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锅炉烟气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54237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1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包括烟气冷凝单元、吸收器、再生器、蒸汽冷凝单元及多根回水分支管,烟气冷凝单元通过第一排烟管与锅炉连通,吸收器通过第二排烟管与烟气冷凝单元连通,且吸收器通过第三排烟管与烟囱连通;吸收器与再生器之间分别通过排液管和进液管连通,再生器通过蒸汽管道与蒸汽冷凝单元连通,蒸汽冷凝单元与烟气冷凝单元分别与一根回水分支管换热连接,各回水分支管均与锅炉的回水管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减少排烟中含有的污染物、降低烟气含湿量、减小各部件尺寸并对烟气的余热和水分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

Boiler flue gas treatment syste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oiler flue gas treatment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flue gas condensing unit, an absorber, a regenerator, a steam condensing unit and a plurality of backwater branch pipes. The flue gas condensing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iler through the first exhaust pipe, the absorb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lue gas condensing unit through the second exhaust pipe, and the absorb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chimney through the third exhaust pipe. The regenera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team condensing unit through the steam pipeline, and the steam condensing unit and the flue gas condensing unit are connected with a backwater branch pipe, respectively. Each backwater branch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iler backwater pipe. The invention can reduce the pollutants contained in the exhaust gas, reduce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flue gas, reduce the size of each component, and effectively recycle the waste heat and water of the flue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炉烟气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锅炉烟气处理
,尤其是指一种锅炉烟气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煤改气”工程的推进,燃气锅炉在供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燃气锅炉的排烟含湿量(水蒸气含量)远远高于燃煤锅炉的含湿量,水蒸气携带大量的潜热,余热回收潜力很大。针对冬季供暖锅炉,现有烟气余热回收方式主要有两类方式:一类是通过供暖回水或热泵制备的低温水与烟气换热,包括冷凝式余热回收(冷凝锅炉)、电压缩式热泵余热回收、闭式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另一类是基于溶液除湿原理,将烟气与溶液直接接触,利用吸湿溶液吸收烟气中的水蒸气和潜热,如开式吸收式余热回收系统。但现有的烟气处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经处理后的烟气都是低温饱和烟气,容易结露,产生“白烟”,且低温烟气不易扩散,有时需要再热;不能直接回收高品质的水,凝水要么排走,要么需后续处理才能利用;余热回收效果有限,烟气中大量潜热得不到回收;余热回收成本较高;设备较为庞大,氮氧化物去除效果不明显;循环介质(溶液)容易被污染;设备腐蚀等技术问题。因此,如何能有效减少烟气中含有的污染物、降低烟气含湿量并对烟气的余热及水分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锅炉烟气处理系统,能减少烟气中含有的污染物、降低烟气含湿量、减小各部件的尺寸并对烟气的余热和水分进行有效回收利用的锅炉烟气处理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包括烟气冷凝单元、吸收器、再生器、蒸汽冷凝单元及多根回水分支管,所述烟气冷凝单元通过第一排烟管与锅炉连通,所述吸收器通过第二排烟管与所述烟气冷凝单元连通,且所述吸收器通过第三排烟管与烟囱连通;所述吸收器与所述再生器之间分别通过排液管和进液管连通,所述再生器通过蒸汽管道与所述蒸汽冷凝单元连通,所述蒸汽冷凝单元与所述烟气冷凝单元分别与一根所述回水分支管换热连接,各所述回水分支管均与所述锅炉的回水管道连通。如上所述的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烟气冷凝单元包括烟气冷凝器、水循环管、第一换热器及碱液箱,所述水循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烟气冷凝器的顶部、所述烟气冷凝器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所述水循环管上,且所述第一换热器与一根所述回水分支管换热连接,所述水循环管上设有能将所述烟气冷凝器内的液体由所述烟气冷凝器的底部输送至所述烟气冷凝器的顶部的第一泵体,所述碱液箱通过碱液供给管与所述烟气冷凝器的底部连通,所述碱液供给管上设有能将所述碱液箱内的碱液输送至所述烟气冷凝器的第二泵体,且所述碱液供给管设有能阻止所述烟气冷凝器内的液体沿所述碱液供给管流至所述碱液箱的止回阀,所述止回阀位于所述碱液供给管与所述烟气冷凝器的连通处与所述第二泵体之间;所述水循环管上连通有放液管,所述放液管与所述水循环管之间的连通处位于所述水循环管与所述烟气冷凝器的连通处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所述放液管上设有放液阀。如上所述的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烟气冷凝器为直接接触式冷凝器。