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产大规格青虾与河蟹的蟹、虾、塘鳢、鳜共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2242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0:05
一种出产大规格青虾与河蟹的蟹、虾、塘鳢、鳜共养方法,包括一池塘,该池塘设置浅水区和深水区;所述池塘在春季开始放养蟹苗、鳜鱼苗、青虾苗和塘鳢亲本;蟹苗放养密度为1000‑1500只/亩,蟹苗规格为100‑160只/公斤;鳜鱼苗放养密度为15‑30尾/亩,鳜鱼苗规格为5‑8cm;青虾苗放养密度为10‑15kg/亩,规格为1000‑1500尾/kg;塘鳢放养用于繁殖的塘鳢亲本2‑3对,雌雄比为1:1,规格为8‑12尾/kg。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沙塘鳢和鳜鱼在清除幼虾、野杂鱼上优势互补,通过蟹、虾、鱼共养,结合繁殖季阿维菌素的适时使用,不仅有效地控制了青虾的密度,将野杂鱼及部分幼虾转换成沙塘鳢和鳜鱼,同时提高了河蟹、亲虾规格,提高池塘综合养殖效益。

A Co-culture Method of Crab, Shrimp, Pond Snake and Mandarin Fish Producing Large Scale Shrimp and Crab

A co-culture method for crabs, shrimps, pond eels and Mandarin eels producing large-sized shrimps and river crabs includes a pond with shallow and deep water areas; the pond begins to stockpile crab seedlings, Mandarin eel seedlings, green shrimp seedlings and parents of pond eels in spring; the stocking density of crab seedlings is 1000,1500 per mu, and the specifications of crab seedlings are 100,160 per kilogram; and the stocking density of Mandarin eel seedlings is 15,30 tails per mu, and Mandarin mandarin fish seedlings. The stocking density of shrimp seedlings was 10 15kg/mu, and the specifications were 1000 1500 tails/kg. There were 2 3 pairs of parents of pond snake for reproduction,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1:1, and the specifications were 8 12 tails/kg. The invention utilizes th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of sand pond eel and mandarin fish in eliminating juvenile shrimp and wild hybrid fish, and through the co-culture of crab, shrimp and fish, combined with the timely use of Avermectin in breeding season, not only effectively controls the density of green shrimp, converts wild hybrid fish and some juvenile shrimp into sand pond eel and Mandarin eel, but also improves the specifications of river crab and parent shrimp, and improves the comprehensive breeding benefit of the po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产大规格青虾与河蟹的蟹、虾、塘鳢、鳜共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出产大规格青虾与河蟹的蟹、虾、塘鳢、鳜共养方法,属于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蟹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由于河蟹适应性较强,养殖范围广,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青虾,学名日本沼虾,是沼虾属中的一种,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具有繁殖力高,适应性强,食性广,肉味鲜美,可常年上市等优点。随着我国河蟹养殖面积和养殖总量的不断扩大,河蟹商品蟹价格总体回落,逐渐趋于理性,养殖利润空间逐渐萎缩。近年来,养殖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规避单一养蟹市场风险,常在河蟹养殖池塘中套养青虾,而青虾规格的大小,直接影响池塘养殖的产量和效益,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市场竞争点。