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成胜专利>正文

一种鱼苗池用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2249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苗池用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鱼苗池用水处理装置,水体通过进水阀控制的进水管,自滤水槽、跌水槽、而后进入储水槽,然后通过排水管进入鱼苗池,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表水,均经过两轮过滤、一次跌水、两次自然曝气、一次微孔充气曝气,所述水体从进水管到滤水槽过程中,边过滤边自然曝气,细化水流,增大水体与空气接触机会,水体透过滤水槽后进入跌水区,然后从透水环过滤后再下行,进一步自然曝气和过滤,在储水槽内有微孔曝气管直接从水体底部进一步曝气,水体再从凸起的排水管管口进入排水管,继而进入鱼苗池被应用,水体经过过滤和多级曝气,溶氧量提高,水温适宜,杂质去除,符合鱼苗池用水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

A Method of Using Water Treatment Device for Fish Seedling Pon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using a water treatment device for a fish seedling pond. The water body is controlled by a water inlet pipe through a water inlet valve, and then enters a water storage tank, and then enters a fish seedling pond through a drainage pipe. Both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pass through two rounds of filtration, one fall, two natural aeration and one. Submicroporous ae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water body from the intake pipe to the filter tank, natural aeration at the filter side refines the water flow, enlarges the contact opportunity between the water and air, and the water body enters the drop zone after passing through the filter tank, then filters down from the pervious ring, and further natural aeration and filtration. In the tank, a microporous aeration pipe directly aerates from the bottom of the water body, and the water body further aerates from the bottom of the water body. The convex outlet of the drainage pipe enters the drainage pipe and then enters the fry pond for application. The water body is filtered and multi-stage aerated,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is increased, the water temperature is suitable, and the impurities are removed, which meets the water requirements of the fry pond. The design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simple, the use is convenient and the effect is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苗池用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及渔业
,具体是一种鱼苗池用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鱼苗培育过程中需要经常加注新水,鱼苗池用水的来源无非是从水井中抽取的地下水,或是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的地表水,水井中的地下水在抽取后,由于与外界接触少,水体中的溶氧含量低,水温也不高,不能直接加注于鱼苗池内,其他地表水则含有较多的浮生藻类、异物杂质,不能被鱼苗池直接应用,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表水,都有经过处理才能加注到鱼苗池中使用,传统为鱼苗池注水的方式是,地下水不经过曝气、增温直接入池,地表水则是仅仅在注水管口处缚系网袋过滤后直接入池,这些方式对鱼苗的培育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鱼苗池用