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天臣专利>正文

用于刀剑的淬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125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刀剑的淬火炉,涉及淬火炉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淬火炉燃烧产生的热量利用率低以及加热温度不均匀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淬火炉本体,其中,淬火炉本体内部中空且其内部中空腔为辐射加热腔;淬火炉本体从内向外包括若干筒形结构的炉层,相邻的两个炉层之间存在间隙且相邻的两个炉层之间形成气体容纳腔,靠近辐射加热腔的气体容纳腔为燃烧腔、其余气体容纳腔为助燃空气循环腔;淬火炉本体设置有燃气进入通道,插入燃气进入通道的燃气喷嘴能向燃烧腔喷射燃气,淬火炉本体设置有空气进入孔,通过空气进入孔进入淬火炉本体的空气沿淬火炉本体从外向内的方向绕行进入不同的助燃空气循环腔内并最终流入燃烧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刀条的淬火。

Quenching Furnace for Sword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quenching furnace for sword,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quenching furnace, and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low heat utilization rate and uneven heating temperature existing in the prior art. The device comprises a quenching furnace body, in which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quenching furnace body is hollow and the inner cavity is a radiation heating chamber; the quenching furnace body includes several cylindrical structure furnace layers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and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two adjacent furnace layers and a gas holding chamber is formed between the two adjacent furnace layers. The gas holding chamber near the radiation heating chamber is a combustion chamber, and the other gas holding chambers are assisted. The main body of the quenching furnace is provided with a gas entry passage, and the gas nozzle inserted into the passage can inject gas in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The main body of the quenching furnace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entry hole, through which the air enters the main body of the quenching furnace and enters into different combustion-supporting air circulation chambers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and finally flows in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The invention is used for quenching knife blad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刀剑的淬火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淬火炉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刀剑的淬火炉。
技术介绍
