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凤梅专利>正文

无井道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5844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井道电梯,包括:轿厢、电机、链条、用于固定轿厢且支撑轿厢上下运行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保证电能够竖直运动,避免人们在乘电梯时,轿厢左右晃动,链条穿过导链轮以及电机的转轴固定设置在轿厢的两端,每层楼的地面上有供轿厢穿过的开口,开口的位置设有能够向上翻起的翻板,翻板通过闸机驱动打开和关闭开口,控制装置与闸机可通信地连接,每层楼靠近开口位置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感应器,感应器与控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轿厢通过感应器时,感应器把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闸机驱动翻板打开和闭合,进而使轿厢从开口位置通过,轿厢顶部及底部均设有负责电梯安全停车的安全触板机构,触板碰到障碍物电梯停车。

Underpass elevato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haft-less elevator, which comprises a car, a motor, a chain, a supporting device for fixing the car and supporting its upper and lower operation. The supporting device ensures that the electric energy can move vertically, avoids people from shaking the car left and right while riding the elevator, and the chain is fixed at both ends of the car through the guide chain wheel and the rotating axle of the motor. The ground of each floor is provided for the car to pass through. The position of the opening is provided with a turning plate which can be turned up. The turning plate is driven by the gate to open and close the opening. The control device can be connected with the gate in communication.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each floor near the opening position are equipped with inductors. The inductor and the control device can be connected in communication. When the car passes through the inductor, the inductor transmits the signal to the control device, and the control device controls it. The brake maker drives the turning plate to open and close, thus enabling the sedan car to pass through the opening position.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sedan car are equipped with safety contact plate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the safe parking of the elevator. The contact plate meets the obstacle and the elevator sto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井道电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是涉及一种无井道电梯。
技术介绍
电梯,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建筑中经常预留出井道,井道的施工时间比较长,同时对电梯进行维修时比较费事,而无井道电梯解决了在建筑时预留井道的问题,缩短了施工时间,而现有的无井道电梯仍占用一定的空间,减小人们使用的有效空间。如何解决电梯占地空间大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主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井道电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有井道电梯预留出安装电梯的井道的问题还解决了无井道电梯占地空间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无井道电梯,包括:具有承载能力的轿厢、电机、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轿厢的链条、用于固定所述轿厢且支撑所述轿厢上下运行的支撑装置,所述链条穿过导链轮以及所述电机的轴固定设置连接所述轿厢的两端,所述电机设置在顶层楼顶或地面上,导链轮相对设置在地面或顶层楼顶上;每层楼的地面上设置有供所述轿厢通过的开口,所述开口位置设置能向上翻起的翻板,所述翻板通过闸机驱动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控制装置与所述闸机可通信地连接,每层楼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所述控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安全触板机构,所述安全触板机构包括通过弹性件设置在轿厢顶部和底部的触板、若干设置在所述轿厢与所述触板之间的触点开关,所述触点开关串联在一起,并与所述控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优选地,所述触点开关与所述触板之间的距离为2-3厘米。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连接轿厢的支撑臂、与所述支撑臂相垂直的承重柱、连接所述承重柱与所述支撑臂且沿所述承重柱延伸方向移动的连接件。优选地,所述承重柱为“T”型导轨,所述连接件为导靴。优选地,所述翻板与所述闸机通过连接杆相连,且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扭簧。优选地,所述轿厢内设置有内召唤操纵盘,所述内召唤操纵盘上设置有代表楼层的数字按钮,所述内召唤操纵盘与所述控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优选地,每层楼上设置有外召唤按钮,所述外召唤按钮与所述控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优选地,所述感应器与所述楼层面之间的距离为20-30厘米。优选地,所述电机为永磁同步曳引机。优选地,进入轿厢的门上设置有把手。