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5151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栽培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栽培方法先整地、挖沟、打穴;穴内播种,盖土后以遮阴薄膜覆盖,种子发芽后撤掉遮阴薄膜;然后每隔3~4天向沟内喷淋浇水,并在第二次喷淋浇水时施以苗圃肥;待种芽长出完整新叶后施以复合肥,同时每天辅助增加光照;并且在40天后追施第二次复合肥;当年秋后追施第三次复合肥,施肥30‑40天后采收;整个栽培过程中进行田间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覆膜育苗并结合最优施肥方案和辅助光照等措施,在获得高出苗率的同时所收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根生物量及黄酮含量较对照技术所获喜马拉雅紫茉莉分别高出约25%和35%,整体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栽培技术,且药用根生物量和黄酮有效成分更高。

A Cultivation Method of Himalayan Purple Jasmin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plant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discloses a cultivation method of Himalayan jasmine. The cultivation method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cludes soil preparation, trench digging and hole digging; seeding in the hole, covering the soil with shading film, and removing the shading film after seed germination; then spraying water into the trench every 3 to 4 days, and applying nursery fertilizer when the second spraying water is applied; applying compound fertilizer after the complete new leaves grow, and assisting with increasing light every day; and applying the second replication after 40 days. Hefei; the third compound fertilizer was applied after autumn and harvested after 30 to 40 days of fertilization; the whole cultivation process was managed in the field. The root biomass and flavonoid content of Himalayan Jasmine collected by the method of film mulching seedling raising combined with the optimum fertilization scheme and auxiliary illumination are about 25% and 35%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technology respectively, and the overall effect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biomass of medicinal roots and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flavonoids are hig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喜马拉雅紫茉莉系紫茉莉科植物喜玛拉雅紫茉莉(MirabilishimalaicaEdgew)的干燥根,在传统藏医药中应用历史悠久,其具有温肾、生肌、利尿、排石和干“黄水”的功能,主要用于胃寒、肾寒、下身寒、阳痿浮肿、膀胱结石、腰痛、关节痛、“黄水”痛等。喜马拉雅紫茉莉是应用历史最早、应用量最大的十大根类药材之一。传统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栽培,得到的黄酮较低,且其药用根产量亩产不足200kg。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喜马拉雅紫茉莉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不仅对这种药材的保护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给喜马拉雅紫茉莉人工大量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弥补了野生喜马拉雅紫茉莉资源匮乏的不足,可以改善喜马拉雅紫茉莉濒危的现状,使喜马拉雅紫茉莉发挥其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现实。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栽培方法,使得所述栽培方法能够提高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根产量;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栽培方法,使得所述栽培方法能够提高喜马拉雅紫茉莉的黄酮含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栽培方法,包括:步骤1、大田土地整地、挖沟、打穴;步骤2、穴内播种,然后覆盖泥土后立即以遮阴薄膜覆盖于沟内,种子发芽5~8天后撤掉遮阴薄膜;然后每隔3~4天向沟内喷淋浇水,并在第二次喷淋浇水时施以由沤肥、尿素与磷肥组成的苗圃肥;步骤3、待种芽长出完整新叶后施以氮肥、磷肥和钾肥组成的复合肥,同时每天辅助增加2-6h的光照;并且在40天后追施第二次复合肥;步骤4、当年秋后追施第三次复合肥,施肥30-40天后采收;步骤2至步骤4整个栽培过程中进行田间管理。针对现有栽培技术种植的喜马拉雅紫茉莉黄酮量较低,且其药用根产量亩产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以覆膜育苗并结合最优施肥方案和辅助光照等措施,解决了上述问题。其中,大田土地优选土壤层较厚、酸碱度适中、粘土成分在35~45%、砂度在40~60%的壤土,喜马拉雅紫茉莉种子贮藏时间1年以内的喜马拉雅紫茉莉黑色饱满的种子;所述田间管理包括对病虫害的防治处理操作、除草、补苗,病虫害防治包括喷施0.5%的乐果和毒·辛混合杀虫剂(乐果和毒·辛的混合比例为1:1)以及腐病的防治,整个栽培过程保持湿度为30-60%。作为优选,所述整地为大田土地施以复配有机肥(堆肥与饼肥,其质量比为9:1),土地深翻经日光暴晒后,以石灰粉消毒,整平。