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除静电的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9134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去除静电的管道,包括导静电内衬、碳钢外衬和导线,两所述导静电内衬的侧壁连接处设置有导电垫片,两所述导静电内衬的侧壁抵接所述导电垫片,所述碳钢外衬上均布嵌设有多个导电柱组件,每个所述导电柱组件包括第一螺纹导电柱、第一容槽、嵌设在所述第一容槽内的第二螺纹导电柱,所述第一螺纹导电柱上开设有第二容槽,所述第一螺纹导电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容槽,所述第二螺纹导电柱螺纹连接第二容槽,所述导电垫片和第一螺纹导电柱采用并联的连接方式分别电连接所述导线的第一端,所述导线的第二端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至少包括以下优点:能够有效地将内衬管道内的静电有效导出,提高管道的内衬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去除静电的管道
本技术涉及管道
,尤其涉及一种自去除静电的管道。
技术介绍
管道是用管子、管子联接件和阀门等联接成的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通常流体经鼓风机、压缩机、泵和锅炉等增压后,从管道的高压处流向低压处;也可利用流体自身的压力或重力输送。管道的用途很广泛,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荣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目前在输送液体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普通的内衬管道,在输送具有腐蚀性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混合物料时,由于物料高速运送摩擦会产生静电,但由于内衬管道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将静电导出,会导致内衬管道的内衬被静电击穿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去除静电的管道,其能够有效地将内衬管道内的静电有效导出,提高管道的内衬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去除静电的管道,包括导静电内衬、套接所述导静电内衬的碳钢外衬和导线,两所述导静电内衬的侧壁连接处设置有导电垫片,两所述导静电内衬的侧壁抵接所述导电垫片,所述碳钢外衬上均布嵌设有多个沿管道轴线方向延伸的多个导电柱组件,每个所述导电柱组件包括第一螺纹导电柱、开设在所述碳钢外衬上的第一容槽、嵌设在所述第一容槽内的第二螺纹导电柱,所述第一螺纹导电柱上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二容槽,所述第二容槽贯通所述第一螺纹导电柱的底部开设,所述第一螺纹导电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容槽,所述第二螺纹导电柱螺纹连接第二容槽,所述导电垫片和第一螺纹导电柱采用并联的连接方式分别电连接所述导线的第一端,所述导线的第二端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导电柱上设置有用于容置胶体的第三容槽,所述第三容槽连通第二容槽,所述第三容槽和第二容槽之间设置有密封两者的软质密封垫。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纹柱包括螺纹部和设置顶部的呈圆锥形的锥刺部,所述软质密封垫沿所述第一容槽的轴线运动抵压以套接所述锥刺部。进一步地,所述锥刺部处开设有多个贯通所述第一螺纹导电柱侧壁的通孔。进一步地,所述锥刺部的斜面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导向所述胶体的导流槽。进一步地,所述胶体包括导电胶水。进一步地,两所述管道侧壁处设置有连接两者的连接法兰。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螺纹导电柱之间采取并联的电连接方式,多个所述导电垫片之间采取并联的电连接方式。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有导电垫片、导电柱组件和导线,所述导电垫片和导电柱组件与导线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导线的第二端接地,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能够有效地将管道内产生的静电导出,减小管道的内衬被静电击穿损坏的风险,提高管道的使用寿命;2、通过设置有第一螺纹导电柱、第二螺纹导电柱、第一容槽和第二容槽,第一螺纹导电柱螺纹连接第一容槽,初步保证第一螺纹导电柱相对所述碳钢外衬的稳定性,所述第二螺纹导电柱螺纹连接第二容槽,进一步保证了第一螺纹导电柱相对所述碳钢外衬的稳定性,连接结构优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导电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导电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导静电内衬;2、碳钢外衬;3、导线;4、导电垫片;5、导电柱组件;6、连接法兰;501、第一螺纹导电柱;502、第一容槽;503、第二螺纹导电柱;504、胶体;505、第二容槽;506、第三容槽;507、软质密封垫;508、锥刺部;509、通孔;510、导流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去除静电的管道,包括导静电内衬1、套接所述导静电内衬1的碳钢外衬2和导线3。