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种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2888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2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铃薯种植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下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通过锁紧螺钉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放置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均贯穿安装架并焊接有螺纹杆,每个所述螺纹杆上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且移动块的侧壁与安装槽的内侧壁接触,每个所述移动块的下表面均焊接打孔装置,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根推杆,每根所述推杆上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使用便捷,推动装置前进的过程中即可开设等间距、等孔距的栽培孔,节省了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铃薯种植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作物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马铃薯种植装置。
技术介绍
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需要在土地上开坑,然后将事先培育好的马铃薯块放入坑内,目前在土地上开坑的操作需要人工利用锄头等工具进行操作,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人工操作不能保证平行的两个栽培坑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有些农民也会将马铃薯块放在地面上,然后将泥土盖在马铃薯块上,这样在出现大雨等恶劣天气时会将马铃薯块暴露在地面上,成活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土地上开坑的操作需要人工利用锄头等工具进行操作,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人工操作不能保证平行的两个栽培坑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马铃薯种植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马铃薯种植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下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通过锁紧螺钉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放置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均贯穿安装架并焊接有螺纹杆,每个所述螺纹杆上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且移动块的侧壁与安装槽的内侧壁接触,每个所述移动块的下表面均焊接打孔装置,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根推杆,每根所述推杆上均固定连接有把手。优选地,所述打孔装置均由连接块、连接杆、固定杆、竖杆、横杆、转盘和打孔锥组成,每个所述移动块的下端均焊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端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焊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下端焊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侧壁上焊接有横杆,所述横杆远离竖杆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侧壁上均匀焊接有多个打孔锥。优选地,所述安装座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四个限位槽,且每个限位槽均与安装槽连通。优选地,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穿过限位槽并焊接有限位块。优选地,每个所述把手上均套设有橡胶防滑套,且橡胶防滑套上开设有防滑纹。优选地,两根所述螺纹杆上均开设有螺纹,且两根螺纹杆上开设的螺纹纹向相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两个平行并列的转盘确保同一片土地上开设的栽培孔间距相同,均匀分布的打孔锥确保开设的栽培孔孔距一致。2、双轴电机、螺纹杆、移动块的设置调节两个转盘之间的距离,以此来适用不同顾客的需求。3、移动块的外侧壁与安装槽的内侧壁接触,对移动块进行限位,避免移动块在螺纹杆转动过程中转动,而导致移动块不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4、限位槽和限位块的设置对移动块进行进一步限位,避免移动块在螺纹杆转动过程中转动,而引起转盘的晃动。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巧妙,使用便捷,推动装置前进的过程中即可开设等间距、等孔距的栽培孔,节省了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马铃薯种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马铃薯种植装置中安装槽部分结构放大图;图中:1安装座、2连接杆、3推杆、4把手、5限位块、6限位槽、7固定杆、8横杆、9转盘、10打孔锥、11安装架、12连接块、13螺纹杆、14安装槽、15移动块、16双轴电机、17竖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2,一种马铃薯种植装置,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的下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4,安装槽14的内壁上通过锁紧螺钉安装有安装架11,安装架11内放置有双轴电机16,双轴电机16的两个输出轴均贯穿安装架11并焊接有螺纹杆13,每个螺纹杆13上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15,两根螺纹杆13上均开设有螺纹,且两根螺纹杆13上开设的螺纹纹向相反,且移动块15的侧壁与安装槽14的内侧壁接触,对移动块15进行限位,避免移动块15在螺纹杆13转动过程中转动,而导致移动块15不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每个移动块15的下表面均焊接打孔装置,打孔装置均由连接块12、连接杆2、固定杆7、竖杆17、横杆8、转盘9和打孔锥10组成,每个移动块15的下端均焊接有连接块12,连接块12的下端焊接有连接杆2,安装座1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四个限位槽6,且每个限位槽6均与安装槽14连通,每个连接杆2的两端穿过限位槽6并焊接有限位块5,对移动块15进行进一步限位,避免移动块15在螺纹杆13转动过程中转动,而引起转盘的晃动。连接杆2的下端焊接有固定杆7,固定杆7的下端焊接有竖杆17,竖杆17的侧壁上焊接有横杆8,横杆8远离竖杆17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转盘9,确保同一片土地上开设的栽培孔间距相同,转盘9的侧壁上均匀焊接有多个打孔锥10,确保开设的栽培孔孔距一致,安装座1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根推杆3,每根推杆3上均固定连接有把手4,每个把手4上均套设有橡胶防滑套,且橡胶防滑套上开设有防滑纹。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人工手握把手4推动装置,通过转盘9和打孔锥10的转动实现打孔,两个平行并列的转盘9确保同一片土地上开设的栽培孔间距相同,均匀分布的打孔锥10确保开的孔距一致;调节两个转盘9之间的距离时,打开双轴电机16,双轴电机16的两个输出轴带动两个螺纹杆13同向转动,则与螺纹杆13螺纹连接的两个移动块15在安装槽14内侧壁的限位作用下在水平方向上相向运动,实现两个转盘9之间距离的调节;双轴电机16可受无线控制,相关的具体结构和通信原理为现有成熟的技术,在此不多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铃薯种植装置,包括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下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4),所述安装槽(14)的内壁上通过锁紧螺钉安装有安装架(11),所述安装架(11)内放置有双轴电机(16),所述双轴电机(16)的两个输出轴均贯穿安装架(11)并焊接有螺纹杆(13),每个所述螺纹杆(13)上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15),且移动块(15)的侧壁与安装槽(14)的内侧壁接触,每个所述移动块(15)的下表面均焊接打孔装置,所述安装座(1)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根推杆(3),每根所述推杆(3)上均固定连接有把手(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种植装置,包括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下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4),所述安装槽(14)的内壁上通过锁紧螺钉安装有安装架(11),所述安装架(11)内放置有双轴电机(16),所述双轴电机(16)的两个输出轴均贯穿安装架(11)并焊接有螺纹杆(13),每个所述螺纹杆(13)上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15),且移动块(15)的侧壁与安装槽(14)的内侧壁接触,每个所述移动块(15)的下表面均焊接打孔装置,所述安装座(1)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根推杆(3),每根所述推杆(3)上均固定连接有把手(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装置均由连接块(12)、连接杆(2)、固定杆(7)、竖杆(17)、横杆(8)、转盘(9)和打孔锥(10)组成,每个所述移动块(15)的下端均焊接有连接块(12),所述连接块(12)的下端焊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普继雄付柱平毕伟王文清翟红丽
申请(专利权)人:弥勒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