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毛卫琼专利>正文

智能3D打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3520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3D打印机,包括第一外壳、送料机构、移动机构、托盘、清洗机构、底座和中控机构,计数机构包括两个计数器,计数器包括限位块、弹簧、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二外壳,通过计数机构对3D打印机料丝余量进行监测,避免了3D打印机在料丝不足情况下的空载,降低了空载对3D打印机的损坏,延长了3D打印机的使用寿命。

Intelligent 3D Print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telligent 3D printer,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shell, a feeding mechanism, a mobile mechanism, a tray, a cleaning mechanism, a base and a central control mechanism. The coun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two counters, the counter comprises a limit block, a spring, a first contact, a second contact and a second shell. The residual silk of the 3D printer is monitored by a counting mechanism, thus avoiding the non-feeding of the 3D printer. In full condition, no-load reduces the damage of no-load to the 3D printer and prolong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3D pri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3D打印机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是针对申请号为:201710475958X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7-06-21,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具有余料监测功能的智能3D打印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3D打印机。
技术介绍
一般3D打印机无法监测料丝的剩余量,导致料丝用完之后,3D打印机还在继续工作,对3D打印机造成损坏,缩短了3D打印机的使用寿命,不仅如此,一般3D打印机内部空间较小,导致托盘清理困难,由于托盘表面积料过多,从而降低了3D打印机成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3D打印机。2.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余料监测功能的智能3D打印机,包括第一外壳、送料机构、移动机构、托盘、清洗机构、底座和中控机构,所述第一外壳设置在底座的上方,所述送料机构设置在第一外壳上方,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第一外壳的顶部,所述托盘设置在第一外壳的内部,所述清洗机构设置在托盘上,所述送料机构、移动机构和清洗机构均与中控机构电连接;所述送料机构包括料丝、料盘、第一支撑架和计数机构,所述料盘套设在第一支撑架的底部,所述计数机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架的顶部,所述计数机构包括两个计数器、两个移动轮、两个延长杆和过料孔,两个所述计数器均设置在第一支撑架的上方且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架的两端,两个所述移动轮分别设置在移动杆上且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架的顶部的两侧,两个所述移动轮均与移动杆铰接,所述过料孔设置在移动杆的底部,所述料丝的一端卷绕在料盘上,所述料丝的另一端穿过过料孔与喷嘴连接,两个所述延长杆均设置在移动杆的顶部且分别位于移动杆的两侧;所述计数器包括限位块、弹簧、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二外壳,所述限位块、弹簧和第二触点均设置在第二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二触点设置在第二的一侧,所述弹簧套设在第二触点上,所述限位块设置在第一触点上,所述第一触点位于第二外壳内部的部分设置在弹簧内部,所述限位块通过弹簧与第二外壳的内壁连接,所述限位块的移动方向与弹簧的伸缩方向一致;其中,料丝经过过料孔输送到喷嘴处,在料丝被抽出的过程中,料丝会带动移动杆左右移动,当移动杆移动到第一支撑架顶部两端的时候,设置在移动杆上端延长杆会撞击计数器的第一触点,在撞击力的作用下,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接触,在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接触完之后,在弹簧的作用下,第一触点复位,通过电控组件记录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接触的次数,从而记录料丝的使用量,从而实现了3D打印机料丝余量的监测功能,避免了因料丝不足引起的3D打印机空载,减少了对3D打印机的损害;所述清洗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架、刷子和两个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在托盘的上方,两个所述驱动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撑架的两端,所述刷子设置在第二支撑架上且位于第二支撑架和托盘之间,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