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胶囊式内窥镜在消化道不同部位工作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0013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智能控制胶囊式内窥镜在消化道不同部位工作的方法,包括:吞服胶囊式内窥镜,使胶囊式内窥镜进入食管;胶囊式内窥镜对消化道不同部位拍照,将拍摄到的消化道图像发送给胶囊式内窥镜中的图像接收单元,图像接收单元将所述消化道图像发送给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将识别到的胶囊式内窥镜处于消化道不同部位的信息发送给胶囊式内窥镜,胶囊式内窥镜的控制系统根据该信息调整胶囊式内窥镜在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系统参数。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布了一种智能控制胶囊式内窥镜在消化道不同部位工作的装置。该方法和装置能减少冗余图像的拍摄,减少了医生阅片量,提高图像拍摄质量,提高了胶囊式内窥镜电量的利用率。

Intelligent Controlled Capsule Endoscope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control method for capsule endoscopy to work in different parts of digestive tract, which includes: swallowing capsule endoscopy to make capsule endoscopy enter esophagus; taking pictures of different parts of digestive tract by capsule endoscopy, transmitting the captured digestive tract image to the image receiving unit of capsule endoscopy, and sending the digestive tract image by the image receiving unit. It is sent to the preset module or AI 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unit. The preset module or AI 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unit transmits the information identified by the capsule endoscope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digestive tract to the capsule endoscope. The control system of the capsule endoscope adjusts the system parameters of the capsule endoscope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digestive tract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control device for capsule endoscopy to work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digestive tract. The method and device can reduce the shooting of redundant images, reduce the amount of doctor's film read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mage shooting, 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electric energy of capsule endoscop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控制胶囊式内窥镜在消化道不同部位工作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胶囊式内窥镜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胶囊式内窥镜消化道检查的技术方案。
技术介绍
胶囊式内窥镜是一种如吞服胶囊大小的用于检查人体消化道的微型摄像装置,其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检查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等缺陷,已经广泛应用于消化道临床诊断中。在全消化道(即食管、胃、小肠、大肠)检查的过程中,胶囊式内窥镜有以下主要缺陷:第一,由于胶囊式内窥镜中的电池电量的限制使得胶囊式内窥镜在消化道工作时间过短,导致消化道检查不完全,造成病灶漏检;第二,胶囊在通过食管、大肠时候移动速度过快拍摄频率过低,无法采集足够的图像;第三,胶囊在小肠移动速度过慢,拍摄到大量冗余的图像,同时也造成了胶囊式内窥镜的电量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制胶囊式内窥镜在消化道不同部位工作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或者存储在胶囊式内窥镜中的预设模块合理调节胶囊式内窥镜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的系统参数,使胶囊式内窥镜的工作效率得到最大的优化。一种智能控制胶囊式内窥镜在消化道不同部位工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受检者吞服所述胶囊式内窥镜,使所述胶囊式内窥镜进入食管;S2:所述胶囊式内窥镜对消化道不同部位拍照,将拍摄到的消化道图像发送给胶囊式内窥镜中的图像接收单元,所述图像接收单元将所述消化道图像发送给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S3:所述预设模块或者所述AI智能识别单元将识别到的胶囊式内窥镜处于消化道不同部位的信息发送给胶囊式内窥镜,胶囊式内窥镜的控制系统根据该信息调整胶囊式内窥镜在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系统参数;其中,所述受检者的消化道不同部位依所述胶囊式内窥镜的行程路径依次为: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所述系统参数包括胶囊式内窥镜的:摄像头开关状态、拍摄帧率、图像分辨率、图像亮度、位姿和运动速度。进一步地:步骤S3包括如下步骤:S31:当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为所述胶囊式内窥镜仍然位于食管内,则胶囊式内窥镜的控制系统依然维持所述胶囊式内窥镜在食管的系统参数;S32:当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为所述胶囊式内窥镜刚进入胃部,则胶囊式内窥镜的控制系统调整系统参数,并维持至所述胶囊式内窥镜进入小肠前,使所述胶囊式内窥镜适合胃部工作环境;S33:当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为所述胶囊式内窥镜进入小肠,则胶囊式内窥镜的控制系统调整系统参数并维持至所述胶囊式内窥镜进入大肠前,使所述胶囊式内窥镜适合小肠工作环境;S34:当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为所述胶囊式内窥镜进入大肠,则胶囊式内窥镜的控制系统调整系统参数,使所述胶囊式内窥镜适合大肠工作环境并维持至所述胶囊式内窥镜刚排出体外。进一步地:在步骤S32中,所述胶囊式内窥镜的控制系统调整系统参数的具体过程为:所述胶囊式内窥镜进入胃部之后,图像传输单元将胶囊式内窥镜拍摄到的胃部图像传输给所述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所述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根据识别结果调整所述胶囊式内窥镜在胃中的系统参数。