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金配件生产用喷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0457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五金配件生产用喷油装置,包括第二传送带、壳体、第一传送带、蓄水室、储油室和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的壳体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正上方的壳体顶部均匀安装有个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的一端皆延伸至壳体的内部并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安装有第二传送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上皆均匀布置有限位条,并在壳体的外侧铰接有与第一传送带相配合的铲板,不仅可以便于对不同宽度的五金件进行固定输送,且可以便于利用铲板对第一传送带进行清理,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A Fuel Injection Device for Hardware Parts Pro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il injection devi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hardware fittings, which comprises a second conveyor belt, a shell, a first conveyor belt, a water storage chamber, an oil storage chamber and a base. The top of the base is fixed with a shell. The two ends of the shell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n inlet and outlet ports. The bottom end of the shell between the inlet and outlet ports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veyor belt. A fixing bolt is evenly mounted on the top of the shell directly above, and one end of the fixing bolt extends to the inside of the shell and is fixed with a fixing plate. A second conveyor belt is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ixing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not only facilitates the fixed conveying of hardware with different widths, but also facilitates the cleaning of the first conveyor belt by using the spade plate and prolong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device by uniformly arranging the finite position strips on both the first conveyor belt and the second conveyor belt, and articulating the spade plate matching the first conveyor belt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五金配件生产用喷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喷油装置
,具体为一种五金配件生产用喷油装置。
技术介绍
五金配件指用五金制作成的机器零件或部件,以及一些小五金制品,它可以单独用途,也可以做协助用具,例如五金工具、五金零部件、日用五金、建筑五金以及安防用品等,而五金产品的制作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序便是五金产品油漆喷涂。目前,现有的五金件喷油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在进行喷油的过程中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工作效率较低,且容易造成油液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五金配件生产用喷油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五金配件生产用喷油装置,包括第二传送带、壳体、第一传送带、蓄水室、储油室和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的壳体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正上方的壳体顶部均匀安装有个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的一端皆延伸至壳体的内部并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安装有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与安装板之间安装有缓冲弹簧,第二传送带与第一传送带上皆均匀布置有限位条,且第二传送带与第一传送带的内部皆设有支撑板,所述第一传送带一侧的壳体内部底端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壳体之间