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文锋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桩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2871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桩柱,包括柱体、底座和稳定层,柱体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座,柱体上方焊接设置有稳定层,柱体包括有通孔,柱体一侧开口设置有通孔,柱体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一固定圈,第一固定圈内侧焊接设置有八排第一支撑杆。该种多功能的建筑桩柱通过将第一固定圈、第一支撑杆、第二固定圈、第二支撑杆和第三固定圈之间一一对应连接固定,再由混凝土填充他们之间空隙,使得柱体强度得到大大提升,同时在柱体内部设置通孔和孔道,利用通孔与孔道贯穿连接,使得线缆可通过孔道进行布置,有效提高了线缆的使用寿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丰富的功能性。

A Multifunctional Building Pi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ulti-functional building pile column, which comprises a column, a base and a stable layer. A base is fixed under the column body, a stable layer is welded above the column body, a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column body, a first fixed ring is embedded inside the column body, and eight rows of first supporting rods are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first fixed ring. The multi-functional building pile column is connected and fixed one by one between the first fixing ring, the first supporting rod, the second fixing ring, the second supporting rod and the third fixing ring, and then filled with concrete, so that the strength of the column is greatly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holes and channels are set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column, and through-hole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holes so that the cable can pass through the holes. The arrangement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cable and has high stability and rich function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桩柱
本技术涉及桩柱
,具体的,涉及一种建筑桩柱。
技术介绍
柱桩是桩脚直接落在结实的岩层上,将建筑物的压力全部通过柱子传递到岩层上,通过多个柱桩分散承担建筑物的重力,使得建筑物更加稳定,当岩层较浅或者建筑物非常高大时采用,现有柱桩大多分为建筑桩柱和桥梁桩柱等等;现有技术中有很多研究建筑桩柱的期刊和文献,其中,一篇专利号为CN201520835284.6的专利申请,该申请提供了一种建筑桩基,通过设置第一载荷分布层、补偿层、第二载荷分布层和滤水层,使得该装置提高了建筑桩基的结构强度,滤水层起到了滤水的作用,但是这类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柱体内部结构强度不佳,发生重压柱体易断裂分解,且现有柱体大多将线缆设置在柱体外壁,柱体功能结构简单同时线缆易老化损坏的技术问题,无法满足人们稳固利用柱体支撑建筑物及多功能使用桩柱的需求。因此,需要在建筑桩柱上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多功能的建筑桩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解决柱体内部结构强度不佳和桩柱功能性单一的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桩柱,该装置中通过设置通孔、第一固定圈、孔道、第一支撑杆、第二固定圈、第二支撑杆和第三固定圈,通过将第一固定圈、第一支撑杆、第二固定圈、第二支撑杆和第三固定圈之间一一对应连接固定,再由混凝土填充他们之间空隙,使得柱体强度得到大大提升,同时在柱体内部设置通孔和孔道,利用通孔与孔道贯穿连接,使得线缆可通过孔道进行布置,有效提高了线缆的使用寿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丰富的功能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桩柱,包括柱体、底座和稳定层,所述柱体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柱体上方焊接设置有稳定层;所述柱体包括有通孔,所述柱体一侧开口设置有通孔,所述柱体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一固定圈,所述第一固定圈内侧焊接设置有八排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嵌入设置有孔道,且孔道与通孔贯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第一固定圈一端焊接设置有第二固定圈,所述第二固定圈内侧固定连接有八排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二固定圈一端焊接设置有第三固定圈,且第一固定圈、孔道、第一支撑杆、第二固定圈、第二支撑杆和第三固定圈之间空隙均由混凝土填充设置;所述稳定层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下方与柱体焊接设置,所述固定板之间嵌入设置有若干个承重杆。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圈、第二固定圈和第三固定圈之间间距依次递减。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在第二固定圈上交错分布。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之间间距比第二固定圈和第三固定圈之间间距大三分之一。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承重杆呈均匀分布状设置在两层固定板之间,且承重杆中部嵌套连接有承重弹簧。