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生元专利>正文

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229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其中上述模型包括大鼠的颅骨和电极刺激组件;沿着大鼠的颅骨的颅中线与冠状缝交叉点前、交叉点后各设置有一个刺激孔;电极刺激组件包括前电极和后电极以及两根导线和一个电极接线口;前电极通过其中一根导线连接电极接线口,且后电极通过另一根导线连接电极接线口;位于交叉点前位置处的刺激孔内植入设置有前电极;位于交叉点后位置处的刺激孔内植入设置有后电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其建立了一种具体的且行之有效的电极刺激模型,其为大鼠进行硬脑膜伤害性电刺激模拟偏头痛发作的实验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模型基础。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odel of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in rat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odel of rat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which comprises a rat skull and an electrode stimulation module; a stimulation hole is arranged along the middle line of the rat skull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section point of the coronal suture; an electrode stimulation module comprises a front electrode and a back electrode, as well as two wires and an electrode junction through one of the anterior electrodes; The lead connects the electrode junction, and the rear electrode connects the electrode junction through another wire; the front electrode is implanted in the stimulation hole at the front of the intersection point; and the back electrode is implanted in the stimulation hole at the back of the intersection point. The electric stimulation model of the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of rats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establishes a specific and effective electric stimulation model, which provides a reliable model basis for the experiment of simulating migraine attack by dural noxi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ra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
本技术涉及医学实验
,尤其涉及一种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大鼠是生物学、医学科研和教学中较理想而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同时,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头部反复发作的搏动性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视物异常等神经症状。关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研究尚无定论,目前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主要有血管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皮层扩散抑制学说和脑神经元兴奋性学说。由于偏头痛的无规律与随机性发作给病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并对其防治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防治偏头痛的药物研究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在良好的头痛动物模型中进行模拟痛觉相关行为的研究是很重要的基础;部分学者提出使用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旁硬脑膜能够引出痛觉相关行为,尤其通过在清醒状态下对大鼠的上矢状窦旁硬脑膜进行电刺激,发现大鼠出现刺激频率依赖性的舔毛和甩头等痛觉行为。然而,在大鼠进行硬脑膜电刺激实验中,如何建立一种规范化且行之有效的刺激模型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包括大鼠的颅骨和电极刺激组件;沿着所述大鼠的颅骨的颅中线与冠状缝交叉点前、交叉点后各设置有一个刺激孔(上述颅中线与冠状缝交叉点即是前囟);所述电极刺激组件包括前电极和后电极以及两根导线和一个电极接线口;所述前电极通过其中一根导线连接所述电极接线口,且所述后电极通过另一根导线连接所述电极接线口;位于交叉点前位置处的所述刺激孔内植入设置有前电极;位于交叉点后位置处的所述刺激孔内植入设置有后电极。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每个所述刺激孔的内孔边缘处均设置有一圈胶水层。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位于每个所述刺激孔的外侧边缘处还设置有凝固层;所述凝固层位于所述胶水层的上面。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其中一个所述刺激孔位于正中线与冠状缝交叉点前4mm处,另一个所述刺激孔位于正中线与冠状缝交叉点后6mm处。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刺激孔的直径为0.9mm-1mm。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凝固层具体为圆锥体形状。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圆锥体形状的所述凝固层的底面直径为2cm。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大鼠为活体SD或Waster大鼠。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位于所述大鼠的颅骨上还设置有记录孔;所述记录孔位于所述大鼠的颅骨的颅中线的一侧。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记录孔的直径为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其中上述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其主要由包括大鼠的颅骨和电极刺激组件等构成,其是一种对大鼠的硬脑膜实施的矢状窦电极刺激模型;在上述具体模型结构中:沿着所述大鼠的颅骨的颅中线与冠状缝交叉点前、交叉点后各设置有一个刺激孔;位于交叉点前位置处的所述刺激孔内植入设置有前电极;位于交叉点后位置处的所述刺激孔内植入设置有后电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其主要操作方法为:对所述大鼠的颅骨进行钻孔操作:将电极刺激组件置入所述刺激孔内建立电极模型:即将电极刺激组件的前电极置于交叉点前的刺激孔内,将后电极置于交叉点后的刺激孔内;再分别对两个刺激孔的孔内边缘处滴以胶水形成胶水层;待干燥后用牙托粉围绕电极铺底面直径约为2cm的圆锥体,其上滴入牙托水,待其凝固形成凝固层;最终形成电极模型;本技术提供的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其建立了一种具体的且行之有效的电极刺激模型,其为大鼠进行颅骨硬脑脑膜的刺激实验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模型基础;本技术提供的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其有利于电刺激大鼠硬脑膜模拟临床偏头痛反复发作实验和研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中的大鼠钻孔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中的大鼠钻孔后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中的大鼠的颅骨的表面手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中的大鼠的颅骨的固定电极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颅骨A;刺激孔B;记录孔C;前电极1;后电极2;导线3;电极接线口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3以及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包括大鼠的颅骨A(另参见图1和图2)和电极刺激组件;沿着所述大鼠的颅骨A的颅中线与冠状缝交叉点前、交叉点后各设置有一个刺激孔B;所述电极刺激组件包括前电极1和后电极2以及两根导线3和一个电极接线口4;所述前电极1通过其中一根导线3连接所述电极接线口4,且所述后电极2通过另一根导线3连接所述电极接线口4;位于交叉点前位置处的所述刺激孔B内植入设置有前电极1;位于交叉点后位置处的所述刺激孔B内植入设置有后电极2。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其主要操作方法为:对所述大鼠的颅骨进行钻孔操作:将电极刺激组件置入所述刺激孔内建立电极模型:即将电极刺激组件的前电极置于交叉点前的刺激孔内,将后电极置于交叉点后的刺激孔内;再分别对两个刺激孔的孔内边缘处滴以胶水形成胶水层;待干燥后用牙托粉围绕电极铺底面直径约为2cm的圆锥体,其上滴入牙托水,待其凝固形成凝固层;最终形成电极模型;本技术提供的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其建立了一种具体的且行之有效的电极刺激模型,其为大鼠进行颅骨硬脑脑膜的刺激实验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模型基础;本技术提供的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大鼠的颅骨和电极刺激组件;沿着所述大鼠的颅骨的颅中线与冠状缝交叉点前、交叉点后各设置有一个刺激孔;所述电极刺激组件包括前电极和后电极以及两根导线和一个电极接线口;所述前电极通过其中一根导线连接所述电极接线口,且所述后电极通过另一根导线连接所述电极接线口;位于交叉点前位置处的所述刺激孔内植入设置有前电极;位于交叉点后位置处的所述刺激孔内植入设置有后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大鼠的颅骨和电极刺激组件;沿着所述大鼠的颅骨的颅中线与冠状缝交叉点前、交叉点后各设置有一个刺激孔;所述电极刺激组件包括前电极和后电极以及两根导线和一个电极接线口;所述前电极通过其中一根导线连接所述电极接线口,且所述后电极通过另一根导线连接所述电极接线口;位于交叉点前位置处的所述刺激孔内植入设置有前电极;位于交叉点后位置处的所述刺激孔内植入设置有后电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刺激孔的内孔边缘处均设置有一圈胶水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其特征在于,位于每个所述刺激孔的外侧边缘处还设置有凝固层;所述凝固层位于所述胶水层的上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其特征在于,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生元谢敬聃张明洁董钊王晓琳刘若卓陈小燕赵灯法
申请(专利权)人:于生元谢敬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