本申请文件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井道电梯,包括:具有承载能力的轿厢、电机、链条、用于固定轿厢且支撑轿厢上下运行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保证电梯能够竖直运动,避免人们在乘电梯时,轿厢左右晃动,出现事故,链条穿过导链轮以及电机的转轴固定设置在轿厢的两端,导链轮可以设置在固定在顶层楼顶的第一固定座上,电机相应固定设置在地面上的第二固定座上,导链轮还可以固定设置在地面上的第二固定座上,则电机相应地固定设置在顶层楼顶的第一固定座上,电机转动带动链条转动,进而带动链条上的轿厢上下移动,进而实现轿厢从底层到高层或者从高层到底层运行,节省人们爬楼梯的时间,节省人们的劳动力,对于病患,有利于病患上下楼层。还包括设置在每层楼的地面上用来供轿厢穿过的开口,开口的位置设置有能够向上翻起的翻板,翻板通过闸机驱动打开和关闭开口,控制装置与闸机可通信地连接,翻板平行地设置在楼层面上,减小占地空间,同时,人们在不使用电梯时,翻板闭合,与楼层面相接平,增大人们使用的有效面积,控制装置与闸机可通信地连接,闸机通过连接杆与翻板连接,每层楼靠近开口位置的上下两侧设置有感应器,感应器与控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轿厢通过感应器时,感应器把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闸机带动翻板打开或者闭合,当电梯上升时,设置在楼层板下方的感应器感应到轿厢,感应器把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闸机运动,闸机带动翻板打开,轿厢从开口的位置穿过,当轿厢穿过开口时,设置在楼层板上方的感应器感应到轿厢离开,把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闸机运动,闸机驱动翻板关闭楼层板上的开口,防止人们掉下去,保证人们的安全。还包括安全触板机构,安全触板机构包括通过弹性件设置在轿厢顶部和底部的触板、若干设置在轿厢与触板之间的触点开关,触点开关串联在一起,并与控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只要有一个触点开关被触发,控制装置就能接收到信号,实行紧急停机,避免事故发生,当触板碰触到物体时,触发触点开关,触点开关把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闸机停止运动,同时控制装置控制轿厢停止在原地,设置多个触点开关,是为了防止触板的边缘触碰到物体时,触点开关感应不到,造成事故,所说的弹性件为弹簧,触板碰触到物体时,弹簧弹性变形大,反应灵敏,使触板更快的碰触到触点开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井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轿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安全触板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弹簧,2-触点开关,3-链条,4-导链轮,5-承重柱,6-导靴,7-支撑臂,8-电机,9-闸机控制器,10-连接杆,11-闸机,12-扭簧,13-翻板,14-内召唤操纵盘,15-轿厢,16-把手,17-外召唤按钮,18-触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无井道电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有井道电梯预留出安装电梯的井道的问题还解决了无井道电梯占地空间大的问题。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参照图1-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井道电梯,包括:具有承载能力的轿厢15、电机8、链条3、用于固定轿厢15且支撑轿厢15上下运行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保证电能够竖直运动,避免人们在乘电梯时,轿厢15左右晃动,出现事故,链条3穿过导链轮4以及电机8的转轴固定设置在轿厢15的两端,或者链条3固定支撑装置连接轿厢15的位置,导链轮4可以设置在固定在顶层楼顶的第一固定座上,电机8相应固定设置在地面上的第二固定座上,导链轮4还可以固定设置在地面上的第二固定座上,则电机相应地固定设置在顶层楼顶的第一固定座上,电机8转动带动链条3转动,进而带动链条3上的轿厢15上下移动,进而实现轿厢15从底层到高层或者从高层到底层运行,节省人们爬楼梯的时间,节省人们的劳动力,对于病患,有利于病患上下楼层。还包括设置在每层楼的地面上供轿厢15穿过的开口,开口的位置设置有能够向上翻起的翻板13,翻板13通过闸机驱动打开和关闭开口,控制装置与闸机11可通信地连接,翻板13平行地设置在楼层面上,减小占地空间,同时,人们在不使用电梯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井道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承载能力的轿厢(15)、电机(8)、链条(3)、用于固定所述轿厢(15)且支撑所述轿厢(15)上下运行的支撑装置,所述链条(3)穿过导链轮(4)以及所述电机的转轴固定设置连接所述轿厢(15)的两端,所述电机(8)设置在顶层楼顶或地面上,导链轮相对设置在地面或顶层楼顶上;每层楼的地面上设置有供所述轿厢(15)通过的开口,所述开口位置设置能向上翻起的翻板(13),所述翻板(13)通过闸机(11)驱动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控制装置与所述闸机(11)可通信地连接,每层楼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所述控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安全触板机构,所述安全触板机构包括通过弹性件设置在轿厢(15)顶部和底部的触板(18)、若干设置在所述轿厢(15)与所述触板(18)之间的触点开关(2),所述触点开关(2)串联在一起,并与所述控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井道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承载能力的轿厢(15)、电机(8)、链条(3)、用于固定所述轿厢(15)且支撑所述轿厢(15)上下运行的支撑装置,所述链条(3)穿过导链轮(4)以及所述电机的转轴固定设置连接所述轿厢(15)的两端,所述电机(8)设置在顶层楼顶或地面上,导链轮相对设置在地面或顶层楼顶上;每层楼的地面上设置有供所述轿厢(15)通过的开口,所述开口位置设置能向上翻起的翻板(13),所述翻板(13)通过闸机(11)驱动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控制装置与所述闸机(11)可通信地连接,每层楼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所述控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安全触板机构,所述安全触板机构包括通过弹性件设置在轿厢(15)顶部和底部的触板(18)、若干设置在所述轿厢(15)与所述触板(18)之间的触点开关(2),所述触点开关(2)串联在一起,并与所述控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井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开关与所述触板之间的距离为2-3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井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连接轿厢(15)的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凤梅
申请(专利权)人:宋凤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