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斌专利>正文

平行开闭上旋式推拉门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5275 阅读:440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平行开闭上旋式推拉门窗,包括有门窗框和门窗扇,门窗扇安在门窗框内,其中至少有一可开门窗扇;可开门窗扇通过摆臂机构安装在门窗框上,该摆臂机构包括有上前摆臂、上后摆臂和下前摆臂、下后摆臂;上前、后摆臂的一端与可开门窗扇上方的两角部可转动地连接,其另一端可滑动地装在门窗框上的滑道中;下前、后摆臂的一端与可开门窗扇下方的两角部可转动地连接,其另一端可滑动地装在门窗框上的滑道中。该推拉门窗解决了目前推拉门窗的轨道外露、整体性能差等缺陷,并可上部开启成为上旋式门窗。可普遍取代现有门窗,适应范围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房屋建筑中的门窗及其他专用门窗,为一种平行开闭上旋式推拉门窗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普遍生产、使用的平开门窗,其气密、水密,防盗等性能虽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内、外开启式门窗除存在不安全的隐患外,门窗扇还容易下垂变型,使用通风不便。另外,内开启式门窗占用室内空间较多。平开上旋门窗虽可上换气,但其五金配件较多且结构复杂,安装不便;另外,室内门窗轴部位不能密封,美观效果差;内开启时仍占空间且不安全;窗扇易下垂变形,使用不便,造价高。推拉门窗虽具有使用方便等优点;但其室内、外的轨道外露,门窗外表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卫生不易清理,防盗性能及整体效果差。另外,目前进口的平行推拉上悬门窗,其五金配套件,虽能够解决推拉门的气密、水密等问题。但其五金件工艺复杂,上、下轨道外露,门扇外上、下具有扣罩,安装复杂,整体性不美观,使用不便,不宜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行开启和关闭的推拉门窗,并且在关闭时能上旋开启门窗扇,进行通风换气,即平行开闭上旋式推拉门窗。该门窗能克服目前平开门窗的内外开不安全、向内开时占空间、门窗扇易下垂变型、通风不便,以及平开上悬门窗的轴部位不密封、向内开时占空间、不安全、易下垂、造价高,和推拉门窗室内、外的轨道外露、卫生不易清理,平行推拉上悬门窗的五金件加工工艺和安装复杂、轨道外露,价格昂贵,不能广泛应用等缺陷。本技术的平行开闭上旋式推拉门窗,包括有门窗框和门窗扇,门窗扇安在门窗框内,其中至少有一可开门窗扇;可开门窗扇通过摆臂机构安装在门窗框上,该摆臂机构包括有上前摆臂、上后摆臂和下前摆臂、下后摆臂;上前、后摆臂的一端与可开门窗扇上方的两角部可转动地连接,其另一端可滑动地装在门窗框上的滑道)中;下前、后摆臂的一端与可开门窗扇下方的两角部可转动地连接,其另一端可滑动地装在门窗框上的滑道中。所述的各摆臂长度一致。所述的滑道为一对平行的滑道;它们向同一方向延伸,或沿门窗框延伸至该可开门窗扇以外;或在门窗框外附设一滑道延伸部分。本技术的旋转开闭的推拉门窗具有可开启的门窗扇,该可开启的门窗扇通过摆臂机构在其滑道内移动,从而实现该可开启的门窗扇上下旋转脱离其门窗扇框架结构推拉开启,或下上先后旋入该门窗扇框架结构内关闭该门窗扇,使门窗扇和整个门窗保持在一个平面上,达到推拉轻便自如、易于清理、简洁大方、整体性能好以及成本低等目的。除上面所述之外,本技术还具有以下优点1、安装简便,气密、水密、保温、防盗、隔音效果等好,整体效果极佳;2、该推拉门窗彻底地解决了目前推拉门窗的轨道外露、气密、水密、防盗、整体性能差,及平开门窗外开不安全、内开占空间且不安全等现有门窗所存在技术问题;3、采用摆臂机构作移动支撑的推拉方式滑动轻、结构简单且安装简便;4、在使用时可根据情况实现具有不同室内外换气效果,如门窗扇的上部旋出框架结构进行上换气、下部再旋出时即可进行全开启或半开启式推拉换气等等。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正面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而给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中反映了的门窗扇处于开启状态;图3为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理解,该两图的布局方向相对剖视方向旋转了90度,并且省略了门窗扇的结构; 图5为图4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处于上旋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图3及图4,本技术的平行开闭上旋式推拉门窗,包括有门窗框1和门窗扇,门窗扇安在门窗框1内,其中至少有一可开门窗扇2;这里所述的门窗框1泛指安装门窗扇的各种框架结构,如门窗的边框、横框(即横梁)和中挺等。