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联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2330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电联供装置,包括发电装置、板式换热器和连通在发电装置和板式换热器之间的冷却回路,所述冷却回路上连通有用于调节冷却回路中压力的稳压结构,通过稳压结构可以方便调节冷却回路中的压力,使得设备可以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电联供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电机组,特别涉及一种热电联供装置。
技术介绍
热电联供装置是指以燃气为能源,能同时满足区域建筑物内的冷(热)、电需求的一种能源供应装置,热电联供装置箱体内放置有供应冷热电三联供燃气发电机组,冷热电三联供燃气发电机组通常由发电机组、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和换热设备组成。授权公告号为CN100570230C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热电联供系统,包括发电装置、用第1热介质冷却发电装置的冷却回路、设置在冷却回路上的热交换器,使用时,第1热介质将在冷却回路中流动,然后进入发电装置中将发电装置发出的热量吸收后进入热交换器中把热量散出,之后第1热介质又回到冷却回路中对发电装置进行冷却,但是冷却回路与发电装置以及热交换器之间组成的回路为封闭回路,且第1热介质在受热后其体积会发生变化,同时有部分第1介质会蒸发,温度上升后会导致冷却回路、发电装置和热交换器之间的回路中的压力增大,而发电装置与热交换器长期工作在高压状态容易导致发电装置或热交换器发生损坏,使得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电联供装置,具有可调节冷却回路中压力大小避免冷却回路中压力过大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热电联供装置,包括发电装置、板式换热器和连通在发电装置和板式换热器之间的冷却回路,所述冷却回路上连通有用于调节冷却回路中压力的稳压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发电装置发出的热量将会被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体吸收,之后吸收热量的冷却液体将进入板式换热器中进行热量交换,使得冷却液体中的部分热量散出,但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冷却液体的温度将会增大,此时冷却回路中的压力将会增大,由于在冷却回路上连通有稳压结构,此时稳压结构感受到冷却回路中压力变化后将对冷却回路中的压力进行调节,使得冷却回路中的压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避免冷却回路中压力过高时使得发电装置或板式换热器损坏的情况发生。优选的,所述稳压结构包括稳压罐与滑动设置在稳压罐中用于将稳压罐分割成两个隔绝腔体的活塞,所述稳压罐一端设置有稳压出口,所述活塞背离稳压出口端与稳压罐之间设置有用于使得活塞始终具有向稳压出口端运动趋势的弹性件,所述稳压出口与冷却回路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冷却回路中的部分冷却液体将通过稳压出口进出稳压罐,当冷却回路中的压力增大时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体将推动活塞运动,此时活塞将推动弹性件运动,在此过程中稳压罐用来装冷却液体的腔体体积变大,使得冷却回路中的压力变小,避免冷却回路中的压力过大,调节时不需要人工调节,全程压力自动调节,调节响应速度快。优选的,所述稳压出口处设置有螺纹连接管,所述冷却回路通过连接管道与螺纹连接管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方便维修稳压罐,将稳压罐与冷却回路之间可拆卸连接,通过在稳压罐上设置螺纹连接管可以方便将稳压罐拆卸。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稳压罐连接另一端与活塞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工作时弹性范围大,同时在使用时使用寿命长,非常适合用在这种需要自动调节的地方。优选的,所述稳压罐与活塞形状均为圆柱状,所述稳压罐背离稳压出口端设置有用于与活塞背离稳压出口端抵触的抵触块,所述活塞与抵触块抵触时所述活塞背离稳压出口端与稳压罐背离稳压出口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弹簧的最小工作长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圆柱状的稳压罐使用时更加方便,同时在制造时也方便制造,由于弹簧具有弹性极限,因此为了避免弹簧运动至超过弹性极限,在稳压罐中设置有抵触块,通过抵触块避免弹簧被压缩至超过最短工作长度,保护弹簧,使得弹簧不易发生塑性形变。优选的,所述冷却回路上连通有用于给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体降温的降温系统。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不需要使用热量时,冷却回路中的热量将无法通过板式换热器散出,此时为了保证发电装置正常工作需要对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体进行散热,通过散热系统可以保证在不需要使用热量时正常散热,使得设备可以正常工作。