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冷却软管的电机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1763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6 0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置冷却软管的电机外壳,包括壳体、壳体两端的前端盖和后端盖,壳体的一端凹陷有环槽,前端盖靠近壳体的一端凸设有可插入至环槽底部的绕线机构,绕线机构内螺旋设置有冷却软管,绕线机构包括凸环和限位挡条,限位挡条包括竖条和横条,限位挡条沿凸环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3个以上,限位挡条和凸环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供冷却软管螺旋穿设并限位冷却软管扩张至横条和竖条之外的绕线腔,前端盖、环槽底部和后端盖上分别设置有供冷却软管穿设的通孔,该电机外壳能够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和更换成本。

A motor housing with built-in cooling hos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otor housing with a built-in cooling hose,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end cover and a rear end cover at both ends of the shell and the shell. One end of the shell is depressed with a ring groove. One end of the front end cover near the shell is convex with a winding mechanism that 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bottom of the ring groove. A cooling hose is spirally arranged in the winding mechanism, and the wind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convex ring and a limit bar, and the limit bar includes a vertical bar and a horizontal bar. There are more than three uniform intervals of limit bar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convex ring. A winding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limit bar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convex ring for spiral penetration of cooling hose and expansion of limit cooling hose beyond horizontal bar and vertical bar. The front end cover, the bottom of ring groove and the back end cover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holes for cooling hose penetration. The motor hous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anufacturing cost and replac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冷却软管的电机外壳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内置冷却软管的电机外壳。
技术介绍
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广泛运用于各种行业中。而丝杠电机则是在现有的电机的输出轴上通过联轴器与一丝杠副的丝杠连接得到,广泛应用在一些需要直线传动的领域。电机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会导致电机的温度升高,电机长时间处于过高的温度会降低电机的使用寿命,甚至会烧坏电机。申请号为201620361458.4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快速散热的电机,其在电机主体(也就是电机外壳)的外壁内设置有螺旋形冷却管,冷却管一端连有进液管,冷却软管的另一端连有出液管,进液管与循环泵,出液管的出口位于储液箱内,循环泵设置在储液箱内,通过循环泵将储液箱内的水在进液管输送到螺旋形冷凝管内,在通过出液管进入到储液箱中进行循环。根据上述申请的描述,螺旋形冷却管直接设置在电机主体的外壁内,工艺难度十分大,且一旦堵塞严重无法疏通后,只能更换整个电机外壳,这造成电机外壳的制造成本和更换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冷却软管的电机外壳,能够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和更换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提供一种内置冷却软管的电机外壳,包括壳体、壳体两端的前端盖和后端盖,壳体的一端凹陷有环槽,前端盖靠近壳体的一端凸设有可插入至环槽底部的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内螺旋设置有冷却软管,所述绕线机构包括凸环和限位挡条,所述限位挡条包括于凸环的外表面远离前端盖的一端垂直向外延伸的竖条以及水平固定于竖条顶端和前端盖之间的横条,所述限位挡条沿凸环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3个以上,所述限位挡条和凸环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供所述冷却软管螺旋穿设并限位冷却软管扩张至横条和竖条之外的绕线腔,前端盖、环槽底部和后端盖上分别设置有供冷却软管穿设的通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比文献直接在电机外壳内设置螺旋形冷却管,设置难度大,本方案采用绕线机构与壳体的环槽穿插配合的方式将冷却软管设置在壳体内部,有效降低工艺难度,从而降低整个电机外壳的造价;限位挡条和凸环形成的绕线腔能够同时限位冷却软管扩张至横条和竖条之外,当冷却软管缠绕后绕线机构能够快速插入至环槽内;冷却软管价格便宜,当冷却软管发生堵塞后,直接将绕线机构上的冷却软管拆卸进行更换即可,相较于对比文献能够有效降低更换成本,该内置冷却软管的电机外壳能够有效降低制成成本和更换成本。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横条的横截面形状为外凸的弧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横条设置为外凸的弧面在横条和凸环同步插入到环槽的过程中减少与环槽内壁的摩擦。进一步优化为:限位挡条的设置个数与限位挡条的宽度成反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挡条的设置为了限位冷却软管的外扩,故需要尽可能增加限位挡条与冷却软管的接触面积,当限位挡条的设置个数少时,则需要增加限位挡条的宽度;而限位挡条的设置个数增加后,则可减少限位挡条的宽度。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凸环上均布有减重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减重槽的设置能够减少材料用量,降低制造成本。