齿、驱动轴、第一齿轮和第一电机,所述驱动齿设置在托盘的两端,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第二支撑架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机通过驱动轴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驱动齿啮合;其中,由于第一齿轮通过驱动轴与第一电机传动连接,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齿轮和托盘两端的驱动齿啮合,在第一齿轮的作用下,第二支撑架沿着托盘的两侧前后移动,从而第二支撑架底部的刷子对托盘的表面进行清理,实现了3D打印机托盘的自动清理,提高了打印成成品的质量;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喷嘴、移动块、动力轮、导轨、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所述导轨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导轨分别设置在第一外壳的内壁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所述移动块套设在第一动力轴上,所述移动块还套设在第二动力轴上,所述喷嘴设置在移动块的下方,所述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的两端均设有动力轮,所述动力轮与导轨连接;其中,通过动力轮内部设置的电机驱动动力轮转动,四个动力轮分别设置在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的两端,通过动力轮的驱动使第一动力轴沿导轨前后运动,第二动力轴沿导轨左右运动,从而驱动套设在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上的移动块实现同一平面内的前后左右的运动,从而带动设置在移动块底部的喷嘴移动,从而实现了3D打印机的打印功能。作为优选,所述中控机构包括面板、设置在面板上的触摸屏、控制按键和设置在底座内部的中控组件,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电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工作电源模块、按键接收模块、声音控制模块、显示控制模块和电机控制模块,所述天线与无线通讯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键与按键接收模块电连接,所述触摸屏与显示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电机控制模块电连接;其中,中央控制模块是用来控制的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不仅可以是PLC,还可以是单片机,通过中央控制模块对3D打印机各部件的控制,提高了3D打印机的智能化程度,无线通讯模块是用来通讯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天线实现了3D打印机的远程控制功能,按键接收模块用来控制按键的模块,在这里,用来接收控制按键的控制信号,显示控制模块是用来控制显示的模块,在这里,用来控制触摸屏显示3D打印机的工作状态,电机控制模块是用来控制电机的模块,在这里,用来控制第一电机起停。作为优选,为了实现计数器的计数功能,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作为优选,为了使移动块可以实现在同一水平面内移动,所述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处于不同水平面上且相互垂直。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清洗机构的清洗效果,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还设有喷水口。作为优选,为了使料丝在使用完之后3D打印机能够发出报警提示更换料丝,所述底座上设有扬声器,所述扬声器与声音控制模块电连接。作为优选,为了使3D打印机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所述底座内还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工作电源模块电连接。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触摸屏的显示效果,所述触摸屏为液晶显示屏。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控制按键的灵敏度,所述控制按键为轻触按键。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托盘的使用寿命,所述托盘为陶瓷材质。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余料监测功能的智能3D打印机中,通过计数机构实现了对3D打印机料丝余量的监测,避免了3D打印机在料丝不足情况下的空载,降低了空载对3D打印机的损坏,延长了3D打印机的使用寿命,不仅如此,通过清洗机构实现了对托盘表面的清理,减少了托盘表面废料的积聚,从而提高了3D打印机成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余料监测功能的智能3D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余料监测功能的智能3D打印机的计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余料监测功能的智能3D打印机的计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余料监测功能的智能3D打印机的清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余料监测功能的智能3D打印机的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余料监测功能的智能3D打印机的电气控制原理图;图中:1.第一外壳,2.料丝,3.料盘,4.支撑杆,5.移动机构,6.托盘,7.控制按键,8.触摸屏,9.扬声器,10.底座,11.清洗机构,12.喷嘴,13.移动块,14.计数器,15.移动轮,16.延长杆,17.