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胎心监测仪手柄耦合剂下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3184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2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胎心监测仪手柄耦合剂下液装置,包括手持监测棒和耦合剂管,所述手持监测棒的外壁底端套接有环形套,所述环形套的内壁右侧设有推挤板,所述环形套的底端设有环形圈,所述环形圈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连接管与空腔相贯通,所述环形圈的底端安装有流液嘴。该胎心监测仪手柄耦合剂下液装置,通过环形套、连接管和环形圈的配合,挤压耦合剂管使内部的耦合剂流入进入连接管内,通过连接管流入环形圈内的空腔内,最后由流液嘴流出,流出的耦合剂液体延手持监测棒的底端外壁下滑至底端在手持监测棒在母体腹部移动时,实现实时添加耦合剂,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操作十分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胎心监测仪手柄耦合剂下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一种胎心监测仪手柄耦合剂下液装置。
技术介绍
在使用超声多普勒胎心监测仪对人进行检测时,监测仪上面设有容纳腔,用于盛放超声耦合剂,护士通常会一手拿着超声耦合剂瓶子,往容纳腔里倒入一点,使用完后,继续手拿着超声耦合剂瓶子,往容纳腔里倒入耦合剂,之后,重复以上动作,一手拿着胎心监测仪,一手拿着胎心监测仪监测头,还有拿着耦合剂瓶子,操作起来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胎心监测仪手柄耦合剂下液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胎心监测仪手柄耦合剂下液装置,包括手持监测棒和耦合剂管,所述手持监测棒的外壁底端套接有环形套,所述环形套的内壁右侧设有推挤板,所述推挤板的右端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通过转环与推挤板相连,所述螺纹杆贯穿环形套,所述环形套与螺纹杆的连接处设有螺纹套,所述螺纹杆的右端安装有转帽,所述推挤板的内壁贴合有橡胶板,所述环形套的左侧设有插槽座,所述耦合剂管贯穿插槽座,所述插槽座通过连接板与环形套相连,所述环形套的底端设有环形圈,所述环形圈套接于手持监测棒的底端,所述环形圈通过连接管与插槽座相连,所述连接管与插槽座相贯通,所述环形圈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连接管与空腔相贯通,所述环形圈的底端安装有流液嘴。优选的,所述耦合剂管的顶端夹合有夹套,所述夹套的内壁底端设有斜角槽,所述环形套的顶端安装有光杆,所述光杆的顶端套接有滑套,所述滑套通过横连杆与夹套相连。优选的,所述转帽的外壁紧密包裹有防滑胶套。优选的,所述插槽座的内壁顶端与耦合剂管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圈。优选的,所述耦合剂管与插槽座的连接处底端设有O型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胎心监测仪手柄耦合剂下液装置,通过环形套、连接管和环形圈的配合,将环形套和环形圈套接在手持监测棒的底端,并通过推挤板对环形套和手持检测板处进行固定,耦合剂管的出液端处于连接管的正上方,挤压耦合剂管使内部的耦合剂流入进入连接管内,通过连接管流入环形圈内的空腔内,最后由流液嘴流出,流出的耦合剂液体延手持监测棒的底端外壁下滑至底端在手持监测棒在母体腹部移动时,实现实时添加耦合剂,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操作十分便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推挤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O型圈结构示意图。图中:1、耦合剂管,2、横连杆,3、滑套,4、手持监测棒,5、夹套,6、斜角槽,7、光杆,8、连接板,9、橡胶圈,10、插槽座,11、环形套,12、连接管,13、环形圈,14、空腔,15、流液嘴,16、推挤板,17、橡胶板,18、转帽,19、螺纹杆,20、螺纹套,21、转环,22、防滑胶套,23、O型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胎心监测仪手柄耦合剂下液装置,包括手持监测棒4和耦合剂管1,耦合剂管1选用外皮为软胶管式耦合剂,手持监测棒4的外壁底端套接有环形套11,环形套11为硬塑材质,其内壁形状与手持监测棒4的形状相匹配,环形套11的内壁右侧设有推挤板16,推挤板16为硬塑材质,厚度为3mm,推挤板16的右端设有螺纹杆19,螺纹杆19为硬塑材质,外壁加工成螺纹状,螺纹杆19通过转环21与推挤板16相连,转环21为一台阶状圆盘,推挤板16与台阶状圆盘的连接处设有一圆