优选的,所述降温系统包括散热水箱与设置在散热水箱上的冷却风扇,所述散热水箱并联在所述冷却回路中,所述散热水箱与冷却回路连通处设置有电磁阀。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电磁阀打开,此时冷却液体将进入散热水箱中,在散热风扇的作用下会使得冷却液体中的热量快速散出,当冷却液体温度降低后又进入冷却回路中对发电装置进行散热,使用时简单方便,不需要使用冷却系统时关闭电磁阀即可,此时可以将冷却液体中的热量通过板式换热器进行利用。优选的,所述稳压罐上沿着稳压罐外壁设置有与稳压罐同心的凸圈,环绕稳压罐设置有用于将稳压罐固定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半环形,所述固定板两自由端设置有折边,所述折边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供凸圈嵌入的凹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为了避免设备晃动,需要将稳压罐固定住,通过固定板可方便将稳压罐固定起来,固定后通过凸圈与凹槽可以使得稳压罐不会沿着稳压罐的轴向运动,固定后更加稳定。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稳压结构可以方便调节冷却回路中的压力,确保冷却回路中的压力处于正常范围,避免设备因压力过大而损坏;(2)散热系统可以方便对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体进行散热,使得热量不需要被利用时及时散出,保证设备工作时温度处于正常范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的原理图;图2为稳压罐的剖视图,主要突出稳压罐内部的结构;图3为稳压罐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突出固定板的结构。附图标记:1、发电装置;2、板式换热器;3、冷却回路;4、稳压结构;411、稳压罐;412、活塞;5、稳压出口;6、弹簧;7、螺纹连接管;8、抵触块;9、散热水箱;10、冷却风扇;11、凸圈;12、固定板;13、折边;14、固定孔;15、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如图1所示,一种热电联供装置,包括发电装置1、板式换热器2和连通在发电装置1和板式换热器2之间的冷却回路3,其中,发电装置1包括燃气发电机组,板式换热器2用来将燃气发电机组发出的热量进行利用,提高热量的利用率,为了避免冷却回路3中的压力过大在冷却回路3上连通有稳压结构4,使用时通过稳压结构4调节冷却回路3中的压力大小,确保冷却回路3中的压力处于合理范围。如图1、2所示,其中,稳压结构4包括稳压罐411与滑动设置在稳压罐411中的活塞412,活塞412将稳压罐411隔绝成两个独立的腔体,在稳压罐411一端设置有稳压出口5,通过稳压出口5将稳压罐411与冷却回路3连通,通过稳压出口5与冷却回路3连通的腔体为第一腔体,另一个腔体为第二腔体,由于第一腔体与冷却回路3连通,因此第一腔体中的压力与冷却回路3中的压力相同,在第二腔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电联供装置,包括发电装置(1)、板式换热器(2)和连通在发电装置(1)和板式换热器(2)之间的冷却回路(3),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回路(3)上连通有用于调节冷却回路(3)中压力的稳压结构(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电联供装置,包括发电装置(1)、板式换热器(2)和连通在发电装置(1)和板式换热器(2)之间的冷却回路(3),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回路(3)上连通有用于调节冷却回路(3)中压力的稳压结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结构(4)包括稳压罐(411)与滑动设置在稳压罐(411)中用于将稳压罐(411)分割成两个隔绝腔体的活塞(412),所述稳压罐(411)一端设置有稳压出口(5),所述活塞(412)背离稳压出口(5)端与稳压罐(411)之间设置有用于使得活塞(412)始终具有向稳压出口(5)端运动趋势的弹性件,所述稳压出口(5)与冷却回路(3)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电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出口(5)处设置有螺纹连接管(7),所述冷却回路(3)通过连接管道与螺纹连接管(7)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电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6),所述弹簧(6)一端与稳压罐(411)连接另一端与活塞(412)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电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罐(411)与活塞(412)形状均为圆柱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尔加胡志伦胡启金吴波钟梁罗小波贺谦王忠曾行陈春池罗双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安美科燃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