然而,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青虾苗种经过2~3个月的人工养殖,体长达到1-2cm时,即可达到性成熟,开始繁殖,繁殖后的亲虾20~25天后又可以第二次产卵,并且当年产子代中也有部分虾8月份即可达到性成熟、抱卵,这种叠加效应造成池塘中青虾密度过大,生长缓慢,若不加以控制,年底池塘中80~90%青虾达不到商品规格,造成产量低、经济效益差。另外,河蟹养殖池塘在进水时,常有一些野杂鱼卵进入池塘并成功孵化,野杂鱼争抢河蟹饲料,挤占河蟹空间,大量消耗水体中溶氧,因此,要对野杂鱼进行清除。沙塘鳢,又名塘鳢、呆子鱼,其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喜生活于河沟及湖泊近岸多水草、瓦砾、石隙、泥沙的底层,为肉食凶猛性鱼类,游泳力弱,常潜伏在水层较深处或石块下,以捕食虾、小鱼等为主要食物,为守猎型,对运动到附近的鱼、虾进行突然袭击。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等,是淡水鱼类中的名贵鱼类,肉质纯白细嫩,味道鲜美可口。鳜鱼为肉食凶猛性鱼类,专食游动的活虾、小鱼,常主动出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产大规格青虾与河蟹的蟹、虾、塘鳢、鳜共养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出产大规格青虾与河蟹的蟹、虾、塘鳢、鳜共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池塘,该池塘设置浅水区和深水区;所述池塘于上一年12月份将水排干,然后清除过多淤泥,使池塘的淤泥厚度为10-15cm;于次年1月份,每亩用生石灰100-200kg化浆后全池泼洒;所述浅水区的水深为0.5-0.8m,所述浅水区种植有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深水区的水深为1.5-2.0m,深水区设有增氧设备;所述深水区种植有伊乐藻、轮叶黑藻和菹草;包括一水泵,该水泵将水从深水区送入浅水区;所述浅水区的水自流回到深水区,所述深水区和浅水区之间设有60-100目的过滤网;所述池塘在春季开始放养蟹苗、鳜鱼苗、青虾苗和塘鳢亲本;蟹苗放养密度为1000-1500只/亩,蟹苗规格为100-160只/公斤;鳜鱼苗放养密度为15-30尾/亩,鳜鱼苗规格为5-8cm;青虾苗放养密度为10-15kg/亩,规格为1000-1500尾/kg;塘鳢放养用于繁殖的塘鳢亲本2-3对,雌雄比为1:1,规格为8-12尾/kg;当池塘的深水区水体的溶氧量小于或等于4.0mg/L时,启动增氧设备,进行增氧;在8月份,每隔7-10天向池塘中均匀播撒一次阿维菌素,阿维菌素的使用量为0.25-0.4g/亩;在阿维菌素播散后的48-72h,向鱼塘中均匀播散一次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的使用量为每亩1-10亿活菌;待放养的青虾幼苗体长达到2.5-3.0cm时,撤去过滤网,在深水区投放青虾诱食剂,使青虾总量的90%以上进入深水区;投放青虾诱食剂后15-20天,保持鱼塘水体的溶氧量大于或等于为4.0mg/L、且水质透明度为40-50cm。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浅水区位于池塘的中部,深水区为全包围或部分包围所述浅水区的环沟,所述深水区的宽度为5-8m;浅水区面积为深水区面积的60-80%;所述池塘的塘埂上架设0.5-0.6m高的的防逃网。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后7-10天后开始种植伊乐藻,3月份种植轮叶黑藻、苦草、菹草。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浅水区的水草覆盖率为40-50%。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青虾诱食剂为膨化谷物粉、膨化豆粕、虾蟹壳粉、桑叶粉的混合物。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在清明前,每亩池塘中投放田螺200-300kg;7-8月份,每亩池塘中再投放田螺100-200kg;在河蟹的平均体重达到30-35g后,在投放的河蟹饲料中添加河蟹饲料的质量0.1-0.15%的蚕蛹粉、0.05-0.075%的γ-氨基丁酸。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在9月中、下旬,每亩再增加投喂4-6kg蚕豆,4-6kg玉米。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微生物制剂为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组成的混合物,硝化细菌与光合细菌的活菌数量之比为1:10-15。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可以通过加快池塘的水体流动速度,促使深水区水质清澈;或者向深水区播撒生石灰,促使水体清澈,生石灰的播散量不得超过15kg/亩。