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4379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房屋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包括下基座和上基座,下基座顶部设有若干主承重底座,主承重底座为圆台结构,主承重底座外侧开有限位凹槽,限位凹槽上竖直固定有减震筒,减震筒内部并位于主承重底座的底部上方滑动连接有第一缓冲块,第一缓冲块底部固定有第一缓冲柱,第一缓冲柱远离第一缓冲块的一端固定有第二缓冲块,第二缓冲块顶部固定有第二缓冲柱,第二缓冲柱远离第二缓冲块的一端顶部固定有副承重块,副承重块顶部固定有缓冲座,缓冲座底部设有卡槽,卡槽与减震筒相匹配,缓冲座顶部固定有支撑座,支撑座固定在上基座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重缓冲结构,能有效起到抗震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
本技术涉及房屋建筑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
技术介绍
地震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一种自然现象其中建筑物在地震时倒塌是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大因素,传统结构抗震设计依靠结构自身的强度和变形来抵抗地震,现有的一般的抗震原理都是在上部结构和地基之间设置隔震层,使地震时的变形主要集中在隔震层内,从而使上部的房屋建筑得到保护,但是现有的隔震结构,消耗震动能量的能力较差,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抗震结构效果不明显,易损坏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包括下基座和上基座,所述下基座和所述上基座为房屋建筑的地基底座两端,所述下基座顶部设有若干主承重底座,所述主承重底座为圆台结构,所述主承重底座外侧所述开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上竖直固定有减震筒,所述减震筒为空心圆筒结构,所述减震筒内部并位于所述主承重底座的底部上方滑动连接有第一缓冲块,所述第一缓冲块底部固定有第一缓冲柱,所述第一缓冲柱远离所述第一缓冲块的一端固定有第二缓冲块,所述第二缓冲块顶部固定有第二缓冲柱,所述第二缓冲柱远离所述第二缓冲块的一端顶部固定有副承重块,所述副承重块顶部固定有缓冲座,所述缓冲座底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减震筒相匹配,所述缓冲座顶部固定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在所述上基座底部。优选的,所述副承重块与所述减震筒内部尺寸相匹配,且位置高于所述减震筒顶部。优选的,所述减震筒为钢骨硅胶柱。优选的,所述卡槽将所述减震筒的顶部包括在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柱和所述第二缓冲柱结构相同,且均为强力弹簧柱。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块、所述第二缓冲块和所述副承重块均与所述减震筒滑动连接。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减震筒和其内部设置的第一缓冲块、第一缓冲柱、第二缓冲块、第二缓冲柱和副承重块,能够在装置形变微小时,通过缓冲柱的形变来释放震动压力,从而起到抗震的作用,当震动较大,装置形变较大时,副承重块完全压回减震筒内部,此时减震筒起到主要缓冲功能,保证抗震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下基座1、上基座2、主承重底座3、减震筒4、第一缓冲块5、第一缓冲柱6、第二缓冲块7、第二缓冲柱8、副承重块9、缓冲座10、支撑座11、限位凹槽12、卡槽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包括下基座1和上基座2,下基座1和上基座2为房屋建筑的地基底座两端,下基座1顶部设有若干主承重底座3,主承重底座3为圆台结构,主承重底座3外侧开有限位凹槽12,限位凹槽12上竖直固定有减震筒4,减震筒4为空心圆筒结构,且减震筒4为钢骨硅胶柱结构,拥有一定的弹性,能在微小形变中保证第一缓冲柱和第二缓冲柱起到作用。减震筒4内部并位于主承重底座3的底部上方滑动连接有第一缓冲块5,第一缓冲块5底部固定有第一缓冲柱6,第一缓冲柱6远离第一缓冲块5的一端固定有第二缓冲块7,第二缓冲块7顶部固定有第二缓冲柱8,第一缓冲柱6和第二缓冲柱8结构相同,且均为强力弹簧柱,起到主要抗震的作用,第二缓冲柱8远离第二缓冲块7的一端顶部固定有副承重块9,副承重块9与减震筒4内部尺寸相匹配,且位置高于减震筒4顶部,副承重块9顶部固定有缓冲座10,缓冲座10底部设有卡槽13,卡槽13与减震筒4相匹配,且卡槽13将减震筒4的顶部包括在内部,避免装置发生意外,导致减震筒4与卡槽13脱离,卡槽13与减震筒4轮廓相匹配,缓冲座10顶部固定有支撑座11,支撑座11固定在上基座2底部。本技术通过减震筒4和其内部设置的第一缓冲块5、第一缓冲柱6、第二缓冲块7、第二缓冲柱8和副承重块9,能够在装置形变微小时,通过缓冲柱的形变来释放震动压力,从而起到抗震的作用,当震动较大,装置形变较大时,副承重块9完全压回减震筒4内部,此时减震筒4起到主要缓冲功能,保证抗震的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包括下基座(1)和上基座(2),所述下基座(1)和所述上基座(2)为房屋建筑的地基底座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座(1)顶部设有若干主承重底座(3),所述主承重底座(3)为圆台结构,所述主承重底座(3)外侧开有限位凹槽(12),所述限位凹槽(12)上竖直固定有减震筒(4),所述减震筒(4)为空心圆筒结构,所述减震筒(4)内部并位于所述主承重底座(3)的底部上方滑动连接有第一缓冲块(5),所述第一缓冲块(5)底部固定有第一缓冲柱(6),所述第一缓冲柱(6)远离所述第一缓冲块(5)的一端固定有第二缓冲块(7),所述第二缓冲块(7)顶部固定有第二缓冲柱(8),所述第二缓冲柱(8)远离所述第二缓冲块(7)的一端顶部固定有副承重块(9),所述副承重块(9)顶部固定有缓冲座(10),所述缓冲座(10)底部设有卡槽(13),所述卡槽(13)与所述减震筒(4)相匹配,所述缓冲座(10)顶部固定有支撑座(11),所述支撑座(11)固定在所述上基座(2)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包括下基座(1)和上基座(2),所述下基座(1)和所述上基座(2)为房屋建筑的地基底座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座(1)顶部设有若干主承重底座(3),所述主承重底座(3)为圆台结构,所述主承重底座(3)外侧开有限位凹槽(12),所述限位凹槽(12)上竖直固定有减震筒(4),所述减震筒(4)为空心圆筒结构,所述减震筒(4)内部并位于所述主承重底座(3)的底部上方滑动连接有第一缓冲块(5),所述第一缓冲块(5)底部固定有第一缓冲柱(6),所述第一缓冲柱(6)远离所述第一缓冲块(5)的一端固定有第二缓冲块(7),所述第二缓冲块(7)顶部固定有第二缓冲柱(8),所述第二缓冲柱(8)远离所述第二缓冲块(7)的一端顶部固定有副承重块(9),所述副承重块(9)顶部固定有缓冲座(10),所述缓冲座(10)底部设有卡槽(1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孝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智泰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