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进成专利>正文

防止惯性回转电动铁卷门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6495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止惯性回转电动铁卷门驱动机构。为提供一种能防止惯性回转、使用性能好、组装及使用方便的电动卷门驱动机构,提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它包括电机、设置于电机本体上方的防止惯性回转结构及手动结构。防止惯性回转结构包括基座、线圈、缓冲弹性件、缓冲座及作动盘。基座向下延设筒状内突座。内突座外、内套设有线圈、缓冲弹性件及周缘设有扇形缺口的缓冲座,轴向延设在作动盘的卡掣突起藉由缓冲弹性件与缓冲座构成弹性连接。(*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卷帘门部件,特别是一种防止惯性回转电动铁卷门驱动机构。如图5所示,在一般的自动铁卷门驱动机构中,电机1的本体10前端对应设有线圈座11、线圈12及刹车盘13。而于刹车盘13前方系对应设有一组设于外盖15内侧的卷绕盘14。该外盖15一侧面系对应形成适当大小的镂空槽150,以供铁链16通过。于外盖15镂空槽150外侧适当处对应设有具枢轴152的押板151,而该外盖15系对应罩合于本体10上方,并藉由若干螺钉螺设于本体10上。当电机1转动时,该刹车盘13系与卷绕盘14呈脱离状态。当电机1切断电源时,该线圈12亦瞬时失去电源而不再具有磁力,从而使刹车盘13瞬间与卷绕盘14呈抵贴状。但当电机1切断电源瞬间,其主动轴仍会在转动方向作惯性转动,而该惯性转动会带动卷绕盘14及铁链16转动,极容易造成铁链16瞬间卷绕不佳的情形,如此长时间累积后易导致铁链16卡死于卷绕盘14及外盖15之间,使铁卷门欲以手动开启时,铁链16已呈卡死状态而无法作用。且这种习知的铁卷门驱动机构的外盖15与本体10组装时。藉由螺钉螺固定位。由于外盖15上设有镂空槽150,故当驱动机构组装于铁卷门上时,会因每一住户大门处格局不同,使组装后电机1外盖15上的镂空槽150及铁链16置放方向未必能符合每住户的实际需要。致使组装时,必须一一将螺钉施松,旋转外盖15,使其上镂空槽150与大门格局相适应,再藉由螺钉定位,故组装及使用时多有不便。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防止惯性回转、使用性能好、组装及使用方便的防止惯性回转电动铁卷门驱动机构。本技术包括电机、设置于电机本体上方的防止惯性回转结构及手动结构。电机包括本体、动力轴及刹车盘。防止惯性回转结构包括中央设有中心通孔的基座、线圈、缓冲弹性件、缓冲座及作动盘。基座设有空套在从动轴上的中心通孔,基座下部周缘上均设容置弹性件的容置孔及与电机本体连接的连接孔,其内部中央向下延设筒状内突座。线圈套设于内突座外周缘。缓冲座设有固定安装在从动轴上的中心通孔,缓冲座周缘设有扇形缺口。缓冲弹性件及缓冲座置于内突座内部。作动盘设有空套在从动轴上的中心通孔,作动盘轴向延设与缓冲座周缘扇形缺口相对应的卡掣突块,卡掣突块藉由缓冲弹性件与缓冲座构成弹性连接。手动结构包括卷绕盘、从动轴、设在卷绕盘外的转动盖及置于转动盖外的抵掣片。卷绕盘中央设有与从动轴对应的通孔,其内部形成可容置铁链的的内环槽。转动盖设有空套在从动轴上的中心通孔,其一侧向外延设延伸座,对应延伸座内部设有以便铁链穿出的贯穿孔。抵掣片上设有卡装在从动轴上的通孔。作动盘、缓冲座、基座、卷绕盘及转动盖依序套装于从动轴上,基座组装于电机本体上,并使作动盘与刹车盘相邻。其中缓冲弹性件为扭力弹簧。由于本技术包括电机、设置于电机本体上方的防止惯性回转结构及手动结构。防止惯性回转结构包括基座、线圈、缓冲弹性件、缓冲座及作动盘。基座向下延设筒状内突座。内突座外、内套设有线圈、缓冲弹性件及周缘设有扇形缺口的缓冲座,轴向延设在作动盘的卡掣突块藉由缓冲弹性件与缓冲座构成弹性连接。手动结构包括卷绕盘、从动轴、转动盖及抵掣片。作动盘、缓冲座、基座、卷绕盘及转动盖依序套装于从动轴上,并使作动盘、基座及转动盘呈空套状,基座组装于电机本体上,并使作动盘与刹车盘相邻。当电机运转时,套设基座内突座外周的线圈亦呈通电状态,使线圈产生电磁场以吸附作动盘,使作动盘与刹车盘呈脱离状。当电机切断电源时,线圈亦瞬时失去电源而不再具有磁力,基座容置孔内的弹性件对作动盘施加弹性顶抵力,使作动盘与刹车盘呈抵靠状,而电机在停止瞬间,其动力轴在转动方向作惯性转动,并带动作动盘随之作惯性转动,作惯性转动的作动盘藉由其上与缓冲座周缘扇形缺口相对应的卡掣块经缓冲弹性件抵掣缓冲座,使置于基座内突座内部缓冲弹性件吸收惯性动力矩而弹性变形,从而不会使手动结构中的从动轴及卷绕盘随之作惯性转动,杜绝了因卷绕盘惯性转动而造成铁链不规则卷绕及铁链卡死于卷绕盘及外盖之间情况发生。