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转运的U型转运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798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转运的U型转运架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顶部的承重机构和固定机构,底座顶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滑轨,顶部的左侧和右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二滑轨,承重机构包括移动块和固定于移动块顶部的第一U形块,移动块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与第一滑轨相对应的第一滑块,固定机构包括左固定杆、右固定杆、移动杆和第二U形块,左固定杆和右固定杆的内侧中部设置有垂直于底座的第三滑轨,移动杆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三滑轨相对应的第三滑块,第二U形块的顶端固定于移动杆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作稳定,对薄膜卷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适用范围广。

A U-Type Transport Frame Device for Film Transpor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U-type transporter device for film transporting,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load-bearing mechanism and a fixing mechanism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base. The middle part of the top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lide rail, and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top are provided with parallel second slides. The load-bear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moving block and a first U-shaped block fixed on the top of the moving block, and the bottom two ends of the moving block. The first slide block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slide rail is arranged, and the fixing mechanism includes the left fixed rod, the right fixed rod, the moving rod and the second U-shaped block. A third slide rail perpendicular to the base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inner side of the left fixed rod and the right fixed rod, and a third slide block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slide rail is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moving rod, and the top of the second U-shaped block is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moving rod. The utility model has stable work, good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film roll and wide application r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转运的U型转运架装置
本技术涉及薄膜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薄膜转运的U型转运架装置。
技术介绍
薄膜行业中很多大母卷在使用过程中,大多都是用堆高车进行转运,只不过可能有些厂商考虑的周到些,将膜卷与堆高车叉齿之间铺上很厚的珍珠棉或者气泡垫之类的带有弹性的物品以保证在转运过程对母卷进行保护,不过,由于母卷重量很大,从200kg至600kg的母卷都有,即便是有这种保护,依然避免不了母卷在转运过程中的损伤,尤其是带有涂层的薄膜产品,对于这种转运过程要求就更加的严格。鉴于此,有必要对传统的薄膜转运架装置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稳定,对薄膜卷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适用范围广的薄膜转运的U型转运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薄膜转运的U型转运架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顶部的承重机构和固定机构,底座顶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滑轨,顶部的左侧和右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二滑轨,承重机构包括移动块和固定于移动块顶部的第一U形块,移动块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与第一滑轨相对应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活动连接于第一滑轨中,以带动移动块来回移动,固定机构包括左固定杆、右固定杆、移动杆和第二U形块,左固定杆和右固定杆的内侧中部设置有垂直于底座的第三滑轨,移动杆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三滑轨相对应的第三滑块,第三滑块活动连接于第三滑轨中,以带动移动杆的上下移动,第二U形块的顶端固定于移动杆的底部。优选地,前述左固定杆和右固定杆的底部均设置有与第二滑轨相对应的第二滑块,第二滑块活动连接于第二滑轨中,以带动左固定杆和右固定杆来回移动。再优选地,前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平行设置。更优选地,前述第一U形块和第二U形块的尺寸相同,其竖截面均为半圆形,且其直径与薄膜卷的直径相对应,U形的设计与薄膜卷的形状一致,对薄膜卷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再优选地,前述第一U形块和第二U形块的两端通过安装支架分别安装于移动块的顶部和移动杆的底部,安装和拆卸都比较方便,便于更换不同直径大小的第一U形块和第二U形块,以适用于不同直径的薄膜卷,工作范围广。更优选地,前述第一U形块和第二U形块的长度均大于薄膜卷长度的五分之一,小于薄膜卷长度的三分之一,可以稳定的支撑薄膜卷。进一步优选地,前述第一U形块和第二U形块的内表面均铺设有缓冲层,缓冲层选用珍珠棉材料,且其厚度为5~10cm,可避免第一U形块和第二U形块的表面对薄膜产生损伤,进一步保护薄膜。具体地,前述承重机构的数量为2~3个,可根据薄膜卷的长度选用不同数量的承重机构,以便更好的支撑住薄膜卷。