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储层中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确定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1788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6 0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页岩储层中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确定方法及装置,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该方法包括:确定同一压力条件下的第一渗透率、第二渗透率和第三渗透率;基于第一渗透率、第二渗透率和第三渗透率,以及存储的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和第三高度,确定该裂缝区域中斜支撑区域的渗透率;将该斜支撑区域的渗透率与存储的该斜支撑区域的裂缝宽度相乘,得到该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该裂缝区域的渗透率和第一高度,该支撑剂填充区域的渗透率和第二高度,该自支撑区域的渗透率和第三高度和该斜支撑区域的裂缝宽度确定该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从而为页岩储层的改造提供依据,进而保证页岩储层中页岩气的采收率。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he Conductivity of Obliquely Supported Areas in Shale Reservoir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he conductivity of oblique support area in shale reservoir,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oil and gas field development. The method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first permeability, the second permeability and the third permeability under the same pressure condition; determining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inclined support area in the fracture area based on the first permeability, the second permeability and the third permeability, as well as the storage of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height; and determining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inclined support area and the storage of the fracture in the inclined support area. The diversion capacity of the oblique support area is obtained by multiplying the width. The permeability and the first height of the fractured area, the permeability and the second height of the proppant filling area, the permeability and the third height of the self-supporting area and the fracture width of the oblique support area determine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oblique support area, thus providing a basis for shale reservoir transformation and ensuring the recovery of shale gas in the shale reservo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页岩储层中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确定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页岩储层中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油气田开发的不断深入,为了提高页岩气的采收率,通常会采用体积压裂技术对页岩储层进行改造,改造产生的人工裂缝与地层中的天然裂缝相互交织构成网状裂缝,使得页岩气较易在页岩储层中流动。由于体积压裂技术中使用的压裂液的携砂性能通常比较差,所以在页岩储层的改造完成后,参见图1,压裂液中的支撑剂会沉降在页岩储层中裂缝区域的下部,从而在裂缝区域的下部形成支撑剂填充区域;同时,裂缝区域的上部会在地层应力下逐渐闭合,闭合过程中由于裂缝区域的上部存在岩屑和裂缝剪切滑移现象,导致裂缝区域的上部不能完全闭合,从而在裂缝区域的上部形成自支撑区域;而在裂缝区域的中部,即在自支撑区域与支撑剂填充区域的过渡带,裂缝逐渐减小,从而在裂缝区域的中部形成斜支撑区域。由于页岩储层中页岩气的采收率与页岩储层中裂缝区域的导流能力密切相关,而页岩储层中裂缝区域的导流能力与裂缝区域中自支撑区域、支撑剂充填区域和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密切相关。