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篮用悬吊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4410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篮用悬吊平台,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吊篮用悬吊平台,包括通过螺栓连接组合的高栏杆、低栏杆、篮底以及提升机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栏杆上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顶端设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驱使遮阳布打开或收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并且使用方便,不破坏原有吊篮的悬吊平台的整体结构,改造成本低且容易操作,可以有效为施工人员遮挡部分阳光,提供一个更人性化、更舒适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篮用悬吊平台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吊篮用悬吊平台。
技术介绍
吊篮是建筑工程高空作业的一种工程机械,通常作用于幕墙安装以及外墙清洗,同时是一种能够替代传统脚手架,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够重复使用的新型高处作业设备。建筑吊篮的使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高层多层高建筑的外墙施工、幕墙安装、保温施工和维修清洗外墙等高出作业中得到广泛认可,同时可用于大型罐体、桥梁和大坝等工程的作业。吊篮一般用于户外工程的作业施工,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施工人员均冒着酷暑、汗流浃背的辛勤劳动,而现有的吊篮一般没有对施工人员提供遮阳的装置,操作环境不人性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为施工人员遮挡阳光、改善作业环境的吊篮用悬吊平台,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吊篮用悬吊平台,包括通过螺栓连接组合的高栏杆、低栏杆、篮底以及提升机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栏杆上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顶端设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驱使遮阳布打开或收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并且使用方便,不破坏原有吊篮的悬吊平台的整体结构,改造成本低且容易操作,可以有效为施工人员遮挡部分阳光,提供一个更人性化、更舒适的工作环境。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设有丝杠,所述丝杠螺纹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两端设置有所述丝杠,所述丝杠包括第一丝杠以及第二丝杠,所述第一丝杠以及所述第二丝杠的螺纹旋向一致,所述升降板上设有与两根所述丝杠对应的螺纹孔。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驱动机构可以为所述丝杠提供动力,所述丝杠对称设有两个,一是为了使所述升降板相对固定,不跟随所述丝杠一起旋转,二是保证所述升降板的两端同步升降,避免出现一端过高一端过低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以及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通过第一转轴与第四锥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有轴座,所述第四锥齿轮啮合连接有第六锥齿轮,所述第六锥齿轮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一丝杠、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箱体底面的轴座连接,所述第三锥齿轮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五锥齿轮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有所述轴座,所述第五锥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七锥齿轮,所述第七锥齿轮设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二丝杠、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箱体底面的轴座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同轴设置,所述第六锥齿轮、所述第三转轴以及所述第一丝杠同轴设置,所述第七锥齿轮、所述第四转轴以及所述第二丝杠同轴设置。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锥齿轮的转向传动作用,可以使用一个所述伺服电机即可驱动两根所述丝杠运动,降低了装置投入的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设置的所述轴座可以保证所述锥齿轮在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确保装置能正常使用,同轴设置可以使相关的所述锥齿轮或转轴转向一致。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升降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铰接有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铰接有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二铰接杆的一端与连接杆铰接,所述连接杆上设有所述遮阳布,所述遮阳布另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遮阳布可缠绕在所述转轴上。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铰接杆可以对所述遮阳布起到支撑作用,当所述遮阳布缠绕到所述转轴上时,所述铰接杆可以收缩贴到所述连接座,不占用空间,也不影响使用。