淬火炉是工件淬火前加热的炉子。淬火是把工件放入炉内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的淬火温度并保持一段时同,然后把工件迅速地从炉内取出投入淬液内(油或水)淬火。炉子的热源可以用电及燃料,温度可用热电偶来测量,用电及气体、液体燃料的炉子,可以用仪表自动来控制和调节温度。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用于刀剑的淬火炉,体积相对比较大,且现有的淬火加热方式有一定的缺点和客观局限性,比如温度不均匀,加热时间长,能耗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刀剑的淬火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淬火炉燃烧产生的热量利用率低以及加热温度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刀剑的淬火炉,包括淬火炉本体,其中,所述淬火炉本体为内部中空的筒形结构且其内部中空腔为辐射加热腔;所述淬火炉本体从内向外包括若干筒形结构的炉层,相邻的两个所述炉层之间存在间隙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炉层之间形成气体容纳腔,靠近所述辐射加热腔的所述气体容纳腔为燃烧腔、其余所述气体容纳腔为助燃空气循环腔;所述淬火炉本体设置有燃气进入通道,插入所述燃气进入通道的燃气喷嘴能向所述燃烧腔喷射燃气,所述淬火炉本体设置有空气进入孔,通过所述空气进入孔进入所述淬火炉本体的空气沿所述淬火炉本体从外向内的方向绕行进入不同的所述助燃空气循环腔内并最终流入所述燃烧腔。优选地,所述淬火炉本体从内向外依次包括第一炉层、第二炉层、第三炉层和第四炉层;所述第二炉层、所述第三炉层和所述第四炉层上设置有所述燃气进入通道,所述第一炉层与所述第二炉层之间形成有所述燃烧腔;所述第四炉层上设置有所述空气进入孔,所述第三炉层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第四炉层与所述第三炉层之间的间隙为第一助燃空气循环腔,所述第三炉层与所述第二炉层之间的间隙为第二助燃空气循环腔,通过所述空气进入孔进入所述淬火炉本体内的空气能在所述第一助燃空气循环腔内流动并能通过所述进气孔进入所述第二助燃空气循环腔,位于所述第二助燃空气循环腔的空气通过所述燃气喷嘴与所述第二炉层之间的间隙流入所述燃烧腔。优选地,所述空气进入孔与所述进气孔位于所述淬火炉本体中心轴的两侧。优选地,所述第四炉层、所述第三炉层和所述第二炉层上均开设有燃气进孔且三者的所述燃气进孔的轴线共线,燃气管道插入所述淬火炉本体的集风罩并依次穿过所述第四炉层以及所述第三炉层上的所述燃气进孔;所述第四炉层的燃气进孔与所述空气进入孔沿所述淬火炉本体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第四炉层上。优选地,所述第四炉层包括外壳层、保温层和内层,所述外壳层和所述内层均为筒形结构且沿所述淬火炉本体从内向外的方向分布,所述保温层夹设在所述外壳层与所述内层之间,所述保温层采用硅酸铝保温棉制成。优选地,所述用于刀剑的淬火炉还包括集风罩,所述集风罩设置在所述淬火炉本体最外层的所述炉层上且所述集风罩罩住所有所述空气进入孔,所述集风罩通过管道与风机相连接,进入所述集风罩内的空气流入所述空气进入孔。优选地,所述辐射加热腔贯穿所述淬火炉本体。优选地,所述淬火炉本体两端均设置有封堵件,所述封堵件用以封堵相邻所述炉层端部之间的间隙;位于所述淬火炉本体最里侧的所述炉层上设置有废气排出孔。优选地,所述淬火炉本体上插设有感温元件,所述感温元件的检测头位于所述辐射加热腔内。优选地,所述感温元件为热电偶,所述感温元件与自动温控电磁阀相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刀剑的淬火炉,助燃空气沿从内向外的方向绕线进入不同的助燃空气循环腔时,助燃空气将淬火炉往外散发的热量(即将损失的热量)带回燃烧腔内,即减少了热量损失,同时又加热了助燃空气,有利于快速燃烧,进而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淬火炉燃烧产生的热量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此外,由于刀条是位于辐射加热腔内,燃料和助燃空气在燃烧腔内燃烧,刀条在辐射加热腔内进行辐射式加热,受热温度相对均匀。本专利技术优选技术方案至少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空气进入孔与进气孔可以位于淬火炉本体中心轴的两侧以及第四炉层的燃气进孔与空气进入孔沿淬火炉本体的轴线方向分布,增加了助燃空气的行程,使得助燃空气能充分吸收淬火炉燃烧产生的热量;辐射加热腔贯穿淬火炉本体,用以适合不同长度的刀条;位于淬火炉本体最里侧的炉层上设置有废气排出孔,燃烧腔燃烧产生的废气通过废气排出孔排入辐射加热腔内,排入辐射加热腔内的废气对刀条具有防氧化保护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刀剑的淬火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刀剑的淬火炉的剖视示意图。