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紊动区预应力锚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8220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流紊动区预应力锚索结构,属于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锚索索体,锚索索体的内侧端伸入初始开挖坡面、外侧端采用锚具进行锁定,锚具位于锚墩混凝土的外端面处、并通过封锚混凝土进行封闭固定;初始开挖坡面上浇筑有贴坡混凝土,锚墩混凝土也浇筑于初始开挖坡面上,并且贴坡混凝土将锚墩混凝土和封锚混凝土包裹在其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预应力锚索结构,或与贴坡混凝土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或直接利用贴坡混凝土,锚索不再直接受紊动水流影响,具有防止紊动区水流冲刷破坏功能、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Prestressed Anchor Cable Structure in Turbulent Flow Zon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estressing anchor cable structure in a turbulent flow zone, belonging to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ield of prestressing anchor cable.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n anchor cable body, the inner end of the anchor cable body extends into the initial excavation slope surface, and the outer end is locked by an anchor device,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outer end of the concrete of the anchor pier and is sealed and fixed by the anchor concrete; the slope concrete is poured on the initial excavation slope surface, and the concrete of the anchor pier is poured on the initial excavation slope surface, and the concrete of the anchor pier and the concrete of the anchor pier are poured on the initial excavation slope surface. The anchorage concrete is wrapped in it. The prestressing anchor cable structur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either integrates with the slope concrete as an organic whole or directly utilizes the slope concrete. The anchor cable is no longer directly affected by the turbulent flow, and has the function of preventing the erosion and destruction of the flow in the turbulent zone, and has good dur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流紊动区预应力锚索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流紊动区预应力锚索结构,属于预应力锚索施工

技术介绍
水电站下游泄洪消能区水流紊动严重,临边、临底流速均较大,为防止岸坡淘刷破坏,常需在水流紊动区岸坡设置贴坡混凝土及锚索等进行防护。目前常规的预应力锚索结构为:在贴坡混凝土的表面上钻孔、下索、张拉后浇筑锚墩混凝土,参见附图1,这种方法锚墩混凝土与贴坡混凝土分开浇筑,且锚头长期裸露于紊动水流中。从上述结构可知,常规的预应力锚索结构存在以下不足:锚墩混凝土与贴坡混凝土之间存在施工缝,且锚墩混凝土长期裸露于紊动水流中,极易被紊动水流破坏,进而引起钢绞线和锚具锈蚀且不利于锚固力的保持,锚索的耐久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高流速紊动水流冲刷破坏、并且具有良好耐久性的水流紊动区预应力锚索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流紊动区预应力锚索结构,包括锚索索体,锚索索体的内侧端伸入初始开挖坡面、外侧端采用锚具进行锁定,锚具位于锚墩混凝土的外端面处、并通过封锚混凝土进行封闭固定;初始开挖坡面上浇筑有贴坡混凝土,锚墩混凝土也浇筑于初始开挖坡面上,并且贴坡混凝土将锚墩混凝土和封锚混凝土包裹在其内部。其中贴坡混凝土和锚墩混凝土可以分开施工,也可以采用一体结构设计,直接利用贴坡混凝土作为锚索索体的锚墩混凝土。当贴坡混凝土和锚墩混凝土分开施工时,还可采用如下优选的技术发案:进一步的是:贴坡混凝土和锚墩混凝土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锚墩混凝土内预埋有锚墩钢筋,锚墩钢筋往外伸出后与贴坡混凝土内的钢筋进行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是:锚墩混凝土或者封锚混凝土或者两者的组合在与贴坡混凝土的接缝面设置有凿毛处理面。贴坡混凝土和锚墩混凝土为一体结构,直接利用贴坡混凝土作为锚索索体的锚墩混凝土时,在贴坡混凝土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浇筑封锚混凝土的预留槽口。此外,还可采用如下优选的技术发案:进一步的是:贴坡混凝土整体布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在锚墩混凝土位置局部预埋锚墩钢筋。进一步的是:预埋定位管于贴坡混凝土中作为锚索索体钻孔预留孔道。当贴坡混凝土和锚墩混凝土分开施工时,步骤为:先在初始开挖坡面上进行锚索索体各工序施工,待锚墩混凝土和封锚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贴坡混凝土施工。在直接利用贴坡混凝土作为锚索索体的锚墩混凝土时,步骤为:先在初始开挖坡面上进行贴坡混凝土施工,待贴坡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锚索索体各工序施工。对于上述所有实施方式,均可采用如下优选的技术方案:锚索索体施工时,锚具与锚墩混凝土之间设置有垫板,垫板具有供锚索索体穿过的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预应力锚索结构,或与贴坡混凝土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或直接利用贴坡混凝土,锚索不再直接受紊动水流影响,具有防止紊动区水流冲刷破坏功能、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种结构形式的预应力锚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二种结构形式的预应力锚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向视图;图中标记为:初始开挖坡面1、贴坡混凝土2、锚墩混凝土3、封锚混凝土4、锚索索体5、锚具6、垫板7、预留槽口8、定位管9、锚墩钢筋10。