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机械模具顶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2570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机械模具顶杆,包括壳体,壳体侧端设有开口,壳体内设有竖板,竖板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滑槽内,两个滑槽分别设在壳体的上、下壁,滑槽内设有第一拉簧,第一拉簧两端分别与滑槽侧壁和竖板固定,竖板的一端固定有三角块,三角块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三角块的一个直角边与竖板固定,三角块的另一个直角边向下,三角块的旁边设有丝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达到减缓推杆和顶针推出的时间,对刚注塑或吹塑而成的产品而言,增加了少量的产品成型时间,形成一定的保护。推杆和顶针同时穿过模具后,推杆比顶针伸出的略长一点,可以有效的将产品朝向模具的反面先接触到平面,对朝向模具的一面进行保护。

A New Type of Mechanical Die Top Ro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mechanical die top rod,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with an opening at the side end of the shell and a vertical plate in the shell.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vertical plate are respectively inserted into the sliding groove. The two sliding groov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upper and lower walls of the shell. The first pulling spring is fixed with the side wall of the sliding groove and the vertical plate, and the one end of the vertical plate is fixed with three triangles.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block is a right triangle, one right side of the triangle block is fixed with the vertical plate, the other right side of the triangle block is downward, and the side of the triangle block is equipped with a lead screw. The utility model can slow down the pushing time of the push rod and the ejector pin. For the products just formed by injection or blow molding, a small amount of product forming time is increased to form a certain protection. After the push rod and the ejector pin pass through the die at the same time, the push rod is slightly longer than the ejector pin, which can effectively make the product contact the plane first when facing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die, and protect the side facing the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机械模具顶杆
本技术涉及机械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机械模具顶杆。
技术介绍
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制件完成后,动过顶杆的推动,使产品与模具分开。现有的模具顶杆,顶产品时过于突然,易使产品出现顶针的痕迹,影响产品的使用。对刚注塑或吹塑而成的产品而言,直接顶,会使产品产生形变,影响产品质量。产品从模具上掉下来时,产品做自由落体,掉落到平面上的产品面为随机面,缺乏对所需面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机械模具顶杆。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机械模具顶杆,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侧端设有开口,所述壳体内设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滑槽内,两个滑槽分别设在壳体的上、下壁,所述滑槽内设有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两端分别与滑槽侧壁和竖板固定,所述竖板的一端固定有三角块,所述三角块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三角块的一个直角边与竖板固定,所述三角块的另一个直角边向下,所述三角块的旁边设有丝杠,所述丝杠下端与壳体下壁旋转连接,所述丝杠上端穿过壳体上壁并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在壳体上端,所述丝杠上套有丝杠螺母并与其螺纹连接,所述丝杠螺母朝向三角块的一端固定有轮杆,所述轮杆朝向三角块的一端旋转连接滚轮,所述滚轮与三角块的斜面贴合,所述竖板的另一端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套筒和两个顶针,所述套筒侧端插入有推杆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套筒内设有第二拉簧,所述第二拉簧两端分别与推杆和竖板固定,所述推杆上端铰接有杠杆,所述杠杆在套筒的旁边,所述杠杆旁边设有与推杆固定的挡片,所述挡片上端设有与壳体上壁固定的顶块,所述杠杆与顶块贴合,所述壳体设有开口的一端固定有模具,所述模具上设有与推杆和顶针相匹配的通孔,所述推杆和顶针分别插入通孔内,所述推杆和顶针的末端内嵌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截面为“T”型,所述橡胶垫的侧端与模具的侧端平齐。优选的,所述套筒和两个顶针相互平行。优选的,所述顶块下端为半球状。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橡胶垫使推杆和顶针顶产品时,对产品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通过下降的滚轮,顶住三角块并使其横向移动,达到减缓推杆和顶针推出的时间,对刚注塑或吹塑而成的产品而言,增加了少量的产品成型时间,形成一定的保护。推杆和顶针同时穿过模具,但是穿过模具后,推杆比顶针伸出的略长一点,可以有效的将产品朝向模具的反面先接触到平面,对朝向模具的一面进行保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结构的局部放大图A;图3是本技术所述结构的局部放大图B;图4是本技术所述工作的示意图。