移动杆,18.过料孔,19.第一支撑架,20.限位块,21.弹簧,22.第一触点,23.第二外壳,24.第二触点,25.第二支撑架,26.喷水口,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壳(5)、送料机构、移动机构(5)、托盘(5)、清洗机构11、底座(10)和中控机构,所述第一外壳(1)设置在底座(10)的上方,所述送料机构设置在第一外壳(1)上方,所述移动机构(5)设置在第一外壳(1)的顶部,所述托盘(6)设置在第一外壳(1)的内部,所述清洗机构(11)设置在托盘(6)上,所述送料机构、移动机构(5)和清洗机构(11)均与中控机构电连接;所述送料机构包括料丝(2)、料盘(3)、第一支撑架(19)和计数机构,所述料盘(3)套设在第一支撑架(19)的底部,所述计数机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9)的顶部,所述计数机构包括两个计数器(14)、两个移动轮(15)、两个延长杆(16)和过料孔(18),两个所述计数器(14)均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9)的上方且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架(19)的两端,两个所述移动轮(15)分别设置在移动杆(17)上且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架(19)的顶部的两侧,两个所述移动轮(15)均与移动杆(17)铰接,所述过料孔(18)设置在移动杆(17)的底部,所述料丝(2)的一端卷绕在料盘(3)上,所述料丝(2)的另一端穿过过料孔(18)与喷嘴(12)连接,两个所述延长杆(16)均设置在移动杆(17)的顶部且分别位于移动杆(17)的两侧;所述计数器(14)包括限位块(20)、弹簧(21)、第一触点(22)、第二触点(24)和第二外壳(23),所述限位块(20)、弹簧(21)和第二触点(24)均设置在第二外壳(23)的内部,所述第二触点(24)设置在第二(23)的一侧,所述弹簧(21)套设在第二触点(24)上,所述限位块(20)设置在第一触点(22)上,所述第一触点(22)位于第二外壳(23)内部的部分设置在弹簧(21)内部,所述限位块(20)通过弹簧(21)与第二外壳(23)的内壁连接,所述限位块(20)的移动方向与弹簧(21)的伸缩方向一致;所述清洗机构(11)包括第二支撑架(25)、刷子(27)和两个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架(25)设置在托盘(6)的上方,两个所述驱动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撑架(25)的两端,所述刷子(27)设置在第二支撑架(25)上且位于第二支撑架(25)和托盘(6)之间,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齿(28)、驱动轴(29)、第一齿轮(30)和第一电机(31),所述驱动齿(28)设置在托盘(6)的两端,所述第一电机(30)设置在第二支撑架(25)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机(30)通过驱动轴(29)与第一齿轮(31)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30)与驱动齿(28)啮合;所述移动机构(5)包括喷嘴(12)、移动块(13)、动力轮(32)、导轨(33)、第一动力轴(34)和第二动力轴(35),所述导轨(3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导轨(33)分别设置在第一外壳(1)的内壁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所述移动块(13)套设在第一动力轴(34)上,所述移动块(13)还套设在第二动力轴(35)上,所述喷嘴设置在移动块(13)的下方,所述第一动力轴(34)和第二动力轴(35)的两端均设有动力轮(32),所述动力轮(32)与导轨(33)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轴(32)和第二动力轴(33)处于不同水平面上且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支撑架(25)上还设有喷水口(26);所述托盘(7)为陶瓷材质。...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壳(5)、送料机构、移动机构(5)、托盘(5)、清洗机构11、底座(10)和中控机构,所述第一外壳(1)设置在底座(10)的上方,所述送料机构设置在第一外壳(1)上方,所述移动机构(5)设置在第一外壳(1)的顶部,所述托盘(6)设置在第一外壳(1)的内部,所述清洗机构(11)设置在托盘(6)上,所述送料机构、移动机构(5)和清洗机构(11)均与中控机构电连接;所述送料机构包括料丝(2)、料盘(3)、第一支撑架(19)和计数机构,所述料盘(3)套设在第一支撑架(19)的底部,所述计数机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9)的顶部,所述计数机构包括两个计数器(14)、两个移动轮(15)、两个延长杆(16)和过料孔(18),两个所述计数器(14)均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9)的上方且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架(19)的两端,两个所述移动轮(15)分别设置在移动杆(17)上且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架(19)的顶部的两侧,两个所述移动轮(15)均与移动杆(17)铰接,所述过料孔(18)设置在移动杆(17)的底部,所述料丝(2)的一端卷绕在料盘(3)上,所述料丝(2)的另一端穿过过料孔(18)与喷嘴(12)连接,两个所述延长杆(16)均设置在移动杆(17)的顶部且分别位于移动杆(17)的两侧;所述计数器(14)包括限位块(20)、弹簧(21)、第一触点(22)、第二触点(24)和第二外壳(23),所述限位块(20)、弹簧(21)和第二触点(24)均设置在第二外壳(23)的内部,所述第二触点(24)设置在第二(23)的一侧,所述弹簧(21)套设在第二触点(24)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毛卫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