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缓释型聚羧酸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38597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缓释型聚羧酸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酯化:甲基丙烯酸、饱和酸和3‑双(2‑羟乙基)氨基‑2‑羟基丙磺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制得不饱和酯化小单体;(2)将不饱和聚醚、不饱和磷酸酯、不饱和一元羧酸至于底料中,然后将溶于去离子水中的光引发剂(A溶液),链转移剂、不饱和一元羧酸、不饱和酯化小单体、不饱和羧酸酯(B溶液)分别滴加至底料中反应聚合;(3)保温结束后加入pH调节液进行中和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保坍剂,在高温长时间下具有良好的坍落度保持能力。

A super-slow-release polycarboxylic acid slump-retaining agent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ultra-slow-release polycarboxylic acid slump-retaining agent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esterification: methacrylic acid, saturated acid and 3 bis (2 hydroxyethyl) amino 2 hydroxypropyl sulfonic acid react with catalyst to produce unsaturated esterified small monomers; (2) unsaturated polyether, unsaturated phosphate and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 are dissolved in the base material. Photoinitiator (solution A), chain transfer agent,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 unsaturated esterification monomer and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 ester (solution B) in deionized water were dripped into the base material for reactive polymerization respectively; (3) After heat preservation, pH adjusting solution was added for neutralization. The slump retaining agent prepared by the invention has good slump retention ability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long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缓释型聚羧酸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超缓释型聚羧酸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羧酸系减水剂作为第三代新型高性能减水剂,具有减水率高、分子结构可设计、引气量小等优点,非常适用于配制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已受到市场广泛的认可,目前已经大量应用于核电、水利、桥梁、隧道等大型基础设施和其它大型工程。但由于受到温度变化、水泥变化及砂、石材料含泥量较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聚羧酸减水剂在应用中出现了坍落度损失过快的问题,影响工程施工与质量。解决混凝土施工中坍落度损失过快的问题,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加入缓凝剂,采用多次添加减水剂法和采用后掺减水剂法。采用上述几种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坍落度损失的问题,但弊端也较多,如加入缓凝剂,会影响水泥的凝结时间,而采用多次添加和后掺减水剂的方法,对减水剂的掺量较难控制,容易超掺,导致混凝土泌水离析,从而影响工程质量。目前市场上最主要和最优的方法就是采用复配聚羧酸保坍剂的方法,既可以解决坍落度损失问题,又不会对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强度发展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保坍剂在混凝土应用中,虽然可以改善混凝土保坍效果,但保坍性能不足,提高保坍剂用量,成本又大幅度提升,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开发一种超缓释高保坍性能的保坍剂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超缓释型聚羧酸保坍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超缓释型聚羧酸保坍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1)不饱和酯化小单体的制备:在常压条件下,将反应摩尔比为0.5~1.5:1.0~2:1的甲基丙烯酸、饱和酸、3-双(2-羟乙基)氨基-2-羟基丙磺酸(DIPSO)加入到反应器中,同时加入占甲基丙烯酸、饱和酸和DIPSO三种物料总量0.1%~0.2%的催化剂、0.05%~0.2%的阻聚剂和5%~15%的带水剂,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温度为100~130℃,反应时间为3~9小时,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即得不饱和酯化小单体。(2)共聚反应:室温下,将100份重均分子量2000~3000的不饱和聚醚、0.5~2.0份二甲基乙烯基磷酸酯溶于去离子水中作为底料,用1.0~2.0份不饱和一元羧酸调节底料的pH至5~6。将2~6份光引发剂溶于25~35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得到A溶液;将0.5~1.5份链转移剂、1~5份不饱和一元羧酸、2~10份不饱和酯化小单体、5~10份不饱和羧酸酯溶于15~25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得到B溶液;置于紫外光下照射,紫外光的波长为350~600mm,照射强度为50~110W/m2,同时滴加A溶液和B溶液至底料中,两种溶液均在1~4h内滴加完毕,滴加结束后保温0.5~1.5h;(3)中和反应:将得到的共聚产物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值为5~7,即得所述的聚羧酸保坍剂,其含固量为30%~5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饱和酸为丙酸、丁酸和戊酸中的至少一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阻聚剂为苄基三丁基氯化铵、三(N-亚硝基-N-苯基羟胺)铝和4-氧-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中的至少一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催化剂为三氯化钛、对甲苯磺酸钠和硫酸氢钠中的至少一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带水剂为石油醚、环己烷和甲苯中的至少一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不饱和聚醚为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异戊烯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和烯丙基聚聚氧