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压电式传感器的车辆悬架用磁流变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1805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压电式传感器的车辆悬架用磁流变阻尼器,主要由活塞杆、阻尼器端盖、阻尼器缸体、活塞头端盖、线圈绕线架、励磁线圈、活塞套筒及阀体等组成。活塞头套筒与阻尼器缸体之间的径向间隙形成第一液流通道;活塞套筒端面4个均匀分布的通孔形成第二液流通道。压缩过程中,内部液流压力使弹簧压缩,打开阀口挡板,磁流变液通过第二液流通道;回弹过程中,阀口挡板受压关闭,磁流变液不能通过第二液流通道。另外,安装在右吊耳中的压电式传感器可有效检测车辆悬架在振动过程产生的外力,通过控制励磁线圈电流大小可得到所需的输出阻尼力,从而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非常适用于车辆悬架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压电式传感器的车辆悬架用磁流变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压电式传感器的车辆悬架用磁流变阻尼器。
技术介绍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颠簸和振动,降低了乘坐舒适性。为了克服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在车辆悬架上都会设置减振器。为获得较好的减振效果,减振器的回弹速度一般慢于压缩速度,即压缩阻尼小于回弹阻尼。磁流变阻尼器作为一种新型半主动控制元件,具有毫秒级响应速度、大控制范围和大输出阻尼力等特点,使其广泛用于建筑物以及桥梁的减振系统。传统的磁流变阻尼器通过控制对励磁线圈通入的电流,从而控制输出阻尼力的大小。受结构的限制,传统磁流变阻尼器压缩阻尼与回弹阻尼大小相等。因此,如果将其运用在汽车悬架中,对于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的效果不佳。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外力的作用,传统阻尼器无法测得外力大小,因此通入励磁线圈的电流无法得到合适的控制,从而无法得到合适的输出阻尼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集成压电式传感器的车辆悬架用磁流变阻尼器。活塞套筒与阻尼器缸体之间的径向间隙形成第一液流通道;活塞套筒端面加工均匀分布的4个通孔形成第二液流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压电式传感器的车辆悬架用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吊环(1)、活塞杆(2)、阻尼器左端盖(3)、阻尼器缸体(4)、活塞头端盖(5)、线圈绕线架(6)、励磁线圈(7)、活塞套筒(8)、圆锥销(9)、浮动活塞(10)、阻尼器右端盖(11)、右吊环(12)、压电式传感器(13)、阀口挡板(14)、弹簧(15)及调整垫片(16);左吊环(1)与活塞杆(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阻尼器左端盖(3)中间加工有圆形通孔,活塞杆(2)圆周外表面与阻尼器左端盖(3)圆形通孔内表面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阻尼器左端盖(3)与阻尼器缸体(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活塞头端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压电式传感器的车辆悬架用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吊环(1)、活塞杆(2)、阻尼器左端盖(3)、阻尼器缸体(4)、活塞头端盖(5)、线圈绕线架(6)、励磁线圈(7)、活塞套筒(8)、圆锥销(9)、浮动活塞(10)、阻尼器右端盖(11)、右吊环(12)、压电式传感器(13)、阀口挡板(14)、弹簧(15)及调整垫片(16);左吊环(1)与活塞杆(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阻尼器左端盖(3)中间加工有圆形通孔,活塞杆(2)圆周外表面与阻尼器左端盖(3)圆形通孔内表面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阻尼器左端盖(3)与阻尼器缸体(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活塞头端盖(5)圆周内表面与活塞杆(2)圆周外表面过渡配合;活塞杆(2)中间部位加工有台肩,活塞头端盖(5)左端通过台肩进行轴向定位;调整垫片(16)圆周内表面与活塞头端盖(5)右端圆周外表面过渡配合;调整垫片(16)左端紧靠活塞头端盖(5)右端大端面;调整垫片(16)右端与弹簧(15)左端连接;弹簧(15)圆周内表面与活塞头端盖(5)圆周外表面间隙配合;弹簧(15)右端与阀口挡板(14)连接;阀口挡板(14)圆周内表面与活塞头端盖(5)圆周外表面间隙配合;阀口挡板(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良易锋喻理梵胡安琪张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