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下方的底座顶部设有进水口,且进水口下方的底座内部设有蓄水室,所述进水口位置处的蓄水室内部顶端倾斜向下固定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下方的蓄水室内部底端固定有隔板,且隔板一侧的蓄水室内部安装有活性炭过滤层,所述活性炭过滤层远离隔板一侧的蓄水室内部底端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导水管,导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延伸至壳体内部顶端的一侧并均匀布置有出水口,所述蓄水室一侧的底座内部设有储油室,所述储油室的内部安装有搅拌轴,且搅拌轴的一端延伸至底座的顶部并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一侧的底座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与第一传送带固定连接,且转轴上安装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电机一侧的底座顶部安装有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输气管,且空气压缩机一侧的底座顶部安装有过滤罐,所述壳体外侧壁的一侧均匀布置有集风罩,集风罩的内部皆安装有格栅,且相邻两个集风罩之间的壳体内侧壁上皆安装有红外传感器,所述集风罩远离壳体的一端之间连接有导风管,导风管的内部安装有吸风机,且导风管远离集风罩的一端延伸至过滤罐的内部,所述红外传感器一侧的壳体内部壁上皆安装有布油管,且布油管上均匀布置有喷头,所述布油管的一端延伸至储油室的内部,且输气管远离空气压缩机的一端与布油管相连通,所述壳体外侧壁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上相邻两个限位条之间的间距依次减小,且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相配合构成送料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端延伸出出料口,出料口位置处的壳体外侧壁上铰接有与第一传送带相配合的铲板,且铲板与壳体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优选的,所述储油室位置处的底座外侧壁一侧的顶端设有进油斗,且进油斗的顶部铰接有盖体。优选的,所述储油室外侧的底座内部设有隔热层。优选的,所述过滤罐的顶部连接有出气管。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靠近出料口的一侧安装有加热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五金配件生产用喷油装置,通过在储油室的内部安装有由电机带动的搅拌轴,不仅可以利用电机同时带动搅拌轴和第一传送带进行转动,节约能耗,且可以便于对储油室内部的油漆进行搅拌,避免油漆在储油室的内部产生结块或堆积,通过在储油室的外侧设有隔热层,避免外界温度环境对油漆造成影响,通过在底座的内部设有蓄水室,并在导水管的一端均匀布置有出水口,可以利用出水口出水产生水幕,对壳体内部残余的油漆进行吸附,便于对水进行过滤后循环利用,提高喷油的效果,且节约水资源,通过在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加热管,可以便于对喷油后的五金件进行烘干,提高喷油的工作效率,通过在壳体的一侧均匀布置有集风罩,不仅可以增加壳体内部空气的流通性,提高喷油效果,且可以便于对有害气体进行收集,通过设有过滤罐,可以便于对收集的有害气体进行过滤后排放,避免污染空气环境,通过在布油管的一侧皆安装有红外传感器,可以提高喷油的精确度,且避免对油液造成浪费,通过在安装板的顶部固定有固定螺栓,可以便于对第二传送带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对不同大小的五金件进行固定运输,本技术通过在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上皆均匀布置有限位条,并在壳体的外侧铰接有与第一传送带相配合的铲板,不仅可以便于对不同宽度的五金件进行固定输送,且可以便于利用铲板对第一传送带进行清理,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过滤罐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集风罩;2、红外传感器;3、喷头;4、第二传送带;5、限位条;6、固定螺栓;7、安装板;8、壳体;9、加热管;10、出水口;11、布油管;12、第一传送带;13、铲板;14、挡板;15、过滤网;16、进水口;17、导流板;18、活性炭过滤层;19、蓄水室;20、隔板;21、导水管;22、水泵;23、隔热层;24、转轴;25、第二齿轮;26、搅拌轴;27、储油室;28、底座;29、进油斗;30、盖体;31、空气压缩机;32、第一齿轮;33、输气管;34、导风管;35、吸风机;36、格栅;37、进料口;38、出料口;39、缓冲弹簧;40、支撑板;41、控制面板;42、电机;43、复位弹簧;44、过滤罐;45、出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五金配件生产用喷油装置,包括第二传送带4、壳体8、第一传送带12、蓄水室19、储油室27和底座28,底座28的顶部固定有壳体8,壳体8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37和出料口38,进料口37与出料口38之间的壳体8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一传送带12,第一传送带12的一端延伸出出料口38,出料口38位置处的壳体8外侧壁上铰接有与第一传送带12相配合的铲板13,且铲板13与壳体8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43,第一传送带12正上方的壳体8顶部均匀安装有4个固定螺栓6,且固定螺栓6的一端皆延伸至壳体8的内部并固定有安装板7,安装板7的底部安装有第二传送带4,第二传送带4与安装板7之间安装有缓冲弹簧39,第二传送带4与第一传送带12上皆均匀布置有限位条5,第一传送带12与第二传送带4上相邻两个限位条5