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苗池用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处理装置由进水阀、进水管、滤水槽、跌水槽、储水槽、微孔曝气管、排水管组成,所述滤水槽、跌水槽、储水槽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所述储水槽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储水槽的上口直径100-120厘米,储水槽的底部直径80-100厘米,储水槽侧壁高25-30厘米,储水槽中心处设置直径10-20厘米的跌水槽立柱,靠近跌水槽立柱的一侧设置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呈“L”型,排水管的管径15-18厘米,排水管管口凸起于储水槽底部,排水管上口低于储水槽侧壁8-10厘米,排水管的另一端直通鱼苗池,储水槽底部平铺盘状的微孔曝气管,用于为储水槽内的水体曝气,跌水槽立柱高40-50厘米,跌水槽立柱顶端设置跌水槽,所述跌水槽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跌水槽底部直径50-70厘米,跌水槽上口直径80-100厘米,跌水槽侧壁高20-25厘米,跌水槽底部中心处直径20-30厘米为不透水的跌水区,跌水区外侧为圆环型的透水环,所述透水环使用网目20-30目的不锈钢丝网制作,透水环外侧为跌水槽侧壁,跌水槽侧壁上口边缘固定于支撑架的中部,所述支撑架为直径1.2-1.5厘米的钢筋制作,支撑架为六支,六支支撑架均匀分布于跌水槽上口的周边,支撑架的底端固定于储水槽上口侧壁上,支撑架的上端固定于滤水槽的底部边缘,所述滤水槽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滤水槽底部直径40-60厘米,滤水槽底部为滤水网,所述滤水网使用网目30-40目的不锈钢丝网制作,滤水槽上口直径60-80厘米,滤水槽侧壁高20-25厘米,所述进水管呈倾倒的“L”型,进水管直径与排水管一致,进水管的管口位于滤水槽的上方,距滤水网30-40厘米,进水管的管口正对于滤水网的中心,所述进水管由进水阀控制。有益效果:使用本专利技术鱼苗池用水处理装置,水体通过进水阀控制的进水管,自滤水槽、跌水槽、而后进入储水槽,然后通过排水管进入鱼苗池,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表水,均经过两轮过滤、一次跌水、两次自然曝气、一次微孔充气曝气,所述水体从进水管到滤水槽过程中,边过滤边自然曝气,细化水流,增大水体与空气接触机会,水体透过滤水槽后进入跌水区,然后从透水环过滤后再下行,进一步自然曝气和过滤,在储水槽内有微孔曝气管直接从水体底部进一步曝气,水体再从凸起的排水管管口进入排水管,继而进入鱼苗池被应用,水体经过过滤和多级曝气,溶氧量提高,水温适宜,杂质去除,符合鱼苗池用水要求,本专利技术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图中:1进水阀,2进水管,3滤水槽,4滤水网,5支撑架,6跌水槽,7透水环,8跌水区,9跌水槽立柱,10储水槽,11微孔曝气管,12排水管,13排水管上口。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鱼苗池用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处理装置由进水阀(1)、进水管(2)、滤水槽(3)、跌水槽(6)、储水槽(10)、微孔曝气管(11)、排水管(12)组成,所述滤水槽(3)、跌水槽(6)、储水槽(10)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所述储水槽(10)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储水槽(10)的上口直径100-120厘米,储水槽(10)的底部直径80-100厘米,储水槽(10)侧壁高25-30厘米,储水槽(10)中心处设置直径10-20厘米的跌水槽立柱(9),靠近跌水槽立柱(9)的一侧设置排水管(12),所述排水管(12)呈“L”型,排水管(12)的管径15-18厘米,排水管(12)管口凸起于储水槽(10)底部,排水管上口(13)低于储水槽(10)侧壁8-10厘米,排水管(12)的另一端直通鱼苗池,储水槽(10)底部平铺盘状的微孔曝气管(11),用于为储水槽(10)内的水体曝气,跌水槽立柱(9)高40-50厘米,跌水槽立柱(9)顶端设置跌水槽(6),所述跌水槽(6)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跌水槽(6)底部直径50-70厘米,跌水槽(6)上口直径80-100厘米,跌水槽(6)侧壁高20-25厘米,跌水槽(6)底部中心处直径20-30厘米为不透水的跌水区(8),跌水区(8)外侧为圆环型的透水环(7),所述透水环(7)使用网目20-30目的不锈钢丝网制作,透水环(7)外侧为跌水槽(6)侧壁,跌水槽(6)侧壁上口边缘固定于支撑架(5)的中部,所述支撑架(5)为直径1.2-1.5厘米的钢筋制作,支撑架(5)为六支,六支支撑架(5)均匀分布于跌水槽(6)上口的周边,支撑架(5)的底端固定于储水槽(10)上口侧壁上,支撑架(5)的上端固定于滤水槽(3)的底部边缘,所述滤水槽(3)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滤水槽(3)底部直径40-60厘米,滤水槽(3)底部为滤水网(4),所述滤水网(4)使用网目30-40目的不锈钢丝网制作,滤水槽(3)上口直径60-80厘米,滤水槽(3)侧壁高20-25厘米,所述进水管(2)呈倾倒的“L”型,进水管(2)直径与排水管(12)一致,进水管(2)的管口位于滤水槽(3)的上方,距滤水网(4)30-40厘米,进水管(2)的管口正对于滤水网(4)的中心,所述进水管(2)由进水阀(1)控制。