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下收下送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5316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下收下送车,包括主体、控制箱,所述主体的前侧表面活动设置有旋转式手柄,所述主体顶部表面中部通过开设安装槽活动设置有电动天窗,所述主体内壁通过固定座中部轴承活动设置有第一传动丝杆、第二传动丝杆,所述主体内壁底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所述主体内壁底端中部纵向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左右侧表面中部均固定设置有定位槽,所述控制箱固定设置在主体靠近万向轮一侧表面下端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箱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转动带动第一传动丝杆、第二传动丝杆分别转动,置物板在传动丝杆表面通过置物板一端设置的齿轴实现与传动丝杆的同步转动,从而实现载物平台自动升降的功能。

A Fully Automatic Lower, Lower and Lower Car Delivery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ully automatic down-take-down delivery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ody and a control box. The front surface of the main body is movably provided with a rotating handle. The middle part of the top surface of the main body is movably provided with an electric skylight through an installation groove. The inner wall of the main body is movab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drive screw and a second drive screw through a bearing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ixed seat, and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main body is movably arranged. A first motor and a second motor are fixed at the end, and a support column is fixed longitudinally at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main body. A positioning groove is fixed at the middle of the left and right surface of the support column, and the control box is fixed at the middle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surface near the side of the main body universal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drives the first drive screw and the second drive screw to rotate separately by controlling the rotation of the first motor and the second motor through the control box, and the placement plate rotates synchronously with the drive screw through the tooth shaft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placement plate on the surface of the drive screw, thereby realizing the function of automatic lifting of the loading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下收下送车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全自动下收下送车。
技术介绍
当前,在医疗护理改革发展和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推动下,卫生部颁布的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消毒供应中心采取集中管理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需要下送无菌物品和下收清洁物品及污染物品运送车。现有的下收下送车主要靠人工进行推动,随着转运要求的严格以及运送量的增加,很难满足现有的工作需求,工作效率低,实用性能差,且难以满足无菌、密封转移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下收下送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下收下送车,包括主体、控制箱,所述主体底部表面一端活动设置有滚轮,所述主体底部表面远离滚轮一端活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主体的前侧表面左右两端通过安装座均活动设置有旋转式手柄,两个所述手柄的两端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连接板,所述主体前侧表面通过开设矩形状的安装孔活动设置有箱门,所述主体顶部表面中部通过开设安装槽活动设置有电动天窗,所述主体左侧内壁上下端均固定设置有固定座,两个所述固定座之间固定座中部通过轴承活动设置有第一传动丝杆,所述主体左侧内壁底端通过安装箱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主体内壁底端中部纵向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左右侧表面中部均固定设置有定位槽,所述主体右侧内壁通过轴承活动设置有第二传动丝杆,所述主体内壁底端第二传动丝杆一端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一传动丝杆、第二传动丝杆的表面均活动设置有置物板,两个所述置物板顶部表面左右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板,所述控制箱固定设置在主体靠近万向轮一侧表面下端中部,所述主体表面控制箱上端箱体的外侧固定设置有U形转向扶手,所述控制箱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入端以及电动天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横截面为z形结构,所述连接板远离手柄的一端与箱门的一侧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箱门的前侧表面上部一端固定设置有把手,所述箱门表面中部一端固定设置有控制锁。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轮的表面固定设置有电磁刹车,所述主体与万向轮、滚轮的连接处之间分别固定设置有减震弹簧。进一步的,所述置物板与限位板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防滑垫,所述置物板的两端均活动设置有齿轴,所述齿轴分别与第一传动丝杆、第二传动丝杆的表面啮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动天窗为双向开门式结构,所述电动天窗与主体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密封垫。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输出端处的电机轴分别与第一传动丝杆、第二传动丝杆的一端表面啮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安全紧急断电控制器。