所述的可开门窗扇2通过摆臂机构3安装在门窗框上,该摆臂机构3包括有上前摆臂31、上后摆臂32和下前摆臂33、下后摆臂34;上前、后摆臂31、32的一端与可开门窗扇2上方的两角部可转动地连接,其另一端可滑动地装在门窗框上的滑道11中;下前、后摆臂33、34的一端与可开门窗扇下方的两角部可转动地连接,其另一端可滑动地装在门窗框上的滑道12中。所述的各摆臂(包括上前、后摆臂和下前、后摆臂)长度一致,且能满足门窗扇完全脱离门窗框表面,且不阻碍门窗扇滑动的基本要求;从而使门窗扇顺利开启且与门窗框处于平行状态。所述的滑道11和12为一对平行的滑道(见图2)。它起着导向作用,并向同一方向延伸;或沿门窗框(该可开启门窗扇处的门窗框)延伸至该可开门窗扇以外;或在门窗框外附设一滑道延伸部分,以便于该可开启门窗扇完全打开。该滑道的长度具体可根据该可开门窗扇的开启大小和所使用摆臂的结构形式及安装情况而定。图3和图4所示的滑道11、12由该可开门窗扇的横框开始,经中挺16向前延长至该可开门窗扇相邻的门窗扇(固定门窗扇等)的横框处;图中的点划线所反映的是中挺部分轮廓线,实际制作时,中挺端部(滑道经过的部分端部)与滑道横框间具有一间隙,即用于摆臂滑动的缝(见图1),该间隙可让摆臂经过。图2中所示的滑道11、12与门窗框的上、下横框13、14(该可开门窗扇处的门窗框,并包括滑道延伸后所处的横框)为整体结构,该上、下横框是具有凹槽结构15的型材,该凹槽结构具有滑道功能。如采用图中所示的型材结构,在型材中具有一能起滑道功能的凹槽;这样使横框既能具有支架功能又兼具滑道功能,使滑道隐设在横框型材中,具有减少五金安装配件、滑道不外露、整体性强、成本低、安装方便的特点。为了保证门窗扇开启和关闭时具有较好的平稳性,所述的上前摆臂31和下前摆臂33与门窗扇的安装点处于同一垂直线上;同样上后摆臂32和下后摆臂34与门窗扇的安装点也处于同一垂直线上(见图2);从而保证门窗扇顺利的开启和关闭,且打开后处于稳定的平面状。再参见图2,图中反映了上、下后摆臂的安装结构,上、下前摆臂的安装结构与上、下后摆臂的结构相同。上述的各摆臂装在滑道中的该端具有滑动限位件35,如滑轮等,它既可起着限位作用,以防止摆臂脱离滑道,又可起着滑动作用,以减少摆臂滑动的阻力。图中所采用的滑动限位件35为滑动轴承,它通过轴36安装在摆臂的端部。上述各摆臂的另一端通过转轴37可转动地安装在门窗扇框架结构上;在下前、后摆臂与门窗扇框架结构安装的转轴37上装有扭转弹簧38,该扭转弹簧38的一端装在门窗扇的框架结构上,另一端装在摆臂上,以保证摆臂与门窗扇之间具有一定扭转力,在开启门窗扇轻便、方便。再参见图2和图4,作为对门窗扇起着支撑作用的摆臂上安有支承滑动件35,以保证门窗扇滑动时,滑动阻力小,滑动轻松自如。图中所示下前、后摆臂33、34起着支承作用,在其摆臂上设有一支承滑动件39,该支承滑动件39为安装在摆臂上的轮,如转轮、滚轮或万向轮,图中所示的支承滑动件39为滑动轴承,也可为具有同样功能的别的支承滑动件,如滚珠等。参见图3和图4,上述的上前、后摆臂之间和下前、后摆臂之间各具有一连杆4,该连杆4的两端分别与前、后摆臂相连;与门窗扇构成一四连杆机构,以保证前、后摆臂同步滑动,门窗扇与门窗框处于平行状态,便于推拉。再参见图2、图4和图5,在上述的下后摆臂34处设有限制块5,该限制块5与下后摆臂一同滑动,用于限制下后摆臂34转动,在下后摆臂的滑道12的后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平行开闭上旋式推拉门窗,包括有门窗框(1)和门窗扇,门窗扇安在门窗框(1)内,其中至少有一可开门窗扇(2);其特征在于:可开门窗扇(2)通过摆臂机构(3)安装在门窗框上,该摆臂机构(3)包括有上前摆臂(31)、上后摆臂(32)和下前摆臂(33)、下后摆臂(34);上前、后摆臂(31)、(32)的一端与可开门窗扇(2)上方的两角部可转动地连接,其另一端可滑动地装在门窗框上的滑道(11)中;下前、后摆臂(33)、(34)的一端与可开门窗扇下方的两角部可转动地连接,其另一端可滑动地装在门窗框上的滑道(12)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王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联通] 2014年12月14日 10:15
    故事情节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