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碳罐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0761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摩托车碳罐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碳罐外壳的插接支耳、设置在车架上的插接组件、减振组件和紧固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衬套、减振套和缓冲垫块;所述插接套孔与紧固件之间由内向外一侧设置有衬套和减振套;所述连接臂和插接臂之间在靠近车架一侧设置有缓冲垫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连接支耳、插接臂和紧固件之间设置减振组件,能对碳罐产生的激励振荡向车体传递和车体形式的振动相碳罐传递均起到有效的衰减、减振作用,且该安装结构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不易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碳罐安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托车
,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碳罐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摩托车碳罐对燃油箱挥发的燃油蒸汽起到吸附和脱附的作用。现有的摩托车碳罐通过抱箍结构的支架固定连接连接在车架上,此种连接方式减振效果不佳,导致碳罐直接受气流冲击产生激励震荡对车体的激励作用而增大车内噪声的问题,而且也不能有效阻隔车架对碳罐的影响,容易因车架的振动造成碳罐的振动从而影响碳罐的正常工作。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摩托车碳罐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碳罐安装结构,能对碳罐产生的激励振荡向车体传递和车体形式的振动相碳罐传递均起到有效的减振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碳罐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碳罐外壳的插接支耳、设置在车架上的插接组件、减振组件和紧固件;所述插接组件包连接臂和与连接臂平行的插接臂;所述连接臂和插接臂之间形成用于插接插接支耳的插接位;所述连接臂设置有沿连接臂横向方向贯通且可供紧固件穿过的连接套孔;所述插接支耳设置有与沿插接支耳横向方向贯通且可供紧固件穿过的插接套孔;所述插接臂朝向插接支耳一侧下沉形成用于安装紧固件的安装槽;所述紧固件可依次穿过连接臂和插接支耳后,插入安装槽;所述连接臂的长度方向与车架的轴向方向平行;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衬套、减振套和缓冲垫块;所述插接套孔与紧固件之间由内向外一侧设置有衬套和减振套;所述连接臂和插接臂之间在靠近车架一侧设置有缓冲垫块。进一步,所述插接组件通过套接件固定安装在车架上;所述套接件为金属套管,过盈套接安装在车架外侧臂上。进一步,所述衬套呈T字形,其小头端插入插接套孔内,大头端置于插接臂与插接套孔之间。进一步,所述减振套呈工字形;所述插接套孔内臂切入减振套外部中部的环形凹槽内,减振套沿其轴线方向上的两端抵接在插接套孔横向方向两端。进一步,所述插接支耳至少为两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连接支耳、插接臂和紧固件之间设置减振组件,能对碳罐产生的激励振荡向车体传递和车体形式的振动相碳罐传递均起到有效的衰减、减振作用,且该安装结构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不易损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插接支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插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摩托车碳罐1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碳罐1外壳的插接支耳3、设置在车架2上的插接组件、减振组件和紧固件4;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4可采用螺栓或螺钉,优选为螺栓,所述安装槽内侧臂设置有与紧固件4螺纹配合连接的螺纹。