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底部表面滚轮连接轴中部一侧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处的电机轴与滚轮连接轴中部设置的齿轮啮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箱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手动速度调节器,所述手动速度调节器的输出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主体两侧内壁上下端均固定设置有固定座,主体左侧内壁上下两个固定座之间通过固定座中部的轴承活动设置有第一传动丝杆,主体右侧内壁通过轴承活动设置有第二传动丝杆,第一传动丝杆、第二传动丝杆的表面均活动设置有置物板,置物板顶部表面左右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板,主体底端通过安装箱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主体内壁底端中部纵向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左右侧表面中部均固定设置有定位槽,使用时通过控制箱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的转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转动分别带动第一传动丝杆、第二传动丝杆转动,置物板在传动丝杆表面通过置物板一端设置的齿轴实现与传动丝杆的同步转动,进而实现载物平台自动升降的功能,操作简单,使用省力,使用效果好;2、本技术在控制箱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手动速度调节器,主体底部表面滚轮连接轴中部一侧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端处的电机轴与滚轮连接轴中部设置的齿轮啮合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入端与手动速度调节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主体底部表面一端设置有万向轮,通过对控制箱表面手动速度调节器的调节以及扶手改变运行方向,能够实现对下送车运动状态的调整,驱动电机的使用能够有效减小物品转运时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工作效率高,实用性能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全自动下收下送车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全自动下收下送车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全自动下收下送车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3中:1-主体;2-控制箱;3-滚轮;4-万向轮;5-手柄;6-连接板;7-箱门;8-电动天窗;9-固定座;10-第一传动丝杆;11-第一电机;12-支撑柱;13-定位槽;14-第二传动丝杆;15-第二电机;16-置物板;17-限位板;18-扶手;19-把手;20-控制锁;21-电磁刹车;22-减震弹簧;23-防滑垫;24-驱动电机;25-手动速度调节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下收下送车,包括主体1、控制箱2,所述主体1底部表面一端活动设置有滚轮3,所述主体1底部表面远离滚轮3一端活动设置有万向轮4,所述主体1的前侧表面左右两端通过安装座均活动设置有旋转式手柄5,两个所述手柄5的两端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连接板6,所述主体1前侧表面通过开设矩形状的安装孔活动设置有箱门7,所述主体1顶部表面中部通过开设安装槽活动设置有电动天窗8,所述主体1左侧内壁上下端均固定设置有固定座9,两个所述固定座9之间固定座9中部通过轴承活动设置有第一传动丝杆10,所述主体1左侧内壁底端通过安装箱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11,所述主体1内壁底端中部纵向固定设置有支撑柱12,所述支撑柱12左右侧表面中部均固定设置有定位槽13,所述主体1右侧内壁通过轴承活动设置有第二传动丝杆14,所述主体1内壁底端第二传动丝杆14一端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15,所述第一传动丝杆10、第二传动丝杆14的表面均活动设置有置物板16,两个所述置物板16顶部表面左右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板17,所述控制箱2固定设置在主体1靠近万向轮4一侧表面下端中部,所述主体1表面控制箱2上端箱体的外侧固定设置有U形转向扶手18,所述控制箱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5的输入端以及电动天窗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连接板6的横截面为z形结构,所述连接板6远离手柄5的一端与箱门7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箱门7的前侧表面上部一端固定设置有把手19,所述箱门7表面中部一端固定设置有控制锁20。所述万向轮4的表面固定设置有电磁刹车21,所述主体1与万向轮4、滚轮3的连接处之间分别固定设置有减震弹簧22。所述置物板16与限位板17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防滑垫23,所述置物板16的两端均活动设置有齿轴,所述第一传动丝杆10、第二传动丝杆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下收下送车,包括主体(1)、控制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底部表面一端活动设置有滚轮(3),所述主体(1)底部表面远离滚轮(3)一端活动设置有万向轮(4),所述主体(1)的前侧表面左右两端通过安装座均活动设置有旋转式手柄(5),两个所述手柄(5)的两端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连接板(6),所述主体(1)前侧表面通过开设矩形状的安装孔活动设置有箱门(7),所述主体(1)顶部表面中部通过开设安装槽活动设置有电动天窗(8),所述主体(1)左侧内壁上下端均固定设置有固定座(9),两个所述固定座(9)之间固定座(9)中部通过轴承活动设置有第一传动丝杆(10),所述主体(1)左侧内壁底端通过安装箱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11),所述主体(1)内壁底端中部纵向固定设置有支撑柱(12),所述支撑柱(12)左右侧表面中部均固定设置有定位槽(13),所述主体(1)右侧内壁通过轴承活动设置有第二传动丝杆(14),所述主体(1)内壁底端第二传动丝杆(14)一端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15),所述第一传动丝杆(10)、第二传动丝杆(14)的表面均活动设置有置物板(16),两个所述置物板(16)顶部表面左右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板(17),所述控制箱(2)固定设置在主体(1)靠近万向轮(4)一侧表面下端中部,所述主体(1)表面控制箱(2)上端箱体的外侧固定设置有U形转向扶手(18),所述控制箱(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5)的输入端以及电动天窗(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下收下送车,包括主体(1)、控制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底部表面一端活动设置有滚轮(3),所述主体(1)底部表面远离滚轮(3)一端活动设置有万向轮(4),所述主体(1)的前侧表面左右两端通过安装座均活动设置有旋转式手柄(5),两个所述手柄(5)的两端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连接板(6),所述主体(1)前侧表面通过开设矩形状的安装孔活动设置有箱门(7),所述主体(1)顶部表面中部通过开设安装槽活动设置有电动天窗(8),所述主体(1)左侧内壁上下端均固定设置有固定座(9),两个所述固定座(9)之间固定座(9)中部通过轴承活动设置有第一传动丝杆(10),所述主体(1)左侧内壁底端通过安装箱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11),所述主体(1)内壁底端中部纵向固定设置有支撑柱(12),所述支撑柱(12)左右侧表面中部均固定设置有定位槽(13),所述主体(1)右侧内壁通过轴承活动设置有第二传动丝杆(14),所述主体(1)内壁底端第二传动丝杆(14)一端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15),所述第一传动丝杆(10)、第二传动丝杆(14)的表面均活动设置有置物板(16),两个所述置物板(16)顶部表面左右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板(17),所述控制箱(2)固定设置在主体(1)靠近万向轮(4)一侧表面下端中部,所述主体(1)表面控制箱(2)上端箱体的外侧固定设置有U形转向扶手(18),所述控制箱(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5)的输入端以及电动天窗(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下收下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6)的横截面为z形结构,所述连接板(6)远离手柄(5)的一端与箱门(7)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登秀肖如朋赵玛丽逯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