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能源箱式换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3083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布式能源箱式换热机组,涉及供热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热源系统、一次侧网、二次侧网、换热系统、循环系统、补水系统、软水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热源系统、一次侧网、二次侧网、换热系统、循环系统、补水系统均与控制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在建筑较为密集的区域进行施工安装,不受热源位置的影响,同时还能够在供热管网的多个节点上接入,使整个供热管网温度差较小。

A Distributed Energy Box Heat Exchanger Un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istributed energy box heat exchanger unit,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eating equipment. It includes heat source system, primary side network, secondary side network, heat exchange system, circulation system, water supply system, soft water system and control system. The heat source system, primary side network, secondary side network, heat exchange system, circulation system and water supply system are all connected with control system.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can be carried out in the area where the building is relatively dense, and is not affect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heat source. At the same time,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connected on multiple nodes of the heating network, so that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the whole heating network is sm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布式能源箱式换热机组
本技术涉及供热设备
,具体是一种分布式能源箱式换热机组。
技术介绍
城市供热是我国北方城市市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北方城市的部分老旧社区以及偏远地区未实现集中供热,这些地区若是采用传统的散装式换热站型式进行供暖面临着诸多问题;传统的散装式换热站房设计复杂、部件繁多、热源管道长、工程量浩大、施工难度高、工期较长和投资较大,对于建筑较为密集的区域,无法展开施工;传统的热交换站是需要在热电厂引入热源、铺设热源管道,工程量浩大,按照工程模式来建造的,先由设计院进行工程设计、设备选型,再由建设单位分门别类、逐一采购,最后由施工队现场施工、安装调试,工程设计到项目竣工是一个很长的流程,其间工期漫长、成本高、头绪众多,中间环节繁复、设计、采购、施工的衔接不能紧密,整个系统的配套缺乏规范,因此,供热站房也很难做到整体上的先进和系统性的优化。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对于供热循环管道较长的居民楼,由于热量损失,导致了靠近热源的居民楼室内温度过高,远离热源的居民楼温度达不到要求,导致客户投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能源箱式换热机组,能够在建筑较为密集的区域进行施工安装,不受热源位置的影响,同时还能够在供热管网的多个节点上接入,使整个供热管网温度差较小。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分布式能源箱式换热机组,包括热源系统、一次侧网、二次侧网、换热系统、循环系统、补水系统、软水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热源系统为燃气锅炉;所述热源系统与一次侧网连接,所述一次侧网包括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所述第一供水管上依次连接有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就地压力显示器和第一就地温度显示器,所述第一供水管的端部与换热系统连接,所述换热系统与第一回水管连接,所述第一回水管上依次设有第二压力变送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就地压力显示器和第二就地温度显示器;所述二次侧网包括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所述第二供水管上依次连接有第三电动调节阀、第三压力变送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就地压力显示器和第三就地温度显示器,所述第二供水管的端部与换热系统连接,所述换热系统与第二回水管连接,所述第二回水管上依次设有第四压力变送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四就地压力显示器和第四就地温度显示器;所述循环系统位于第二回水管上,所述循环系统由多组循环泵组成;所述补水系统位于第二回水管上,所述补水系统由多组供水泵组成;所述软水系统与外部水源连接,所述软水系统另一端与补水系统连接;所述热源系统、一次侧网、二次侧网、换热系统、循环系统、补水系统均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软水系统包括软水器,所述软水器的出水端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另一端与补水系统连接,所述水箱呈漏斗状。所述水箱顶部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热源系统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热源系统、一次侧网、二次侧网、换热系统、循环系统、补水系统、软水系统安装于集装箱或支撑架上。所述换热系统为板式换热器。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所述热源系统能够使整个热源系统不受热源位置的影响,能够在任何地方进行施工安装,通过所述一次侧网和二次侧网能够实现整个装置的热循环,通过设有的控制系统,再根据所述一次侧网和二次侧网上的多个温度显示器和压力显示器获得的数据,能够对整个装置内的温度和压力实时进行调节,减少人工巡检次数,降低了运营成本;通过二次侧网与供热管网的节点连接,能够使供热管网内接入多个本装置,使整个供热管网温度差较小,满了居民对供热温度的要求。