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芯组抗冲击安装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8903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芯组抗冲击安装外壳,包括立方体状外壳体、安装板和立方体状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安装于外壳体的内部容腔中,所述安装板与外壳体的下侧壁之间和内壳体与外壳体的上侧壁之间均设置有四个管状弹簧,所述管状弹簧分别套接于对应的立柱上。主要的作用是抗冲击的能力,在电容器受到了巨大冲击,比如高出坠落、振动、撞击等,电动器外壳体受到的冲击能力在传递给内壳体的时候,由于管状弹簧的收缩作用,减弱大量的冲击能量,减小了内壳体受到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芯组抗冲击安装外壳
本技术涉及电容器的工艺
,尤其涉及一种电容芯组抗冲击安装外壳。
技术介绍
传统的超级电容器极柱引出结构一般采用密封圈或密封垫,极柱上端一般为螺杆机构,通过在螺杆上拧紧螺母使密封圈或密封垫受压而实现密封,这种极柱引出方法的缺点是结构复杂,密封效果难以受到准确控制。当电容器充能之后,电容器的两个电极之间带有相反的电荷,使得电容器的两个电极之间具有电势,虽然两个电极之间不相互连接,但一旦电极之间的电压达到一定强度,或电极之间间距足够短,就可能击穿空气,产生放电,尤其是电压较高场所用电容器的结构,所以电容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即沿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的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电气间隙为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电容器在用途越来越广的情况下,电容器还必须适应各种电器的恶劣环境下实用,其中很多时候需要电容器耐受抗冲击的损害,经常因为在高强度的机械作用力下,电动器出现内部破损、电介质外流和接线头出现松动导致接触不良的情况。因此,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是电容器在高强度、高冲击机械作用力下的正常工作,减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芯组抗冲击安装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方体状外壳体和立方体状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安装于外壳体的内部容腔中,所述外壳体的上侧壁设置有矩形敞口,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容腔中设置有四个立柱,四个所述立柱分别位于外壳体内部容腔的四个拐角,所述立柱的上端均与外壳体的上侧壁固接,所述立柱的下端均与外壳体下侧壁固接,所述外壳体内部容腔中还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外壳体的上、下侧壁均平行,所述安装板的前、后、左、右侧边分别与外壳体前、后、左、右侧壁滑动配合,所述安装板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供立柱穿过的圆孔;所述内壳体竖直方向的四个侧棱处均设置有圆柱槽,四个所述立柱分别穿过对应的圆柱槽,所述立柱与圆柱槽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芯组抗冲击安装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方体状外壳体和立方体状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安装于外壳体的内部容腔中,所述外壳体的上侧壁设置有矩形敞口,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容腔中设置有四个立柱,四个所述立柱分别位于外壳体内部容腔的四个拐角,所述立柱的上端均与外壳体的上侧壁固接,所述立柱的下端均与外壳体下侧壁固接,所述外壳体内部容腔中还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外壳体的上、下侧壁均平行,所述安装板的前、后、左、右侧边分别与外壳体前、后、左、右侧壁滑动配合,所述安装板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供立柱穿过的圆孔;所述内壳体竖直方向的四个侧棱处均设置有圆柱槽,四个所述立柱分别穿过对应的圆柱槽,所述立柱与圆柱槽之间滑动配合,所述内壳体的下侧壁与安装板贴靠,所述内壳体的内部容腔中安装有电容芯组;所述安装板与外壳体的下侧壁之间和内壳体与外壳体的上侧壁之间均设置有四个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美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浩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