如上所述的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排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吸收器的底部连通,所述排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再生器的顶部连通,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再生器的底部连通,所述进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吸收器的顶部连通,所述排液管上设有能将所述吸收器内的溶液输送至所述再生器的第三泵体,所述进液管上设有能将所述再生器内的溶液输送至所述吸收器的第四泵体,所述进液管上设有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与一根所述回水分支管换热连接,所述吸收器的底部连通设有一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阀。如上所述的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再生器与所述吸收器之间设有回热器,所述排液管的第二端贯穿所述回热器与所述再生器的上端连通,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贯穿所述回热器与所述再生器的下端连通,所述排液管与所述进液管于所述回热器的内部换热。如上所述的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再生器为燃气直燃型再生器,所述再生器的排烟管道与所述第一排烟管连通。如上所述的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再生器的内部上方设有捕沫网。如上所述的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蒸汽冷凝单元包括蒸汽冷凝器、真空泵及凝水箱,所述真空泵通过抽真空管与所述蒸汽冷凝器的内部连通,所述凝水箱通过凝水排放管与所述蒸汽冷凝器的内部连通,所述蒸汽冷凝器与一根所述回水分支管换热连接。如上所述的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排液管与所述进液管之间通过回液管连通,所述回液管上设有回液阀。如上所述的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各所述回水分支管以并联的方式分别与所述回水管道连通,或各所述回水分支管以串联的方式顺次相接并与所述回水管道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锅炉烟气处理系统,通过吸收器烟气冷凝单元与吸收器两次吸水作用能有效降低烟气的水含量,最终排烟为未饱和状态,消白降氮的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在对烟气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通过烟气冷凝单元内含有碱液的循环冷却水能将烟气中的可溶性氮氧化物有效吸收,防止烟气对吸收器中的吸湿溶液造成污染,同时初步降低烟气中的含水量,减小了吸收器的水分吸收负荷,可以有效缩小吸收器、再生器和蒸汽冷凝单元的尺寸。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锅炉烟气处理系统,通过设置多根与锅炉回水管道连通的回水分支管与烟气冷凝单元、蒸汽冷凝单元换热连接,能使各回水分支管内的水通过换热提高温度后流入锅炉的回水管道,从而提高锅炉回水温度,同时蒸汽冷凝单元得到的冷凝水能直接用作锅炉补水,从而使烟气余热和水分得到了充分的回收,系统仅需多投入少量的泵功和风机功耗,运行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锅炉烟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锅炉烟气处理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烟气冷凝单元;11、烟气冷凝器;12、水循环管;121、第一泵体;13、第一换热器;14、碱液箱;15、第一回水分支管;16、碱液供给管;161、第二泵体;162、止回阀;17、放液管;171、放液阀;2、吸收器;21、排液管;211、第三泵体;22、进液管;221、第四泵体;222、第二换热器;223、第二回水分支管;23、排污管;231、排污阀;24、回液管;241、回液阀;3、再生器;31、蒸汽管道;4、蒸汽冷凝单元;41、蒸汽冷凝器;42、真空泵;43、凝水箱;44、真空管;45、凝水排放管;46、第三回水分支管;5、回热器;6、锅炉;61、第一排烟管;62、第二排烟管;63、第三排烟管;7、烟囱;8、引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包括烟气冷凝单元1、吸收器2、再生器3、蒸汽冷凝单元4及多根回水分支管,烟气冷凝单元1通过第一排烟管61与锅炉6连通,吸收器2通过第二排烟管62与烟气冷凝单元1连通,且吸收器2通过第三排烟管63与烟囱7连通,锅炉6内的烟气从锅炉6通过第一排烟管61进入烟气冷凝单元1,在烟气冷凝单元1中与循环冷却水接触并冷凝,如此完成初步降温、初步除水及可溶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包括烟气冷凝单元、吸收器、再生器、蒸汽冷凝单元及多根回水分支管,所述烟气冷凝单元通过第一排烟管与锅炉连通,所述吸收器通过第二排烟管与所述烟气冷凝单元连通,且所述吸收器通过第三排烟管与烟囱连通;所述吸收器与所述再生器之间分别通过排液管和进液管连通,所述再生器通过蒸汽管道与所述蒸汽冷凝单元连通,所述蒸汽冷凝单元与所述烟气冷凝单元分别与一根所述回水分支管换热连接,各所述回水分支管均与所述锅炉的回水管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包括烟气冷凝单元、吸收器、再生器、蒸汽冷凝单元及多根回水分支管,所述烟气冷凝单元通过第一排烟管与锅炉连通,所述吸收器通过第二排烟管与所述烟气冷凝单元连通,且所述吸收器通过第三排烟管与烟囱连通;所述吸收器与所述再生器之间分别通过排液管和进液管连通,所述再生器通过蒸汽管道与所述蒸汽冷凝单元连通,所述蒸汽冷凝单元与所述烟气冷凝单元分别与一根所述回水分支管换热连接,各所述回水分支管均与所述锅炉的回水管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冷凝单元包括烟气冷凝器、水循环管、第一换热器及碱液箱,所述水循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烟气冷凝器的顶部、所述烟气冷凝器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所述水循环管上,且所述第一换热器与一根所述回水分支管换热连接,所述水循环管上设有能将所述烟气冷凝器内的液体由所述烟气冷凝器的底部输送至所述烟气冷凝器的顶部的第一泵体,所述碱液箱通过碱液供给管与所述烟气冷凝器的底部连通,所述碱液供给管上设有能将所述碱液箱内的碱液输送至所述烟气冷凝器的第二泵体,且所述碱液供给管设有能阻止所述烟气冷凝器内的液体沿所述碱液供给管流至所述碱液箱的止回阀,所述止回阀位于所述碱液供给管与所述烟气冷凝器的连通处与所述第二泵体之间;所述水循环管上连通有放液管,所述放液管与所述水循环管之间的连通处位于所述水循环管与所述烟气冷凝器的连通处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所述放液管上设有放液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冷凝器为直接接触式冷凝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的第一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震张晓跃吴俊达李学智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