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前端盖的外环面向凸环方向延伸有配合环,壳体的外表面靠近环槽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配合环内表面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前端盖需要固定在壳体的端部,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即能实现绕线机构与环槽的插接配合,又能够将前端盖固定在壳体端部。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前端盖、凸环和限位挡条为一体设置或相互焊接固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前端盖、凸环和限位挡条相互固定或一体设置才能在缠绕冷却软管的过程中能够起到限位冷却软管的作用。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冷却软管由透明的硅胶或者橡胶或者软塑料制成。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述材料制成的冷却软管一方面造价低,另一方面,透明设置的冷却软管在发生堵塞后便于观察堵塞位置以便及时快速进行疏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采用绕线机构与壳体的环槽穿插配合的方式将冷却软管设置在壳体内部,有效降低工艺难度,从而降低整个电机外壳的造价;限位挡条和凸环形成的绕线腔能够同时限位冷却软管扩张至横条和竖条之外,当冷却软管缠绕后绕线机构能够快速插入至环槽内;冷却软管价格便宜,当冷却软管发生堵塞后,便于观察堵塞位置,堵塞严重直接将绕线机构上的冷却软管拆卸进行更换即可,相较于对比文献能够有效降低更换成本,该内置冷却软管的电机外壳能够有效降低制成成本和更换成本。附图说明图1-图2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内置冷却软管的电机外壳的拆分图;图3为图1中A的放大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内置冷却软管的电机外壳的右视图;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图中,1、壳体;101、外螺纹;102、环槽;2、前端盖;201、配合环;202、内螺纹;3、后端盖;4、通孔;5、凸环;6、限位挡条;601、竖条;602、横条;7、减重槽;8、冷却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种内置冷却软管的电机外壳,参考图1-图5,包括内部设置有定子及转子的壳体1以及可打开或者封住壳体1两端的前端盖2和后端盖3,壳体1的一端凹陷有环槽102,前端盖2靠近壳体1的一端凸设有可插入至环槽102底部的绕线机构,绕线机构内螺旋设置有冷却软管8,该冷却软管8由透明的橡胶或者硅胶或者软塑料制成。绕线机构的具体设置参考图1-图3、图5,包括凸环5和限位挡条6,限位挡条6包括于凸环5的外表面远离前端盖2的一端垂直向外延伸的竖条601以及水平固定于竖条601顶端和前端盖2之间的横条602,横条602的横截面形状为外凸的弧面,限位挡条6沿凸环5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3个以上,限位挡条6和凸环5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供冷却软管8螺旋穿设并限位冷却软管8扩张至横条602和竖条601之外的绕线腔,限位挡条6的设置个数与限位挡条6的宽度成反比,即限位挡条6的设置个数越少则限位挡条6的设置宽度越大,以此保证可以完全挡住冷却软管8向外和向两端扩张的趋势,前端盖2、环槽102底部和后端盖3上分别设置有供冷却软管8穿设的通孔4。为了减少制造成本,在凸环5上均布有减重槽7,该减重槽7为弧形通槽且该减重槽7沿凸环5的周向和轴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前端盖2和壳体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参考图1、图3所示,前端盖2的外环面向凸环5方向延伸有配合环201,壳体1的外表面靠近环槽102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101,配合环201内表面设置有与外螺纹101配合的内螺纹202。后端盖3和壳体1的连接方式与前端盖2和壳体1的连接方式一致。本方案的前端盖2、凸环5和限位挡条6之间可分布生产然后通过焊接固定成一体或者采用模具一体浇筑或者注塑呈一体设置,凸环5、限位挡条6的结构均较为常见,制造难度低,相对于对比文献直接在壳体1内部设置螺旋的冷却槽难度大大降低,相对而言制造成本也大为降低。相较于对比文献的电机外壳,本方案的电机外壳内的冷却软管8为可拆卸地安装在绕线机构上,操作人员将冷却软管8的一端依次穿过后端盖3和壳体1的通过后沿着凸环5和限位挡条6之间的绕线腔内螺旋缠绕冷却软管8,接着将绕线机构插入到环槽102内,拉动后端盖3的冷却管直至绷紧,最后将绕线机构上的冷却软管8的端部穿过前端盖2上的通孔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冷却软管的电机外壳,包括壳体(1)、壳体(1)两端的前端盖(2)和后端盖(3),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一端凹陷有环槽(102),前端盖(2)靠近壳体(1)的一端凸设有可插入至环槽(102)底部的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内螺旋设置有冷却软管(8),所述绕线机构包括凸环(5)和限位挡条(6),所述限位挡条(6)包括于凸环(5)的外表面远离前端盖(2)的一端垂直向外延伸的竖条(601)以及水平固定于竖条(601)顶端和前端盖(2)之间的横条(602),所述限位挡条(6)沿凸环(5)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3个以上,所述限位挡条(6)和凸环(5)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供所述冷却软管(8)螺旋穿设并限位冷却软管(8)扩张至横条(602)和竖条(601)之外的绕线腔,前端盖(2)、环槽(102)底部和后端盖(3)上分别设置有供冷却软管(8)穿设的通孔(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冷却软管的电机外壳,包括壳体(1)、壳体(1)两端的前端盖(2)和后端盖(3),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一端凹陷有环槽(102),前端盖(2)靠近壳体(1)的一端凸设有可插入至环槽(102)底部的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内螺旋设置有冷却软管(8),所述绕线机构包括凸环(5)和限位挡条(6),所述限位挡条(6)包括于凸环(5)的外表面远离前端盖(2)的一端垂直向外延伸的竖条(601)以及水平固定于竖条(601)顶端和前端盖(2)之间的横条(602),所述限位挡条(6)沿凸环(5)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3个以上,所述限位挡条(6)和凸环(5)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供所述冷却软管(8)螺旋穿设并限位冷却软管(8)扩张至横条(602)和竖条(601)之外的绕线腔,前端盖(2)、环槽(102)底部和后端盖(3)上分别设置有供冷却软管(8)穿设的通孔(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冷却软管的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江北格特威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