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不饱和一元羧酸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光引发剂为异丙苯基二茂铁六氟磷酸盐、2-二甲氨基-2-苄基-1-[4-(4-吗啉基)苯基]-1-丁酮和2-羟基-2-甲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1-丙酮中的至少一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不饱和羧酸酯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中的至少一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链转移剂为3-巯基乙酸-2-甲基己酯、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和4-氰基-4-(苯基硫代甲酰硫基)戊酸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3-双(2-羟乙基)氨基-2-羟基丙磺酸(DIPSO)与不饱和酸,饱和酸进行酯化,制备不饱和酯化小单体,其中DIPSO中带有磺酸根,可有效的降低混凝土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对其的影响,达到更好的材料适应性。另外,这种结构对因砂石含泥量高而造成的混凝土坍损大的现象有良好的缓解作用。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保坍剂会因为酯键在碱性环境中的逐渐水解而逐渐释放出对减水效果有贡献的羧酸基团,从而补偿了损失的减水率,达到保持坍落度的效果。另外,DIPSO带有三个羟基,酯化后参与聚合的不饱和酯化小单体带有三个酯基,比传统的丙烯酸单酯水解能够释放出更多的羧酸根离子,持续分散的效果更佳。3)本专利技术在合成中引入了磷酸酯基团,在磷酸酯基团缓慢水解中释放出磷酸基团,由于磷酸基团比水泥中的硫酸盐具有更好的吸附能力,可以使得聚羧酸减水剂性能不受硫酸盐的影响,缓慢释放后大大提高该聚羧酸减水剂的分散能力,显示为更好的保坍能力。4)本专利技术通过紫外灯光发射紫外光子,从而引发聚合反应,与常规的溶液聚合方法相比,具有产生自由基速度快,自由基在溶液中分布均匀,无需加热,分子量分布窄,成本较低的优点,操作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有广泛应用前景。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实施例1(1)不饱和酯化小单体的制备:在常压条件下,将41份甲基丙烯酸、71份丙酸、130份3-双(2-羟乙基)氨基-2-羟基丙磺酸(DIPSO)加入到反应器中,同时加入0.25份三氯化钛、0.13份苄基三丁基氯化铵和13份的石油醚,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3小时,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即得不饱和酯化小单体。(2)共聚反应:室温下,将100份重均分子量2000的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0.5份二甲基乙烯基磷酸酯溶于去离子水中作为底料,用1份丙烯酸调节底料的pH至5-6。将2份异丙苯基二茂铁六氟磷酸盐溶于35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得到A溶液;将1.2份3-巯基乙酸-2-甲基己酯、2份丙烯酸、8份不饱和酯化小单体、5份丙烯酸羟乙酯溶于2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得到B溶液;置于紫外光下照射,紫外光的波长为350~600mm,照射强度为50~110W/m2,同时滴加A溶液和B溶液至底料中,两种溶液均在1h内滴加完毕,滴加结束后保温0.5h;(3)中和反应:将得到的共聚产物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值为5~7,即得所述的聚羧酸保坍剂,其含固量为40%。实施例2(1)不饱和酯化小单体的制备:在常压条件下,将60份甲基丙烯酸、162份丁酸、130份3-双(2-羟乙基)氨基-2-羟基丙磺酸(DIPSO)加入到反应器中,同时加入0.55份对甲苯磺酸钠、0.45份三(N-亚硝基-N-苯基羟胺)铝和18份的环己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缓释型聚羧酸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不饱和酯化小单体的制备:在常压条件下,将反应摩尔比为0.5~1.5:1.0~2:1的甲基丙烯酸、饱和酸、3‑双(2‑羟乙基)氨基‑2‑羟基丙磺酸(DIPSO)加入到反应器中,同时加入占甲基丙烯酸、饱和酸和DIPSO三种物料总量0.1%~0.2%的催化剂、0.05%~0.2%的阻聚剂和5%~15%的带水剂,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温度为100~130℃,反应时间为3~9小时,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即得不饱和酯化小单体。(2)共聚反应:室温下,将100份重均分子量2000~3000的不饱和聚醚、0.5~2.0份二甲基乙烯基磷酸酯溶于去离子水中作为底料,用1.0~2.0份不饱和一元羧酸调节底料的pH至5~6。将2~6份光引发剂溶于25~35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得到A溶液;将0.5~1.5份链转移剂、1~5份不饱和一元羧酸、2~10份不饱和酯化小单体、5~10份不饱和羧酸酯溶于15~25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得到B溶液;置于紫外光下照射,紫外光的波长为350~600mm,照射强度为50~110W/m2,同时滴加A溶液和B溶液至底料中,两种溶液均在1~4h内滴加完毕,滴加结束后保温0.5~1.5h;(3)中和反应:将得到的共聚产物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值为5~7,即得所述的聚羧酸保坍剂,其含固量为30%~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缓释型聚羧酸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不饱和酯化小单体的制备:在常压条件下,将反应摩尔比为0.5~1.5:1.0~2:1的甲基丙烯酸、饱和酸、3-双(2-羟乙基)氨基-2-羟基丙磺酸(DIPSO)加入到反应器中,同时加入占甲基丙烯酸、饱和酸和DIPSO三种物料总量0.1%~0.2%的催化剂、0.05%~0.2%的阻聚剂和5%~15%的带水剂,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温度为100~130℃,反应时间为3~9小时,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即得不饱和酯化小单体。(2)共聚反应:室温下,将100份重均分子量2000~3000的不饱和聚醚、0.5~2.0份二甲基乙烯基磷酸酯溶于去离子水中作为底料,用1.0~2.0份不饱和一元羧酸调节底料的pH至5~6。将2~6份光引发剂溶于25~35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得到A溶液;将0.5~1.5份链转移剂、1~5份不饱和一元羧酸、2~10份不饱和酯化小单体、5~10份不饱和羧酸酯溶于15~25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得到B溶液;置于紫外光下照射,紫外光的波长为350~600mm,照射强度为50~110W/m2,同时滴加A溶液和B溶液至底料中,两种溶液均在1~4h内滴加完毕,滴加结束后保温0.5~1.5h;(3)中和反应:将得到的共聚产物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值为5~7,即得所述的聚羧酸保坍剂,其含固量为30%~5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饱和酸为丙酸、丁酸和戊酸中的至少一种。3.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广兴方云辉谢木和赖华珍林艳梅李格丽柯余良黄忠钟丽娜张小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