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理解和实施本专利技术,选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预应力锚索结构,包括锚索索体5,锚索索体5的内侧端伸入初始开挖坡面1、外侧端采用锚具6进行锁定,锚具6位于锚墩混凝土3的外端面处、并通过封锚混凝土4进行封闭固定;初始开挖坡面1上浇筑有贴坡混凝土2,锚墩混凝土3也浇筑于初始开挖坡面1上,并且贴坡混凝土2将锚墩混凝土3和封锚混凝土4包裹在其内部。这样主要由贴坡混凝土2来抵御紊动水流的冲刷,锚索不再直接受紊动水流影响,具有防止紊动区水流冲刷破坏功能、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为提高抗冲刷性能,锚墩混凝土3和封锚混凝土4应尽量被完全包裹。其中贴坡混凝土2和锚墩混凝土3可以分开施工,也可以采用一体结构设计,直接利用贴坡混凝土2作为锚索索体5的锚墩混凝土3。如图2所示,当贴坡混凝土2和锚墩混凝土3分开施工时,还可采用如下优选的技术发案:贴坡混凝土2和锚墩混凝土3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锚墩混凝土3内预埋有锚墩钢筋10,锚墩钢筋10往外伸出后与贴坡混凝土2内的钢筋进行固定连接。这样使两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提高整体结构的抗冲刷性能。锚墩混凝土3或者封锚混凝土4或者两者的组合在与贴坡混凝土2的接缝面设置有凿毛处理面。经凿毛处理后,可使混凝土结构结合更紧密。如图3和图4所示,贴坡混凝土2和锚墩混凝土3为一体结构,直接利用贴坡混凝土2作为锚索索体5的锚墩混凝土3时,在贴坡混凝土2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浇筑封锚混凝土4的预留槽口8。此外,还可采用如下优选的技术发案:贴坡混凝土2整体布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在锚墩混凝土3位置局部预埋锚墩钢筋10,可提高结构强度。为方便后期钻孔,预埋定位管9于贴坡混凝土2中作为锚索索体5钻孔预留孔道。当贴坡混凝土2和锚墩混凝土3分开施工时,步骤为:先在初始开挖坡面1上进行锚索索体5各工序施工,待锚墩混凝土3和封锚混凝土4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贴坡混凝土2施工。在直接利用贴坡混凝土2作为锚索索体5的锚墩混凝土3时,步骤为:先在初始开挖坡面1上进行贴坡混凝土2施工,待贴坡混凝土2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锚索索体5各工序施工。对于上述所有实施方式,均可采用如下优选的技术方案:锚索索体5施工时,锚具6与锚墩混凝土3之间设置有垫板7,垫板7具有供锚索索体5穿过的孔。设置垫板7,可提高结构强度,并防止在施加预应力时混凝土被拉裂。优选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实施时,先在初始开挖坡面1上进行锚索索体5各工序施工,钻孔、下索、张拉后采用锚具6进行锁定,锚墩混凝土3可在钻孔前浇筑,也可在钻孔后浇筑,锚索张拉结构中包括垫板7,垫板7为钢垫板,锚索索体5锁定后立模浇筑封锚混凝土4;待锚墩混凝土3和封锚混凝土4达到设计强度后,对已浇筑的锚墩混凝土3和封锚混凝土4表面进行凿毛处理;绑扎贴坡混凝土2钢筋,并浇筑贴坡混凝土2,利用贴坡混凝土2将锚墩混凝土3和封锚混凝土4进行完全封闭包裹保护,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抵御紊动水流的冲刷。优选地,在浇筑锚墩混凝土3之前,在锚墩底部采用预埋与贴坡混凝土2相同的钢筋方式,预埋锚墩钢筋10,并在后期与贴坡混凝土2自身钢筋进行有效连接,进一步让两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优选实施例二:如图3和图4所示,实施时,直接利用贴坡混凝土2作为锚索索体5的锚墩混凝土3;先在初始开挖坡面1上进行贴坡混凝土2施工,预埋锚墩钢筋10于贴坡混凝土2中,预埋定位管9于贴坡混凝土2中作为锚索索体5钻孔预留孔道,定位管9采用钢管,并在贴坡混凝土2外表面设置预留槽口8来封锚;其次进行贴坡混凝土2浇筑,待贴坡混凝土2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锚索索体5各工序施工,钻孔,下索、张拉后采用锚具6进行锁定,锚索索体5锁定后采用高标号混凝土对预留槽口8进行最终封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流紊动区预应力锚索结构,包括锚索索体(5),锚索索体(5)的内侧端伸入初始开挖坡面(1)、外侧端采用锚具(6)进行锁定,锚具(6)位于锚墩混凝土(3)的外端面处、并通过封锚混凝土(4)进行封闭固定;初始开挖坡面(1)上浇筑有贴坡混凝土(2),其特征在于:锚墩混凝土(3)也浇筑于初始开挖坡面(1)上,并且贴坡混凝土(2)将锚墩混凝土(3)和封锚混凝土(4)包裹在其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水流紊动区预应力锚索结构,包括锚索索体(5),锚索索体(5)的内侧端伸入初始开挖坡面(1)、外侧端采用锚具(6)进行锁定,锚具(6)位于锚墩混凝土(3)的外端面处、并通过封锚混凝土(4)进行封闭固定;初始开挖坡面(1)上浇筑有贴坡混凝土(2),其特征在于:锚墩混凝土(3)也浇筑于初始开挖坡面(1)上,并且贴坡混凝土(2)将锚墩混凝土(3)和封锚混凝土(4)包裹在其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紊动区预应力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贴坡混凝土(2)和锚墩混凝土(3)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锚墩混凝土(3)内预埋有锚墩钢筋(10),锚墩钢筋(10)往外伸出后与贴坡混凝土(2)内的钢筋进行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紊动区预应力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锚墩混凝土(3)或者封锚混凝土(4)或者两者的组合在与贴坡混凝土(2)的接缝面设置有凿毛处理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紊动区预应力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贴坡混凝土(2)和锚墩混凝土(3)为一体结构,直接利用贴坡混凝土(2)作为锚索索体(5)的锚墩混凝土(3);在贴坡混凝土(2)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浇筑封锚混凝土(4)的预留槽口(8)。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流紊动区预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震宇谢金元陈军刘跃金伟杨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