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电流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6777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10:01
一种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电流互感器,包括主体部分及与主体部分活动连接的上盖部分,主体部分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直流电源、位于直流电源上方的电路板、位于电路板上方的绕组支架及设置于绕组支架上的第一绕组线圈,壳体的顶端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弧形槽,上盖部分包括外壳及第二绕组线圈,上盖部分对应第一弧形槽设置有凹陷的第二弧形槽,电路板上设置有功能集成电路、充电电路及无线收发模块,直流电源与功能集成电路及充电电路均连接,无线收发模块与功能集成电路连接。如此集成了各种功能电路、具有无线传输功能且具有较好的防尘防水功能。

Current Transformer Based 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A current transformer based 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includes the main part and the upper cover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part. The main part includes the shell, the DC power supply in the shell, the circuit board above the DC power supply, the winding bracket above the circuit board and the first winding coil on the winding bracket. The top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winding coil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The arc groove includes the shell and the second winding coil. The upper part corresponds to the first arc groove, and the second arc groove is depressed. The circuit board is equipped with functional integrated circuit, charging circuit and wireless transceiver module. The DC power supply is connected with functional integrated circuit and charging circuit, and the wireless transceiver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functional integrated circuit. So it integrates various functional circuits, has wireless transmission function and has better dust-proof and waterproof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电流互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检测
,特别是一种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电流互感器。
技术介绍
目前的电流互感器设备二次绕组的感应电流,需要采用有线方式接出到电流表进行测量,再把测量的电流值通过集中器上报到管理服务器,现场安装线路布局复杂,在户外条件下设计防尘防水机构时,也难以保证线缆与互感器连接处的防尘防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各种功能电路、具有无线传输功能且具有较好的防尘防水功能的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电流互感器,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电流互感器,包括主体部分(10)及与主体部分(10)活动连接的上盖部分(20),主体部分(10)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直流电源(30)、位于直流电源(30)上方的电路板(40)、位于电路板(40)上方的绕组支架(50)及设置于绕组支架(50)上的第一绕组线圈(60),壳体的顶端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弧形槽(124),上盖部分(20)包括外壳(201)及设置于外壳(201)内的第二绕组线圈(70),上盖部分(20)朝向主体部分(10)的端面对应第一弧形槽(124)设置有凹陷的第二弧形槽(23),电路板(40)上设置有功能集成电路(41)、充电电路(42)及无线收发模块(43),直流电源(30)与功能集成电路(41)及充电电路(42)均连接,无线收发模块(43)与功能集成电路(41)连接,直流电源(30)为功能集成电路(41)供电,充电电路(42)用于对直流电源(30)进行充电。进一步地,所述直流电源(30)为锂电池。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底部壳体(11)和顶部壳体(12),顶部壳体(12)的第一侧面且远离底部壳体(11)的位置设置有两个相对的连接块(121),两个连接块(121)之间连接有转轴(122),顶部壳体(12)的第二侧面且远离底部壳体(11)的位置突出设置有凸条(123),外壳(201)的第一侧面的底部设有两个挂钩(21),挂钩(21)与顶部壳体(12)的转轴(122)转动连接,外壳(201)的第二侧面的底部连接有U形卡接件(22),U形卡接件(22)与外壳(201)之间形成开口(221),凸条(123)可活动地位于开口(221)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绕组线圈(60)及第二绕组线圈(70)的形状均为U字形或C字形。进一步地,所述外壳(201)内设有线圈容置槽(24),线圈容置槽(24)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突出的筋条(25),第二绕组线圈(70)位于线圈容置槽(24)中且与筋条(25)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绕组线圈(60)具有第一感应线圈(61)及第二感应线圈(62),第一感应线圈(61)的两端均与功能集成电路(41)连接,第二感应线圈(62)的两端均与充电电路(42)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功能集成电路(41)包括四个整流二极管D1-D4、电感CZ1-CZ2、电容C1-C4、电阻R1-R3及主控芯片U1,第一感应线圈(61)的第一端与整流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并与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一感应线圈(61)的第二端与整流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并与整流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与整流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整流二极管D3的阳极与整流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电感CZ1与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整流二极管D4的阳极通过电感CZ2与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1的第一端通过电阻R1与主控芯片U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容C1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3与主控芯片U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电阻R2连接于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电容C4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之间,主控芯片U1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电容C2接地,主控芯片U1的第二输入端通过电容C3接地。