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睡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2173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8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童睡篮,包括能够折叠的睡篮架、套设在睡篮架上形成侧围空间的布套、能够锁定儿童睡篮的锁定机构,睡篮架包括围框组件、与围框组件相转动设置能够支撑围框组件的撑杆组件。在折叠时,撑杆组件向内收折,再将第一前撑杆和第二前撑杆对折靠拢,第一后撑杆和第二后撑杆对折靠拢,左围杆和右围杆对折靠拢完成折叠,纵向折叠的儿童睡篮各杆件靠拢在一起,即可完成折叠,折叠后扁平,体积小,便于同伞把车一起打包。

A Kid of Sleeping Basket for Childre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hildren's sleeping basket, which comprises a foldable sleeping basket frame, a cloth cover arranged on the sleeping basket frame to form a side space, a locking mechanism capable of locking the children's sleeping basket. The sleeping basket frame comprises a frame component and a support rod component which rotates with the frame component to support the frame component. When folding, the support rod assembly folds inward, then folds the first front support rod and the second front support rod together, the first rear support rod and the second rear support rod are folded together, the left and right support rods are folded together to complete folding, the longitudinal folded children's sleeping basket can be folded together, the folded front support rod is flat, the volume is small, and it is convenient to pack together with the umbrella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睡篮
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童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儿童睡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儿童睡篮(如公告号为CN204708434U,公开日为2015-10-21),其中睡篮架包括围框架、用于支撑围框架的底撑架,围框架包括第一围框与第二围框,底撑架包括第一撑架与第二撑架,睡篮架在折叠时,现将第一围框、第二围框、第一撑架及第二撑架相对转动靠拢,使得每一侧上第一围杆、第一撑杆、第二撑杆及第二围杆相互靠拢且第一侧杆、第一底杆、第二底杆及第二侧杆相互靠拢实现一次折叠后,再将两侧的第一围杆、第一撑杆、第二撑杆及第二围杆相向翻转而与底部的第一侧杆、第一底杆、第二底杆及第二侧杆靠拢在一起实现二次折叠。在折叠前,首先要将底板从底撑架拆离,才能进行折叠操作,另外此儿童睡篮只能进行横向折叠,拆下的底板以及折叠的睡篮架体积较大,带来了不便。现有的睡篮折叠起来宽度和长度都较大,与配套的伞把车车架在运输时不便于打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不同的儿童睡篮,能纵向折叠,且折叠后扁平体积小,能够与配套的伞把车车架一起打包运输,携带方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睡篮,包括能够折叠的睡篮架、套设在所述睡篮架上形成侧围空间的布套、能够锁定所述的儿童睡篮的锁定机构,所述睡篮架包括围框组件、与所述的围框组件相转动设置且能够支撑所述围框组件的撑杆组件,所述的围框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儿童睡篮的左右两侧的左围杆和右围杆,所述的右围杆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的左围杆的两端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撑杆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儿童睡篮的前后两侧的前撑杆和后撑杆,所述的前撑杆包括上端部与所述的左围杆相转动连接的第一前撑杆、上端部与所述的右围杆相转动连接的第二前撑杆,所述的第一前撑杆和所述的第二前撑杆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后撑杆包括上端部与所述的左围杆相转动连接的第一后撑杆、上端部与所述的右围杆相转动连接的第二后撑杆,所述的第一后撑杆和所述的第二后撑杆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儿童睡篮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时,所述的前撑杆及所述的后撑杆向内收折后,所述的左围杆与所述的右围杆、所述的第一前撑杆与所述的第二前撑杆、所述的第一后撑杆与所述的第二后撑杆对折靠拢。优选地,所述的左围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右围杆的一端部的转动轴心线为第一轴线,所述的左围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右围杆的另一端部的转动轴心线为第二轴线,所述第一前撑杆与所述第二前撑杆的转动轴心线为第三轴线,所述第一后撑杆与所述第二后撑杆的转动轴心线为第四轴线;所述的第一轴线、第二轴线、第三轴线、第四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当所述的儿童睡篮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的第一轴线和所述的第二轴线分别沿着所述的儿童睡篮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三轴线和所述的第四轴线分别沿着所述的儿童睡篮的上下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的第一轴线和所述的第二轴线相垂直。具体地,所述的睡篮架还包括能够折叠的底板组件,所述的底板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的儿童睡篮的底部左右两侧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当所述的儿童睡篮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的第一板体和所述的第二板体形成躺卧面。