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409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及其施工方法,由于在钢结构柱中心线周围的四个容腔中浇注有混凝土,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使得混凝土与钢结构柱牢固地凝结在一起,这样,凝结的混凝土能够使得钢结构柱的负载能力大幅度提高,承受重载。由于混凝土浇注在钢结构柱的容腔中,不会占用更多的空间,因此可以为建筑物节省空间。由此可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及其施工方法,能够方便地预制具有重载负荷能力的支承柱,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节约空间。

A Prefabricated Steel Structural Concrete Supporting Column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efabricated steel structure concrete support column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Since concrete is poured into four chambers around the center line of the steel structure column, the first and second structural parts make the concrete and the steel structure column firmly condense together, so that the condensed concrete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load capacity of the steel structure column and bear heavy load. Because concrete pouring in the chamber of steel column does not occupy more space, it can save space for buildings. Thus, a prefabricated steel structure concrete supporting column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can conveniently prefabricate the supporting column with heavy load capacity, with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and space 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要求“制定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完善部品部件标准,实现建筑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鼓励建筑企业装配式施工,现场装配。建设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现有技术中常采用钢结构柱作为建筑物支承柱,但是,对于重载荷的情况,仅靠钢结构柱本身难以支承,需要对钢结构柱进行加固以使得钢结构柱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及其施工方法,能够方便地预制具有重载负荷能力的支承柱,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节约空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包括钢结构柱,钢结构柱具有两块呈十字交叉设置的腹板,每块腹板的两边缘各设有一块垂直于该腹板的翼板,所述腹板及翼板在钢结构柱的中心线周围形成四个容腔,每个容腔具有一个开口,所述开口位于相邻的两块翼板的相邻边缘之间;至少在其中一块腹板的两侧面设有多个沿钢结构柱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结构件,第一结构件突出于腹板的表面;相邻的两块翼板的相邻边缘之间连接有多个沿钢结构柱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二结构件;所述容腔中浇注有混凝土,混凝土将所述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腹板和翼板凝结在一起。优选地,所述钢结构柱为十字型钢,由两根H型钢拼接而成。优选地,所述第一结构件为焊接在腹板表面的栓钉。优选地,所述第二结构件为钢筋。优选地,每个容腔中至少有一列沿钢结构柱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结构件。优选地,所述混凝土为微膨胀混凝土,微膨胀混凝土限制膨胀率的设计取值介于0.015%~0.025%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二结构件位于混凝土表面以下20至30毫米位置。优选地,所述钢结构柱的两端各预留有一段不浇注混凝土的预留接口。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相应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的施工方法,用于制造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包括如下步骤:1)在至少其中一块腹板的两侧面连接多个沿钢结构柱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结构件;在各相邻的两块翼板的相邻边缘之间连接有多个沿钢结构柱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二结构件;2)清理钢结构柱各容腔内壁上的异物,把各容腔清理干净;3)将钢结构柱卧放使其中一个容腔的开口朝上,在开口朝上的容腔中浇注混凝土;4)待已浇注的混凝土凝结之后,将钢结构柱翻转而使另一个容腔的开口朝上,并在该容腔中浇注混凝土;按此步骤完成在所有容腔中浇注混凝土。优选地,在所述步骤4)中,当已浇注的混凝土凝结达到额定强度的70%以上时,将钢结构柱翻转而使另一个容腔开口朝上。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及其施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在钢结构柱中心线周围的四个容腔中浇注有混凝土,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使得混凝土与钢结构柱牢固地凝结在一起,这样,凝结的混凝土能够使得钢结构柱的负载能力大幅度提高,承受重载。