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圈、第二固定圈和第三固定圈形状可为矩形和圆形中一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通孔数量可为2个或2个以上,且通孔直径与孔道直径保持一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桩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提高柱体的稳定性,可通过将第一固定圈、第一支撑杆、第二固定圈、第二支撑杆和第三固定圈之间一一对应连接固定,再由混凝土填充他们之间空隙,使得柱体强度得到大大提升,同时第一固定圈、第二固定圈和第三固定圈之间间距依次有序递减,使得柱体强度从外向内依次增加,有效防止柱体出现断裂。(2)通过将第一固定圈、第二固定圈和第三固定圈进行连接固定,使得多层固定圈对混凝土进行包裹,使得柱体上的混凝土更不易出现崩裂分离。(3)为使桩柱的功能更加丰富,可通过在柱体上设置2个或2个以上的通孔,利用通孔贯穿连接与之直径保持一致的孔道,使得孔道可通过通孔布置线缆等,使得线缆不会暴露在外过早老化,从而提高线缆布置的安全性及美观性,同时也丰富了桩柱的功能性。(4)通过将承重杆均匀分布在两层固定板之间,使得若干个承重杆对建筑物压力有一定分散支撑,从而提高桩柱的承重能力,且承重杆中部嵌套连接有承重弹簧,使得利用承重弹簧的轻微伸缩,使得稳定层可对建筑物具有减震作用,从而提高柱体稳定性。综上,该种多功能的建筑桩柱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建筑桩柱柱体内部结构强度不佳和桩柱功能性单一的问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丰富的功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柱体俯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稳定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3中:1-柱体;101-通孔;102-第一固定圈;103-孔道;104-第一支撑杆;105-第二固定圈;106-第二支撑杆;107-第三固定圈;2-底座;3-稳定层;301-固定板;302-承重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桩柱,包括柱体1、通孔101、第一固定圈102、孔道103、第一支撑杆104、第二固定圈105、第二支撑杆106、第三固定圈107、底座2、稳定层3、固定板301和承重杆302,柱体1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座2,柱体1上方焊接设置有稳定层3,柱体1包括有通孔101,柱体1一侧开口设置有通孔101,柱体1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一固定圈102,第一固定圈102内侧焊接设置有八排第一支撑杆104,第一支撑杆104之间嵌入设置有孔道103,且孔道103与通孔101贯穿连接,通孔101数量可为2个或2个以上,且通孔101直径与孔道103直径保持一致,通过在柱体1上设置2个或2个以上的通孔101,利用通孔101贯穿连接与之直径保持一致的孔道103,使得孔道103可通过通孔101布置线缆等,使得线缆不会暴露在外过早老化,从而提高线缆布置的安全性及美观性,同时也丰富了桩柱的功能性,第一支撑杆104远离第一固定圈102一端焊接设置有第二固定圈105,第二固定圈105内侧固定连接有八排第二支撑杆106,第二支撑杆106远离第二固定圈105一端焊接设置有第三固定圈107,且第一固定圈102、孔道103、第一支撑杆104、第二固定圈105、第二支撑杆106和第三固定圈107之间空隙均由混凝土填充设置,第一固定圈102、第二固定圈105和第三固定圈107之间间距依次递减,且第一支撑杆104与第二支撑杆106在第二固定圈105上交错分布,且第一固定圈102和第二固定圈105之间间距比第二固定圈105和第三固定圈107之间间距大三分之一,且第一固定圈102、第二固定圈105和第三固定圈107形状可为矩形和圆形中一种,通过将第一固定圈102、第一支撑杆104、第二固定圈105、第二支撑杆106和第三固定圈107之间一一对应连接固定,再由混凝土填充他们之间空隙,使得柱体1强度得到大大提升,同时第一固定圈102、第二固定圈105和第三固定圈107之间间距依次有序递减,使得柱体1强度从外向内依次增加,有效防止柱体1出现断裂,同时通过多层固定圈对混凝土进行包裹,使得柱体1上的混凝土更不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桩柱,包括柱体(1)、底座(2)和稳定层(3),所述柱体(1)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柱体(1)上方焊接设置有稳定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包括有通孔(101),所述柱体(1)一侧开口设置有通孔(101),所述柱体(1)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一固定圈(102),所述第一固定圈(102)内侧焊接设置有八排第一支撑杆(104),所述第一支撑杆(104)之间嵌入设置有孔道(103),且孔道(103)与通孔(101)贯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04)远离第一固定圈(102)一端焊接设置有第二固定圈(105),所述第二固定圈(105)内侧固定连接有八排第二支撑杆(106),所述第二支撑杆(106)远离第二固定圈(105)一端焊接设置有第三固定圈(107),且第一固定圈(102)、孔道(103)、第一支撑杆(104)、第二固定圈(105)、第二支撑杆(106)和第三固定圈(107)之间空隙均由混凝土填充设置;所述稳定层(3)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01),且固定板(301)下方与柱体(1)焊接设置,所述固定板(301)之间嵌入设置有若干个承重杆(3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桩柱,包括柱体(1)、底座(2)和稳定层(3),所述柱体(1)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柱体(1)上方焊接设置有稳定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包括有通孔(101),所述柱体(1)一侧开口设置有通孔(101),所述柱体(1)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一固定圈(102),所述第一固定圈(102)内侧焊接设置有八排第一支撑杆(104),所述第一支撑杆(104)之间嵌入设置有孔道(103),且孔道(103)与通孔(101)贯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04)远离第一固定圈(102)一端焊接设置有第二固定圈(105),所述第二固定圈(105)内侧固定连接有八排第二支撑杆(106),所述第二支撑杆(106)远离第二固定圈(105)一端焊接设置有第三固定圈(107),且第一固定圈(102)、孔道(103)、第一支撑杆(104)、第二固定圈(105)、第二支撑杆(106)和第三固定圈(107)之间空隙均由混凝土填充设置;所述稳定层(3)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01),且固定板(301)下方与柱体(1)焊接设置,所述固定板(301)之间嵌入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锋
申请(专利权)人:宋文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