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板体和所述的第二板体通过铰链相转动连接。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的儿童睡篮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的撑杆组件撑设于所述的底板组件上;当所述的儿童睡篮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的撑杆组件与所述的底板组件相分离,所述的第一板体和所述的第二板体对折靠拢。更优选地,所述的左围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右围杆的一端部的转动轴心线为第一轴线,所述的左围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右围杆的另一端部的转动轴心线为第二轴线,所述第一前撑杆与所述第二前撑杆的转动轴心线为第三轴线,所述第一后撑杆与所述第二后撑杆的转动轴心线为第四轴线;所述的第一轴线、第二轴线、第三轴线、第四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所述的左围杆与所述的右围杆、所述第一前撑杆与所述第二前撑杆、所述第一后撑杆与所述第二后撑杆、所述的第一板体与所述的第二板体关于所述的第一轴线、第二轴线、第三轴线、第四轴线所在的平面左右对称设置。具体地,所述的左围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右围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一转动关节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左围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右围杆的另一端部通过第二转动关节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前撑杆与所述第二前撑杆通过第三转轴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后撑杆与所述第二后撑杆通过第四转轴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前撑杆与所述的左围杆通过第五转轴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前撑杆与所述的右围杆通过第六转轴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后撑杆与所述的左围杆通过第七转轴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后撑杆与所述的右围杆通过第八转轴相转动连接,当所述的儿童睡篮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的第一转动关节的转动轴心线、所述的第二转动关节的转动轴心线沿着所述儿童睡篮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三转轴的转动轴心线、所述的第四转轴的转动轴心线沿着所述的儿童睡篮的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五转轴的转动轴心线、第六转轴的转动轴心线、第七转轴的转动轴心线、第八转轴的转动轴心线沿着所述儿童睡篮的左右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能够使所述的撑杆组件撑设于所述的底板组件上的锁定单元,所述的锁定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的围框组件与所述的前撑杆之间的第一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的底板组件上的第二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的围框组件与所述的后撑杆之间的第三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的底板组件上的第四限位组件,当所述的儿童睡篮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的第一限位组件和所述的第二限位组件分别抵设在所述的前撑杆的前后两侧,所述的第三限位组件和所述的第四限位组件分别抵设在所述的后撑杆的前后两侧。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限位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的第一前撑杆和/或所述的第二前撑杆的前部且向下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第一限位块,所述的第一限位块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左围杆和/或所述的右围杆相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底板组件上且向上凸起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限位块,所述的第三限位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的第一后撑杆和/或所述的第二后撑杆的后部且向下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第三限位块,所述的第三限位块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左围杆和/或所述的右围杆相固定连接,所述的第四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底板组件上且向上凸起的一个或多个第四限位块,当所述的儿童睡篮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的第一前撑杆和/或所述的第二前撑杆分别与所述的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的第二限位块相抵设,所述的第一后撑杆和/或所述的第二后撑杆分别与所述的第三限位块和所述的第四限位块相抵设。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儿童睡篮还包括设置在前撑杆上能够带动所述的前撑杆越过所述的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一丙伦带、设置在后撑杆上能够带动所述的后撑杆越过所述的第四限位组件的第二丙伦带,拉动所述第一丙伦带与所述第二丙伦带使所述的锁定单元解锁。以上所涉及到的左右上下前后等方位词,是在儿童座兜处于使用状态时儿童躺卧时的方位作定义的;所涉及到的内外方位词,是以布套所围成的内部空间为内,布套所围成的内部空间以外为外。