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1333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黄原胶和壳聚糖溶解在酸性溶液中,在室温下剧烈搅拌20‑40h,得到粘弹性凝胶溶液;步骤2,将姜黄素加入至粘弹性凝胶溶液中,混合并搅拌溶解10‑60min,得到均一的混合溶液;步骤3,将混合溶液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处理5‑30min,获得黄原胶‑壳聚糖‑姜黄素纳米复合溶液;步骤4,通过21‑G不锈钢针将黄原胶‑壳聚糖‑姜黄素纳米复合溶液注入到10mL的塑料注射器内,并连接至注射泵上进行静电纺丝反应,得到纳米纤维膜;步骤5,将纳米纤维膜分离出,并室温下干燥10‑30h,得到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包封姜黄素的结构来提升释放持续性。

Preparation of Xanthan Gum/Chitosan Nanofibre Membra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xanthan gum / chitosan nanofiber membrane,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tep 1: dissolving xanthan gum and chitosan in acidic solution, stirring 20 40H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obtaining viscoelastic gel solution; step 2, adding curcumin into viscoelastic gel solution, mixing and stirring and dissolving 10 60min to obtain a homogeneous mixed solution; Suddenly 3, the mixed solution was put into the ultrasonic instrument for 5 to 30 minutes to obtain xanthan gum-chitosan-curcumin nanocomposite solution; step 4, the xanthan gum-chitosan-curcumin nanocomposite solution was injected into a 10 mL plastic syringe through 21 to G stainless steel needle, and then connected to the injection pump for electrospinning reaction to obtain nanofibers membrane; step 5, nanofibers membrane was obtained. Xanthan gum/chitosan nanofiber membranes were obtained by separating the membranes and drying them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10 to 30 hours.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sustainability of release by encapsulating curcumin structure with xanthan gum/chitosan nanofiber memb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载体生物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姜黄素是一种酚类化合物,其药物特性被认为是抗氧化剂,抗菌剂,抗炎剂,肿瘤发生和转移抑制剂。但由于其疏水性和随后的生物利用度差,需研究新的技术作为递送载体。疏水性生物活性物质的有效递送需要适当的包封以克服其在水性体液中的低溶解度和不稳定性以及有限的生物利用度等相关的问题。电流体动力学(静电纺丝和电喷雾)方法由于其高封装效率,低工艺温度并使用广泛的食品生物活性和壳成分而得到广泛研究。此外,电纺纤维具有高表面积,可调直径和功能化的表面,这使其用于封装和控制生物活性释放方面非常引人关注。壳聚糖(Ch)是由N-乙酰基葡糖胺和葡糖胺组成的阳离子多糖,其以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粘膜粘附性以及增强胃肠道药物吸收的能力而著称。黄原胶是一种阴离子多糖,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著称,并已用作包封基质。因此,本领域需要开发一种可用作包封疏水性生物活性化合物的载体,其需具有高包封效率,在水性介质中的良好的物理稳定性,并具有长期pH刺激释放性质,避免药物特性优异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解决现有生物活性化合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局限性,通过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包封姜黄素的结构来提升释放持续性。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黄原胶和壳聚糖溶解在酸性溶液中,在室温下剧烈搅拌20-40h,得到粘弹性凝胶溶液;步骤2,将姜黄素加入至粘弹性凝胶溶液中,混合并搅拌溶解10-60min,得到均一的混合溶液;步骤3,将混合溶液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处理5-30min,获得黄原胶-壳聚糖-姜黄素纳米复合溶液;步骤4,通过21-G不锈钢针将黄原胶-壳聚糖-姜黄素纳米复合溶液注入到10mL的塑料注射器内,并连接至注射泵上进行静电纺丝反应,得到纳米纤维膜;步骤5,将纳米纤维膜分离出,并室温下干燥10-30h,得到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所述步骤1中的黄原胶采用医用级黄原胶,且重均分子量为500-3000万。所述步骤1中的黄原胶的浓度为0.5-1.0%(g/mL)。所述步骤1中的壳聚糖采用医药级壳聚糖,且重均分子量为20-50万。所述步骤1中的壳聚糖的浓度为1-10%(g/mL)。所述步骤1中的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为85-95%。所述步骤1中的酸性溶液采用甲酸、乙酸或者磷酸溶液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所述步骤2中的姜黄素的浓度为1-5%(g/mL)。所述步骤3中的超声仪的功率为1000W,超声处理强度为40%。所述步骤4中的静电纺丝的参数如下:纺丝电压为20-40KV,推进速度为2-10mL/h,接收距离为10-30cm。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生物活性化合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局限性,通过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包封姜黄素的结构来提升释放持续性。