2、所述软水系统包括软水器,所述软水器的出水端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另一端与补水系统连接,所述水箱呈漏斗状,所述水箱能够对经过软化处理的水进行暂时存储,同时漏斗状的水箱能够为补水系统提供一定的压力,从而能够降低供水泵的运营成本。3、所述水箱顶部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热源系统的出气口连接,当出现停水时,通过热源系统产生的蒸汽进入至水箱内,能够为水箱内的水提供压力,从而能够为补水系统提供一定的压力,进一步降低供水泵的运营成本。4、所述热源系统、一次侧网、二次侧网、换热系统、循环系统、补水系统、软水系统安装于集装箱或支撑架上,整个装置安装在集装箱或支撑架上,便于整个装置的运输,便于整个装置安装于任何需要安装的区域,提高了整个装置的适应性。5、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占地面积以及空间较小,更加适用于安装于集装箱内,降低了整个装置的占地面积,进一步保证了整个装置能够在任何区域内都能够使用。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结构连接示意图。附图中所示标号:1、热源系统;2、一次侧网;21、第一供水管;22、第一回水管;23、第一电动调节阀;24、第一压力变送器;25、第一温度传感器;26、第一就地压力显示器;27、第一就地温度显示器;28、第二压力变送器;29、第二温度传感器;210、第二就地压力显示器;211、第二就地温度显示器;3、二次侧网;31、第二供水管;32、第二回水管;33、第三压力变送器;34、第三温度传感;35、第三就地压力显示器;36、第三就地温度显示器;37、第四压力变送器;38、第四温度传感器;39、第四就地压力显示器;310、第四就地温度显示器;4、换热系统;5、循环系统;51、循环泵;6、补水系统;61、供水泵;7、软水系统;71、软水器;72、水箱;73、进气管;8、控制系统。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本技术所述是一种分布式能源箱式换热机组,包括热源系统1、一次侧网2、二次侧网3、换热系统4、循环系统5、补水系统6、软水系统7和控制系统8;所述热源系统1为燃气锅炉,存在天然气管道的地方就可以安装燃气锅炉,提高了整个装置的使用范围,所述热源系统1与一次侧网2连接,所述一次侧网2包括第一供水管21和第一回水管22,所述第一供水管21上依次连接有第一电动调节阀23、第一压力变送器24、第一温度传感器25、第一就地压力显示器26和第一就地温度显示器27,通过所述的第一压力变送器24和第一温度传感器25,能够实时地将第一供水管21内的压力数据和温度数据及时传送出去,通过所述第一就地压力显示器26和第一就地温度显示器27便于人工对第一供水管21进行巡检,所述第一供水管21的端部与换热系统4连接,所述换热系统4与第一回水管22连接,所述第一回水管22上依次设有第二压力变送器28、第二温度传感器29、第二就地压力显示器210和第二就地温度显示器211,实现了对整个一次侧网2的实时全面的监控,保证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所述二次侧网3包括第二供水管31和第二回水管32,所述第二供水管31上依次连接有第三电动调节阀、第三压力变送器33、第三温度传感34器、第三就地压力显示器35和第三就地温度显示器36,所述第二供水管31的端部与换热系统4连接,所述换热系统4与第二回水管32连接,所述第二回水管32上依次设有第四压力变送器37、第四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布式能源箱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系统、一次侧网、二次侧网、换热系统、循环系统、补水系统、软水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热源系统为燃气锅炉;所述热源系统与一次侧网连接,所述一次侧网包括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所述第一供水管上依次连接有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就地压力显示器和第一就地温度显示器,所述第一供水管的端部与换热系统连接,所述换热系统与第一回水管连接,所述第一回水管上依次设有第二压力变送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就地压力显示器和第二就地温度显示器;所述二次侧网包括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所述第二供水管上依次连接有第三电动调节阀、第三压力变送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就地压力显示器和第三就地温度显示器,所述第二供水管的端部与换热系统连接,所述换热系统与第二回水管连接,所述第二回水管上依次设有第四压力变送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四就地压力显示器和第四就地温度显示器;所述循环系统位于第二回水管上,所述循环系统由多组循环泵组成;所述补水系统位于第二回水管上,所述补水系统由多组供水泵组成;所述软水系统与外部水源连接,所述软水系统另一端与补水系统连接;所述热源系统、一次侧网、二次侧网、换热系统、循环系统、补水系统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能源箱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系统、一次侧网、二次侧网、换热系统、循环系统、补水系统、软水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热源系统为燃气锅炉;所述热源系统与一次侧网连接,所述一次侧网包括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所述第一供水管上依次连接有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就地压力显示器和第一就地温度显示器,所述第一供水管的端部与换热系统连接,所述换热系统与第一回水管连接,所述第一回水管上依次设有第二压力变送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就地压力显示器和第二就地温度显示器;所述二次侧网包括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所述第二供水管上依次连接有第三电动调节阀、第三压力变送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就地压力显示器和第三就地温度显示器,所述第二供水管的端部与换热系统连接,所述换热系统与第二回水管连接,所述第二回水管上依次设有第四压力变送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四就地压力显示器和第四就地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玉刚董林峰焦守一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鲁润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