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发热元件、红外发热组件及红外发热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266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外发热元件,包括发光体和两根从发光体的内部引出的引线,及连接于引线的位于发光体的外部的一端的第一端子;第一端子上设有用于供第一紧固件穿过的第一连接口。还提供了一种红外发热组件,包括基板、第一紧固件、和多个红外发热元件,第一紧固件锁紧相邻红外发热元件的相邻的两个第一端子来实现电性连接。还提供了一种红外发热模块,包括外壳、红外发热组件、及连接外壳与红外发热组件的固定件。使用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端子上的第一连接口将相邻红外发热元件的相邻的两个第一端子锁紧来实现电性连接,避免了焊锡方式导致的连接不稳定的问题,红外发热元件间的连接更加牢固,连接结构更加简单,便于安装。

Infrared Heating Elements, Infrared Heating Modules and Infrared Heating Module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frared heating element, which comprises a luminescent body and two leads drawn from the interior of the luminescent body, and a first terminal connected to the lead at the exterior end of the luminescent body; the first termina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port for the first fastener to pass through. An infrared heating component is also provided, including a substrate, a first fastener, and a plurality of infrared heating elements. The first fastener latches two adjacent first terminals of adjacent infrared heating elements to realize electrical connection.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n infrared heating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 infrared heating module and a fixture connecting the shell and the infrared heating module. The first fastener is used to lock the two first terminals of the adjacent infrared heating elements through the first connection port on the first terminal to realize the electrical connection. The unstable connection caused by soldering mode is avoid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infrared heating elements is stronger,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is simpler and the installation is eas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外发热元件、红外发热组件及红外发热模块
本技术属于光电子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红外发热元件、红外发热组件及红外发热模块。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红外发热模块中的红外发热组件包括基板和装配至基板上的红外发热元件;基板上设有若干红外发热元件安装部,每个红外发热元件具有两个引线,每个红外发光管安装部上对应设有第一电极孔和第二电极孔,两个引线分别通过焊锡的方式装配至第一电极孔和第二电极孔上,从而实现红外发光管与基板牢固连接,实现所有红外发热元件的串联。但是相邻红外发光灯连接时,需通过软性导线缠绕电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不稳定,容易导致发散、脱落,同时焊锡容易脱落,容易导致引线与第一电极孔或第二电极孔连接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红外发热元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引线缠绕电连接不牢固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红外发热元件,包括发光体和两根从所述发光体的内部引出的引线,及连接于所述引线的位于所述发光体的外部的一端的第一端子;所述端子上设有用于供第一紧固件穿过的第一连接口。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体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发光元件及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密封连接的封装部,所述引线穿设于所述封装部,且所述引线的位于所述发光体的内部的一端与发光元件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元件的电阻大小为0.1-5Ω。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表面镀金。本技术提供的红外发热元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红外发热元件的所述引线的位于所述发光体的外部的一端连接有端子,使用耐高温的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端子上的第一连接口将红外发热元件与其他元件紧固来实现电连接,使得连接更加牢固,安装更加简单。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红外发热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焊锡容易脱落,导致红外发热元件间连接不稳定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红外发热组件,包括耐高温的基板和多个前述任一技术方案述及的红外发热元件,所述基板上设有安装所述红外发热元件的安装孔;所述红外发热元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使其壳体位于所述基板的正面,其第一端子位于所述耐高温的基板的背面;多个所述红外发热元件电性连接,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红外发热元件通过穿过相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口的第一紧固件锁紧两个所述第一端子而实现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用于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口的第一螺栓和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栓上的第一螺母,两个所述第一端子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一螺母配合锁紧。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上设有紧固通孔、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一绝缘体位于所述基板的正面,所述第二绝缘体位于所述基板的背面,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用于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口的第一螺栓和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栓上的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绝缘体、所述紧固通孔和所述第二绝缘体并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绝缘体、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二绝缘体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母配合锁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件还包括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栓上的第一螺母和第三螺母,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三螺母和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口并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端子通过所述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三螺母配合锁紧。本技术提供的红外发热组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红外发热组件使用耐高温的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端子上的第一连接口将相邻红外发热元件的相邻的两个第一端子锁紧来实现电性连接,避免了焊锡方式导致的连接不稳定的问题,红外发热元件间的连接更加牢固,连接结构更加简单,便于安装。本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红外发热模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焊锡容易脱落,导致红外发热元件间连接不稳定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红外发热模块,包括外壳、固定件和前述任一技术方案述及的红外发热组件,所述红外发热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并通过所述固定件将所述红外发热组件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壳的内侧的第三绝缘体和位于所述外壳的外侧的第四绝缘体,及两个导电柱;每个所述导电柱设于所述外壳上,且一端穿过所述第三绝缘体并与所述红外发热组件通过导线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绝缘体。本技术提供的红外发热模块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红外发热模块中的红外发热组件使用耐高温的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端子上的第一连接口将相邻所述红外发热元件的相邻的两个第一端子锁紧来实现电连接,避免了焊锡方式导致的连接不稳定的问题,红外发热元件间的连接更加牢固,连接结构更加简单,便于安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发热元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发热元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向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红外发热组件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红外发热元件、第二紧固件、第二端子和第二绝缘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发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红外发热元件;11、发光体;111、壳体;112、发光元件;113、封装部;12、引线;13、第一端子;131、第一连接口;2、基板;21、固定件;3、第一紧固件;31、第一螺栓;32、第一螺母;33、第二螺母;34、第三螺母;4、第二紧固件;41、第二螺栓;42、第四螺母;43、第五螺母;44、第六螺母;5、第二端子;6、第一绝缘体;7、第二绝缘体;8、外壳;9、第四绝缘体;10、导电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红外发热元件,包括发光体和两根从所述发光体的内部引出的引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引线的位于所述发光体的外部的一端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上设有用于供第一紧固件穿过的第一连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红外发热元件,包括发光体和两根从所述发光体的内部引出的引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引线的位于所述发光体的外部的一端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上设有用于供第一紧固件穿过的第一连接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发光元件及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密封连接的封装部,所述引线穿设于所述封装部,且所述引线的位于所述发光体的内部的一端与所述发光元件电性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的电阻为0.1-5Ω。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石英管,且所述壳体内表面镀金。5.红外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耐高温的基板和多个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红外发热元件,所述基板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红外发热元件的安装孔;所述红外发热元件一一对应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使其所述发光体位于所述基板的正面,其所述第一端子位于所述基板的背面;多个所述红外发热元件电性连接,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红外发热元件通过穿过相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口的第一紧固件锁紧两个所述第一端子而实现电性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用于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口的第一螺栓和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栓上的第一螺母,两个所述第一端子通过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肖朱文武裘荣标罗昭远裘志烘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台铭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