2.本专利技术利用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作为包封姜黄素的载体,具有高包封效率,在水性介质中的物理稳定性,以及具有长期pH刺激释放性质。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纳米纤维膜结构能够有效的提升姜黄素的渗透性,同时降低了纤维的粘附性能。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懂,方便操作,可实施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纤维SEM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实施例1一种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电纺液的配制:首先将1g黄原胶(Mw=2000万)和2g(Mw=20万)壳聚糖溶解在100mL甲酸溶液中,然后在室温下磁力剧烈搅拌20小时,得到粘弹性凝胶溶液。然后将1g姜黄素加入到上述凝胶溶液中,混合并搅拌溶解20分钟,得到均一溶液。混合液在1000W超声仪40%强度下超声处理10min,制备黄原胶-壳聚糖-姜黄素纳米复合溶液。(2)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的制造:将制备复合材料的溶液用21-G不锈钢针注入到10mL的塑料注射器内,并连接到注射泵上。纺丝电压20KV,推进速度3mL/h,接收距离为15cm,用铝箔覆盖在不锈钢板上收集,得到细的纳米纤维。将沉积的纳米纤维膜从收集器上小心地分离出并在室温下干燥15小时。实施例1制备的纤维放到1800倍后的SEM图如图1所示。实施例2一种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电纺液的配制:首先将0.5g黄原胶(Mw=1000万)和4g(Mw=40万)壳聚糖溶解在100mL甲酸和磷酸混合溶液中,然后在室温下磁力剧烈搅拌40小时,得到粘弹性凝胶溶液。然后将4g姜黄素加入到上述凝胶溶液中,混合并搅拌溶解60分钟,得到均一溶液。混合液在1000W超声仪40%强度下超声处理30min,制备黄原胶-壳聚糖-姜黄素纳米复合溶液。(2)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的制造:将制备复合材料的溶液用21-G不锈钢针注入到10mL的塑料注射器内,并连接到注射泵上。纺丝电压30KV,推进速度6mL/h,接收距离为15cm,用铝箔覆盖在不锈钢板上收集,得到细的纳米纤维。将沉积的纳米纤维膜从收集器上小心地分离出并在室温下干燥25小时。实施例3一种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电纺液的配制:首先将0.8g黄原胶(Mw=500万)和10g(Mw=50万)壳聚糖溶解在100mL甲酸和磷酸混合溶液中,然后在室温下磁力剧烈搅拌30小时,得到粘弹性凝胶溶液。然后将5g姜黄素加入到上述凝胶溶液中,混合并搅拌溶解10分钟,得到均一溶液。混合液在1000W超声仪40%强度下超声处理5min,制备黄原胶-壳聚糖-姜黄素纳米复合溶液。(2)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的制造:将制备复合材料的溶液用21-G不锈钢针注入到10mL的塑料注射器内,并连接到注射泵上。纺丝电压40KV,推进速度10mL/h,接收距离为30cm,用铝箔覆盖在不锈钢板上收集,得到细的纳米纤维。将沉积的纳米纤维膜从收集器上小心地分离出并在室温下干燥10小时。实施例4一种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电纺液的配制:首先将1g黄原胶(Mw=3000万)和10g(Mw=50万)壳聚糖溶解在100mL甲酸和磷酸混合溶液中,然后在室温下磁力剧烈搅拌40小时,得到粘弹性凝胶溶液。然后将5g姜黄素加入到上述凝胶溶液中,混合并搅拌溶解50分钟,得到均一溶液。混合液在1000W超声仪40%强度下超声处理30min,制备黄原胶-壳聚糖-姜黄素纳米复合溶液。(2)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的制造:将制备复合材料的溶液用21-G不锈钢针注入到10mL的塑料注射器内,并连接到注射泵上。纺丝电压20KV,推进速度1mL/h,接收距离为10cm,用铝箔覆盖在不锈钢板上收集,得到细的纳米纤维。将沉积的纳米纤维膜从收集器上小心地分离出并在室温下干燥30小时。性能检测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生物活性化合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局限性,通过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包封姜黄素的结构来提升释放持续性。2.本专利技术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黄原胶和壳聚糖溶解在酸性溶液中,在室温下剧烈搅拌20‑40h,得到粘弹性凝胶溶液;步骤2,将姜黄素加入至粘弹性凝胶溶液中,混合并搅拌溶解10‑60min,得到均一的混合溶液;步骤3,将混合溶液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处理5‑30min,获得黄原胶‑壳聚糖‑姜黄素纳米复合溶液;步骤4,通过21‑G不锈钢针将黄原胶‑壳聚糖‑姜黄素纳米复合溶液注入到10mL的塑料注射器内,并连接至注射泵上进行静电纺丝反应,得到纳米纤维膜;步骤5,将纳米纤维膜分离出,并室温下干燥10‑30h,得到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黄原胶和壳聚糖溶解在酸性溶液中,在室温下剧烈搅拌20-40h,得到粘弹性凝胶溶液;步骤2,将姜黄素加入至粘弹性凝胶溶液中,混合并搅拌溶解10-60min,得到均一的混合溶液;步骤3,将混合溶液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处理5-30min,获得黄原胶-壳聚糖-姜黄素纳米复合溶液;步骤4,通过21-G不锈钢针将黄原胶-壳聚糖-姜黄素纳米复合溶液注入到10mL的塑料注射器内,并连接至注射泵上进行静电纺丝反应,得到纳米纤维膜;步骤5,将纳米纤维膜分离出,并室温下干燥10-30h,得到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黄原胶采用医用级黄原胶,且重均分子量为500-3000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黄原胶的浓度为0.5-1.0%(g/m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原胶/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祥许杉杉赵亮亮孔海磊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中科光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