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串联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153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串联冷却系统,其包括:主散热器、副散热器、副导风罩、电子风扇、冷却管路,主散热器通过支架固定在车架内侧,主散热器位于驾驶室的发动机舱内且位于发动机前端;副散热器通过支架固定在车架上,布置于驾驶室后端;副导风罩固定在副散热器上,电子风扇固定在副导风罩上;主散热器与副散热器通过冷却管路串联连接,并与发动机的冷却液接口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加一套副散热器,与现有的冷却系统中的散热器串联,实现增加冷却系统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量;另外,副散热器通过电控驱动风扇,提高冷却性能,保证整车动力系统的可靠性。

A Series Cooling System for Vehicl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eries cooling system for automobiles, which includes: main radiator, auxiliary radiator, auxiliary guide hood, electronic fan, cooling pipeline, main radiator is fixed on the inside of the frame through a bracket, main radiator is located in the engine cabin of the cab and in the front end of the engine, auxiliary radiator is fixed on the frame through a bracket and arranged on the back end of the cab; On the auxiliary radiator, the electronic fan is fixed on the auxiliary guide hood; the main radiator and the auxiliary radiator are connected in series through the cooling pipe, and are connected with the coolant interface of the engine. The invention adds a set of auxiliary radiators, which are connected in series with the radiators in the existing cooling system to increase the heat dissipation area of the cooling system and increase the heat dissipation; in addition, the auxiliary radiator drives the fan by electronic control, improves the cooling performance and ensur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vehicle powe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串联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用冷却
,涉及一种车用串联冷却系统,适用于匹配大马力发动机或高温环境作业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在重型卡车行业中,冷却系统布置在发动机前端,通过发动机驱动风扇进行冷却。此种冷却系统是重卡常用布置形式,但由于冷却系统布置在车架内侧,驾驶室的发动机舱内,冷却系统的布置空间具有局限性,通常不能满足大马力发动机的冷却性能,或者不能满足整车在高温环境下的使用,造成发动机高温,限速限扭,影响整车的使用、出勤效率,甚至造成发动机的损坏,影响整车动力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串联冷却系统,在现有冷却系统布置基础上,增加一套副散热器,在冷却系统有限的布置空间的基础上,满足大马力发动机的匹配,并能实现在环境温度更高的工况下使用。(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用串联冷却系统,其包括:主散热器1、副散热器11、副导风罩10、电子风扇9、冷却管路8,主散热器1通过支架固定在车架4内侧,主散热器1位于驾驶室的发动机舱内且位于发动机前端;副散热器11通过支架固定在车架4上,布置于驾驶室后端;副导风罩10固定在副散热器11上,电子风扇9固定在副导风罩10上;主散热器1与副散热器11通过冷却管路8串联连接,并与发动机7的冷却液接口连接。(三)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车用串联冷却系统,增加一套副散热器,与现有的冷却系统中的散热器串联,实现增加冷却系统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量;另外,副散热器通过电控驱动风扇,提高冷却性能,保证整车动力系统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车用串联冷却系统的布置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车用串联冷却系统包括:主散热器1、副散热器11、副导风罩10、电子风扇9、冷却管路8,主散热器1通过支架固定在车架4内侧,主散热器1位于驾驶室的发动机舱内且位于发动机前端;副散热器11通过支架固定在车架4上,布置于驾驶室后端;副导风罩10固定在副散热器11上,电子风扇9固定在副导风罩10上;主散热器1与副散热器11通过冷却管路8串联连接,并与发动机7的冷却液接口连接。车用串联冷却系统还包括:中冷器3,与主散热器1集成通过支架固定在车架4内侧。主导风罩2、风扇5,主导风罩2固定在主散热器1上,与连接在发动机7上的风扇5形成18-25mm的间隙配合,通过发动机7的驱动力驱动风扇实现主散热器1的冷却。优选地,主导风罩2与风扇5形成20mm的间隙。串联冷却系统在原冷却系统有限的布置空间基础上,串联副散热器,增加冷却系统的散热面积,提高冷却系统的散热性能。副散热器采用电子风扇,节省了布置空间,简化了驱动结构;电子风扇可以实时监控发动机水温,实现无级调速,在保证冷却性能的前提下,最大的保证了整车的经济型。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原冷却系统有限的布置空间基础上,保证原冷却系统布置不变的情况下,串联副散热器,增加冷却系统的散热面积,保证了冷却系统匹配大马力发动机或者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冷却性能。副散热器采用电子风扇,节省了布置空间,简化了驱动结构,实现无级调速,在保证冷却性能的前提下,最大的保证了整车的经济型。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串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散热器(1)、副散热器(11)、副导风罩(10)、电子风扇(9)、冷却管路(8),主散热器(1)通过支架固定在车架(4)内侧,主散热器(1)位于驾驶室的发动机舱内且位于发动机前端;副散热器(11)通过支架固定在车架(4)上,布置于驾驶室后端;副导风罩(10)固定在副散热器(11)上,电子风扇(9)固定在副导风罩(10)上;主散热器(1)与副散热器(11)通过冷却管路(8)串联连接,并与发动机(7)的冷却液接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串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散热器(1)、副散热器(11)、副导风罩(10)、电子风扇(9)、冷却管路(8),主散热器(1)通过支架固定在车架(4)内侧,主散热器(1)位于驾驶室的发动机舱内且位于发动机前端;副散热器(11)通过支架固定在车架(4)上,布置于驾驶室后端;副导风罩(10)固定在副散热器(11)上,电子风扇(9)固定在副导风罩(10)上;主散热器(1)与副散热器(11)通过冷却管路(8)串联连接,并与发动机(7)的冷却液接口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串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冷器(3),与主散热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久祥张建光任国栋王荣符鹏田瑞军高海文苏夏
申请(专利权)人: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