作为优选,所述挖沟为以30~40cm的间隔挖沟,沟深5~8cm,沟宽20~30cm,挖沟好后灌以水,灌水量为2kg/m2,至土壤湿度为40%~60%。为了能够以更加的分布状态促进喜马拉雅紫茉莉的生长,以便利于达到预期目的,本专利技术在打穴上优选于沟内同一位置以挖左右对称两穴方式打穴;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前后间隔40~50cm、左右两穴间隔5~10cm,穴深4~8cm。基于上述优选方案,所述穴内播种为以沟内左穴中喜马拉雅紫茉莉种子播种于其左、右穴中喜马拉雅紫茉莉种子播于其右的方式播种,即“左靠左、右靠右”播种。作为优选,步骤2中喷淋浇水的用量为0.5kg/m2。作为优选,所述苗圃肥中的沤肥、尿素与磷肥的质量比为98:1:1,所述磷肥以磷元素含量计,优选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磷酸一钙类磷肥;所述苗圃肥的用量为0.1kg/m2。作为优选,所述复合肥中氮肥、磷肥和钾肥,以元素含量计,质量比为(1-2):(1-5):(1-5),用量为0.2-0.8kg/m2,。其中,氮肥选自碳酸氢铵、硫酸铵、尿素等,磷肥选自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磷酸一钙类磷肥;钾肥选自硫酸钾等;在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次施用的复合肥氮肥、磷肥和钾肥,以元素含量计,质量比为2:5:5,用量为0.2-0.5kg/m2;第二次施用的复合肥氮肥、磷肥和钾肥,以元素含量计,质量比为1:1:1,用量为0.4kg/m2;第三次施用的复合肥氮肥、磷肥和钾肥,以元素含量计,质量比为2:5:5,用量为0.3-0.8kg/m2;作为优选,所述每天辅助增加2-6h的光照具体为:以白炽灯和荧光灯间隔交叉方式,每间隔6.5m配制灯具辅助增加2-6h的光照,光照强度为900-1000lux,进一步优选为960lux,增加2h、4h或6h光照。采用本专利技术栽培方法和对照的栽培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喜马拉雅紫茉莉的黄酮含量在2.5-3.0%,药用根亩产为245-270kg/亩,而对照的喜马拉雅紫茉莉的黄酮含量在1.5-2.2%,药用根亩产为175-205kg/亩,两者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显著的优势。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以覆膜育苗并结合最优施肥方案和辅助光照等措施,在获得高出苗率的同时所收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根生物量及黄酮含量较对照技术所获喜马拉雅紫茉莉分别高出约25%和35%,整体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栽培技术,且药用根生物量和黄酮有效成分更高。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栽培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栽培方法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栽培方法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对比试验中,实施例和对比例之间除去应有的区别外,其他所用肥料、栽培环境、管理方式等保持一致。以下就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栽培方法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所述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栽培方法①选种:优选贮藏时间1年以内的喜马拉雅紫茉莉黑色饱满的种子;②选地:优选土壤层较厚、酸碱度适中、粘土成分在35~45%、砂度在40~60%的壤土;③整地:栽培地施以复配有机肥(堆肥与饼肥,其质量比为9:1),土地深翻经日光暴晒后,以石灰粉消毒,整平,以30~40cm的间隔挖沟,沟深5~8cm,沟宽20~30cm,沟长可依照土地形态合理分布;挖沟好后灌以水,灌水量为2kg/m2,待土壤湿度为40%~60%;以40~50cm的前后间隔、5~10cm的左右间隔于沟内打穴,穴深4~8cm。④播种育苗:以左靠左,右靠右的分布方式将喜马拉雅紫茉莉种子播种于穴内,覆盖以1cm的泥土,一沟播种完毕后立即以遮阴薄膜覆盖于沟内,种子发芽7天后撤掉覆于沟内的遮阴薄膜。后每隔4天以0.5kg/m2喷淋水量喷均匀喷与沟内,并且在第二次喷淋浇水时施以苗圃肥0.1kg/m2,以便喷洒浇水和施肥。待种芽长出完整新叶施以2:5:5的由氮肥、磷肥、钾肥组成的复合肥,用量0.2kg/m2。⑤辅助光照:待喜马拉雅紫茉莉幼苗开始正常生长后,每天增加2h的光照时间,增加光照期间保持光照强度为室内植物正常生长并开花的光照强度的60%,约为960lux,并且在40天后施以1:1:1的由氮肥、磷肥、钾肥组成的复合肥,用量为0.4kg/m2。⑥秋后施肥:栽培期间保持壤土湿度在30-60%,秋后施以0.5kg/m2的2:5:5的由氮肥、磷肥、钾肥组成的复合肥。⑦日常管理:包括对病虫害的防治处理操作、除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大田土地整地、挖沟、打穴;步骤2、穴内播种,然后覆盖泥土后立即以遮阴薄膜覆盖于沟内,种子发芽5~8天后撤掉遮阴薄膜;然后每隔3~4天向沟内喷淋浇水,并在第二次喷淋浇水时施以由沤肥、尿素与磷肥组成的苗圃肥;步骤3、待种芽长出完整新叶后施以氮肥、磷肥和钾肥组成的复合肥,同时每天辅助增加2‑6h的光照;并且在40天后追施第二次复合肥;步骤4、当年秋后追施第三次复合肥,施肥30‑40天后采收;步骤2至步骤4整个栽培过程中进行田间管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大田土地整地、挖沟、打穴;步骤2、穴内播种,然后覆盖泥土后立即以遮阴薄膜覆盖于沟内,种子发芽5~8天后撤掉遮阴薄膜;然后每隔3~4天向沟内喷淋浇水,并在第二次喷淋浇水时施以由沤肥、尿素与磷肥组成的苗圃肥;步骤3、待种芽长出完整新叶后施以氮肥、磷肥和钾肥组成的复合肥,同时每天辅助增加2-6h的光照;并且在40天后追施第二次复合肥;步骤4、当年秋后追施第三次复合肥,施肥30-40天后采收;步骤2至步骤4整个栽培过程中进行田间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穴为:于沟内同一位置以挖左右对称两穴方式打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穴为:于沟内同一位置以挖左右对称两穴方式打穴,前后间隔40~50cm、左右两穴间隔5~10cm,穴深4~8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穴内播种为以沟内左穴中喜马拉雅紫茉莉种子播种于其左、右穴中喜马拉雅紫茉莉种子播于其右的方式播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辉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月王药诊生态藏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