图中:壳体1、竖板2、滑槽2-1、第一拉簧3、三角块4、丝杠5、伺服电机6、丝杠螺母7、轮杆8、滚轮9、顶针10、套筒11、推杆12、第二拉簧13、杠杆14、挡片15、顶块16、橡胶垫17、模具18、通孔18-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新型机械模具顶杆,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侧端设有开口,所述壳体1内设有竖板2,所述竖板2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滑槽2-1内,两个滑槽2-1分别设在壳体1的上、下壁,所述滑槽2-1内设有第一拉簧3,所述第一拉簧3两端分别与滑槽2-1侧壁和竖板2固定,所述竖板2的一端固定有三角块4,所述三角块4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三角块4的一个直角边与竖板2固定,所述三角块4的另一个直角边向下,所述三角块4的旁边设有丝杠5,所述丝杠5下端与壳体1下壁旋转连接,所述丝杠5上端穿过壳体1上壁并与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所述伺服电机6固定在壳体1上端,所述丝杠5上套有丝杠螺母7并与其螺纹连接,所述丝杠螺母7朝向三角块4的一端固定有轮杆8,所述轮杆8朝向三角块4的一端旋转连接滚轮9,所述滚轮9与三角块4的斜面贴合,所述竖板2的另一端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套筒11和两个顶针10,所述套筒11侧端插入有推杆12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套筒11内设有第二拉簧13,所述第二拉簧13两端分别与推杆12和竖板2固定,所述推杆12上端铰接有杠杆14,所述杠杆14在套筒11的旁边,所述杠杆14旁边设有与推杆12固定的挡片15,所述挡片15上端设有与壳体1上壁固定的顶块16,所述杠杆14与顶块16贴合,所述壳体1设有开口的一端固定有模具18,所述模具18上设有与推杆12和顶针10相匹配的通孔18-1,所述推杆12和顶针10分别插入通孔18-1内,所述推杆12和顶针10的末端内嵌有橡胶垫17,所述橡胶垫17的截面为“T”型,所述橡胶垫17的侧端与模具18的侧端平齐。所述套筒11和两个顶针10相互平行。所述顶块16下端为半球状。所述伺服电机6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模具18可应实际使用需求而定制,然后通过螺栓或焊接等方式与壳体1固定,模具18上预设置有与顶针10和推杆12相匹配的通孔18-1,启动伺服电机6,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带动丝杠5旋转,丝杠5带动丝杠螺母7向下移动,丝杠螺母7带动轮杆8和滚轮9下降,滚轮9顶住三角块4并在其斜面上滚动,使得三角块4带动竖板2向模具18方向移动,竖板2在滑槽2-1上滑动,第一拉簧3被拉长,竖板2带动顶针10和套筒11向模具18方向移动,套筒11也同时带动推杆12向模具18方向移动,推杆12和顶针10是同一时间移动的。推杆12和顶针10在通孔18-1内滑动,并穿过模具18,将产品顶掉。推杆12在随顶针10穿过模具18时,杠杆14一侧上方被顶块16顶住,杠杆14另一侧下方被套筒11边沿顶住,套筒11边沿为支点,使得杠杆14上端向套筒11方向倾斜,杠杆14下端带动推杆12向模具18方向移动,推杆12从套筒11内滑出,第二拉簧13被拉长,使得推杆12和顶针10同时穿过模具18,但是穿过模具18后,推杆12比顶针10伸出的略长一点,挡片15对杠杆14限位,橡胶垫17使推杆12和顶针10顶产品时,对产品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通过下降的滚轮9,顶住三角块4并使其横向移动,达到减缓推杆12和顶针10推出的时间,对刚注塑或吹塑而成的产品而言,增加了少量的产品成型时间,形成一定的保护。推杆12和顶针10同时穿过模具18,但是穿过模具18后,推杆12比顶针10伸出的略长一点,可以有效的将产品朝向模具18的反面先接触到平面,对朝向模具18的一面进行保护。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机械模具顶杆,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侧端设有开口,所述壳体(1)内设有竖板(2),所述竖板(2)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滑槽(2‑1)内,两个滑槽(2‑1)分别设在壳体(1)的上、下壁,所述滑槽(2‑1)内设有第一拉簧(3),所述第一拉簧(3)两端分别与滑槽(2‑1)侧壁和竖板(2)固定,所述竖板(2)的一端固定有三角块(4),所述三角块(4)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三角块(4)的一个直角边与竖板(2)固定,所述三角块(4)的另一个直角边向下,所述三角块(4)的旁边设有丝杠(5),所述丝杠(5)下端与壳体(1)下壁旋转连接,所述丝杠(5)上端穿过壳体(1)上壁并与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所述伺服电机(6)固定在壳体(1)上端,所述丝杠(5)上套有丝杠螺母(7)并与其螺纹连接,所述丝杠螺母(7)朝向三角块(4)的一端固定有轮杆(8),所述轮杆(8)朝向三角块(4)的一端旋转连接滚轮(9),所述滚轮(9)与三角块(4)的斜面贴合,所述竖板(2)的另一端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套筒(11)和两个顶针(10),所述套筒(11)侧端插入有推杆(12)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套筒(11)内设有第二拉簧(13),所述第二拉簧(13)两端分别与推杆(12)和竖板(2)固定,所述推杆(12)上端铰接有杠杆(14),所述杠杆(14)在套筒(11)的旁边,所述杠杆(14)旁边设有与推杆(12)固定的挡片(15),所述挡片(15)上端设有与壳体(1)上壁固定的顶块(16),所述杠杆(14)与顶块(16)贴合,所述壳体(1)设有开口的一端固定有模具(18),所述模具(18)上设有与推杆(12)和顶针(10)相匹配的通孔(18‑1),所述推杆(12)和顶针(10)分别插入通孔(18‑1)内,所述推杆(12)和顶针(10)的末端内嵌有橡胶垫(17),所述橡胶垫(17)的截面为“T”型,所述橡胶垫(17)的侧端与模具(18)的侧端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机械模具顶杆,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侧端设有开口,所述壳体(1)内设有竖板(2),所述竖板(2)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滑槽(2-1)内,两个滑槽(2-1)分别设在壳体(1)的上、下壁,所述滑槽(2-1)内设有第一拉簧(3),所述第一拉簧(3)两端分别与滑槽(2-1)侧壁和竖板(2)固定,所述竖板(2)的一端固定有三角块(4),所述三角块(4)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三角块(4)的一个直角边与竖板(2)固定,所述三角块(4)的另一个直角边向下,所述三角块(4)的旁边设有丝杠(5),所述丝杠(5)下端与壳体(1)下壁旋转连接,所述丝杠(5)上端穿过壳体(1)上壁并与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所述伺服电机(6)固定在壳体(1)上端,所述丝杠(5)上套有丝杠螺母(7)并与其螺纹连接,所述丝杠螺母(7)朝向三角块(4)的一端固定有轮杆(8),所述轮杆(8)朝向三角块(4)的一端旋转连接滚轮(9),所述滚轮(9)与三角块(4)的斜面贴合,所述竖板(2)的另一端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套筒(11)和两个顶针(10),所述套筒(11)侧端插入有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