有益效果:使用本专利技术鱼苗池用水处理装置,水体通过进水阀(1)控制的进水管(2),自滤水槽(3)、跌水槽(6)、而后进入储水槽(10),然后通过排水管(12)进入鱼苗池,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表水,均经过两轮过滤、一次跌水、两次自然曝气、一次微孔充气曝气,所述水体从进水管(2)到滤水槽(3)过程中,边过滤边自然曝气,细化水流,增大水体与空气接触机会,水体透过滤水槽(3)后进入跌水区(8),然后从透水环(7)过滤后再下行,进一步自然曝气和过滤,在储水槽(10)内有微孔曝气管(11)直接从水体底部进一步曝气,水体再从凸起的排水管(12)管口进入排水管,继而进入鱼苗池被应用,水体经过过滤和多级曝气,溶氧量提高,水温适宜,杂质去除,符合鱼苗池用水要求,本专利技术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苗池用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处理装置由进水阀、进水管、滤水槽、跌水槽、储水槽、微孔曝气管、排水管组成,所述滤水槽、跌水槽、储水槽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所述储水槽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储水槽的上口直径100‑120厘米,储水槽的底部直径80‑100厘米,储水槽侧壁高25‑30厘米,储水槽中心处设置直径10‑20厘米的跌水槽立柱,靠近跌水槽立柱的一侧设置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呈“L”型,排水管的管径15‑18厘米,排水管管口凸起于储水槽底部,排水管上口低于储水槽侧壁8‑10厘米,排水管的另一端直通鱼苗池,储水槽底部平铺盘状的微孔曝气管,用于为储水槽内的水体曝气,跌水槽立柱高40‑50厘米,跌水槽立柱顶端设置跌水槽,所述跌水槽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跌水槽底部直径50‑70厘米,跌水槽上口直径80‑100厘米,跌水槽侧壁高20‑25厘米,跌水槽底部中心处直径20‑30厘米为不透水的跌水区,跌水区外侧为圆环型的透水环,所述透水环使用网目20‑30目的不锈钢丝网制作,透水环外侧为跌水槽侧壁,跌水槽侧壁上口边缘固定于支撑架的中部,所述支撑架为直径1.2‑1.5厘米的钢筋制作,支撑架为六支,六支支撑架均匀分布于跌水槽上口的周边,支撑架的底端固定于储水槽上口侧壁上,支撑架的上端固定于滤水槽的底部边缘,所述滤水槽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滤水槽底部直径40‑60厘米,滤水槽底部为滤水网,所述滤水网使用网目30‑40目的不锈钢丝网制作,滤水槽上口直径60‑80厘米,滤水槽侧壁高20‑25厘米,所述进水管呈倾倒的“L”型,进水管直径与排水管一致,进水管的管口位于滤水槽的上方,距滤水网30‑40厘米,进水管的管口正对于滤水网的中心,所述进水管由进水阀控制;本专利技术鱼苗池用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是,水体通过进水阀控制的进水管,自滤水槽、跌水槽、而后进入储水槽,然后通过排水管进入鱼苗池,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表水,均经过两轮过滤、一次跌水、两次自然曝气、一次微孔充气曝气,所述水体从进水管到滤水槽过程中,边过滤边自然曝气,细化水流,增大水体与空气接触机会,水体透过滤水槽后进入跌水区,然后从透水环过滤后再下行,进一步自然曝气和过滤,在储水槽内有微孔曝气管直接从水体底部进一步曝气,水体再从凸起的排水管管口进入排水管,继而进入鱼苗池被应用,水体经过过滤和多级曝气,溶氧量提高,水温适宜,杂质去除,符合鱼苗池用水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苗池用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处理装置由进水阀、进水管、滤水槽、跌水槽、储水槽、微孔曝气管、排水管组成,所述滤水槽、跌水槽、储水槽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所述储水槽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储水槽的上口直径100-120厘米,储水槽的底部直径80-100厘米,储水槽侧壁高25-30厘米,储水槽中心处设置直径10-20厘米的跌水槽立柱,靠近跌水槽立柱的一侧设置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呈“L”型,排水管的管径15-18厘米,排水管管口凸起于储水槽底部,排水管上口低于储水槽侧壁8-10厘米,排水管的另一端直通鱼苗池,储水槽底部平铺盘状的微孔曝气管,用于为储水槽内的水体曝气,跌水槽立柱高40-50厘米,跌水槽立柱顶端设置跌水槽,所述跌水槽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跌水槽底部直径50-70厘米,跌水槽上口直径80-100厘米,跌水槽侧壁高20-25厘米,跌水槽底部中心处直径20-30厘米为不透水的跌水区,跌水区外侧为圆环型的透水环,所述透水环使用网目20-30目的不锈钢丝网制作,透水环外侧为跌水槽侧壁,跌水槽侧壁上口边缘固定于支撑架的中部,所述支撑架为直径1.2-1.5厘米的钢筋制作,支撑架为六支,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成胜顾成柏
申请(专利权)人:杨成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