述承载体铰接,用于带动所述承载体向商品出口方向倾斜;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相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移动;第二移动机构,与所述承载体铰接,用于带动所述承载体向自动结算机内部倾斜;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相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移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体的两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结算机的取退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支撑体,设置于所述承载体的下方,且与所述承载体铰接;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轴相接;第一移动块,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由所述第一转轴驱动沿所述第一转轴移动;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支撑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块铰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结算机的取退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支撑板,与所述承载体、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支撑杆,设有两个,分别与所述支撑板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广鸿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戴斯特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