进一步地:在步骤S33中,胶囊式内窥镜的控制系统调整系统参数的过程为:图像传输单元将胶囊式内窥镜拍摄到的小肠的图像传输到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根据识别结果调整胶囊式内窥镜在小肠中的系统参数。进一步地:在步骤S34中,所述胶囊式内窥镜的控制系统调整系统参数的具体过程为:图像传输单元将胶囊式内窥镜拍摄到的大肠的图像传输到所述预设模块或者所述AI智能识别单元,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根据识别结果调整胶囊式内窥镜在大肠中的系统参数。本方法的有益技术效果:由于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的运用,因此胶囊式内窥镜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能自动调节不同的系统参数,如:摄像头开关状态、拍摄帧率、图像分辨率、图像亮度、位姿和运动速度,使得胶囊式内窥镜处于消化道不同部位时能将系统参数调整为最合理的状态,提高图像拍摄质量,降低冗余图像的拍摄,提高胶囊式内窥镜电池的利用效率。就摄像头开关状态的控制而言,由于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可以调整胶囊式内窥镜两端摄像头工作状态,如在检查胃、小肠时,控制一个摄像单元工作,一个摄像单元关闭,有效的节约了胶囊式内窥镜的电池电量;在检查食管、大肠过程中使两个摄像单元均处于工作状态,有效降低病灶漏检率。本专利技术还公布了一种智能控制胶囊式内窥镜在消化道不同部位工作的装置,包括:胶囊式内窥镜,以及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所述胶囊式内窥镜拍摄被检者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将拍摄到的消化道图像发送给所述预设模块或者所述AI智能识别单元,所述预设模块或者所述AI智能识别单元将识别结果发送给所述胶囊式内窥镜,所述胶囊式内窥镜的控制系统根据识别结果调整所述胶囊式内窥镜在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系统参数;其中,所述系统参数包括胶囊式内窥镜的:摄像头开关状态、拍摄帧率、图像分辨率、图像亮度、位姿和运动速度;所述受检者的消化道不同部位依所述胶囊式内窥镜的行程路径依次为:食管、胃、小肠和大肠。进一步地:所述消化道图像是通过内置于所述胶囊式内窥镜中的无线传输单元发送给所述智能识别单元的。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源、系统设置单元及控制单元。本装置的有益技术效果:增加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能根据胶囊式内窥镜在不同的消化道,调节胶囊式内窥镜的系统参数,如:摄像头开关状态、拍摄帧率、图像分辨率、图像亮度、位姿和运动速度,使得胶囊式内窥镜处于消化道不同部位时能将系统参数调整为最合理的状态,提高图像拍摄质量,降低冗余图像的拍摄,提高胶囊式内窥镜电池的利用效率。就摄像头开关状态的控制而言,由于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可以调整胶囊式内窥镜两端摄像头工作状态,如在检查胃、小肠时,控制一个摄像单元工作,一个摄像单元关闭,有效的节约了胶囊式内窥镜的电池电量;在检查食管、大肠过程中使两个摄像单元均处于工作状态,有效降低病灶漏检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总流程图;图2为人体消化道图,其中1是食管,2是胃,3是小肠、4是大肠;图3为具备单摄像头的胶囊式内窥镜结构示意图;图4为具备双摄像头的胶囊式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AI智能识别单元和胶囊式内窥镜图像信息交互过程示意图其中,图3和图4中,各序号及对应的名称分别为:5、胶囊式内窥镜;51、摄像单元;52、照明单元;53、图像收发单元;54、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所说的一种智能控制胶囊式内窥镜在消化道不同部位工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吞服所述胶囊式内窥镜,使所述胶囊式内窥镜进入食管;S2:所述胶囊式内窥镜对消化道不同部位拍照,将拍摄到的消化道图像发送给图像接收单元,所述图像接收单元将所述消化道图像发送给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S3:所述预设模块或者所述AI智能识别单元将识别到的胶囊式内窥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控制胶囊式内窥镜在消化道不同部位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受检者吞服所述胶囊式内窥镜,使所述胶囊式内窥镜进入食管;S2:所述胶囊式内窥镜对消化道不同部位拍照,将拍摄到的消化道图像发送给胶囊式内窥镜中的图像接收单元,所述图像接收单元将所述消化道图像发送给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S3:所述预设模块或者所述AI智能识别单元将识别到的胶囊式内窥镜处于消化道不同部位的信息发送给胶囊式内窥镜,胶囊式内窥镜的控制系统根据该信息调整胶囊式内窥镜在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系统参数;其中,所述受检者的消化道不同部位依所述胶囊式内窥镜的行程路径依次为: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所述系统参数包括胶囊式内窥镜的:摄像头开关状态、拍摄帧率、图像分辨率、图像亮度、位姿和运动速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控制胶囊式内窥镜在消化道不同部位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受检者吞服所述胶囊式内窥镜,使所述胶囊式内窥镜进入食管;S2:所述胶囊式内窥镜对消化道不同部位拍照,将拍摄到的消化道图像发送给胶囊式内窥镜中的图像接收单元,所述图像接收单元将所述消化道图像发送给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S3:所述预设模块或者所述AI智能识别单元将识别到的胶囊式内窥镜处于消化道不同部位的信息发送给胶囊式内窥镜,胶囊式内窥镜的控制系统根据该信息调整胶囊式内窥镜在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系统参数;其中,所述受检者的消化道不同部位依所述胶囊式内窥镜的行程路径依次为: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所述系统参数包括胶囊式内窥镜的:摄像头开关状态、拍摄帧率、图像分辨率、图像亮度、位姿和运动速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包括如下步骤:S31:当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为所述胶囊式内窥镜仍然位于食管内,则胶囊式内窥镜的控制系统依然维持所述胶囊式内窥镜在食管的系统参数;S32:当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为所述胶囊式内窥镜刚进入胃部,则胶囊式内窥镜的控制系统调整系统参数,并维持至所述胶囊式内窥镜进入小肠前,使所述胶囊式内窥镜适合胃部工作环境;S33:当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为所述胶囊式内窥镜进入小肠,则胶囊式内窥镜的控制系统调整系统参数并维持至所述胶囊式内窥镜进入大肠前,使所述胶囊式内窥镜适合小肠工作环境;S34:当预设模块或者AI智能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为所述胶囊式内窥镜进入大肠,则胶囊式内窥镜的控制系统调整系统参数,使所述胶囊式内窥镜适合大肠工作环境并维持至所述胶囊式内窥镜刚排出体外。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2中,所述胶囊式内窥镜的控制系统调整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良信茹泽伟王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资福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