因此,亟需一种页岩储层中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确定方法,来确定裂缝区域中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从而为页岩储层的改造提供依据,进而保证页岩储层中页岩气的采收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对页岩储层的改造提供依据,进而提高页岩储层中页岩气的采收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页岩储层中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确定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页岩储层中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同一压力条件下的第一渗透率、第二渗透率和第三渗透率,所述第一渗透率是指页岩储层中裂缝区域的渗透率,所述第二渗透率是指所述裂缝区域中支撑剂填充区域的渗透率,所述第三渗透率是指所述裂缝区域中自支撑区域的渗透率;基于所述第一渗透率、所述第二渗透率和所述第三渗透率,以及存储的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和第三高度,确定所述裂缝区域中斜支撑区域的渗透率,所述第一高度是指所述裂缝区域的高度,所述第二高度是指所述支撑剂填充区域的高度,所述第三高度是指所述自支撑区域的高度;将所述斜支撑区域的渗透率与存储的所述斜支撑区域的裂缝宽度相乘,得到所述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可选地,所述确定同一压力条件下的第一渗透率、第二渗透率和第三渗透率,包括:对于所述裂缝区域,确定所述裂缝区域在多个预设流量中的每个预设流量下的渗透率,所述多个预设流量均为流入所述裂缝区域的液体流量;确定所述裂缝区域在所述多个预设流量下的渗透率的平均值,将所述平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一渗透率;对于与所述裂缝区域处于同一压力条件的所述支撑剂填充区域和所述自支撑区域,按照确定所述第一渗透率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二渗透率和所述第三渗透率。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裂缝区域在多个预设流量中的每个预设流量下的渗透率,包括:对于所述多个预设流量中的每个预设流量,在流入所述裂缝区域的液体流量为所述预设流量时,获取流出所述裂缝区域的液体流量,以及获取所述裂缝区域的液体流入端与液体流出端之间的压差;基于所述流出所述裂缝区域的液体流量和所述压差,以及存储的液体粘度、所述裂缝区域的长度、裂缝宽度和高度,通过第一指定公式确定所述裂缝区域在所述预设流量下的渗透率;第一指定公式:其中,Ka是指所述裂缝区域在所述预设流量下的渗透率,Qa是指所述流出所述裂缝区域的液体流量,ΔPa是指所述压差,μa是指所述液体粘度,La是指所述裂缝区域的长度,Da是指所述裂缝区域的裂缝宽度,Ha是指所述裂缝区域的高度。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渗透率、所述第二渗透率和所述第三渗透率,以及存储的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和第三高度,确定所述裂缝区域中斜支撑区域的渗透率,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渗透率、所述第二渗透率、所述第三渗透率、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二高度和所述第三高度,通过第二指定公式确定所述斜支撑区域的渗透率;第二指定公式:其中,K4是指所述斜支撑区域的渗透率,h1是指所述第一高度,K1是指所述第一渗透率,h2是指所述第二高度,K2是指所述第二渗透率,h3是指所述第三高度,K3是指所述第三渗透率。可选地,所述确定同一压力条件下的第一渗透率、第二渗透率和第三渗透率之前,还包括:对页岩岩板进行处理,使所述页岩岩板产生裂缝,所述页岩岩板的岩性与所述页岩储层中的页岩的岩性相同;在所述裂缝的下部铺置支撑剂,得到所述裂缝区域。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页岩储层中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同一压力条件下的第一渗透率、第二渗透率和第三渗透率,所述第一渗透率是指页岩储层中裂缝区域的渗透率,所述第二渗透率是指所述裂缝区域中支撑剂填充区域的渗透率,所述第三渗透率是指所述裂缝区域中自支撑区域的渗透率;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渗透率、所述第二渗透率和所述第三渗透率,以及存储的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和第三高度,确定所述裂缝区域中斜支撑区域的渗透率,所述第一高度是指所述裂缝区域的高度,所述第二高度是指所述支撑剂填充区域的高度,所述第三高度是指所述自支撑区域的高度;运算模块,用于将所述斜支撑区域的渗透率与存储的所述斜支撑区域的裂缝宽度相乘,得到所述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对于所述裂缝区域,确定所述裂缝区域在多个预设流量中的每个预设流量下的渗透率,所述多个预设流量均为流入所述裂缝区域的液体流量;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裂缝区域在所述多个预设流量下的渗透率的平均值,将所述平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一渗透率;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对于与所述裂缝区域处于同一压力条件的所述支撑剂填充区域和所述自支撑区域,按照确定所述第一渗透率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二渗透率和所述第三渗透率。