槽,进而形成转环21,使螺纹杆19可转动于推挤板16上,螺纹杆19贯穿环形套11,环形套11与螺纹杆19的连接处设有螺纹套20,螺纹杆19与螺纹套20螺纹配合,螺纹杆19转动时转动于螺纹套11的内侧,螺纹杆19的右端安装有转帽18,转帽18的外壁紧密包裹有防滑胶套22,防滑胶套22为橡胶材质,增加手部与转帽18接触处的摩擦力,推挤板16的内壁贴合有橡胶板17,橡胶板17的厚度为1.5mm,手动转动转帽18带动螺纹杆19进行转动,螺纹杆19转动于螺纹套20内,进而旋转向内运动,螺纹杆19转动时通过转环21转动在推挤板16上,推动推挤板16向内运动贴合在手持监测棒4上,推挤环形套11与手持监测棒4的间隙,进而将环形套11固定在手持监测棒4上,环形套11的左侧设有插槽座10,插槽座10为硬塑材质,口径大小与耦合剂管1相匹配,耦合剂管1贯穿插槽座10,插槽座10的内壁顶端与耦合剂管1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圈9,耦合剂管1与插槽座10的连接处底端设有O型圈23,将耦合剂管1的出液端插入插槽座10内,插槽座10通过连接板8与环形套11相连,环形套11的底端设有环形圈13,环形圈13套接于手持监测棒4的底端,环形圈13通过连接管12与插槽座10相连,连接管12与插槽座10相贯通,环形圈13的内部设有空腔14,连接管12与空腔14相贯通,环形圈13的底端安装有流液嘴15,流液嘴15上设有盖子,用于密封流液嘴15,使用时取下盖子,挤压耦合剂管1使内部的耦合剂流入进入连接管12内,通过连接管12流入环形圈13内的空腔14内,最后由流液嘴15流出,流出的耦合剂液体延手持监测棒4的底端外壁下滑至底端在手持监测棒4在母体腹部移动时,实现实时添加耦合剂,耦合剂管1的顶端夹合有夹套5,夹套5的内壁底端设有斜角槽6,环形套11的顶端安装有光杆7,光杆7的顶端套接有滑套3,滑套3通过横连杆2与夹套5相连,夹套5为条形内侧具有开槽的夹板,手动下压横连杆2带动夹套5和滑套3向下移动,在滑套3向下移动时滑移于光杆7上,保证夹套5的向下移动时的稳定效果,在夹套5向下移动时挤压耦合剂管1使内部的耦合剂向管口方向移动。使用时,将环形套11和环形圈13套接在手持监测棒4的底端,手动转动转帽18带动螺纹杆19进行转动,螺纹杆19转动于螺纹套20内,进而旋转向内运动,螺纹杆19转动时通过转环21转动在推挤板16上,推动推挤板16向内运动贴合在手持监测棒4上,推挤环形套11与手持监测棒4的间隙,进而将环形套11固定在手持监测棒4上,将耦合剂管1的出液端插入插槽座10内,并使出液口处于连接管12的正上方,挤压耦合剂管1使内部的耦合剂流入进入连接管12内,通过连接管12流入环形圈13内的空腔14内,最后由流液嘴15流出,流出的耦合剂液体延手持监测棒4的底端外壁下滑至底端在手持监测棒4在母体腹部移动时,实现实时添加耦合剂。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胎心监测仪手柄耦合剂下液装置,包括手持监测棒(4)和耦合剂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监测棒(4)的外壁底端套接有环形套(11),所述环形套(11)的内壁右侧设有推挤板(16),所述推挤板(16)的右端设有螺纹杆(19),所述螺纹杆(19)通过转环(21)与推挤板(16)相连,所述螺纹杆(19)贯穿环形套(11),所述环形套(11)与螺纹杆(19)的连接处设有螺纹套(20),所述螺纹杆(19)的右端安装有转帽(18),所述推挤板(16)的内壁贴合有橡胶板(17),所述环形套(11)的左侧设有插槽座(10),所述耦合剂管(1)贯穿插槽座(10),所述插槽座(10)通过连接板(8)与环形套(11)相连,所述环形套(11)的底端设有环形圈(13),所述环形圈(13)套接于手持监测棒(4)的底端,所述环形圈(13)通过连接管(12)与插槽座(10)相连,所述连接管(12)与插槽座(10)相贯通,所述环形圈(13)的内部设有空腔(14),所述连接管(12)与空腔(14)相贯通,所述环形圈(13)的底端安装有流液嘴(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胎心监测仪手柄耦合剂下液装置,包括手持监测棒(4)和耦合剂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监测棒(4)的外壁底端套接有环形套(11),所述环形套(11)的内壁右侧设有推挤板(16),所述推挤板(16)的右端设有螺纹杆(19),所述螺纹杆(19)通过转环(21)与推挤板(16)相连,所述螺纹杆(19)贯穿环形套(11),所述环形套(11)与螺纹杆(19)的连接处设有螺纹套(20),所述螺纹杆(19)的右端安装有转帽(18),所述推挤板(16)的内壁贴合有橡胶板(17),所述环形套(11)的左侧设有插槽座(10),所述耦合剂管(1)贯穿插槽座(10),所述插槽座(10)通过连接板(8)与环形套(11)相连,所述环形套(11)的底端设有环形圈(13),所述环形圈(13)套接于手持监测棒(4)的底端,所述环形圈(13)通过连接管(12)与插槽座(10)相连,所述连接管(12)与插槽座(10)相贯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美杨旭光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