当电机静止后,使用者可以手动方式拉动铁链,使其带动卷绕盘、从动轴及缓冲座,并藉由缓冲座周缘扇形缺口抵掣作动盘上与其相对应的卡掣块,带动作动盘转动,使转动的作动盘带动刹车盘及动力轴,而使铁卷门得以向上卷绕。反之,若欲使铁卷门向下放出时。使用者系可按压抵掣片,使抵掣片将从动轴向一方向拉掣,并对应带动作动盘向同方向位移,使其与刹车盘呈脱离状,该铁卷门便处于无抵掣状态而自然向下落下。不仅使用性能好、组装及使用方便,而且有防止惯性回转,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动作示意图。图5、为习用的自动铁卷门电机结构示意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电机2、防止惯性回转结构3及手动结构4。电机2包括本体20、动力轴21及刹车盘22。本体20上方设有若干螺孔201。防止惯性回转结构3及手动结构4设置于电机2本体20上方。防止惯性回转结构3包括预定造型的基座30,基座30中央设有中心通孔304,其下部周缘上等距相间设有若干容设弹性件31的容置孔301,并于各容置孔301略向外侧处对应设置若干与电机2本体20上若干螺孔201相对应的定位孔302。基座30内部中央向下延设筒状内突座303,且于该内突座303外周缘套设线圈32。内突座303内部系对应置入为扭力弹簧的缓冲弹性件34及组装缓冲座33。缓冲座33周缘设有扇形缺口331。并于缓冲座33中央形成与基座30中心通孔304相对应的通孔332,从动轴35穿设于基座30及缓冲座33中心通孔304、332内。从动轴35下方套设于作动盘36中心通孔361内,作动盘36上方向上延设与缓冲座33周缘扇形缺口331相对应的卡掣突块362。卡掣突块362藉由缓冲弹性件34与缓冲座33构成弹性连接。手动结构4包括从动轴35、卷绕盘40、转动盖41及抵掣片42。卷绕盘40中央设有与从动轴35对应的通孔401,其内部形成可容置铁链16的的内环槽402。卷绕盘40外侧对应盖设转动盖41,转动盖41中央处设有与从动轴35相对应的通孔411,其一侧向外延设延伸座412,对应延伸座412内部设有以便铁链16穿出的贯穿孔413。于转动盖41外侧连接有预定造型的抵掣片42,抵掣片42上设有与从动轴35相对应并设于从动轴35上方的通孔421。组合时,如图3、图4所示,基座30对应组合于电机2本体20上,当电机2运转时,置于基座30内线圈32亦呈通电状态,使线圈32产生电磁场以吸附作动盘36,使作动盘36与刹车盘22呈脱离状。当电机2切断电源时,线圈32亦瞬时失去电源而不再具有磁力,基座30容置孔301内的弹性件31对作动盘36施加弹性顶抵力,使作动盘36与刹车盘22呈抵靠状,而电机2在停止瞬间,其动力轴21在转动方向作惯性转动,并带动作动盘36随之作惯性转动,作惯性转动的作动盘36藉由其上与缓冲座33周缘扇形缺口331相对应的卡掣块362经缓冲弹性件34抵掣缓冲座33,使置于基座30内突座303内部缓冲弹性件33吸收惯性动力矩而弹性变形,从而不会使手动结构4中的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惯性回转电动铁卷门驱动机构,它包括电机及设置于电机本体上方的手动结构;电机包括本体、动力轴及刹车盘;手动结构包括卷绕盘及从动轴;卷绕盘中央设有与从动轴对应的通孔,其内部形成可容置铁链的的内环槽;其特征在于在电机上方还设有防止惯性回转结构;防止惯性回转结构包括中央设有中心通孔的基座、线圈、缓冲弹性件、缓冲座及作动盘;基座设有空套在从动轴上的中心通孔,基座下部周缘上均设容置弹性件的容置孔及与电机本体连接的连接孔,其内部中央向下延设筒状内突座;线圈套设于内突座外周缘;缓冲座设有固定安装在从动轴上的中心通孔,缓冲座周缘设有扇形缺口;缓冲弹性件及缓冲座置于内突座内部;作动盘设有空套在从动轴上的中心通孔,作动盘轴向延设与缓冲座周缘扇形缺口相对应的卡掣突块,卡掣突块藉由缓冲弹性件与缓冲座构成弹性连接;手动结构还包括设在卷绕盘外的转动盖及置于转动盖外的抵掣片;转动盖设有空套在从动轴上的中心通孔,其一侧向外延设延伸座,对应延伸座内部设有以便铁链穿出的贯穿孔;抵掣片上设有卡装在从动轴上的通孔;作动盘、缓冲座、基座、卷绕盘及转动盖依序套装于从动轴上,基座组装于电机本体上,并使作动盘与刹车盘相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进成
申请(专利权)人:赖进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