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5268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腔支撑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上支撑装置和下支撑装置,所述底板上部设有牵引器,所述上支撑装置包括牙套和支撑板,所述牙套的底部与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相对支撑板对称,所述支撑板底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的另一单与牵引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牵引器的正传和反转实现上支撑装置的上下移动,同理,下支撑装置也能够实现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帮助患者自由的改变口腔张开的幅度。

A dental suppor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ral suppor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the bottom plate are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an upper support device and a lower support device. The upper support device comprises a jacket and a support plate. The bottom of the jack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 plate.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pring and a second spring, the first spring and the second spring. The second spring is symmetrical with respect to the supporting plate. The bottom part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line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line, and another single connecting line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line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li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ractor.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upper support device can move up and down through the forward and reverse transmission of the tractor. Similarly, the lower support device can also move up and down, so as to help patients freely change the opening range of the mou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腔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口腔医疗
,具体是一种口腔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口腔和牙科的治疗方法中,包括充填、开髓、切髓、干髓、根管治疗、塑化治疗、洗牙等,无论哪一种治疗方式,都需要患者自己张大口腔,由于治疗时间较长,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感到非常不适和劳累,影响治疗效果,拖延治疗时间,个别病例还会因长时间张大口腔而导致面部痉挛,尤其是在面部烧伤严重的病人,需要预防发生面部挛缩,预防由于挛缩引起的嘴角畸形,但现有技术中没有对应的支撑设备,或者结构简单,操作不方便,容易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或永久不可弥补的伤害。虽然有的支撑装置能够对患者的口腔能够起到支撑作用,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不能够自由调节口腔张开的幅度,更不能自由调节下颌跟上颌的张开幅度,对治疗过程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腔支撑装置,既能够自由调节口腔的张开幅度,又能够自由调节下颌跟上颌的张开幅度。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口腔支撑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上支撑装置和下支撑装置,所述底板上部设有牵引器,所述上支撑装置包括牙套和支撑板,所述牙套的底部与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相对支撑板对称,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设有第一垫块,所述第一垫块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垫块中心位置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垫块设有第一换向轮,所述第一换向轮上设有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一端与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的另一端与牵引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设有第二垫块,所述第二垫块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垫块中心位置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垫块设有第二换向轮,所述第二换向轮上设有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一端与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另一端与牵引器连接。所述牵引器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侧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两侧均设有挂钩,所述转动块中心位置设有转轴,所述转动块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卡块卡接的第二卡块,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过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外部均设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为软质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内侧设有固定套。所述底板的侧壁上设有手持杆。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转动牵引器,牵引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带动支撑板上下移动,随着支撑板的靠近底板,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被压缩,从而使牙套靠近底板,将转轴反转后,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将会伸长,使弹簧弹开,从而实现上支撑板的上升,实现了上支撑装置的张开与闭合,同理,下支撑装置也能够实现同样的张开与闭合,使整个口腔支撑装置既能够自由调节口腔的张开幅度,又能够自由调节下颌跟上颌的张开幅度,使患者不再产生不适感,同时也方便了医务人员的使用。