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道板及注塑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383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道板及注塑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上设有贯穿第一连接部顶底两端的第一隔槽;及第二连接部,设于第一连接部的底端,第二连接部上对应第一隔槽的位置处设有用于供注塑料流过的第一流道,第一流道的底部还设有水口,水口贯穿第二连接部背离第一隔槽的一侧,以供注塑料从第一流道至水口流出流道板。上述流道板,设有第一隔槽的第一连接部可作为流道板的加强骨位,从而可以保证流道板的强度,同时水口相对第二连接部背离第一隔槽的一侧的贯穿设置,使得流道板在满足注塑料从第一流道至水口向外部正常流出的功能下可以缩短水口的长度,减少了注塑料在水口中冷却后形成的水口料,避免注塑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道板及注塑组件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流道板及注塑组件。
技术介绍
当前流道板的设计一般会通过板材加厚的方式来保证流道板的强度,防止流道板出现变形开裂,以延长流道板的使用寿命。然而板材加厚意味着流道板的水口的长度会相应增加,使得注塑料在水口中冷却后形成大量的水口料,造成注塑料极大的浪费,最终使得该流道板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能够减少注塑过程中产生的水口料的流道板及注塑组件。一种流道板,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顶底两端的第一隔槽;及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底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对应所述第一隔槽的位置处设有用于供注塑料流过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底部还设有水口,所述水口贯穿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隔槽的一侧,以供所述注塑料从所述第一流道至所述水口流出所述流道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槽和所述第一流道均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隔槽相对平行间隔分布,多个所述第一流道相对平行间隔分布,多个所述第一流道与多个所述第一隔槽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流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隔槽的延伸方向平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还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顶底两端的第二隔槽,所述第二隔槽与多个所述第一隔槽连通,且所述第二隔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隔槽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对应所述第二隔槽的位置处设有用于供所述注塑料流过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与多个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隔槽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延伸方向垂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流道包括多个间隔分布并用于供所述注塑料流过的流道单元,所述流道单元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隔槽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二隔槽和所述第二流道均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隔槽相对平行间隔分布,多个所述第二流道相对平行间隔分布,多个所述第二流道与多个所述第二隔槽的位置一一对应,每一所述第二流道与每一所述第一流道对应的一个所述流道单元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流道入口,所述流道入口用于供所述注塑料从所述流道入口至所述第一流道注入所述流道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与水口板连接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口板包括第一凸出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第一避位槽,所述第一凸出部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一避位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口板还包括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避位槽的底壁上设有第二避位槽,所述第二凸出部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二避位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一种注塑组件,包括上述流道板,以及水口板,所述水口板安装于所述流道板上。上述流道板,通过将其分割为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两个部分,设有第一隔槽的第一连接部可作为流道板的加强骨位,从而可以保证流道板的强度,同时水口相对第二连接部背离第一隔槽的一侧的贯穿设置,使得流道板在满足注塑料从第一流道至水口向外部正常流出的功能下可以缩短水口的长度,减少了注塑料在水口中冷却后形成的水口料,避免注塑料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流道板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流道板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流道板10包括第一连接部100和第二连接部200。第一连接部100上设有贯穿第一连接部100顶底两端的第一隔槽110。第二连接部200设于第一连接部100的底端。第二连接部200上对应第一隔槽110的位置处设有用于供注塑料流过的第一流道210。第一流道210的底部还设有水口220。水口220贯穿第二连接部200背离第一隔槽110的一侧。水口220用于供注塑料从第一流道210至水口220流出流道板10。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上述流道板10,通过将其分割为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00和第二连接部200两个部分,设有第一隔槽110的第一连接部100可作为流道板10的加强骨位,从而可以保证流道板10的强度,同时水口220相对第二连接部200背离第一隔槽110的一侧的贯穿设置,使得流道板10在满足注塑料从第一流道210至水口220向外部正常流出的功能下可以缩短水口220的长度,减少了注塑料在水口220中冷却后形成的水口料,避免注塑料的浪费。为了便于描述,在本实施例中,定义流道板10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分别为X轴、Y轴以及Z轴所在的直线方向。第一连接部100与第二连接部200沿流道板10的厚度方向由上至下依次分布。水口220沿流道板10的厚度方向延伸。如图1及图4所示,进一步地,水口220的截面尺寸由第一连接部100朝向第二连接部200的方向递减,以便于注塑料从第一流道210至水口220流出流道板10。在一实施例中,水口220包括多个。多个水口220呈阵列排布分布于第一流道210的底部,以便于加快注塑料从第一流道210至水口220流出流道板10的效率。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隔槽110和第一流道210均包括多个。多个第一隔槽110相对平行间隔分布。多个第一流道210相对平行间隔分布。多个第一流道210与多个第一隔槽110的位置一一对应。第一流道21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隔槽110的延伸方向平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槽110和第一流道210均沿流道板10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第一隔槽110相对第一连接部100沿流道板10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分布。多个第一流道210相对第二连接部200沿流道板10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分布。请同时参阅图5及图6,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槽110和第一流道210均包括八个。八个第一隔槽110相对第一连接部100沿流道板10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分布。八个第一流道210相对第二连接部200沿流道板10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分布。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隔槽110和第一流道21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道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顶底两端的第一隔槽;及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底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对应所述第一隔槽的位置处设有用于供注塑料流过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底部还设有水口,所述水口贯穿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隔槽的一侧,以供所述注塑料从所述第一流道至所述水口流出所述流道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道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顶底两端的第一隔槽;及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底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对应所述第一隔槽的位置处设有用于供注塑料流过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底部还设有水口,所述水口贯穿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隔槽的一侧,以供所述注塑料从所述第一流道至所述水口流出所述流道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槽和所述第一流道均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隔槽相对平行间隔分布,多个所述第一流道相对平行间隔分布,多个所述第一流道与多个所述第一隔槽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流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隔槽的延伸方向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还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顶底两端的第二隔槽,所述第二隔槽与多个所述第一隔槽连通,且所述第二隔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隔槽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对应所述第二隔槽的位置处设有用于供所述注塑料流过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与多个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隔槽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延伸方向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道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流道包括多个间隔分布并用于供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业民张永林潘武灵陈文菁刘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智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