图中1-辐射加热腔;2-燃烧腔;3-助燃空气循环腔;4-空气进入孔;5-第一炉层;6-第二炉层;7-第三炉层;8-进气孔;9-集风罩;10-外壳层;11-保温层;12-内层;13-废气排出孔;14-燃气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刀剑的淬火炉,包括淬火炉本体,其中,淬火炉本体为内部中空的筒形结构且其内部中空腔为辐射加热腔1,待淬火的刀条放置在辐射加热腔1内;淬火炉本体从内向外包括若干筒形结构的炉层,相邻的两个炉层之间存在间隙且相邻的两个炉层之间形成气体容纳腔,靠近辐射加热腔1的气体容纳腔为燃烧腔2、其余气体容纳腔为助燃空气循环腔3;淬火炉本体设置有燃气进入通道,插入燃气进入通道的燃气喷嘴能向燃烧腔2喷射燃气,淬火炉本体设置有空气进入孔4,通过空气进入孔4进入淬火炉本体的空气(这里的空气为助燃空气)沿淬火炉本体从外向内的方向绕行进入不同的助燃空气循环腔3内并最终流入燃烧腔2。参见图2,助燃空气循环腔3的个数可以为两个,当助燃空气沿从内向外的方向绕线进入不同的助燃空气循环腔3时,助燃空气将淬火炉往外散发的热量(即将损失的热量)带回燃烧腔2内,即减少了热量损失,同时又加热了助燃空气,有利于快速燃烧;此外,由于刀条是位于辐射加热腔1内,燃料和助燃空气在燃烧腔2内燃烧,淬火炉本体最里侧的炉层受热(该炉层可以采用耐热不锈钢材质制成),使得刀条在辐射加热腔1内进行辐射式加热,不直接与明火接触,受热温度相对均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刀剑的淬火炉,体积小,热利用率高,加热速度快,温度均匀,炉膛(辐射加热腔1)内可见度高,易于观察。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参见图2,淬火炉本体从内向外依次包括第一炉层5、第二炉层6、第三炉层7和第四炉层;第二炉层6、第三炉层7和第四炉层上设置有燃气进入通道,第一炉层5与第二炉层6之间形成有燃烧腔2;第四炉层上设置有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刀剑的淬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淬火炉本体,其中,所述淬火炉本体为内部中空的筒形结构且其内部中空腔为辐射加热腔(1);所述淬火炉本体从内向外包括若干筒形结构的炉层,相邻的两个所述炉层之间存在间隙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炉层之间形成气体容纳腔,靠近所述辐射加热腔(1)的所述气体容纳腔为燃烧腔(2)、其余所述气体容纳腔为助燃空气循环腔(3);所述淬火炉本体设置有燃气进入通道,插入所述燃气进入通道的燃气喷嘴能向所述燃烧腔(2)喷射燃气,所述淬火炉本体设置有空气进入孔(4),通过所述空气进入孔(4)进入所述淬火炉本体的空气沿所述淬火炉本体从外向内的方向绕行进入不同的所述助燃空气循环腔(3)内并最终流入所述燃烧腔(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刀剑的淬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淬火炉本体,其中,所述淬火炉本体为内部中空的筒形结构且其内部中空腔为辐射加热腔(1);所述淬火炉本体从内向外包括若干筒形结构的炉层,相邻的两个所述炉层之间存在间隙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炉层之间形成气体容纳腔,靠近所述辐射加热腔(1)的所述气体容纳腔为燃烧腔(2)、其余所述气体容纳腔为助燃空气循环腔(3);所述淬火炉本体设置有燃气进入通道,插入所述燃气进入通道的燃气喷嘴能向所述燃烧腔(2)喷射燃气,所述淬火炉本体设置有空气进入孔(4),通过所述空气进入孔(4)进入所述淬火炉本体的空气沿所述淬火炉本体从外向内的方向绕行进入不同的所述助燃空气循环腔(3)内并最终流入所述燃烧腔(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刀剑的淬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炉本体从内向外依次包括第一炉层(5)、第二炉层(6)、第三炉层(7)和第四炉层;所述第二炉层(6)、所述第三炉层(7)和所述第四炉层上设置有所述燃气进入通道,所述第一炉层(5)与所述第二炉层(6)之间形成有所述燃烧腔(2);所述第四炉层上设置有所述空气进入孔(4),所述第三炉层(7)上设置有进气孔(8),所述第四炉层与所述第三炉层(7)之间的间隙为第一助燃空气循环腔,所述第三炉层(7)与所述第二炉层(6)之间的间隙为第二助燃空气循环腔,通过所述空气进入孔(4)进入所述淬火炉本体内的空气能在所述第一助燃空气循环腔内流动并能通过所述进气孔(8)进入所述第二助燃空气循环腔,位于所述第二助燃空气循环腔的空气通过所述燃气喷嘴与所述第二炉层(6)之间的间隙流入所述燃烧腔(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刀剑的淬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进入孔(4)与所述进气孔(8)位于所述淬火炉本体中心轴的两侧。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天臣
申请(专利权)人:韩天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