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电路(42)包括四个整流二极管D5-D8、热敏电阻RT、稳压二极管D9、电容C5-C10、二极管D10-D12、电阻R4-R6、电感L1及稳压芯片U2,第二感应线圈(62)的第一端与整流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并与整流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第二感应线圈(62)的第二端与整流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并与整流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整流二极管D5的阴极与整流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整流二极管D8的阳极与整流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整流二极管D5的阴极通过热敏电阻RT与稳压芯片U2的第一脚连接,整流二极管D8的阳极与稳压芯片U2的第三脚及第五脚连接;稳压二极管D9、电容C5、电容C6、电容C7并联设置于稳压芯片U2的第一脚与第三脚之间;二极管D10的阳极与稳压芯片U2的第二脚连接,阴极与稳压芯片U2的第一脚连接;二极管D11的阳极与稳压芯片U2的第三脚连接,阴极与稳压芯片U2的第二脚连接;稳压芯片U2的第二脚通过电感L1与二极管D1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2的阴极与直流电源(30)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2的阳极通过电阻R4、R6与直流电源(30)的负极连接,稳压芯片U2的第四脚与电阻R4与电阻R6之间的节点连接,二极管D12的阳极通过电阻R5与稳压芯片U2的第四脚连接;电容C8-C10并联设置于二极管D12的阳极与直流电源(30)的负极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电流互感器包括主体部分(10)及与主体部分(10)活动连接的上盖部分(20),主体部分(10)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直流电源(30)、位于直流电源(30)上方的电路板(40)、位于电路板(40)上方的绕组支架(50)及设置于绕组支架(50)上的第一绕组线圈(60),壳体的顶端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弧形槽(124),上盖部分(20)包括外壳(201)及设置于外壳(201)内的第二绕组线圈(70),上盖部分(20)朝向主体部分(10)的端面对应第一弧形槽(124)设置有凹陷的第二弧形槽(23),电路板(40)上设置有功能集成电路(41)、充电电路(42)及无线收发模块(43),直流电源(30)与功能集成电路(41)及充电电路(42)均连接,无线收发模块(43)与功能集成电路(41)连接,直流电源(30)为功能集成电路(41)供电,充电电路(42)用于对直流电源(30)进行充电。如此集成了各种功能电路、具有无线传输功能且具有较好的防尘防水功能。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电流互感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电流互感器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电流互感器的拆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电流互感器拆分后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主体部分除去壳体后的内部示意图。图6为图4中的上盖部分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上盖部分的外壳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电流互感器的方框示意图。图9为图8中的功能集成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10为图8中的充电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考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电流互感器包括主体部分10及与主体部分10活动连接的上盖部分20。主体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分(10)及与主体部分(10)活动连接的上盖部分(20),主体部分(10)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直流电源(30)、位于直流电源(30)上方的电路板(40)、位于电路板(40)上方的绕组支架(50)及设置于绕组支架(50)上的第一绕组线圈(60),壳体的顶端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弧形槽(124),上盖部分(20)包括外壳(201)及设置于外壳(201)内的第二绕组线圈(70),上盖部分(20)朝向主体部分(10)的端面对应第一弧形槽(124)设置有凹陷的第二弧形槽(23),电路板(40)上设置有功能集成电路(41)、充电电路(42)及无线收发模块(43),直流电源(30)与功能集成电路(41)及充电电路(42)均连接,无线收发模块(43)与功能集成电路(41)连接,直流电源(30)为功能集成电路(41)供电,充电电路(42)用于对直流电源(30)进行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分(10)及与主体部分(10)活动连接的上盖部分(20),主体部分(10)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直流电源(30)、位于直流电源(30)上方的电路板(40)、位于电路板(40)上方的绕组支架(50)及设置于绕组支架(50)上的第一绕组线圈(60),壳体的顶端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弧形槽(124),上盖部分(20)包括外壳(201)及设置于外壳(201)内的第二绕组线圈(70),上盖部分(20)朝向主体部分(10)的端面对应第一弧形槽(124)设置有凹陷的第二弧形槽(23),电路板(40)上设置有功能集成电路(41)、充电电路(42)及无线收发模块(43),直流电源(30)与功能集成电路(41)及充电电路(42)均连接,无线收发模块(43)与功能集成电路(41)连接,直流电源(30)为功能集成电路(41)供电,充电电路(42)用于对直流电源(30)进行充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30)为锂电池。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底部壳体(11)和顶部壳体(12),顶部壳体(12)的第一侧面且远离底部壳体(11)的位置设置有两个相对的连接块(121),两个连接块(121)之间连接有转轴(122),顶部壳体(12)的第二侧面且远离底部壳体(11)的位置突出设置有凸条(123),外壳(201)的第一侧面的底部设有两个挂钩(21),挂钩(21)与顶部壳体(12)的转轴(122)转动连接,外壳(201)的第二侧面的底部连接有U形卡接件(22),U形卡接件(22)与外壳(201)之间形成开口(221),凸条(123)可活动地位于开口(221)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线圈(60)及第二绕组线圈(70)的形状均为U字形或C字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01)内设有线圈容置槽(24),线圈容置槽(24)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突出的筋条(25),第二绕组线圈(70)位于线圈容置槽(24)中且与筋条(25)过盈配合。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线圈(60)具有第一感应线圈(61)及第二感应线圈(62),第一感应线圈(61)的两端均与功能集成电路(41)连接,第二感应线圈(62)的两端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理江莫亦韬薛俊喻忠奎翁学杰邓名桂张丰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超仪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