本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他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睡篮,包括能够折叠的睡篮架、套设在所述睡篮架上形成侧围空间的布套、能够锁定所述的儿童睡篮的锁定机构,所述睡篮架包括围框组件(1)、与所述的围框组件(1)相转动设置且能够支撑所述围框组件(1)的撑杆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围框组件(1)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儿童睡篮的左右两侧的左围杆(11)和右围杆(12),所述的右围杆(12)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的左围杆(11)的两端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撑杆组件(2)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儿童睡篮的前后两侧的前撑杆和后撑杆,所述的前撑杆包括上端部与所述的左围杆(11)相转动连接的第一前撑杆(21)、上端部与所述的右围杆(12)相转动连接的第二前撑杆(22),所述的第一前撑杆(21)和所述的第二前撑杆(22)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后撑杆包括上端部与所述的左围杆(11)相转动连接的第一后撑杆(23)、上端部与所述的右围杆(12)相转动连接的第二后撑杆(24),所述的第一后撑杆(23)和所述的第二后撑杆(24)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儿童睡篮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时,所述的前撑杆及所述的后撑杆向内收折后,所述的左围杆(11)与所述的右围杆(12)、所述的第一前撑杆(21)与所述的第二前撑杆(22)、所述的第一后撑杆(23)与所述的第二后撑杆(24)对折靠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睡篮,包括能够折叠的睡篮架、套设在所述睡篮架上形成侧围空间的布套、能够锁定所述的儿童睡篮的锁定机构,所述睡篮架包括围框组件(1)、与所述的围框组件(1)相转动设置且能够支撑所述围框组件(1)的撑杆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围框组件(1)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儿童睡篮的左右两侧的左围杆(11)和右围杆(12),所述的右围杆(12)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的左围杆(11)的两端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撑杆组件(2)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儿童睡篮的前后两侧的前撑杆和后撑杆,所述的前撑杆包括上端部与所述的左围杆(11)相转动连接的第一前撑杆(21)、上端部与所述的右围杆(12)相转动连接的第二前撑杆(22),所述的第一前撑杆(21)和所述的第二前撑杆(22)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后撑杆包括上端部与所述的左围杆(11)相转动连接的第一后撑杆(23)、上端部与所述的右围杆(12)相转动连接的第二后撑杆(24),所述的第一后撑杆(23)和所述的第二后撑杆(24)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儿童睡篮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时,所述的前撑杆及所述的后撑杆向内收折后,所述的左围杆(11)与所述的右围杆(12)、所述的第一前撑杆(21)与所述的第二前撑杆(22)、所述的第一后撑杆(23)与所述的第二后撑杆(24)对折靠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睡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围杆(11)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右围杆(12)的一端部的转动轴心线为第一轴线,所述的左围杆(11)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右围杆(12)的另一端部的转动轴心线为第二轴线,所述第一前撑杆(21)与所述第二前撑杆(22)的转动轴心线为第三轴线,所述第一后撑杆(23)与所述第二后撑杆(24)的转动轴心线为第四轴线;所述的第一轴线、第二轴线、第三轴线、第四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当所述的儿童睡篮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的第一轴线和所述的第二轴线分别沿着所述的儿童睡篮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三轴线和所述的第四轴线分别沿着所述的儿童睡篮的上下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的第一轴线和所述的第二轴线相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睡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睡篮架还包括能够折叠的底板组件(3),所述的底板组件(3)包括设置在所述的儿童睡篮的底部左右两侧的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当所述的儿童睡篮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的第一板体(31)和所述的第二板体(32)形成躺卧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睡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板体(31)和所述的第二板体(32)通过铰链相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儿童睡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儿童睡篮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的撑杆组件(2)撑设于所述的底板组件(3)上;当所述的儿童睡篮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的撑杆组件(2)与所述的底板组件(3)相分离,所述的第一板体(31)和所述的第二板体(32)对折靠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睡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围杆(11)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右围杆(12)的一端部的转动轴心线为第一轴线,所述的左围杆(11)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右围杆(12)的另一端部的转动轴心线为第二轴线,所述第一前撑杆(21)与所述第二前撑杆(22)的转动轴心线为第三轴线,所述第一后撑杆(23)与所述第二后撑杆(24)的转动轴心线为第四轴线;所述的第一轴线、第二轴线、第三轴线、第四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所述的左围杆(11)与所述的右围杆(12)、所述第一前撑杆(21)与所述第二前撑杆(22)、所述第一后撑杆(23)与所述第二后撑杆(24)、所述的第一板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平中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