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带、变桨驱动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64069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动带、变桨驱动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传动带包括:齿部;主体部,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以支撑齿部,主体部包括承载层和包覆于承载层周侧的包覆层,承载层为沿主体部的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上分布、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复合结构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传动带,通过在主体部上设置由复合结构体构成的承载层和包覆于承载层周侧的包覆层,改善了传动带的机械性能,提高了传动带的使用寿命。

Drive Belt, Variable Propeller Drive Device and Wind Turbin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ransmission belt, a variable propeller drive device and a wind turbine. The transmission belt comprises a tooth part, a main part extending along its own length direction to support the tooth part, a main part including a bearing layer and a cladding layer covering the surrounding side of the bearing layer, and a bearing layer is a composite structu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and thickness direction of the main part and extending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The transmission belt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transmission belt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transmission belt by setting a bearing layer composed of a composite structure on the main part and a coating layer around the bearing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动带、变桨驱动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传动带、变桨驱动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介绍
风力发电机组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系统,其中叶片桨距角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了风力发电机组吸收的风能。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驱动装置在运行中需要根据风速的大小不断调整叶片的桨距角,保证风力发电机组处于最优的运行状态。变桨驱动装置包括带轮和传动带,变桨驱动装置通过带轮的齿与传动带的齿之间的啮合带动部件运动。但是,由于传动带在宽度方向上的边缘部分相对于中央部分为自由端,容易受到诸如振动、传动带与带轮的装配误差导致的偏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传动带的边缘部分更容易发生磨损和腐蚀损坏,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动带、变桨驱动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该传动带的机械性能良好,使用寿命较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动带,该传动带包括:齿部;主体部,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以支撑齿部,主体部包括承载层和包覆于承载层周侧的包覆层,承载层为沿主体部的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上分布、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复合结构体。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承载层为束状复合结构体,承载层包括由第一材料构成的多个第一束状件和由第二材料构成的多个第二束状件。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多个第一束状件设置于主体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分,多个第二束状件设置于主体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多个第一束状件和多个第二束状件在主体部的厚度方向上对齐且呈一层分布。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多个第一束状件设置于主体部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分,多个第二束状件设置于主体部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多个第二束状件设置于主体部的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多个第一束状件设置于多个第二束状件的周侧。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多个第一束状件和多个第二束状件在主体部的厚度方向上呈多层分布,每层的多个第一束状件和/或多个第二束状件沿宽度方向对齐分布,并且相邻的两层之间错位排布。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束状件和第二束状件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且第一束状件的直径尺寸与第二束状件的直径尺寸相同;或者第二束状件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一束状件的直径尺寸。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在主体部的宽度方向上,位于两侧部分的第一束状件和/或第二束状件的数量大于位于中间部分的第一束状件和/或第二束状件的数量。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承载层为片状结构体,承载层包括在主体部的厚度方向上间隔分布的多层纤维布,多层纤维布包括由第一材料构成的第一纤维布和/或由第二材料构成的第二纤维布。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纤维布设置于主体部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分,第二纤维布设置于主体部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承载层包括由第一材料构成的第一纤维布和由第二材料构成的多个第二束状件,第一纤维布设置于主体部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分,多个第二束状件设置于主体部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变桨驱动装置,用于风力发电机组,该变桨驱动装置包括:具有传动齿的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如前所述的任一种传动带,所述传动带通过所述齿部与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传动齿啮合以传递运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其包括如前所述的变桨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动带,通过将主体部设置为由复合结构体构成的承载层和包覆于承载层周侧的包覆层,改善了传动带的机械性能,提高了传动带的使用寿命。另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驱动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采用该传动带,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组的可靠性,降低了维护成本。附图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传动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传动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传动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传动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传动带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传动带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传动带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传动带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桨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主体部;2-齿部;10-承载层;11-第一束状件;12-第二束状件;13-纤维布;131-第一纤维布;132-第二纤维布;20-包覆层;X-长度方向;Y-宽度方向;Z-厚度方向;100-传动带;210-主动带轮;220-从动带轮。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专利技术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图1至图9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动带、变桨驱动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进行详细描述。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动带100,该传动带100包括:主体部1和齿部2。齿部2包括沿主体部1的长度方向X按照预定间隔形成的多个带齿。传动带100通过多个带齿与带轮上的齿的啮合以传递运动。主体部1沿自身长度方向X延伸以支撑齿部2,主体部1包括承载层10和包覆于承载层10周侧的包覆层20,承载层10为沿主体部1的宽度方向Y和厚度方向Z上分布、并沿长度方向X延伸的复合结构体。复合结构体可以由具有不同机械特性的材料复合而成,机械特性包括例如但不限于耐冲击、耐腐蚀、弹性模量较高、断裂伸长率较高、抗拉强度较高等,以改善传动带100的机械性能,提高传动带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动带100,通过将主体部1设置为由复合结构体构成的承载层10和包覆于承载层10周侧的包覆层20,改善了传动带100的机械性能,提高了传动带的使用寿命。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传动带100的具体结构。再次参阅图1,承载层10为束状复合结构体,承载层10包括由第一材料构成的多个第一束状件11和由第二材料构成的多个第二束状件12。多个第一束状件11设置于主体部1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部分,多个第二束状件12设置于主体部1的宽度方向Y上的中间部分。进一步地,多个第一束状件11和多个第二束状件12在主体部1的厚度方向Z上对齐且呈一层分布。第一材料可以为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动带(100),其特征在于,包括:齿部(2);主体部(1),沿自身长度方向(X)延伸以支撑所述齿部(2),所述主体部(1)包括承载层(10)和包覆于所述承载层(10)周侧的包覆层(20),所述承载层(10)为沿所述主体部(1)的宽度方向(Y)和厚度方向(Z)上分布、并沿所述长度方向(X)延伸的复合结构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动带(100),其特征在于,包括:齿部(2);主体部(1),沿自身长度方向(X)延伸以支撑所述齿部(2),所述主体部(1)包括承载层(10)和包覆于所述承载层(10)周侧的包覆层(20),所述承载层(10)为沿所述主体部(1)的宽度方向(Y)和厚度方向(Z)上分布、并沿所述长度方向(X)延伸的复合结构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层(10)为束状复合结构体,所述承载层(10)包括由第一材料构成的多个第一束状件(11)和由第二材料构成的多个第二束状件(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束状件(11)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的所述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部分,所述多个第二束状件(12)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的所述宽度方向(Y)上的中间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动带(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束状件(11)和多个所述第二束状件(12)在所述主体部(1)的所述厚度方向(Z)上对齐且呈一层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束状件(11)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的所述厚度方向(Z)上的两侧部分,所述多个第二束状件(12)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的所述厚度方向(Y)上的中间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束状件(12)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的所述宽度方向(Y)和所述厚度方向(Z)上的中央部分,所述多个第一束状件(11)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二束状件(12)的周侧。7.根据权利要求3、6或7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带(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束状件(11)和多个所述第二束状件(12)在所述主体部(1)的所述厚度方向(Z)上呈多层分布,每层的多个所述第一束状件(11)和/或多个所述第二束状件(12)沿所述宽度方向(Y)对齐分布,并且相邻的两层之间错位排布。8.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海俊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