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蜗轮,所述蜗轮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一端部,所述蜗轮啮合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两端通过轴座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蜗杆的一端部设有方形框,所述方形框内悬挂有手动摇杆,所述手动摇杆驱使所述蜗杆旋转。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手动摇杆可以对所述遮阳布进行打开或者是收起,节能减排,同时,由于蜗轮蜗杆本身具有一定的自锁性,可以防止所述遮阳布意外收起,影响使用。进一步的,所述遮阳布的长度不大于两块所述支撑板之间的距离。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保证所述遮阳布能够处于两块所述支撑板之间,避免所述转轴在缠绕所述遮阳布时受所述支撑板的影响。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上设有开槽,所述遮阳布嵌入所述开槽中并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遮阳布嵌入所述开槽中,可以方便简单的将所述遮阳布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有效防止所述遮阳布与所述转轴脱离。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铰接杆与所述第二铰接杆的长度之和不大于所述遮阳布的宽度。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保证在所述遮阳布完全收起时,所述铰接杆也能够尽可能的贴近所述连接座,不占用过多的空间。进一步的,所述手动摇杆的一端部设有十字把手,另一端部设有挂钩,所述挂钩悬挂在所述方形框内。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操作者转动所述蜗杆来伸缩所述遮阳布,并且,所述手动摇杆与所述蜗杆可拆卸连接,使用完毕,可以取下所述手动摇杆,一是可以节约空间,方便使用,二是可以避免所述手动摇杆对施工操作造成干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列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伸缩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组件列表如下:1、高栏杆;2、低栏杆;3、蓝底;4、提升机安装架;5、升降机构;51、箱体;52、驱动机构;521、伺服电机;522、第一锥齿轮;523、第二锥齿轮;524、第三锥齿轮;525、第四锥齿轮;526、第五锥齿轮;527、第一转轴;528、第二转轴;529、第六锥齿轮;530、第七锥齿轮;5301、第三转轴;5302、第四转轴;53、丝杠;531、第一丝杠;532、第二丝杠;54、升降板;6、伸缩机构;61、传动机构;62、转轴;63、支撑板;64、连接座;65、第一铰接杆;66、第二铰接杆;67、连接杆;68、蜗轮;69、蜗杆;690、方形框;6901、手动摇杆;6902、十字把手;6903、挂钩;7、遮阳布。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创造和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篮用悬吊平台,包括通过螺栓连接组合的高栏杆(1)、低栏杆(2)、篮底(3)以及提升机安装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栏杆(1)上设有升降机构(5),所述升降机构(5)顶端设有伸缩机构(6),所述伸缩机构(6)驱使遮阳布(7)打开或收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篮用悬吊平台,包括通过螺栓连接组合的高栏杆(1)、低栏杆(2)、篮底(3)以及提升机安装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栏杆(1)上设有升降机构(5),所述升降机构(5)顶端设有伸缩机构(6),所述伸缩机构(6)驱使遮阳布(7)打开或收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篮用悬吊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箱体(51),所述箱体(51)内设有驱动机构(52),所述驱动机构(52)的输出端设有丝杠(53),所述丝杠(53)螺纹连接有升降板(5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篮用悬吊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54)两端设置有所述丝杠(53),所述丝杠(53)包括第一丝杠(531)以及第二丝杠(532),所述第一丝杠(531)以及所述第二丝杠(532)的螺纹旋向一致,所述升降板(54)上设有与两根所述丝杠(53)对应的螺纹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篮用悬吊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2)包括伺服电机(521),所述伺服电机(521)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锥齿轮(522),所述第一锥齿轮(522)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523)以及第三锥齿轮(524),所述第二锥齿轮(523)通过第一转轴(527)与第四锥齿轮(525)连接,所述第一转轴(527)连接有轴座,所述第四锥齿轮(525)啮合连接有第六锥齿轮(529),所述第六锥齿轮(529)设有第三转轴(5301),所述第三转轴(5301)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一丝杠(531)、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箱体(51)底面的轴座连接,所述第三锥齿轮(524)通过第二转轴(528)与第五锥齿轮(526)连接,所述第二转轴(528)与所述轴座连接,所述第五锥齿轮(526)啮合连接有第七锥齿轮(530),所述第七锥齿轮(530)设有第四转轴(5302),所述第四转轴(5302)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二丝杠(532)、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箱体(51)底面的轴座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523)、所述第三锥齿轮(524)、所述第四锥齿轮(525)、所述第五锥齿轮(526)、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应心葛振刚张爱军庞茜王亚坤冯善中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