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获取子单元,用于对于所述多个预设流量中的每个预设流量,在流入所述裂缝区域的液体流量为所述预设流量时,获取流出所述裂缝区域的液体流量,以及获取所述裂缝区域的液体流入端与液体流出端之间的压差;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流出所述裂缝区域的液体流量和所述压差,以及存储的液体粘度、所述裂缝区域的长度、裂缝宽度和高度,通过第一指定公式确定所述裂缝区域在所述预设流量下的渗透率;第一指定公式:其中,Ka是指所述裂缝区域在所述预设流量下的渗透率,Qa是指所述流出所述裂缝区域的液体流量,ΔPa是指所述压差,μa是指所述液体粘度,La是指所述裂缝区域的长度,Da是指所述裂缝区域的裂缝宽度,Ha是指所述裂缝区域的高度。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主要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渗透率、所述第二渗透率、所述第三渗透率、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二高度和所述第三高度,通过第二指定公式确定所述斜支撑区域的渗透率;第二指定公式:其中,K4是指所述斜支撑区域的渗透率,h1是指所述第一高度,K1是指所述第一渗透率,h2是指所述第二高度,K2是指所述第二渗透率,h3是指所述第三高度,K3是指所述第三渗透率。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用于对页岩岩板进行处理,使所述页岩岩板产生裂缝,所述页岩岩板的岩性与所述页岩储层中的页岩的岩性相同;铺置模块,用于在所述裂缝的下部铺置支撑剂,得到所述裂缝区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页岩储层中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同一压力条件下的第一渗透率、第二渗透率和第三渗透率,所述第一渗透率是指页岩储层中裂缝区域的渗透率,所述第二渗透率是指所述裂缝区域中支撑剂填充区域的渗透率,所述第三渗透率是指所述裂缝区域中自支撑区域的渗透率;基于所述第一渗透率、所述第二渗透率和所述第三渗透率,以及存储的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和第三高度,确定所述裂缝区域中斜支撑区域的渗透率,所述第一高度是指所述裂缝区域的高度,所述第二高度是指所述支撑剂填充区域的高度,所述第三高度是指所述自支撑区域的高度;将所述斜支撑区域的渗透率与存储的所述斜支撑区域的裂缝宽度相乘,得到所述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页岩储层中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同一压力条件下的第一渗透率、第二渗透率和第三渗透率,所述第一渗透率是指页岩储层中裂缝区域的渗透率,所述第二渗透率是指所述裂缝区域中支撑剂填充区域的渗透率,所述第三渗透率是指所述裂缝区域中自支撑区域的渗透率;基于所述第一渗透率、所述第二渗透率和所述第三渗透率,以及存储的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和第三高度,确定所述裂缝区域中斜支撑区域的渗透率,所述第一高度是指所述裂缝区域的高度,所述第二高度是指所述支撑剂填充区域的高度,所述第三高度是指所述自支撑区域的高度;将所述斜支撑区域的渗透率与存储的所述斜支撑区域的裂缝宽度相乘,得到所述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同一压力条件下的第一渗透率、第二渗透率和第三渗透率,包括:对于所述裂缝区域,确定所述裂缝区域在多个预设流量中的每个预设流量下的渗透率,所述多个预设流量均为流入所述裂缝区域的液体流量;确定所述裂缝区域在所述多个预设流量下的渗透率的平均值,将所述平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一渗透率;对于与所述裂缝区域处于同一压力条件的所述支撑剂填充区域和所述自支撑区域,按照确定所述第一渗透率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二渗透率和所述第三渗透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裂缝区域在多个预设流量中的每个预设流量下的渗透率,包括:对于所述多个预设流量中的每个预设流量,在流入所述裂缝区域的液体流量为所述预设流量时,获取流出所述裂缝区域的液体流量,以及获取所述裂缝区域的液体流入端与液体流出端之间的压差;基于所述流出所述裂缝区域的液体流量和所述压差,以及存储的液体粘度、所述裂缝区域的长度、裂缝宽度和高度,通过第一指定公式确定所述裂缝区域在所述预设流量下的渗透率;第一指定公式:其中,Ka是指所述裂缝区域在所述预设流量下的渗透率,Qa是指所述流出所述裂缝区域的液体流量,ΔPa是指所述压差,μa是指所述液体粘度,La是指所述裂缝区域的长度,Da是指所述裂缝区域的裂缝宽度,Ha是指所述裂缝区域的高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渗透率、所述第二渗透率和所述第三渗透率,以及存储的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和第三高度,确定所述裂缝区域中斜支撑区域的渗透率,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渗透率、所述第二渗透率、所述第三渗透率、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二高度和所述第三高度,通过第二指定公式确定所述斜支撑区域的渗透率;第二指定公式:其中,K4是指所述斜支撑区域的渗透率,h1是指所述第一高度,K1是指所述第一渗透率,h2是指所述第二高度,K2是指所述第二渗透率,h3是指所述第三高度,K3是指所述第三渗透率。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同一压力条件下的第一渗透率、第二渗透率和第三渗透率之前,还包括:对页岩岩板进行处理,使所述页岩岩板产生裂缝,所述页岩岩板的岩性与所述页岩储层中的页岩的岩性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欢桑宇杨建彭钧亮韩慧芬王良高新平闵建岳文翰王斌王晓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