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地震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2256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地震传感器,该智能地震传感器包括数据采集装置和用于为数据采集装置供电的供电装置,数据采集装置与供电装置可拆卸连接。数据采集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置腔,第一壳体背离第一容置腔的表面凸起形成凸柱。该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检波器和控制板。供电装置包括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形成有第二容置腔和容纳槽,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供电装置还包括电源。凸柱的外侧和容纳槽的槽壁的二者之一设有导向槽,二者之另一设有防呆凸筋,防呆凸筋插接于导向槽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装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旨在解决现有的智能地震传感器在现场操作过程中携带不便而不利于施工的技术问题。

Intelligent Seismic Sens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seismic sensor, which comprises a data acquisition device and a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supplying power to the data acquisition device, and the data acquisition device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he data acquisition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housing, which forms a first holding chamber, and a convex column formed by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housing deviating from the first holding chamber. The data acquisition device also includes a geophone and a control board.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comprises a second housing, which is formed with a second holding chamber and a holding groove, and the first housing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housing.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also includes power supply. One of the outer side of the convex column and the groove wall of the hold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groove, and the other of the two is provided with anti-stasis ribs, which are inserted into the guide groove to assemble the first shell and the second shell.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aims at solving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inconvenient carrying of the existing intelligent seismic sensor in the field operation process and unfavorable for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地震传感器
本技术涉及地震勘探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地震传感器。
技术介绍
随着地球物理勘探向复杂地况延伸,为了更好的勘探地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勘探方法。其中,地震勘探应用最广。它是利用仪器检测、记录人工激发地震的反射波、折射波的传播时间、振幅、波形等,进行分析判断地层界面、地层性质、地震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现有的地震勘探设备一般包括结构相互独立的数据采集装置、连接线缆和供电装置,该数据采集装置和供电装置一般为一体机结构。在对陆地或海洋进行地震勘探时,由于数据采集装置与供电装置无法拆卸,导致只能将整个地震勘探设备取回,才能对地震勘探设备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现有的地震勘探设备携带不便,不利于地震勘探的施工,并且不利于提高地震勘探的效率和降低地震勘探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地震传感器,旨在解决现有的智能地震传感器因结构相互独立的数据采集装置与供电装置需通过裸露于外界的连接线缆电性连接,在现场操作过程中携带不便而不利于施工的技术问题。同时,当大道数,如上万道的施工时,施工效率和施工成本就成为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本技术提供的可拆分连接,快速高效,可藉由人工或者自动化设备来进行组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地震传感器,包括数据采集装置和用于为所述数据采集装置供电的供电装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表面凸起形成凸柱;检波器,所述检波器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检波器电性连接;所述供电装置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第二容置腔和容纳槽,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凸柱的部分伸入所述容纳槽内;电源,所述电源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并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板、所述检波器电性连接;所述凸柱的外侧和所述容纳槽的槽壁的二者之一设有竖直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凸柱的外侧和所述容纳槽的槽壁的二者之另一设有防呆凸筋,所述防呆凸筋插接于所述导向槽,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装配。可选地,所述导向槽设于所述凸柱的外侧,所述防呆凸筋设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壁,所述导向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向槽沿所述凸柱的周缘间隔排布;所述防呆凸筋的数量为多个,一所述防呆凸筋插接于一所述导向槽内。可选地,一所述导向槽与邻近其的两所述导向槽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同。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的二者之一还凸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的二者之另一还凹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接于所述定位孔,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定位配合。可选地,所述定位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柱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多个,一所述定位柱插接于所述定位孔,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定位配合。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设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环绕所述容纳槽的槽口设置。可选地,所述凸柱背离所述第一容置腔的端部设有第二导斜面,所述第二导斜面环绕所述凸柱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外侧壁、与所述外侧壁连接的底壁和与所述底壁连接的内侧壁,所述外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内侧壁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内侧壁围合形成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底部槽壁设有贯穿孔,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穿过所述贯穿孔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纳槽,所述第一壳体的部分伸入所述容纳槽,并与所述连接柱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连接柱的二者之一设有第三螺纹,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连接柱的二者之另一设有第四螺纹,所述第三螺纹与所述第四螺纹相互啮合,将所述连接柱和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述智能地震传感器还包括电源管理器,所述电源管理器用于反馈所述电源充放电信息,所述电源管理器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且/或,所述智能地震传感器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且/或,所述智能地震传感器还包括发光器,所述发光器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并指示所述智能地震传感器的工作状态。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地震传感器因数据采集装置与供电装置可拆卸连接,数据采集装置与供电装置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装配在一起,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保持稳定,无须用裸露于外界的连接线缆即可实现相应功能。当需要利用该智能地震传感器对陆地等地震进行现场勘探时,可提前将数据采集装置与供电装置在现场勘探过程中一体化装配,通过检波器采集数据,经过控制板接收数据,使得该智能地震传感器在现场勘探时携带方便,有利于地震勘探的现场施工,进而提高了地震勘探的效率,并且设置防呆凸筋和导向槽,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装配,提高智能地震传感器的装配效率,进而提高了地震勘探的效率、降低了地震勘探的成本。如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的智能地震传感器因结构相互独立的数据采集装置与供电装置需通过裸露于外界的连接线缆电性连接,在现场操作过程中携带不便而不利于施工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智能地震传感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智能地震传感器A-A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智能地震传感器B-B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智能地震传感器的数据采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智能地震传感器的供电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智能地震传感器311第二容置腔10数据采集装置312定位柱11第一壳体313容纳槽111第一容置腔315外侧壁113凸柱317底壁115定位孔319内侧壁1131导向槽3131防呆凸筋1133第二导斜面3133第一导向斜面13检波器33电源15控制板50插接尾椎30供电装置70连接柱31第二壳体71止挡部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地震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装置和用于为所述数据采集装置供电的供电装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表面凸起形成凸柱;检波器,所述检波器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检波器电性连接;所述供电装置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第二容置腔和容纳槽,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凸柱的部分伸入所述容纳槽内;电源,所述电源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并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板、所述检波器电性连接;所述凸柱的外侧和所述容纳槽的槽壁的二者之一设有竖直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凸柱的外侧和所述容纳槽的槽壁的二者之另一设有防呆凸筋,所述防呆凸筋插接于所述导向槽,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装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地震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装置和用于为所述数据采集装置供电的供电装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表面凸起形成凸柱;检波器,所述检波器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检波器电性连接;所述供电装置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第二容置腔和容纳槽,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凸柱的部分伸入所述容纳槽内;电源,所述电源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并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板、所述检波器电性连接;所述凸柱的外侧和所述容纳槽的槽壁的二者之一设有竖直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凸柱的外侧和所述容纳槽的槽壁的二者之另一设有防呆凸筋,所述防呆凸筋插接于所述导向槽,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装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地震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设于所述凸柱的外侧,所述防呆凸筋设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壁,所述导向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向槽沿所述凸柱的周缘间隔排布;所述防呆凸筋的数量为多个,一所述防呆凸筋插接于一所述导向槽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地震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一所述导向槽与邻近其的两所述导向槽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地震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的二者之一还凸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的二者之另一还凹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接于所述定位孔,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京川吴淮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面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