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技术的薄膜转运的U型转运架装置的机构简单,使用方便,第一U形块和第二U形块的U形的设计与薄膜卷的形状一致,对薄膜卷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第二U形块对薄膜卷可以起到固定作用,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颠簸引起的薄膜卷晃动而造成的磨损;通过不同长度和直径的薄膜卷,可以选用不同长度和直径的第一U形块和第二U形块,工作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底座的俯视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底座,2、薄膜卷,3、第一滑轨,4、第二滑轨,5、移动块,6、第一U形块,7、第一滑块,8、左固定杆,9、右固定杆,10、移动杆,11、第二U形块,12、第二滑块,13、第三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参见图1、2和3,本技术的一种薄膜转运的U型转运架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顶部的承重机构和固定机构,承重机构的数量为2~3个,可根据薄膜卷2的长度选用不同数量的承重机构,以便更好的支撑住薄膜卷2。底座1顶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滑轨3,顶部的左侧和右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二滑轨4,第一滑轨3和第二滑轨4平行设置。承重机构包括移动块5和固定于移动块5顶部的第一U形块6,移动块5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与第一滑轨3相对应的第一滑块7,第一滑块7活动连接于第一滑轨3中,以带动移动块5来回移动。固定机构包括左固定杆8、右固定杆9、移动杆10和第二U形块11,第二U形块11的顶端固定于移动杆10的底部。左固定杆8和右固定杆9的底部均设置有与第二滑轨4相对应的第二滑块12,第二滑块12活动连接于第二滑轨4中,以带动左固定杆8和右固定杆9来回移动。左固定杆8和右固定杆9的内侧中部设置有垂直于底座1的第三滑轨,移动杆10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三滑轨相对应的第三滑块13,第三滑块13活动连接于第三滑轨中,以带动移动杆10的上下移动。第一U形块6和第二U形块11的尺寸相同,其竖截面均为半圆形,且其直径与薄膜卷2的直径相对应,U形的设计与薄膜卷2的形状一致,对薄膜卷2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第一U形块6和第二U形块11的两端通过安装支架分别安装于移动块5的顶部和移动杆10的底部,安装和拆卸都比较方便,便于更换不同直径大小的第一U形块6和第二U形块11,以适用于不同直径的薄膜卷2,工作范围广。第一U形块6和第二U形块11的长度均大于薄膜卷2长度的五分之一,小于薄膜卷2长度的三分之一,可以稳定的支撑薄膜卷2。第一U形块6和第二U形块11的内表面均铺设有缓冲层,缓冲层选用珍珠棉材料,且其厚度为5~10cm,可避免第一U形块6和第二U形块11的表面对薄膜产生损伤,进一步保护薄膜。为了更好的阐述本技术,下面具体说明其工作过程:首先根据需要转运的薄膜卷2选择出合适大小的第一U形块6和第二U形块11,并对应安装在移动块5的顶部和移动杆10的底部,通过第一滑块7的滑动调节多个承重机构之间的距离,使其可以更加稳定均匀的支撑住薄膜卷2,将薄膜卷2放置在第一U形块6中,通过第二滑块12的滑动调节左固定杆8和右固定杆9的位置,调节至薄膜卷2中部后,通过第三滑块13调节移动杆10的高度,使得第二U形块11可以固定住薄膜卷2,即可开始转运。本技术的薄膜转运的U型转运架装置的机构简单,使用方便,第一U形块6和第二U形块11的U形的设计与薄膜卷2的形状一致,对薄膜卷2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第二U形块11对薄膜卷2可以起到固定作用,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颠簸引起的薄膜卷2晃动而造成的磨损;通过不同长度和直径的薄膜卷2,可以选用不同长度和直径的第一U形块6和第二U形块11,工作范围广。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转运的U型转运架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顶部的承重机构和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顶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滑轨,顶部的左侧和右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二滑轨,所述承重机构包括移动块和固定于移动块顶部的第一U形块,所述移动块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与第一滑轨相对应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活动连接于第一滑轨中,以带动移动块来回移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左固定杆、右固定杆、移动杆和第二U形块,所述左固定杆和右固定杆的内侧中部设置有垂直于底座的第三滑轨,所述移动杆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三滑轨相对应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活动连接于第三滑轨中,以带动移动杆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二U形块的顶端固定于移动杆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转运的U型转运架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顶部的承重机构和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顶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滑轨,顶部的左侧和右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二滑轨,所述承重机构包括移动块和固定于移动块顶部的第一U形块,所述移动块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与第一滑轨相对应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活动连接于第一滑轨中,以带动移动块来回移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左固定杆、右固定杆、移动杆和第二U形块,所述左固定杆和右固定杆的内侧中部设置有垂直于底座的第三滑轨,所述移动杆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三滑轨相对应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活动连接于第三滑轨中,以带动移动杆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二U形块的顶端固定于移动杆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转运的U型转运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杆和右固定杆的底部均设置有与第二滑轨相对应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活动连接于第二滑轨中,以带动左固定杆和右固定杆来回移动。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成呈秦钟麓王新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君弘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