所述插接组件包连接臂51和与连接臂51平行的插接臂52;所述连接臂51和插接臂52之间形成用于插接插接支耳3的插接位;所述连接臂51设置有沿连接臂51横向方向贯通且可供紧固件4穿过的连接套孔512;所述插接支耳3设置有与沿插接支耳3横向方向贯通且可供紧固件4穿过的插接套孔31;所述插接臂52朝向插接支耳3一侧下沉形成用于安装紧固件4的安装槽;所述紧固件4可依次穿过连接臂51和插接支耳3后,插入安装槽;所述连接臂51的长度方向与车架2的轴向方向平行;所述横向为图1中的X方向。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衬套61、减振套62和缓冲垫块63;所述插接套孔31与紧固件4之间由内向外一侧设置有衬套61和减振套62;所述连接臂51和插接臂52之间在靠近车架2一侧设置有缓冲垫块63。通过上述结构,通过在连接支耳、插接臂52和紧固件4之间设置减振组件,能对碳罐1产生的激励振荡向车体传递和车体形式的振动相碳罐1传递均起到有效的衰减、减振作用,且该安装结构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不易损坏。本实施例中,所述衬套61优选金属衬套61,其耐磨性和使用长寿长,增设衬套61和减振套62,在保证碳罐1和摩托车车体牢固连接的同时,在摩托车车体和碳罐1发生振动,使摩托车车体和碳罐1相互之间发生位移时,对振荡激励进行衰减和吸收,并能实现碳罐1和摩托车车体之间的浮动连接,形成对碳罐1和摩托车本体的有效保护。本实施例中,缓冲垫块63为橡胶垫块,可进一步,对碳罐1向摩托车本体的振动冲击进行缓冲吸收,减少了摩托车车体和碳罐1的损坏,延长了摩托车车体和碳罐1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插接支耳3为金属支耳,可保证他碳罐1和摩托车本体的连接强度,插接支耳3通过抱箍固定在碳罐1外侧壁。所述插接组件通过套接件7固定安装在车架2上;所述套接件7为金属套管,过盈套接安装在车架2外侧臂上。本实施例中,过盈安装保证了金属套管与车架2的连接强度,且避免了金属套管与车架2之间留有间隙,而导致套接件7和车架2的磨损。所述衬套61呈T字形,其小头端插入插接套孔31内,大头端置于插接臂52与插接套孔31之间,保证了衬套61有充分的受力面积,且可在插接套孔31在靠近插接臂52一侧预留充分的设计余量,可根据需要是否在该侧增设用于固定其它周边件的安装组件。所述减振套62呈工字形;所述插接套孔31内臂切入减振套62外部中部的环形凹槽内,减振套62沿其轴线方向上的两端抵接在插接套孔31横向方向两端,使减振套62牢固稳定地安装在插接套孔31内,且通过减振套62的吸收,可有效防止振动通过紧固件4或插接套孔31两侧的部分传递给碳罐1,对碳罐1形成有效保护。所述插接支耳3至少为两组。所述两组插接支耳3分别设置于碳罐1朝向车架2一侧的外侧壁两端,通过两组插接支耳3的连接结构,使碳罐1的安装在车架2上更稳定。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碳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碳罐外壳的插接支耳、设置在车架上的插接组件、减振组件和紧固件;所述插接组件包连接臂和与连接臂平行的插接臂;所述连接臂和插接臂之间形成用于插接插接支耳的插接位;所述连接臂设置有沿连接臂横向方向贯通且可供紧固件穿过的连接套孔;所述插接支耳设置有与沿插接支耳横向方向贯通且可供紧固件穿过的插接套孔;所述插接臂朝向插接支耳一侧下沉形成用于安装紧固件的安装槽;所述紧固件可依次穿过连接臂和插接支耳后,插入安装槽;所述连接臂的长度方向与车架的轴向方向平行;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衬套、减振套和缓冲垫块;所述插接套孔与紧固件之间由内向外一侧设置有衬套和减振套;所述连接臂和插接臂之间在靠近车架一侧设置有缓冲垫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碳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碳罐外壳的插接支耳、设置在车架上的插接组件、减振组件和紧固件;所述插接组件包连接臂和与连接臂平行的插接臂;所述连接臂和插接臂之间形成用于插接插接支耳的插接位;所述连接臂设置有沿连接臂横向方向贯通且可供紧固件穿过的连接套孔;所述插接支耳设置有与沿插接支耳横向方向贯通且可供紧固件穿过的插接套孔;所述插接臂朝向插接支耳一侧下沉形成用于安装紧固件的安装槽;所述紧固件可依次穿过连接臂和插接支耳后,插入安装槽;所述连接臂的长度方向与车架的轴向方向平行;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衬套、减振套和缓冲垫块;所述插接套孔与紧固件之间由内向外一侧设置有衬套和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杨梁绍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奇甫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