两所述导静电内衬1的侧壁连接处设置有导电垫片4,两所述导静电内衬1的侧壁抵接所述导电垫片4,多个所述导电垫片4之间采取并联的电连接方式。本技术中,优选地两所述管道侧壁处设置有连接两者的连接法兰6。所述碳钢外衬2上均布嵌设有多个沿管道轴线方向延伸的多个导电柱组件。通过设置有导电垫片4、导电柱组件和导线3,所述导电垫片4和导电柱组件与导线3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导线3的第二端接地,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能够有效地将管道内产生的静电导出,减小管道的内衬被静电击穿损坏的风险,提高管道的使用寿命。每个所述导电柱组件包括第一螺纹导电柱501、开设在所述碳钢外衬2上的第一容槽502、嵌设在所述第一容槽502内的第二螺纹导电柱503。所述第一螺纹导电柱501上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二容槽505,第二容槽505贯通第一螺纹导电柱501的底部开设,所述第一螺纹导电柱50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容槽502,所述第二螺纹导电柱503螺纹连接第二容槽505。本技术中,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导电柱501之间采取并联的电连接方式。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所述第一螺纹导电柱501螺纹连接第一容槽502,初步保证第一螺纹导电柱501相对所述碳钢外衬2的稳定性,所述第二螺纹导电柱503螺纹连接第二容槽505,进一步保证了第一螺纹导电柱501相对所述碳钢外衬2的稳定性,连接结构优化。本技术中,所述导电垫片4和第一螺纹导电柱501采用并联的连接方式分别电连接所述导线3的第一端,所述导线3的第二端接地。本技术中,所述第一螺纹导电柱501上设置有用于容置胶体504的第三容槽506,所述第三容槽506连通第二容槽505,所述第三容槽506和第二容槽505之间设置有密封两者的软质密封垫507。本技术中,优选地所述胶体504包括导电胶水,所述导电胶水容置在第三容槽506内。所述第二螺纹柱503包括螺纹部和设置顶部的呈圆锥形的锥刺部508,所述软质密封垫507沿所述第一容槽502的轴线运动抵压以套接所述锥刺部508。所述锥刺部508处开设有多个贯通所述第一螺纹导电柱501侧壁的通孔509;所述锥刺部508的斜面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导向所述胶体504的导流槽510。当所述锥刺部508戳穿所述软质密封垫507时,所述导电胶水顺着所述导流槽510流经所述通孔509,进而填充在第一容槽502和第一导电柱501连接部之间,一方面增强了密封效果且增强了第一导电柱501相对所述碳钢外衬2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起到部分的导电作用,将管道内衬内部产生的静电进一步的导出,结构优化。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去除静电的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静电内衬、套接所述导静电内衬的碳钢外衬和导线,两所述导静电内衬的侧壁连接处设置有导电垫片,两所述导静电内衬的侧壁抵接所述导电垫片,所述碳钢外衬上均布嵌设有多个沿管道轴线方向延伸的多个导电柱组件,每个所述导电柱组件包括第一螺纹导电柱、开设在所述碳钢外衬上的第一容槽、嵌设在所述第一容槽内的第二螺纹导电柱,所述第一螺纹导电柱上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二容槽,所述第二容槽贯通所述第一螺纹导电柱的底部开设,所述第一螺纹导电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容槽,所述第二螺纹导电柱螺纹连接第二容槽,所述导电垫片和第一螺纹导电柱采用并联的连接方式分别电连接所述导线的第一端,所述导线的第二端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去除静电的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静电内衬、套接所述导静电内衬的碳钢外衬和导线,两所述导静电内衬的侧壁连接处设置有导电垫片,两所述导静电内衬的侧壁抵接所述导电垫片,所述碳钢外衬上均布嵌设有多个沿管道轴线方向延伸的多个导电柱组件,每个所述导电柱组件包括第一螺纹导电柱、开设在所述碳钢外衬上的第一容槽、嵌设在所述第一容槽内的第二螺纹导电柱,所述第一螺纹导电柱上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二容槽,所述第二容槽贯通所述第一螺纹导电柱的底部开设,所述第一螺纹导电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容槽,所述第二螺纹导电柱螺纹连接第二容槽,所述导电垫片和第一螺纹导电柱采用并联的连接方式分别电连接所述导线的第一端,所述导线的第二端接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去除静电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导电柱上设置有用于容置胶体的第三容槽,所述第三容槽连通第二容槽,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硕韩俊韩奇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蓝天霍尼韦尔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