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利用沙塘鳢和鳜鱼在清除幼虾、野杂鱼上优势互补,通过蟹、虾、鱼共养,结合繁殖季阿维菌素的适时使用,不仅有效地控制了青虾的密度,将野杂鱼及部分幼虾转换成沙塘鳢和鳜鱼,同时提高了河蟹、亲虾规格,提高池塘综合养殖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池塘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深水区;2、浅水区;3、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实施例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说明特别实施例,并不意图对本专利技术做限制。除非上下文明确显示,否则本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亦包括复数形式。在说明较佳实施例时,可能基于清楚的目的而使用特别的术语;然而,本说明书所揭露者并不意图被限制在所选择的该特别术语;并且应当理解,每一个特定元件包括具有相同功能、以相似方式操作并达成相似效果的所有等效技术。实施例一:一种出产大规格青虾与河蟹的蟹、虾、塘鳢、鳜共养方法一种出产大规格青虾与河蟹的蟹、虾、塘鳢、鳜共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
技术实现思路
。(1)池塘准备池塘面积8000m2,设置浅水区2和深水区1。深水区为周边环沟,环沟宽约6-7m。浅水区面积为深水区的70%。池埂上架设0.55m的防逃网。上年12月份,将鱼塘中水排干,清除过多淤泥,使淤泥厚度保持在10-15cm。池底经过1个月冻、晒,于次年1月份,每亩用生石灰150kg化浆后全池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产大规格青虾与河蟹的蟹、虾、塘鳢、鳜共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池塘,该池塘设置浅水区和深水区;所述池塘于上一年12月份将水排干,然后清除过多淤泥,使池塘的淤泥厚度为10‑15cm;于次年1月份,每亩用生石灰100‑200 kg化浆后全池泼洒;所述浅水区的水深为0.5‑0.8m,所述浅水区种植有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深水区的水深为1.5‑2.0m,深水区设有增氧设备;所述深水区种植有伊乐藻、轮叶黑藻和菹草;包括一水泵,该水泵将水从深水区送入浅水区;所述浅水区的水自流回到深水区,所述深水区和浅水区之间设有60‑100目的过滤网;所述池塘在春季开始放养蟹苗、鳜鱼苗、青虾苗和塘鳢亲本;蟹苗放养密度为1000‑1500只/亩,蟹苗规格为100‑160只/公斤;鳜鱼苗放养密度为15‑30尾/亩,鳜鱼苗规格为5‑8cm;青虾苗放养密度为10‑15kg/亩,规格为1000‑1500尾/kg;塘鳢放养用于繁殖的塘鳢亲本2‑3对,雌雄比为1:1,规格为8‑12尾/kg;当池塘的深水区水体的溶氧量小于或等于4.0 mg/L时,启动增氧设备,进行增氧;在8月份,每隔7‑10天向池塘中均匀播撒一次阿维菌素,阿维菌素的使用量为0.25‑0.4 g/亩;在阿维菌素播散后的48‑72h,向鱼塘中均匀播散一次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的使用量为每亩1‑10亿活菌;待放养的青虾幼苗体长达到2.5‑3.0cm时,撤去过滤网,在深水区投放青虾诱食剂,使青虾总量的90%以上进入深水区;投放青虾诱食剂后15‑20天,保持鱼塘水体的溶氧量大于或等于为4.0mg/L、且水质透明度为40‑50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产大规格青虾与河蟹的蟹、虾、塘鳢、鳜共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池塘,该池塘设置浅水区和深水区;所述池塘于上一年12月份将水排干,然后清除过多淤泥,使池塘的淤泥厚度为10-15cm;于次年1月份,每亩用生石灰100-200kg化浆后全池泼洒;所述浅水区的水深为0.5-0.8m,所述浅水区种植有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深水区的水深为1.5-2.0m,深水区设有增氧设备;所述深水区种植有伊乐藻、轮叶黑藻和菹草;包括一水泵,该水泵将水从深水区送入浅水区;所述浅水区的水自流回到深水区,所述深水区和浅水区之间设有60-100目的过滤网;所述池塘在春季开始放养蟹苗、鳜鱼苗、青虾苗和塘鳢亲本;蟹苗放养密度为1000-1500只/亩,蟹苗规格为100-160只/公斤;鳜鱼苗放养密度为15-30尾/亩,鳜鱼苗规格为5-8cm;青虾苗放养密度为10-15kg/亩,规格为1000-1500尾/kg;塘鳢放养用于繁殖的塘鳢亲本2-3对,雌雄比为1:1,规格为8-12尾/kg;当池塘的深水区水体的溶氧量小于或等于4.0mg/L时,启动增氧设备,进行增氧;在8月份,每隔7-10天向池塘中均匀播撒一次阿维菌素,阿维菌素的使用量为0.25-0.4g/亩;在阿维菌素播散后的48-72h,向鱼塘中均匀播散一次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的使用量为每亩1-10亿活菌;待放养的青虾幼苗体长达到2.5-3.0cm时,撤去过滤网,在深水区投放青虾诱食剂,使青虾总量的90%以上进入深水区;投放青虾诱食剂后15-20天,保持鱼塘水体的溶氧量大于或等于为4.0mg/L、且水质透明度为40-50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产大规格青虾与河蟹的蟹、虾、塘鳢、鳜共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庭双凌俊江河段国庆胡玉婷周华兴陈小雷汪焕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