由于混凝土浇注在钢结构柱的容腔中,不会占用更多的空间,因此可以为建筑物节省空间。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及其施工方法,能够方便地预制具有重载负荷能力的支承柱,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节约空间。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的主视图。图2显示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元件标号说明1钢结构柱2腹板3翼板4容腔5开口6第一结构件7第二结构件8混凝土9横梁10柱脚底板11加筋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包括钢结构柱1,钢结构柱1具有两块呈十字交叉设置的腹板2,每块腹板2的两边缘各设有一块垂直于该腹板2的翼板3,所述腹板2及翼板3在钢结构柱1的中心线周围形成四个容腔4,每个容腔4具有一个开口5,所述开口5位于相邻的两块翼板3的相邻边缘之间;至少在其中一块腹板2的两侧面设有多个沿钢结构柱1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结构件6,第一结构件6突出于腹板2的表面;相邻的两块翼板3的相邻边缘之间连接有多个沿钢结构柱1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二结构件7;所述容腔4中浇注有混凝土8,混凝土8将所述第一结构件6、第二结构件7、腹板2和翼板3凝结在一起。由于在钢结构柱1中心线周围的四个容腔4中浇注有混凝土8,第一结构件6和第二结构件7使得混凝土8与钢结构柱1牢固地凝结在一起,这样,凝结的混凝土8能够使得钢结构柱1的负载能力大幅度提高,承受重载。由于混凝土8浇注在钢结构柱1的容腔4中,不会占用更多的空间,因此可以为建筑物节省空间。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及其施工方法,能够方便地预制具有重载负荷能力的支承柱,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节约空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中,由于作为主体结构的钢结构柱1中具有两块呈十字交叉的腹板2,而且钢结构柱1的四个容腔4及翼板3的尺寸均相同,因此,在容腔4中填充混凝土8之后,所制造的钢结构及混凝土支承柱在沿两块翼板3的板面方向的力学性能相同,无强弱轴之分,这样有利于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承受不同方向的侧向载荷,支承更稳定。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钢结构柱1为十字型钢,由两根H型钢拼接而成,十字型钢可采用热轧或焊接H型钢组合焊接而成,H型钢一般采用窄翼缘或中翼缘宽度的。可以将其中一根H型钢从腹板2的中间沿长度方向剖分成两半,将剖分的呈两半的H型钢分别焊接在未剖分的H型钢的腹板2两侧面上。也可以在一根H型钢的两侧焊接钢板拼接呈十字形钢。H型钢材料宜采用牌号Q235-B.C.D级的碳素结构钢,以及牌号Q345-B.C.D.E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其质量标准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951的规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中,在腹板2的两侧面焊接有突出于腹板2表面的第一结构件6,这样,浇注的混凝土8能够与突出于腹板2表面的第一结构件6紧密地结合,有利于混凝土8与钢结构柱1牢固凝结成一个整体结构。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结构件6为焊接在腹板2表面的栓钉。可以在腹板2的表面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其特征是,包括钢结构柱(1),钢结构柱(1)具有两块呈十字交叉设置的腹板(2),每块腹板(2)的两边缘各设有一块垂直于该腹板(2)的翼板(3),所述腹板(2)及翼板(3)在钢结构柱(1)的中心线周围形成四个容腔(4),每个容腔(4)具有一个开口(5),所述开口(5)位于相邻的两块翼板(3)的相邻边缘之间;至少在其中一块腹板(2)的两侧面设有多个沿钢结构柱(1)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结构件(6),第一结构件(6)突出于腹板(2)的表面;相邻的两块翼板(3)的相邻边缘之间连接有多个沿钢结构柱(1)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二结构件(7);所述容腔(4)中浇注有混凝土(8),混凝土(8)将所述第一结构件(6)、第二结构件(7)、腹板(2)和翼板(3)凝结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其特征是,包括钢结构柱(1),钢结构柱(1)具有两块呈十字交叉设置的腹板(2),每块腹板(2)的两边缘各设有一块垂直于该腹板(2)的翼板(3),所述腹板(2)及翼板(3)在钢结构柱(1)的中心线周围形成四个容腔(4),每个容腔(4)具有一个开口(5),所述开口(5)位于相邻的两块翼板(3)的相邻边缘之间;至少在其中一块腹板(2)的两侧面设有多个沿钢结构柱(1)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结构件(6),第一结构件(6)突出于腹板(2)的表面;相邻的两块翼板(3)的相邻边缘之间连接有多个沿钢结构柱(1)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二结构件(7);所述容腔(4)中浇注有混凝土(8),混凝土(8)将所述第一结构件(6)、第二结构件(7)、腹板(2)和翼板(3)凝结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柱(1)为十字型钢,由两根H型钢拼接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件(6)为焊接在腹板(2)表面的栓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件(7)为钢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其特征在于:每个容腔(4)中至少有一列沿钢结构柱(1)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结构件(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的钢结构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强樊征兵赵健利吴保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电站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