之间的间距依次减小,第一传送带12与第二传送带4相配合构成送料结构,且第二传送带4与第一传送带12的内部皆设有支撑板40,第一传送带12一侧的壳体8内部底端固定有挡板14,挡板14与壳体8之间安装有过滤网15,过滤网15下方的底座28顶部设有进水口16,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五金配件生产用喷油装置,包括第二传送带(4)、壳体(8)、第一传送带(12)、蓄水室(19)、储油室(27)和底座(2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8)的顶部固定有壳体(8),所述壳体(8)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37)和出料口(38),所述进料口(37)与出料口(38)之间的壳体(8)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一传送带(12),所述第一传送带(12)正上方的壳体(8)顶部均匀安装有4个固定螺栓(6),且固定螺栓(6)的一端皆延伸至壳体(8)的内部并固定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的底部安装有第二传送带(4),所述第二传送带(4)与安装板(7)之间安装有缓冲弹簧(39),第二传送带(4)与第一传送带(12)上皆均匀布置有限位条(5),且第二传送带(4)与第一传送带(12)的内部皆设有支撑板(40),所述第一传送带(12)一侧的壳体(8)内部底端固定有挡板(14),所述挡板(14)与壳体(8)之间安装有过滤网(15),所述过滤网(15)下方的底座(28)顶部设有进水口(16),且进水口(16)下方的底座(28)内部设有蓄水室(19),所述进水口(16)位置处的蓄水室(19)内部顶端倾斜向下固定有导流板(17),所述导流板(17)下方的蓄水室(19)内部底端固定有隔板(20),且隔板(20)一侧的蓄水室(19)内部安装有活性炭过滤层(18),所述活性炭过滤层(18)远离隔板(20)一侧的蓄水室(19)内部底端安装有水泵(22),所述水泵(22)的输出端连接有导水管(21),导水管(21)远离水泵(22)的一端延伸至壳体(8)内部顶端的一侧并均匀布置有出水口(10),所述蓄水室(19)一侧的底座(28)内部设有储油室(27),所述储油室(27)的内部安装有搅拌轴(26),且搅拌轴(26)的一端延伸至底座(28)的顶部并固定有第一齿轮(32),所述第一齿轮(32)一侧的底座(28)顶部安装有电机(42),所述电机(42)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24),转轴(24)远离电机(42)的一端与第一传送带(12)固定连接,且转轴(24)上安装有与第一齿轮(32)相啮合的第二齿轮(25),所述电机(42)一侧的底座(28)顶部安装有空气压缩机(31),空气压缩机(31)的输出端连接有输气管(33),且空气压缩机(31)一侧的底座(28)顶部安装有过滤罐(44),所述壳体(8)外侧壁的一侧均匀布置有集风罩(1),集风罩(1)的内部皆安装有格栅(36),且相邻两个集风罩(1)之间的壳体(8)内侧壁上皆安装有红外传感器(2),所述集风罩(1)远离壳体(8)的一端之间连接有导风管(34),导风管(34)的内部安装有吸风机(35),且导风管(34)远离集风罩(1)的一端延伸至过滤罐(44)的内部,所述红外传感器(2)一侧的壳体(8)内部壁上皆安装有布油管(11),且布油管(11)上均匀布置有喷头(3),所述布油管(11)的一端延伸至储油室(27)的内部,且输气管(33)远离空气压缩机(31)的一端与布油管(11)相连通,所述壳体(8)外侧壁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金配件生产用喷油装置,包括第二传送带(4)、壳体(8)、第一传送带(12)、蓄水室(19)、储油室(27)和底座(2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8)的顶部固定有壳体(8),所述壳体(8)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37)和出料口(38),所述进料口(37)与出料口(38)之间的壳体(8)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一传送带(12),所述第一传送带(12)正上方的壳体(8)顶部均匀安装有4个固定螺栓(6),且固定螺栓(6)的一端皆延伸至壳体(8)的内部并固定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的底部安装有第二传送带(4),所述第二传送带(4)与安装板(7)之间安装有缓冲弹簧(39),第二传送带(4)与第一传送带(12)上皆均匀布置有限位条(5),且第二传送带(4)与第一传送带(12)的内部皆设有支撑板(40),所述第一传送带(12)一侧的壳体(8)内部底端固定有挡板(14),所述挡板(14)与壳体(8)之间安装有过滤网(15),所述过滤网(15)下方的底座(28)顶部设有进水口(16),且进水口(16)下方的底座(28)内部设有蓄水室(19),所述进水口(16)位置处的蓄水室(19)内部顶端倾斜向下固定有导流板(17),所述导流板(17)下方的蓄水室(19)内部底端固定有隔板(20),且隔板(20)一侧的蓄水室(19)内部安装有活性炭过滤层(18),所述活性炭过滤层(18)远离隔板(20)一侧的蓄水室(19)内部底端安装有水泵(22),所述水泵(22)的输出端连接有导水管(21),导水管(21)远离水泵(22)的一端延伸至壳体(8)内部顶端的一侧并均匀布置有出水口(10),所述蓄水室(19)一侧的底座(28)内部设有储油室(27),所述储油室(27)的内部安装有搅拌轴(26),且搅拌轴(26)的一端延伸至底座(28)的顶部并固定有第一齿轮(32),所述第一齿轮(32)一侧的底座(28)顶部安装有电机(42),所述电机(42)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24),转轴(24)远离电机(42)的一端与第一传送带(12)固定连接,且转轴(24)上安装有与第一齿轮(32)相啮合的第二齿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新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上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