2、通过将转轴按下,实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的分离,通过第三弹簧的弹力,使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能够卡接,设有的挂钩能够分别与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紧密连接,在医务人员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调节患者的口腔张开幅度时,将转轴按下使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的分离,再转动转轴就能够快速的实现牵引器的正反向牵引转换,方便了医务人员的使用。3、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外部均设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为软质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内侧设有固定套,能够防止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在被压缩时出现偏移现象,方便了患者的使用。4、所述底板的侧壁上设有手持杆,设有的手持杆能够使医务人员更加准确地将口腔支撑装置放入患者口中,提高了治疗效率,省时省力。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附图1的A-A方向剖视图。附图3是本技术牵引器的主视图。附图4是本技术牵引器的侧视剖视图。附图5是本技术附图4中I处放大示意图。附图6是本技术转动块侧视示意图。附图中所示标号:1、上支撑装置;2、下支撑装置;3、底板;4、牙套;5、支撑板;6、第一弹簧;7、第二弹簧;8、第一垫块;9、第一通孔;10、第一换向轮;11、第一连接线;12、牵引器;13、第二垫块;14、第二通孔;15、第二换向轮;16、第二连接线;17、第一支撑柱;18、第二支撑柱;19、盲孔;20、第三弹簧;21、转动块;22、挂钩;23、转轴;24、第一卡块;25、第二卡块;26、第三通孔;27、防护套;28、固定套;29、手持杆;30、第一固定座;31、第二固定座;32、第一引线孔;33、第二引线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一种口腔支撑装置,包括底板3,所述底板3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上支撑装置1和下支撑装置2,所述底板3上部设有牵引器12,所述上支撑装置1能够对上颌的张开幅度进行调节,所述下支撑装置2能够对下颌的张开幅度进行调节,所述上支撑装置1包括牙套4和支撑板5,所述牙套4为硅胶牙套且模仿人体牙齿结构,既能够使牙套4具有较好的韧性,又使患者感到舒适,所述牙套4的底部与支撑板5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5的底部设有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均为弹性较大的弹簧,具有的弹性足以分担患者张开口腔时的咬合力,所述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相对支撑板5对称,能够使支撑板5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运行更加稳定,所述第一弹簧6的底部设有第一垫块8,所述第一垫块8底部与底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垫块8侧壁上设有第一引线孔32,所述第一引线孔32允许第一连接线11从中穿出,所述第一垫块8中心位置设有第一通孔9,所述第一垫块8设有第一换向轮10,所述第一换向轮10底部设有第一固定座30,所述第一固定座30用于固定第一换向轮10,所述第一换向轮10上设有第一连接线11,所述第一连接线11的一端与支撑板5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11的另一端与牵引器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7的底部设有第二垫块13,所述第二垫块13底部与底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垫块13侧壁上设有第二引线孔33,所述第二引线孔33允许第二连接线16从中穿出,所述第二垫块13中心位置设有第二通孔14,所述第二垫块13设有第二换向轮15,所述第二换向轮15底部设有第二固定座31,所述第二固定座31用于固定第二换向轮15,所述第二换向轮15上设有第二连接线16,所述第二连接线16的一端与支撑板5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16的另一端与牵引器12固定连接,当牵引器12正向牵引时,第一牵引线和第二牵引线收缩,带动支撑板5下降,从而带动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压缩,实现上支撑装置1的闭合,从而实现减小患者口腔张开幅度的目的,然后将牵引器12反向牵引,第一牵引线和第二牵引线伸长,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将会弹开,支撑板5上升,实现上支撑装置1的张开,从而实现增大患者口腔张开幅度的目的,同理,也能够实现下支撑装置2的自由张开与闭合。为了医务人员在使用牵引器12时,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腔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3),所述底板(3)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上支撑装置(1)和下支撑装置(2),所述底板(3)上部设有牵引器(12),所述上支撑装置(1)包括牙套(4)和支撑板(5),所述牙套(4)的底部与支撑板(5)连接,所述支撑板(5)的底部设有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相对支撑板(5)对称,所述第一弹簧(6)的底部设有第一垫块(8),所述第一垫块(8)底部与底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垫块(8)中心位置设有第一通孔(9),所述第一垫块(8)设有第一换向轮(10),所述第一换向轮(10)上设有第一连接线(11),所述第一连接线(11)的一端与支撑板(5)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11)的另一端与牵引器(12)连接,所述第二弹簧(7)的底部设有第二垫块(13),所述第二垫块(13)底部与底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垫块(13)中心位置设有第二通孔(14),所述第二垫块(13)设有第二换向轮(15),所述第二换向轮(15)上设有第二连接线(16),所述第二连接线(16)的一端与支撑板(5)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16)的另一端与牵引器(1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3),所述底板(3)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上支撑装置(1)和下支撑装置(2),所述底板(3)上部设有牵引器(12),所述上支撑装置(1)包括牙套(4)和支撑板(5),所述牙套(4)的底部与支撑板(5)连接,所述支撑板(5)的底部设有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相对支撑板(5)对称,所述第一弹簧(6)的底部设有第一垫块(8),所述第一垫块(8)底部与底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垫块(8)中心位置设有第一通孔(9),所述第一垫块(8)设有第一换向轮(10),所述第一换向轮(10)上设有第一连接线(11),所述第一连接线(11)的一端与支撑板(5)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11)的另一端与牵引器(12)连接,所述第二弹簧(7)的底部设有第二垫块(13),所述第二垫块(13)底部与底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垫块(13)中心位置设有第二通孔(14),所述第二垫块(13)设有第二换向轮(15),所述第二换向轮(15)上设有第二连接线(16),所述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云
申请(专利权)人: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